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付娟 楚宗丽 李淑梅
摘 要: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推动农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高校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种子生产学课程为例,从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优化思政课程的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提升种子生产学课堂教学的协同育人效果,从而提升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农科;课程思政;种子生产学;实践探索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专业课教育根据不同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挖掘本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科学合理地拓展专业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专业课程的人文性与知识性,提升专业教育的引领性和开放度。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课程的教学,实现立德树人。同时,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是育人的关键,将爱国主义情怀、工匠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成价值引领,与专业课程巧妙融合。在新农科背景下,信阳农林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一懂两爱”农学人才的责任重大。因此,课题组以种子生产学课程为例,在分析开展课程思政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詳细介绍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及路径,为相关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探索提供参考。
一、开展种子生产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要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最核心的是要“藏粮于种”。只有不断发展和壮大种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种子,才能始终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种子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3%,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对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种业竞争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种业人才的竞争。然而,在就业方面,我国涉农人才服务现代农业状况仍不理想,农业类专业学生对口就业比例不高。由此可见,与现代化农业的需求相结合,加大种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信阳农林学院以种子生产学课程为载体,开展课程思政,培养新时代知农、爱农人才,力争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二、种子生产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种子生产学蕴含粮食安全、种业振兴、耕读教育等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优质教学资源。如何将专业知识与其所传达的价值有机融合,是实现专业课思政育人功能的关键。
(一)加强政策学习,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在新农科背景下,国家需要一大批农科专业的优秀人才。信阳农林学院作为地方性涉农高校,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学校积极响应“三农”国家政策,深入学习国家粮食安全、种业振兴、乡村振兴等相关政策文件。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制订2020版和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时,注重价值观的融入,分别在知识和能力目标基础上,增加素质目标,将课程思政贯穿课程目标,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大国三农”情怀,并使其坚定学农、知农、爱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
(二)组建教师团队,提升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只有自身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信阳农林学院种子生产学课程思政教师团队由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组成。该团队制定了学习制度,线下定期召开理论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进行红色故事宣讲;结合学习强国、人民网、微党课等线上平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通过教学研讨、课程思政竞赛和思政专题培训等方式,不断强化团队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提升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
(三)挖掘思政元素,实现课程育人价值
种子生产学课程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蕴含丰富的思政资源。课题组在讲授本课程时引用名言警句,借助科学家的科研故事,聚焦新闻和热点话题,借助古诗词及历史故事等素材,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育人目标。例如,在讲到“种子生产体系的发展”时,课题组向学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引导学生为我国种质资源的保护、育种科技的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作出贡献;讲授“新品种审定与品种登记管理”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良好职业道德意识;在讲授“水稻、玉米和油菜种子生产技术”时,以育种科学家袁隆平、吴绍骙、傅廷栋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坚定学农、知农、爱农的信心;在讲授“作物杂交及生产实践”时,通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诗句让学生体会到种子来之不易,提高学生学农、爱农和节约粮食的意识。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题组采用典型案例、任务驱动、讨论、情境创设、实践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案例教学是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的重要方式。课题组精选思政库中的课程案例,将课程知识点与教学案例结合起来,有机融入价值观和政治信仰等,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播正能量。针对讨论式教学,课题组将授课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起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积极拟定解决方案和措施,引导学生学会辩证看待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也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利用智慧树、雨课堂等平台的讨论区上传一些蕴含思政元素的教学资源,及时与学生互动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实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针对任务驱动教学,课题组通过线上布置作业,让每组学生查阅文献,制作PPT,进行汇报,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针对情景教学,课题组线下播放农民田间劳作的视频、图片,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和节约粮食的习惯,继承和发扬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传统美德,传承农耕文化。
(五)优化课程教学评价,提升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课程思政融入大纲、教案、试卷、课件后,评价指标发生变化,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要注重课程德育教育,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引领效果的检验。首先,从教学目标上,将德育目标纳入评价体系。其次,加强过程性考核评价,通过角色转换、专题讲座等形式,使学生了解种子生产的发展历史、先进生产技术,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最后,建立学生互评、教师自评、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例如,侧重过程考核,通过随堂测验、课件制作、思维导图绘制等,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和思政育人效果,进一步做好教学总结和反思,从而体现课程的价值引领,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三、结语
在新时代新背景下落实课程思政工作是实现铸魂育人的有效措施,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积极响应并参与其中。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要不断发掘与探索,精心设计课程,巧妙地将其融入教学中,正确地输送给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在新农科背景下,种子生产学与植物学、作物育种学、遗传学、种子学等课程的联系更加紧密。种子生产学开展课程思政,不仅有助于与各学科很好地交叉融合,还有助于提升专业课协同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丹丹,盛云燕,战英策,等.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思政内涵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2.
[2]郭东伟,李春莲,刘柏林,等.新形势下种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50).
[3]彭益全,刘亮,吴彦宁,等.农业高校大学生职业决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21(3).
[4]张果,刘春奎,王建民,等.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卷烟工艺学教学改革探索[J].轻工科技,2020(7).
[5]潘鹤林,黄婕,卢扬,等.高校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20(1).
[6]杨卫君,苏丽丽,李大平.“农业气象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
责编:向 新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项目(编号:2021GGJS177);信阳农林学院种子生产学课程思政样板课;信阳农林学院新农科背景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信陽农林学院种子生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王付娟(1981— ),女,信阳农林学院农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种子生产学;楚宗丽(1979— ),女,信阳农林学院农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种子生产学;李淑梅(1979— ),女,信阳农林学院农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种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