王蓉
摘 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通过国学经典文本阅读可以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语文课堂中,国学经典占有重要地位,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国学经典的魅力,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加强他们对国学经典的了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使学生个人素养得到发展,让语文教学回归经典,厚植人文底蕴。文章先分析了国学经典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了具体的阅读教学策略,希望能给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国学经典;阅读教学;高中语文;经典阅读;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5-011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5.039
对于学业负担沉重的高中生而言,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更受他们青睐,阅读内容以比较实用的教辅材料和短篇的心灵鸡汤为主,而对那些能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国学经典作品却敬而远之,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品位和欣赏水平。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阵地作用,加强语文国学经典文本阅读教学,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一、高中语文国学经典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内容较为单一
在我国漫长的发展长河中,涌现出不计其数的国学经典作品,它们历尽沧桑,却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形成社会公认的独有价值,并且历久弥新。所以,多阅读国学经典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大有裨益。但是从当前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缺乏积极性,国学经典阅读内容局限在教材和课堂之上,对课外国学经典文本利用不足。教师通常是按照教材组织教学,缺乏必要的拓展和创新,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阅读方法缺乏有效性
学贵有法,好的学习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实际中,虽然高中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在阅读国学经典文本时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还有一些学生简单地认为阅读国学经典就是死记硬背,没有深入挖掘其中的意蕴和哲理,导致认知较为肤浅。另外,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缺乏创新,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以国学经典中的字、词、句翻译为主,忽视了其人文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评价体系不健全
国学经典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给学生阅读、理解和记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导致学生对国学经典文本阅读兴致不高。为了改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看法,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激励学生,不断为其注入阅读动力。然而,很多教师忽视了教学评价的激励与反馈作用,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把评价重点放在名句默写和文本背诵上,以分数对学生的国学经典文本阅读情况进行粗略的评价,缺乏有效的过程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
二、高中语文国学经典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国学经典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感悟力。但由于国学经典具有语言含蓄精练、内容丰富、哲理深刻等特点,学生学习起来并非易事。为此,教师可以在国学经典文本阅读教学中构建情境支架,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走进国学经典,获得多样化的视听感受,更深刻地领会国学经典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每一部国学经典作品都有着丰富的创作背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索与作品相关的信息与资料,为学生讲述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等,用丰富的背景资料作为支撑,使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初步的了解,激发起阅读的欲望。每一部国学经典作品中都蕴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为了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渲染情境,根据国学经典内容,选择与其情感基调一致的古典音乐,用或悠扬或婉转或激昂的音乐旋律触动学生的内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由情入境,快速地进入阅读状态。知识来源于生活,很多国学经典内容都源于生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实际中搜集与国学经典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制作成微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加以呈现,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认知和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与写作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国学经典内容都被改编成了电视剧、电影,教师可以从中截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片段,把枯燥的书本文字转变为生动、有形的画面,用更直观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沉浸在相应的情境中,形成浓郁的人文气氛。
(二)丰富阅读形式,增强阅读趣味
教师的“教”影响着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具有直接的关系。在国学经典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师教,学生背”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丰富教学方法和阅读方式,合理引导学生,不仅要让学生读好书,更要让学生会读书,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读国学经典,很多学生都会感到词涩、义晦,不知如何读,从何读起。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范读的形式,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整体的感知,能够读准字音、正确断句,把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朗读语气。在阅读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带领其他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经典文本阅读之中,读出激情、读出韵味。当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读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理解能力、语文基础等,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让各个學习小组阅读同一篇国学经典文本,然后引导他们共同讨论文本内容,分享阅读时使用的方法,探究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提炼作者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在课堂教学中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各小组相互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成果交流和讨论,增加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把喜欢同一部国学经典作品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中,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国学经典,调动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拥有共同的爱好,学生之间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提高了思想交流与互动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对读法,让一位学生阅读国学经典中的语句,另一位学生进行白话翻译,夯实学生的古文知识基础,以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提高阅读效果。
(三)注重读写结合,升华阅读情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平分秋色,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两大重要途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在国学经典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深化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升华学生的阅读感情,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国学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字、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把国学经典翻译成白话文,强化语文学习基础。在翻译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在原文基础上适当地添加一些描写手法,把文言文变成语言优美的现代文,突出国学经典主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文本中的情感。
国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有很多名句朗朗上口,让人记忆深刻,给人启发与警醒,对塑造学生的高尚品格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把阅读过程中具有哲理的文言警句、理解深刻的古诗词、华丽的辞藻等摘抄记录下来,增加语言积累,强化学生的记忆与体会。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国学经典阅读中遇到的不懂的知识记录下来,并利用语文学科的答疑时间向教师请教,消除国学经典阅读中存在的障碍与盲点,做到有疑必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良好习惯,每阅读完一篇国学经典作品,就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及时地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写作能力,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要善于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国学经典中的知识点,使学生可以深入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开创全新的教学模式,这也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思维导图的教育意义更强,培养出更高级的思维技能。
(四)组织实践活动,丰富阅读体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文本阅读,不仅是为了牢记名篇名句,学习应试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道德与习惯,让学生能够身体力行,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促使学生的人格及素养不断完善。通过参与活动,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外化于行,一方面感受到参与活动的乐趣,另一方面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教师可以利用晨读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喜欢的国学经典作品,营造浓厚的好读书、读好书的书香校园气氛,达到“以文化育人”的目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国学经典改编成朗朗上口的歌曲,用现代流行音乐的方式演唱出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经典,积累国学美文的精华,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教师要把国学知识融入其他课程当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把经典中所描绘的情景和蕴含的情感用国画、民乐、武术等方式表现出来,以便更好地感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典知识的魅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国学小书签,在每一个书签上写上自己喜欢的国学作品中的精彩语句,时刻警醒自己,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发挥学校资源的优势,开展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国学知识竞赛、赛诗会等,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在交流中收获更多感悟,让经典滋润生活,让书香溢满校园。在课堂之外,教師还要组织学生走出去,回归社会,踏访祖国的大好河山,拉近学生与国学经典间的距离,对国学经典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和美景产生更深刻的认知。
(五)运用多元评价,深化阅读理解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凸显,作用也越来越弱化,对传统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刻不容缓。国学经典文本蕴含着至真、至情、至善、至美的美好情感,教师在教学评价时不能只是关注学生对文言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把终结性评价和过程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从多个角度全面地对学生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要注重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加以评价,从课堂参与度、朗读投入度、配合度等维度评价学生,这样可以全面地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还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情境化的作业,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阅读效果做出评价。比如,要求学生学国学礼仪、担任博物馆讲解员等,启示学生要成为一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有修养的人。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观察作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能够体现国学经典文本意境的生活场景,并利用已学过的经典语句描述这些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描绘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并结合学生当前的语言水平以及阅读能力进行评价。为了凸显评价的公平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一对一电子档案,将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精彩瞬间记录其中,这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成长过程,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实现学情分析,便于因材施教教学方案的落地。另外,还要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让家长更多地关注国学经典,与孩子共同阅读国学作品,营造温馨的家庭阅读氛围,增加阅读的韵味。家校合作的方式使课堂评价意义深远,改变了学生被动阅读的现象,在阅读中激活文化基因,传承中华美德。
总之,国学经典几经时代的沉浮依然熠熠生辉,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真挚情感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高中语文教师要提高对国学经典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视,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厚度与宽度,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在提高自身阅读能力的同时,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 何光玲.高中语文经典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20(8).
[2] 石磊.国学经典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8(11).
[3] 陈应德.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对策[J].语文课内外,2020(9).
[4] 黄磊.诵国学经典 品百味人生——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