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理工类导师立德树人实现路径研究

2023-05-30 07:27:50杨菲菲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杨菲菲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导师是理工类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落实“立德树人”职责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导师实现“立德树人”职责的意义、落实“立德树人”职责面临问题以及课程思政背景下导师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职责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理工类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理工类导师;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4-0137-04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教育强国的引擎,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随着研究生规模的逐步扩大,我国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如何在增加培养数量的同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然而,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专注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精神需求、价值观念以及思想道德培养的关注不足。2020年,习近平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研究生教育工作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因此,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求。

导师制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育人模式,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2018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明确了研究生导师的立德树人职责及其内容;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进一步强调:研究生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年10月,教育部发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要求导师应“坚持正确思想引领”“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导师是研究生课程思政过程中的主要执行者,对于优化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本体职责具有重要的作用[1]。在课程思政大环境下导师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具体职责,发挥导师在研究生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论文写作、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等各方面的作用,成为目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趋势。

一、实现导师 “立德树人” 职责的重要意义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在校期间联系最为紧密的师长,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学生专业上的引路人,还是人格塑造的引导人,因此落实研究生导师的“立德树人”职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现导师的“立德树人”职责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高端人才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我国正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必须倚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为核心,建设全球人才高地。因此,自主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源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研究生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立德树人成为研究生培养的根本任务。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研究生导师须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研究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思想引领和科研领航的作用,切实推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研究生教育中落地生根。

(二)实现导师的“立德树人”职责是研究生教育提质的内在要求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自1978年我国正式恢复研究生培养教育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学研究生333.24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50.95万人,在学硕士生282.29万人,创历史新高[2]。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研究生整体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更专注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精神需求、价值观念以及思想道德培养的关注不足,导致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科研精神和学术道德教育弱化,读研动机不纯甚至出现价值观偏离等情况,成为阻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内生因素。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研究生导师严把研究生培养“过程关”,努力在“立德”上下功夫,在“树人”上见成效。在学术交流和日常沟通中,潜移默化地引导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研究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学习、科研、创新、实践等研究生培养标准化为内在进步的動力,自觉能动地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人文素养,最终成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

(三)实现导师的“立德树人”职责是推动研究生“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

“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具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特点[3]。2020年5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为高校课程思政研究指明了方向。但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聚焦在本科教育,着力于本科阶段的“课程思政”理论基础、价值意蕴、核心问题和解决路径上,与研究生相关的课程思政工作探讨相对较少。因此迫切需要进行研究生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导师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能够将“课堂思政”和“课下思政”相结合,从而全方位、立体式地把理想信念、学术道德和诚信意识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研究生培养的整个阶段,德育和智育相辅相成,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养,最终成为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因此,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执行者,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是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

二、导师落实 “立德树人” 职责面临问题剖析

在各学科门类中,理工类研究生规模较为庞大,是推动我国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传统的培养模式更为重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由于理工类研究生的“德”、“行”将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培养过程中必须贯彻“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然而目前导师在实践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理工类研究生自身因素分析

虽然目前理工类研究生群体整体上具有“正能量”,但是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受社会、学校、导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理工类研究生自身表现出的一些问题影响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落实:

1. 与本科生相比,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年龄较长,经过多年的学习或工作,部分学生已具有较为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较为成熟独立,不易改变。

2. 由于学科特点,受研究生培养考核评价体系的影响,理工类研究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以及工程实践中,忽视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导致学习情绪浮躁、急功近利、科学精神匮乏,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可能引发学术失范行为和学术不端行为。

3. 随着本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理工科学生考研动机日益多元化,部分学生把读研究生作为人生的跳板,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或未来能够找到高薪工作或盲从他人而考研,缺乏对科研的热情和进取心,导致学习和科研动力不足。

4. 理工类跨专业考研学生日益增多,这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缺乏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开展科研工作之前,面临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和知识体系的重构,困难多、任务重,若无强大的心理素质,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较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理工类导师自身因素分析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立德树人”培养的主体,是贯彻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力量,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立德树人”成效:

1. 随着理工科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导师数量不足,生师比逐渐增大。导师除培养研究生工作外,往往还承担教学、科研、甚至管理工作,精力和时间分散,面对逐渐增大的生师比,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影响“立德树人”职责的落实。

2. 为解决研究生导师数量短缺的问题,导师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年轻导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受个人阅历和学习经历所限,“立德树人”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而且需要更多的精力投入自身到发展中,降低了“立德树人”成效。

3. 部分导师对“立德树人”职责内涵认识不到位,在理工类研究生培养中重智育,轻德育,毕业考核以科研论文、专利为主,侧重于对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使学生无暇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保持心理健康和锻炼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4. 导师遴选和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立德树人”“师德师风”虽然明確列入导师遴选的标准,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标准不清晰、条件模糊等问题。同时,在导师考核和评价的相关文件中,以惩罚、处分等内容居多,对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难以产生激励效果[4]。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理工类导师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职责的对策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加强导师自身学术修养和思想政治素养

理工类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交流密切,对学生的影响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其自身的学术水平、思政素质、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导师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基础。作为研究生导师,要主动学习“立德树人”的内涵和具体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能力,还要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作为研究生培养基地,高校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以促进导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针对科学育人、师德师风、诚信教育等方面组织培训和研修活动,并将导师培训常态化,提高导师主动履行“立德树人”任务的责任意识和育人能力;将导师科学素养、政治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同时纳入考评体系,对已有的导师队伍进行动态考察,将导师“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导师评优、绩效分配等考评的重要依据,提高导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促使导师“内外兼修”;树立优秀导师典型,引导广大导师学习优秀导师的先进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模范、做模范。

(二)“课程思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导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课程思政是导师践行“立德树人”职责的关键举措,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工类研究生导师要积极参与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把思政教育纳入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结合理工类学科特点,将“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理工科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和创新思维能力。高校在全面推进本科生“课程思政”工作的同时,要同等重视研究生教育的“课程思政”,打造注重科学思维方法训练和科技伦理教育的精品课程[5];开展教学展示、教学改革和教学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导师课程育人的能力。通过上述工作,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研究生课程教育中,实现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想引领齐行并进。

(三)“寓教于研”——以科研育人为契机,推动全方位育人

科研实践活动是理工类研究生工作的主要内容,科研能力是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科研活动是探索性、创新性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6]。作为科研育人的主体,导师要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在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查阅文献、确定选题、开展实验、论文撰写和发表论文等过程。在科研活动中,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其科学报国的理想追求、潜心钻研的拼搏精神,严谨求实的学术诚信和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增强研究生关心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理工类研究生导师还要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赛、专业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服务,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通过团队协作,提高研究生的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此外,研究生导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将科研活动与企业实际问题、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创新创业相结合,提升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其社会归属感。

(四)“以人为本,以情感人”——深化人文关怀

注重研究生群体的人文关怀是导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研究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当代研究生可能在面临科研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甚至人际交往压力时,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在培养过程中,导师与研究生的交流应不限于科研活动,而需要扩展到学生生活、情感等各个方面,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态和情感倾向,在此基础上,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个人需求和困难,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从而全面培养研究生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健康的人格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四、结语

导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学术指导、成长引领贯穿于研究生生涯发展的全过程,其对研究生的培养直接关乎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通过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协同前行,可以实现对研究生的思想塑造、行为引导和价值引领的效果,构建符合研究生特点的“三全”育人新格局,从而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設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罗娇. 研究生导师在课程思政工作体系中的作用探析[J]. 教育现代化,2019,6(11):156-15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EB/OL]. (2022-03-01)[2022-07-2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203/t20220301_603262.html.

[3] 王敏,王滨. 热观察与冷思考:新时期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必然选择[J]. 教育探索,2019(01):102-107.

[4] 戚昊辰,曹辉,贾梦秋.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忧思与优化[J]. 高教学刊,2022,8(17):10-13.

[5] 冯延清,柳有权,雷剑. 立德树人背景下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构建[J]. 大学,2021(20):145-148.

[6] 刘在洲,段溢波. 大学科研育人的时代价值与意蕴本源[J]. 湖北社会科学,2019(08):170-174.

(荐稿人:黄大志,江苏海洋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视界(2017年23期)2017-12-09 10:55:55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科技视界(2017年21期)2017-11-21 09:06:22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04:24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