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的生物学高考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2023-05-30 06:24解耀国余晶晶
中学生物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学启示课程思政

解耀国 余晶晶

摘 要 以近五年含有思政元素的全国高考理综卷生物学试题为研究对象,分析命题趋势和命题方式,得出教学启示,为一线教师在教学和命题两方面融入课程思政提供思路。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考试题分析 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33. 91 文献标志码 B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应重视各学段各课程的育人价值,依据各学段特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展思政教育。同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其中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高考的核心功能之一,从而为新时代高考命题提供重要导向。由此可见,课程思政不仅应寓于课堂教学,还应渗透在高考试题中,充分发挥思政元素的育人价值。

1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生物学高考试题分析

1.1 思政融合渐成趋势,凸显试题育人价值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界定生物学课程德育的内涵为:通过对生命规律的探索和学习,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内容。全国首本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生物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将思政元素归结为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文化自信、法治意识、公民品格、生态文明和国际视野八个维度。

基于以上理解,笔者对近五年高考全国理综卷中含思政元素的生物学试题进行梳理,结果见表1。

通过分析表1可知:① 近五年来全国卷中含思政元素的生物学试题增多,且各卷均逐渐出现含思政元素的试题,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渗透课程思政。② 试题逐渐由选择题转为非选择题,情境描述更为具体,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广度和能力深度。③ 试题融合的思政元素逐渐丰富,涉及到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生态文明与文化自信等多个方面,育人价值更为凸显。由此可见,思政元素的渗透是高考试题命制的一个新趋势,高考试题与思政融合,不仅有利于发挥高考的育人价值,还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2 精心创设真实情境,巧妙融入思政元素

命题时教师如何找准试题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呢?完整的试题由立意、情境、设问、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4个要素组成,其中,情境是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是试题立意的载体。要在试题中渗透课程思政,教师就必然要创设与思政元素有关的情境。

下文尝试分析高考试题中融合课程思政的五种情境。

1.2.1 关注社会热点,增强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考试题关注相关的社会热点,如新冠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等,可以彰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例1】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38·节选)新冠疫情出现后,病毒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是一种RNA 病毒,检测新冠病毒RNA(核酸检测)可以采取RT-PCR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先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cDNA,这一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再通过PCR技术扩增相应的DNA片段。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被检测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2)常见的病毒疫苗有灭活疫苗、蛋白疫苗和重组疫苗等。已知某种病毒的特异性蛋白S (具有抗原性)的编码序列(目的基因)。为了制备蛋白疫苗,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大量蛋白S。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分析:该题以社会热点话题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病毒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为介入点,考查学生病毒、免疫等相关内容。通过对试题情境的阅读和相关问题的思考、解答,学生可以感受到疫情发生后党和国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从而增强政治认同。

1.2.2 融入爱国情感,培育家国情怀

爱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表现出的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表现出的理想追求。

学生具有家国情怀,他才会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社会进步的洪流之中,为祖国奉献自己的知识与才华。

【例2】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38·节选)2018年《细胞》期刊报道,中国科学家率先成功地应用体细胞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克隆,获得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回答下列问题:

(1)“中中”和“华华”的获得涉及核移植过程,核移植是指__________。通过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克隆猴,与核供体相比,克隆猴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_________(填“减半”“加倍”或“不变”)。

(2)哺乳动物的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的难度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体细胞核移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试题分析:灵长类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难度大,而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就在我国诞生。该题选择中国科学家率先成功应用体细胞克隆猴作为素材,以此为情境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科技发展成就,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1.2.3 渗透科学史哲,体会科学精神

科学史、科学哲学是理解科学本质的关键,对科学教育的作用毋庸置疑。科学家敢于质疑的科学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携手协作的团队力量,均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考试题中以科学史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感受科学魅力,体会科学精神。

【例3】 (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

A. 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 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 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试题分析:该题以科学史为背景,要求学生区分科学家们完成的代表性工作。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用了八年时间,卡尔文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耗时十年,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先后努力的结果,而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更是集体合作研究出的成果。学生做题时,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科学家百折不挠、团队协作的科学精神。

1.2.4 依托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注重传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十分必要。我国文化底蕴深厚,从中能挖掘出许多与生物学科密切相关的素材。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以其为素材创设真实情境,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生物学知识的相关性,坚定文化自信。

【例4】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37·节选)工业上所说的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通过分解与合成代谢将某些原料物质转化为特定产品的过程。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酱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某企业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流程示意图如下(图1)。

回答下列问题:

(1)米曲霉发酵过程中,加入大豆、小麦和麦麸可以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大豆中的________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氮源,小麦中的淀粉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_____。

(2)在 发 酵 池 发 酵 阶 段 添 加 的 乳 酸 菌 属 于_______(填“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添加的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产物是________。在该阶段抑制杂菌污染和繁殖是保证酱油质量的重要因素,据图分析该阶段中可以抑制杂菌生长的物质是_________ (答出1点即可)。

试题分析:我国制作酱油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酿造酱油的国家。该题以酱油制作流程为背景来设计试题,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传统发酵技术制作酱油的現代传承,还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彰显了文化自信。

1.2.5 聚焦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明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尤为重要。生物学科含有许多与生态知识相关的内容,高考试题精选合适素材,进行科学设计,能够渗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从而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使学生为美丽中国助力。

【例5】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Ⅱ·38)植树造林、 “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

(1)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与混合种植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__________。

(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__________。

(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分析:该题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成果与生物学知识相结合,创设真实生态情境,由大众熟知的“植树造林”逐步转至专业化的“无废弃物农业”、 “污水净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态系统的有关问题,在此过程中树立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2 教学启示

高考的另一核心功能为引导教学。通过分析高考试题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命题趋势和命题方式,教师得出以下教学启示:

2.1 重视课堂教学育人价值,协同共进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阵地。相较于高考试题,高中生物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教师可以更广泛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与试题协同发挥育人价值,实现“1+1>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梳理出生物学科相关内容所关联的思政元素,进而准确把握涉及到的具体思政元素目标,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从而不易出现偏离。例如,在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四章第二节后的“关注生态伦理道德”中提到:我国修建青藏铁路时,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建了许多高架桥和涵洞。这一素材对应的思政元素,应该是“生态文明”,如果教师拓展到青藏铁路有利于改变青藏高原贫穷落后的面貌、增进各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体现了“家国情怀”这一思政元素,则属于过度延伸。

2.2 精巧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各种真实情境,如生产生活情境、科学实验情境、生命科学史情境等等,并在具体的情境中巧妙联系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课堂教学具有充足的时间,除上文试题中涉及的思政元素外,教师还可以创设出更丰富的情境来体现其他思政元素,实现育人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用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我国承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情境载体,让学生感受我国的责任担当,使课堂教学渗透“全球视野”这一思政元素。再如,教师可以结合有关代孕和选择婴儿性别等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了解辅助生殖技术的利与弊,使学生意识到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必须要守法,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法制意识”这一思政元素。此外,教师还可以联系骨髓造血干细胞等有关知识,鼓励学生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积极参与献血甚至捐献骨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使教学渗透“公民品格”这一思政元素。

参考文献:

[1]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J]. 陕西教育(综合版),2019 (9):34-35.

[2]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 教育文化论坛,2016,8 (6):144.

[4]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50.

[5] 杜震宇,张美玲,叶方兴.生物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1-18.

[6] 贺建.生物试题编制原理与技术[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6.

[7]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9-5-1 (2).

猜你喜欢
教学启示课程思政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探究雅思口语测试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