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群
摘 要: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但在传统的教学中常陷入困境。文章针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目标重知识、轻育人;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多讲授、少探究;教学活动重课堂、轻课外;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对该课程教学进行创新探索与实践。在“新文科”建设的指导下,旅游管理类专业的管理学原理课程创新实践基于以学生为中心、聚焦现状、面向未来的教学理念与思路,从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重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评价改革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上述改革,该项目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基本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课程困境,为其他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一定指引。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教学创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5-0180-05
一、管理学原理课程简介
管理学原理是对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对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原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掌握管理学的知识结构,并初步具备处理一般管理问题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为日后学习更广泛、更专业的管理知识及技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及一般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思想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和为毕业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创新创业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管理学原理课程困境
(一)教学目标:重知识、轻育人
管理学原理的传统教学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往往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课程育人的功能不完善,没有和旅游管理类专业的管理知识结合起来,难以培养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现代管理人才。
(二)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管理学原理课程通常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学生普遍没有企业工作和管理的经验,也还未开始学习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传统课堂偏重理论灌输,未能体现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前沿,难以在学科专业领域构建管理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场景,教学缺乏实践性与启发性。学生单纯学习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不仅会觉得枯燥乏味,且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单一的理论学习,也难以让学生学会将管理学的知识运用到旅游管理的专业当中。
(三)教学方法:多讲授、少探究
管理学原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课本知识的传授,任课教师大都采用讲授法讲解知识点。教学案例陈旧且与旅游管理类专业关联较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到空洞、难以理解。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的学生难以符合日新月异的旅游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四)教学活动:重课堂、轻课外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上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探究、课后复习巩固。重课堂、轻课外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容易忘记课堂所学,且课堂的时间有限,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习获得感较差。
(五)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实施)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如测验、考核和考试)。传统对教师教学的评估中,很多学校只注重督导抽查或期末学生对教师的统一评教。实际上,教学督导评价有限,而任课教师在期末才能收到学生评教的结果,此时课程已经结束,教師很难根据学生评教再对本门课程的学生有正向反馈。此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考核标准过于单一。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更注重学生期末成绩,尽管建立了期末考试分数和平时分数的比例,但这些考核评价方式并没有达到教学目的,严重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管理学原理课程教改探索
(一)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师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因此,本课程教师在第一次上课,就通过让学生自我介绍,了解学生的认知、兴趣、爱好、目标、思想等信息,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管理学原理课程的需求与期待;了解学生对旅游管理类学科的认知程度及职业规划。在每次课堂教学、学生实训、课前任务、课后作业等环节,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认知的情况和思想状况。任课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班风、学风及相关课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个人目标、学习规划、职业规划融入管理学知识,引导学生将管理学原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学习和工作各个方面,并据此设计教学理念与思路。
(二)教学理念与思路
在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本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聚焦现状、面向未来的教学理念与思路。
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教师作为主导者灌输知识,学生则是听课、做笔记、背书、考试,学生的学习是消极的。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学习存在于其所传递的情境中、知识的构建过程比被动吸收更重要、学生主动学习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和提高素养[1]。
管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学科。但是,由于时代、环境的不同,其经营行为的规律性也就有了差异。管理学在不同学科和专业中的运用,更是有所差别。因此,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理念应基于新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聚焦国内外现状、关注行业发展动态来学习管理学原理及进行管理实践活动。此外,对学生的培养应面向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学生需要的能力和素养作为出发点,探索学生在未来生活和职业中需要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并通过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激发其兴趣和追求个性的空间和环境,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培养符合旅游行业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现代管理人才[2]。
四、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一)优化教学目标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聚焦现状、面向未来的教学理念与思路,本课程对教学目标进行了优化。在知识目标方面,注重引导学生对管理学原理中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做到知行合一。在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以符合现在及未来的旅游行业与社会的需求。在思政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并引导学生团队合作,有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
(二)重构教学内容
1. 创新实践教学
课程通过教师采用课堂教学、课后实践的方式,创新实践教学。首先,第一次上课后,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分组成立团队,每个团队将作为一个旅游企业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学习和运用管理学知识。接着,在讲授了管理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职能后,分别给学生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组建旅游企业的实际情况学习如何制定决策、计划,如何分析旅游企业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如何设计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和制定管理制度、如何领导和激励团队成员、如何对计划、项目等进行控制、如何创新组织。实训成果以文档形式提交至“智慧树”学习平台,教师设定“教师评分占70%+学生互评占30%”的评分方式。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总结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学原理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与此同时提高了学生运用管理学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在旅游管理类专业中的运用。另外,学生在实训中组建的企业是学生感兴趣的职业方向,教师在学生实践学习中,指导学生关注行业与社会发展动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进行创新实践[3]。通过参与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实践教学,学生运用管理学知识的能力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学习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 丰富学习资源
本课程注重线上学习资源的建设。通过“智慧树”平台,每篇章均引用了与管理学、旅游管理专业相关国家金课视频,供学生学习;添加了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网站链接,分享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前沿热点案例,供学生拓展职业视野,以实现行业与社会的育人功能;分享课程课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设计大赛等文件材料,鼓励参加各种比赛时,将管理学原理的理论和知识运用到比赛作品中,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设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既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又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资源支持,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4]。
3. 渗透思政元素
在教学中,各篇章中均渗透思政元素,特别是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主要篇章中,在案例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5]。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感、职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思想理念,培养拥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现代管理人才[6](如表1所示)。
(三)创新教学设计
基于管理学原理传统教学方法多讲授、少探究;教学活动重课堂、轻课外的课程困境,本研究对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创新(如图1所示)。以课程中危机管理章节为例,任课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实现了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在上课之前,教师将课前学习任务发布到线上学习平台“智慧树”,让各团队学生识别并评估各自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将结果发布到“智慧树”平台上。学生完成课前学习任务,通过对危机管理知识的初步理解与探索,增强了团队协作与独立探索的能力。教师则通过“智慧树”平台上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适当的教学策略的调整。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導入旅游企业危机的案例,让学生思考:面对危机,旅游企业应该如何处理?接着,教师讲授危机及危机特征、危机预警的知识点,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智慧树”平台“随机点名”的功能让学生回答案例中的问题,教师再进行总结。教师在教授危机反应与恢复管理、危机管理问题探究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教师对问题的评价和总结、内化升华知识点。课后,教师布置开放式实践作业,让学生践行课堂所学,学以致用。教师通过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课堂讲授、启发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课后布置开放作业等各个环节,恰当地融入思政元素,如团队合作、平等尊重、和谐相处、变革精神、“五个认同”思想理念、危机意识等,让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以实现教学目标。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创新,采用“知(初识)、导(引发)、学(传授)、悟(渗透)、融(内化)、行(践行)”的教学环节,以任务驱动贯穿始终,使课前、课中、课后有效地连接。此外,通过“智慧树”学习平台发布学习任务、随机点名、让学生抢答和布置课后作业,可以较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体现立德树人思想,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聚焦现状、面向未来”的教学理念和思路[7]。
(四)改革教学评价
面对传统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困境,本课程的创新主要是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这两个方面对传统教学评价进行改革。
在对教师教育教学的量化评价中,本课程的主讲教师设计了学生课后自填式的问卷调查表,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相结合的问卷形式。学生以不记名的方式完成并递交问卷。问卷的第一部分让学生从学习兴趣、知识点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升、专业素养的提高等方面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让学生从教师的价值观引领、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反馈与评价。问卷的第二部分是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填写对任课教师教育教学的建议。任课教师在学生提交问卷后,可下载调查数据、查看调查结果,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估和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评价。在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质性评价中,主讲教师采用小组座谈法,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座谈,以此了解他们对课程的反馈,总结教学督导和同行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估,采用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由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按100分计算,占总评成绩的40%,主要通过“智慧树”线上教学平台构建合理的考核维度,并对各维度分数进行了加权设置:考勤权重30分、课后学习权重20分、课堂互动表现权重10分、作业权重40分,这样的设置既让学生遵守了课堂纪律与规则,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改革考评评价方式,让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五、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创新的成果与辐射
经过教学创新和实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能较好地掌握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知识点,并掌握了一定的管理能力;學生团队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符合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任课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海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饭店客房服务与管理形象赛项,均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海南自贸港旅游创新大赛,获华南赛区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团队奖;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获华南赛区二等奖。任课教师参加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校企联盟的海南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二等奖;参加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党员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均获一等奖。
本研究中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在校内外均获得了一定成果,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聚焦现状、面向未来”的教学理念与思路,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丽军,刘爽,崔丽霞.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管理学原理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探究[J]. 大学教育,2019(11):39-41+75.
[2] 程佳琳,马兆俐. 管理学通识课程的思政培养[J]. 高教学刊,2020(24):170-173.
[3] 王竞一. “创业创新”背景下《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外企业家,2017(09):196-197.
[4] 姚君虹. 基于“微课——雨课堂”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路径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18(34):85-87.
[5] 邓燕雯.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其价值实现——以“管理学原理”课程为例[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10):126-129.
[6] 刘晓丽. 从推进“课程思政”角度探索教学改革[J]. 吉林教育,2021(11):42-43.
[7] 张曼,禹建柏.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的实践[J]. 农家参谋,2020(22):228+240.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