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新苗
内容提要:我的父亲,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山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著名诗人孔林,于2022年12月30日零时15分在济南逝世。还差二十几天就是他95周岁生日……父亲熟悉的微笑转眼成为留给我永远的背影……渡过最悲痛的时段,平复心情暂记下父亲留给我的五个背影,寄托我的追思。
关键词:孔林 父爱 创作与工作
一
2022年12月30日零点刚过,父亲转身离开我……平时他是位重感情的人,但这一刻却没有像往常那样每当我周末离开父亲家时,他总用慈爱目光望着我、简短地说“忙你的去吧”……每当这时,父亲对我从小到大的期待、要求和看到我人生成长、学术、工作成绩时那种由衷高兴的父爱之情就充满我的全身。平时,我会尽力从这种感情中走出,不去正视……作为儿子,我要继续前行才是对他最大的安慰;作为儿子,我应拿出更多时间守在日见年迈的父亲身边才是他最需要的……现在,他竟转身离开,没有留下一句话。此刻,病房中只有我们两人和仪器的细微丝丝声,望着他在床前幽微灯光下安详的熟睡神态和还差20几天就要过95周岁生日老人的皮肤、白发,那双我特别熟悉的、温暖的、拿过锄头、钢枪、笔杆的厚厚的手……他留给我的音容笑貌瞬时如快闪镜头般杂乱地涌入我的脑海,无法形容的悲痛……慌忙跑来的医生驚醒了呆立的我,她们抢到身前推开我,安慰说“老爷子这样离开没遭罪。”我被拉回到现实,是啊,他终于解脱了近两年由于年迈导致的严重腿脚不便给他带来的生活和精神困扰。在这岁末,他转身离开了,用自己善良和蔼、与人为善的性格;对子辈、孙辈不多干涉却默默关心、总想有所帮助的深爱;对他喜爱的文学艺术秉自身才能与勤奋而有成就的一生;对他所投身的信仰与工作无怨无悔的奉献,走完了在我们后辈看来是那么丰富而跌宕、完美而完整的一生。安息吧,爸爸。
此刻,医生们还在忙碌着,父亲的背影瞬间变得那么可望而不可即。
二
在我幼年记忆中,父亲总是忙于工作、忙于外出,少有时间像母亲那样在身边照顾我和妹妹。而他对我的溺爱(他有些重男轻女)又是那么细腻甚至炫耀。幼年我吃饭时总贪玩,每当这时母亲会要求安静吃饭。一次偶然机会单独与父亲一起吃早饭,我照样在玩,把馒头泡在牛奶碗中,用勺搅动牛奶说“涨潮了、涨潮了”。旁边的父亲默默看着没有阻止,也没有说话。后来在与外人交谈中,我听到他多次借此大赞我有想象力,像炫耀自己的艺术发现一样说我会把碗中的牛奶与馒头比喻为海浪与礁石。通过这件事,我幼小的心里一方面种下了对父爱的特殊感受,一方面开始感兴趣进行各种离奇的“形象比喻”,以为这样可以得到大人的赞许。
我6岁之前住在青岛,长台阶、大上、下坡是岛城的道路特点,每当与父亲一起走一段台阶和坡道,他就会背起我来,他宽厚的肩膀和发颈间浓郁的烟草味,是我趴在他背上的特殊享受。在我童年印象中,父亲几乎没有对我发过一次脾气,却总是在去外地开会回来时带给我新出版的连环画和新式玩具。“文革”期间小学停课,我就在家把那些旧玩具拆了装、装了拆,直到玩具的连接部位断裂而无法再衔接,就想办法粘……无意中训练了我动手制作、结构思维的能力。那些连环画和“抄家”被遗漏的国内外名著,构成了我在那个特殊年代里高小、初中知识积累的重要部分。每当看到今天的孩子被各种“辅导班”包围着、催促着,我就想到今天的父爱仿佛已被社会化的“应该”替代了、剥夺了。父亲一生对科技知识可以说一窍不通,他从十四五岁即开始的“参加革命”“文化工作”经历,在今天只有很少老人能像他这样亲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样板戏创作”、改革开放……特殊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他特殊的知识结构和情感表达方式,他的心胸、气质、知识与能力,均是这种经历塑造的结果。
父亲对写作的爱好贯穿一生,临近90岁时,在对他的眼睛和眼镜想了许多改善办法均无明显效果后,93岁时他才不得不放弃阅读和写作。他给我最清晰的、图腾般的父亲形象记忆,是在窗前伏案工作的逆光背影。
三
父亲喜欢美术,晚年沉迷于书、画自娱,房间里挂了满墙,几周后又换一批。年轻时他作为省文艺机构的领导,为山东美术两次全国性“闪光”做出了直接的贡献。第一次是他被组织委派负责筹备1964年庆祝建国十五周年全国美展的创作工作。经过几年准备,山东送展作品受到全国艺术界领导、专家、媒体的一致好评。据参与者的事后回忆,这次全省重点创作活动从一开始就理性地定位了不与江苏、浙江、上海等美术文化、美术人才发达省份比用油画、国画、版画、宣传画等体裁表现工农兵形象,而是发挥山东特点,以山东潍坊木版年画的鲜明形式,表达现代工农业发展的新题材与新人物,聚焦当时有全国影响的“山东民兵比武大会”,突出“山东大汉”“山东姑娘身材高、吃苦能干”的形象。恰恰是这个方向定位,决定了山东美术第一次在全国性大展中取得了“吸引眼球”的佳绩。为山东推出有艺术语言特点的一代人物画家,迈出重要一步。
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后的“山东风土人情油画作品展”,当时父亲分管省美术工作,在全省美术家力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有所创造的氛围下,一起合力策划了从“风土人情”角度表现新生活、新改革与新变化的策展主题,采用在当时没有传统语言负担却有现代探索空间的油画,来为表达改革开放的新感觉、新色彩探路。那时,我已进入大学学习美术,也在旁边亲历了王朝闻、华君武等全国著名专家来山东参加草图观摩会的氛围。20世纪80年代的“山东风土人情油画作品展”在北京的成功举办和受邀全国巡展、国外展出,与当时四川的“伤痕美术”一起,构成了在那个时代大潮中中国美术的两个特色鲜明、切入生活角度不同的新美学表达。尤其值得一提的,正是这次创作活动为山东时值20多岁的年轻一代油画家利用时代更替的机遇迅速成长起来,拓开了路径。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艺术教育界工作,每当与我身边的导师、先生;北京、上海、成都等的文学、美术界老先生们谈起父亲,他们总是用老朋友的口吻谈论他们当年的交往、轶事。父亲的背影,是我学术道路上无形的支撑。
四
“文革”期间父亲被关“牛棚”,一次批斗著名作家刘知侠先生,过程中大家迫于各種压力先后登台发言,批判刘知侠的“罪行”。台下的父亲表情平淡,没有上台发言。结束后我轻声问父亲为什么不发言,他不言。今天我翻阅父亲留下的著作,才知道刘伯伯来山东工作是他代表机关迎接,此后他们有20多年一起探讨创作、工作和下乡深入生活的交情。还有一次在夏季的夜晚,省文艺界的一场“批斗会”在机关礼堂举行,把当时机关主要干部都押到台上,父亲也在台上。会议中,我身边的一个人要求一直跟随我父亲工作的陈叔叔上台“揭发”父亲,陈叔叔干笑着不语,那人一拳一把地用力推搡他,他坐在那里始终笑而不动……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父亲和他身边干部的做人品德和态度,给了我这个10岁的少年切肤难忘的印象。后来父亲下放济阳“省直机关五七干校”劳动,我正好小学毕业也跟着一同前往,至今清晰记得我睡在那张躺了8位省直各机关下放干部的大土炕中间,听着他们天南海北的口音、丰富幽默的话题而进入梦乡。今天回想,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也目睹耳闻了父亲吃苦、能干的形象和口碑。也因此,他劳动期间的腰部损伤构成了他晚年肢体行动不便的重要原因。少年时期正是我世界观形成的时段,有幸我以最特殊的视角、最真切的事件亲历,目睹了父亲和他的同事们不失信念、相信组织、吃苦耐劳、开朗豁达、宽以待人的品格。
在农场劳动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骑着他那辆“大金鹿”自行车,带着我在乡间赶路,尤其是在黄河北春季大风中碰到泥土路上黄沙蔽日的顶风路段,父亲背上的汗水和喘息声深深地种在我的心里,我却只能坐在车后架上在颠簸的路上双手紧紧搂着他的腰而一点也帮不上……现在我已处耳顺之年,唯一能告慰他的,是我继承了他那吃苦耐劳、勤奋认真的品格。
五
我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届大学生,20世纪80年代研究生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后,记得假日回家与父亲谈起时事与世界时,我们的观点常有冲突,他的知识视野是被他亲历的20世纪中国革命历史所塑造的,而在我的知识视野中西方现代、后现代思想占有一定比例,如此我们之间的视角差异成为那个时代的缩影。每当这时,父亲总是认真地听我表述,但从不放弃他的基本信念,尽管我们的争论总是以他的沉思而结束,但他的不语却往往推动了我的反思。我重要的、获奖的书作和论文他都要索去读,但我知道作为现代艺术美学理论,他难于全部理解其中的话语逻辑,但与其说他是要看论文内容,不如说他是要品味儿子的工作成果,享受作为父亲的成就感。一次偶然,我看到他桌上文稿中的一段文字给了我难忘印象,记得大意是“长在大山上的小树对大山说,我能看得更远。大山默默不语,心里想:你是我肩上的孩子……”
“父爱如山”,道出了父爱的真。但这句被反复吟咏的老话却也部分失去了在生活语境中的话语力度。父亲的散文《山》,对我来说真切地喻示了他的父爱,今天更读出了父亲注视我的眼神:那里有他希望我成才而蕴含的无声但苛求的寄托;那里有他理解我的年轻气盛、大胆探索的信任与宽容;他以诗之思揭示了“艰苦和失败”恰恰是奉献的第一步和生命节奏的哲理;他也暗示了要将个体的信念和追求与国家发展的节奏吻合才能生成有价值的收获;他也仿佛暗讽了事业上、工作中投机者的短视和耐不住寂寞的幼稚……他的背影,用他一生的工作、思考、体验、语言为我铸成了榜样,向我展现了“此在”(Dasein)诗之思的真理价值……特录于此,寄托我的哀思。
孔林:《山》
深秋的天空寥寂深深,它沉静地坐在空旷的原野上。
刚刚卸下五谷的重担,祖露着棕褐色丰腴的胸脯,那晶莹的露珠是留在脊背上的汗水,暖煦煦的秋阳以柔软的手抚摸着它的肤肌。
它望着小河在田间欢腾地奔流着,青色的波浪,一起一伏地载送着鹅鸭,发出幽缭的音波。
它望着绀青色的炊烟,飘逸在五彩缤纷的农家小院上空,听牛羊唱着生命的欢歌。
它欣赏着晚风,小猫似的在翠绿的麦垄间追逐着金黄色的秋叶戏闹。
当夜色从赤裸裸的白杨树梢滑到地面,挂在天壁上缄默的月牙儿,是它收获后的银镰。
它从辉煌灿烂的星空,想到瑰丽的朝霞,想到复苏的大地,想到明年的收成。
它总是默默地以期望去充实时间,以哺育去缔造繁荣,以全部精力去开拓无私的贡献。
它望着原野,想着生命的繁衍。
我望着它的背影,思念着故乡。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