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平
摘要: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拥有高素质、高能力、高品格。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注重德育渗透,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优质人才。文章在分析德育的含义、作用以及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以此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不断提高德育水平,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育事业有序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含义;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2-0085-04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开朗,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学习方面也有较大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状况来改革和调整教学方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教师可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达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完整人格,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1.德育的含义
从广义上来看,德育是指对社会成员在政治以及思想道德方面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性的教育,包括社会、学校以及家庭方面的德育。而从狭义上来看,德育是指学校针对学生群体进行的一种道德教育,也可解释为对学生群体进行政治思想以及道德品质方面的具体教育。具体来说,学校的德育是指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教育,主要是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政治以及思想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各种方法促使受教育者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形成与社会要求相符合或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教育工作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活动,是使他们的思想与行为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可见,德育本身是一种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它能帮助人们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同时,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的特点,其教育原理与教育内容都与社会历史发展相吻合,从这一方面来看,其还有一定的继承性。在我国,德育的历史性、继承性十分明显。目前,教师教授的德育知识有一部分就是传承而来的,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德育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能够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德育过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与手段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自觉提高道德素质,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高品质人才。
2.德育的作用
“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德育的重要性。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从古至今,人们对道德品质高的人分外尊敬,当一个人的品格和道德出现问题,无论他的学识多么丰厚都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德育能使学生健康成长,拥有健康心理,是学生茁壮成长的条件和保障。而从更高层面来看,学校德育是实现我国德育总体目标的根本和保障。德育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还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接受德育最好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德育渗透能够更好地塑造其世界观和人格,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水平。现在,各级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德育,积极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使他们通过学校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成长为诚实正直、勇敢善良的人。家长也认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紧紧抓住德育的最佳时机通过家庭教育进行渗透,避免孩子误入歧途。
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德育渗透效果不佳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通过各种方法渗透德育,使他们能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实现长远发展。但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的理解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善。例如,部分教师因年龄或思想方面的问题,导致观念较为落后,未采用正确的德育方法,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德育对学生的成长并不重要。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效果就不理想。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并把学生成绩作为最主要的评价内容。这样,这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重点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教授学生阅读技巧、写作技巧,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德育,导致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不佳,而这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德育教学方法有待优化
(1)未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开展德育,从而导致德育效果不佳,或教授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内容,导致学生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理解知识内容,学习兴趣因此受到影响。教师要想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内容,就应采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把理论性强的德育内容渗透给学生。例如,当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教师在解决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心理状况,没有了解事件缘由,只凭学生单方面的解释进行判断,就可能出现冤枉学生的情况,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对于一些传递美好道德品质或精神的德育内容,有的教师讲得过于空泛,不具体,所选取的课堂案例过于宏大,导致学生难以体会其中的精髓。另外,有的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中没有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疑问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影响到德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难以理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方便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等电子设备,以此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其中的难点知识。但对于电子设备的使用,有的教师操作不熟练,没有发挥出电子设备应用的教学作用。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其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3.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专业能力较弱,难以深刻理解、清晰讲述具体内容,也无法将德育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这样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提升。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积极提升自身的操作能力、专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有效对学生进行教學,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对教学中各种突发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并采取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教师的这些能力有所缺失,在实际教学中就难以发挥引导作用。
4.家校沟通较少,家长支持边缘化
从目前的家校沟通情况来看,部分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之后就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与教师进行沟通,不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家长和学校之间又存在沟通障碍,这就导致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受到影响。另外,有的孩子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亲子关系不融洽。这样,父母对孩子的在校情况缺乏了解,对孩子的思想动态也不了解。部分学生出于家庭原因,也不愿意教师与其家长进行交流,直接影响学校德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展开。当教师与学生家长缺乏充分的沟通,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和家长就不能够通力合作解决,这就影响到学生的性格养成和心理发展,甚至会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冷漠、孤僻。很显然,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未成年犯罪案例来看,部分未成年人就是因为家庭的创伤,出现心理问题走上犯罪道路的。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与家长应进行有效合作,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德育,积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5.学校缺乏有效管理考核制度,难以激发教师教学动力
在学校管理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考核制度,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失去教育教学热情,或对教育事业缺少激情、动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科学的监督机制作为保障,部分教育工作者就会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现有的工作,而不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去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很显然,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1.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学科特色渗透德育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明确其教育目标。德育渗透的主要目标就是使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使他们的思想以及行为符合其成长要求,使他们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对此,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和其中传递的道德思想,传播积极、正确的价值理念,发挥正向引导作用。同时,教育工作者还要认识到,德育渗透是当前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促使学生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渗透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遵守德育的基本原则,根据学生的思想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德育渗透方式。例如,在德育渗透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来实施德育。首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其次,在进行具体教学时,教师要严格按照教育方针以及相关的德育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和谐共处,达到相互信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教师当作人生目标和榜样,认真聆听教师的教诲。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实现教学的有的放矢。除此之外,在进行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个体与集体的结合,可以利用集体来进行个人教育,也可以通过开展个别教育活动来提升集体的学习效果。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与社会、学生家庭进行有效结合,从多方面对学生形成立体的、有效的影响,以通力协作的方式提升德育渗透效果。
2.及时更新教学思想,学习先进教学理念
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而为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相关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对德育渗透重要性的认知,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实施德育渗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对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进行教读,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课文中字、词的读音。之后,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分析。在课文教学结束后,教师可设计一些德育渗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同学们,你们认为自己是弱小的吗?请说出你的理由。”在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后,教师可邀请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然后根据其回答的内容做进一步的阐述和分析。这样,学生能够形成清晰的自我认识,树立学习、生活信心,德育渗透效果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积极进行教学创新,然后以此为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学习更多的内容,实现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地呈现知识内容。例如,在教学《亡羊补牢》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资料,如图片、动画等,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呈现出教学内容和相关德育知识,以此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其集中注意力听讲。另外,在教學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挖掘课文的德育内容,再根据学情加以剖析、延伸,让学生能够有效理解,提高思想认识,掌握“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道理,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4.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德育渗透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进行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从而提高德育渗透的整体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并不断提高德育渗透效果。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网络上寻找相关资源,然后结合这一课的内容来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在前期利用多种方式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如在网络平台寻找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学生的具体学情来调整教学安排。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本校的资源来进行学习,如与其他教师组成教师学习与评论小组,然后轮流到对方的课堂上听课学习。利用这些方式,教师可学到更多的优秀教学方法,汲取更多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5.教师与家长联合,提高德育渗透效果
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纠正其错误行为,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教师要与家长进行积极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不断提高德育渗透水平。例如,针对部分学生亲情淡薄的问题,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文章中的内容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明白亲情的重要性,明白父爱的伟大,然后可以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学生完成,如向父母说一声“我爱你”或为父母做一顿饭等,让学生能够主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爱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携手家长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这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将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习情况分享给家长,让家长能够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以及思想动态,从而对其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除此之外,学校应建立健全管理以及考核制度,促使教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提升德育渗透效果。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教育工作者就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德育内容,进行积极渗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拥有积极的思想,改掉身上的陋习。而为达到这样的德育渗透效果,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对德育渗透的重视程度,通过多种渠道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可利用语文的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德育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鹣,戴兆坤.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与德育工作的融合[J].人民教育,2022(09).
[2]顾悦仙.试论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学科的相互渗透[J].甘肃教育研究,2021(04).
[3]陈肖茹.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吉林教育, 2021(25).
[4]吴修峰.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 2021(06).
[5]马小兰.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课外语文,2020(01).
[6]陆晓琴.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我见[J].天津教育, 2019(35).
[7]孙映霞.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5).
[8]王琴.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J].课外语文,2017(18).
[9]崔慧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02).
Spring Breeze Turns into Rain and Moistens Things Silently: the Moral Education Perme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Wan Guoping
(Wanquan Education Committee, Zhuanglang County, Pingliang City, Gansu Province, Zhuanglang 744606, China)
Abstract: The talents needed by the current society should not only maste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have high quality, high ability and high character. This requires educator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students moral quality in a way that can help them grow into high-quality talents needed by the socie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he 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educators, constantly improve the moral education level ,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Key words: primaryschoolChinese;moraleducation; infiltration;meaning;effect;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