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舒 曹霞
摘要:围绕课程统整的理念进行综合化学习是值得实践与研究的。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以陶艺课程为突破口,整合人文、科学、音乐等学科知识,形成陶艺融合课程内容,并将陶艺课程与其他拓展课程进行链接,构建综合课程链的教学形式,同时与传统文化融合,开展主题实践学习,真正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在纵向衔接与横向融合中突出课程“整体育人”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陶艺融合课程教学实践
课程统整(Curriculum Integration)也可译为整合课程,近几年,综合化、开放式等词语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领域的热门词。詹姆斯·比恩曾以拼图游戏来说明课程统整的意义,想象一下玩拼图游戏的情境,当一堆图块呈现在眼前,通常我们必须先有一个图像作为指引。个别的图块儿也许毫无意义,只有当这些图块被组合起来时,它们才会显现出意义来。这就告诉我们,学校的课程应组成一个个有意义而又具有整体性的图块。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要增强整体性,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我校在课程综合化实施过程中力求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以多学科课程融合的方式,进行课程统整。学校的陶艺课程,是在陶艺主题课程引领下,以链条的形式进行多项课程的统整,引导学生在整合中获得多项学科知识、生活经验、丰富的学习方式与课程资源,从而形成更加立体化、综合化的知识构建,体验艺术综合化学习的方式。
一、整合学科知识,形成陶艺融合课程内容
陶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设计方案的制定,选择材料、工具,再到烧制,是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的过程,它也需要将哲学、历史学等多种知识渗透于操作中,再构建融入多项其他学科。学校以陶艺课程为基础,以不同主题作为融合中心形成主题课程内的链接,将小学阶段人文、科学、音乐等学科知识整合其中,教师围绕不同的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中,学生不仅进行艺术实践,同时获得音乐、历史、文化、科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课程既发挥了陶艺教育特有的魅力,又将各门学科进行融合,构建出艺术课程的新形式。
各学科教師分工协作、研讨交流,学科之间加强联系与整合,进而展开多学科、多角度的知识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每个主题课程的融合式内容框架。教师们开发出陶艺STEAM课程指导手册《陶冶成器》,通过跨学科教研,参与陶艺融合课程手册的编写。
教师们依据研发的陶艺STEAM课程指导手册中的主题制订了中年级的课时计划。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作为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将人文、科学、工程、音乐、戏剧等学科整合在一起,体现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材具体分为材质篇、器皿篇(上、下)、动植物篇(上、下)、风土人情篇(上、中、下)。在陶艺篇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操作,激发其探索陶土塑造新方法的浓厚兴趣,促进眼、脑、手等诸方面的协调,促进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和谐发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在人文篇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形成历史感和人文感,让他们了解陶艺的文化积淀,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在科学篇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采集与整理,问题的探讨与分析等,促使学生在艺术创作活动中萌发科学的精神。在艺术篇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与陶艺主题相应的音乐、戏剧欣赏及学唱,让学生获得音乐、戏曲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修养及情操。
在课程手册中确立多个学科涉及的主题,整合各学科相关的学习目标、学习资源、知识点和课程素材来深化该课程的学习内容。教师围绕课程手册进行执教,引导学生获得各科相关知识,从而为学生的深度学习与实践探究提供了材料。
例如小茶壶这一主题教学中,陶艺课程中,教师带着孩子们进行小茶壶的制作,通过查看资料、图片的方式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带入课堂,让孩子们通过喝茶、品茶、观壶,来体验文人雅士的高雅爱好,通过对中国古今有代表性的壶的欣赏,感受茶艺氛围,了解中国灿烂的陶文化。教师也带着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探究茶壶设计的原理,在音乐《采茶曲》的熏陶下进行茶壶的制作,从而在陶艺课程建立的多学科链接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内涵。
二、建立课程链接,形成多个课程融合的方式
特定的主题知识可以成为课程之间建立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学校在课程实施中以陶艺课程为中心,构建课程链的方式,将陶艺与其他拓展课程进行链接,使学生原本学习的独立课程串联起来,缩小课程间的缝隙。学生得到的知识循序渐进,链条间的课程交叉、融合、关联,学生因此获得丰富的学习过程及更好的整体学习效果。
在陶艺课程中,围绕着一个主题,学生不仅可以在自己选择的陶艺课程中进行实践性学习,也可以在与其相关的其他课程中得到不同的学习内容与方式,在形成的课程链中获得多个课程的综合性学习,从而深化所学习的陶艺课程内容。先后建立陶艺多项课程链,如陶艺融合课程制作皖北农夫的形象——科学探究中分析土质——文化寻根中了解皖北的地貌特色——开心农场课程中当回小农夫——艺术创想课程中进行农夫形象的版画制作的课程链接。又如以陶艺融合课程中的花主题为中心,建立陶艺课程中制作花——科学探究课程中实验室观察花——小摄影师课程中拍摄花——草木染中制作印染花的美画等课程链。这些链条式的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原有的课程学习内容。建立的具体课程链接如下表。
同时陶艺教室也面向其他拓展课程开放。如学生在完成一项陶艺作品后,请墨飘香课程学生为陶艺作品取个名字,挥毫写出作品名称。茗茶轩课程的学生在《茶》单元也可走进陶艺室,为自己制作各式各样的茶杯,并为陶艺课程的同学讲解有关茶的文化。文化寻根课程的学生在学习徽派建筑,了解徽派建筑特点后在陶艺教室用陶泥来实际设计、搭建小屋。小摄影师课程的学生在陶艺作品出炉后,也走进陶艺室为大家拍摄作品……从而在教学中融合科学探究、美味厨房、小摄影师等课程,形成多学科渗透、多位教师执教、学生多种体验与实践的课堂形式,真正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在纵向衔接与横向融合中突出课程“整体育人”的基本理念,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与传统文化融合,开展主题实践学习
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是值得实践与探究的问题。学校在践行陶艺融合课程的同时,以各主题为突破口,传承中国古典文学、戏剧等传统文化,融合美育与劳动教育,通过课程发挥合力,让传统文化在艺术新形式下体现更大的价值,也让学生在主题实践中体会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在课程中,既有对文学的欣赏与品味,也有以艺术实践形式将文学与戏曲内涵的逐一呈现。教师将经典文学名著、经典戏剧与学生共赏,分析著作中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兴趣,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陶冶,再利用陶艺的各种专业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设计不同的动态场景,开展不同主题的学习,在探知、实践中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赋予作品更加生动的内涵。教师还以融合课程的眼光看待教学、整合资源,在课程实施中获得进步。
四、结语
从主题的设定到具体课程的实施,陶艺融合课程进行了各学科知识的融合,建立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链接,实现了与传统文化的对接和融通。让学生在进行艺术课程学习的同时,学习更加深层的拓展性知识,丰富了自己的实践体验。学校课程教师也在不断探索着课程的特色实施,更新着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会将跨学科整合的理念再通过教学技术手段的改进等方式,去发挥各学科教师的教育合力,达到课程整体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游家政.学校课程的统整及其教学[J].课程与教学,2000(1):1938.
[2]王丽华.让儿童成“人”:学校层面课程整合迷失与回归的原点[J].全球教育展望,2016(4):45.
责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