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是党和国家对人民警察和公安教育提出的政治要求。公安院校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要结合专业课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风险治理的重要论述为课程思政之源,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以警务应急人才培养为课程思政之本,促进能力提升与价值观养成同行;以多层次有机融合为课程思政之术,促进思政点与知识点学习同步。
关键词:公安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公安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各门专业课程中蕴含的育人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合,是新时代公安院校专业课教师应该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风险治理的重要论述为课程思政之源,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
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这个体系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理论和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先后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公安院校开展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思政资源。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作为公安院校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突发事件事前阶段预防与准备、事中阶段应急响应与处置和事后阶段恢复与重建的全过程管理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风险管控、危机预防和警务应急等社会治安治理能力,让学生牢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要求,形成警察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公安院校应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宗旨,充分挖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风险治理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起来,使课程重心不仅聚焦在专业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层面,还注重思政教育全程融入,密切保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在专业课课程教育中实现对学生风险治理意识、理念、价值和能力的培养。
为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结合课程特点,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风险治理和突发事件应对的相关论述作为逻辑线,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论述贯穿于危机管理的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恢复全过程,聚焦坚持党的领导、树立底线思维、预防为主、人民本位、科学精准防控等思政点,讲清讲透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的内涵及要求,讲清讲透新时代公安机关应急管理工作重点难点和发展方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公安院校应坚持德育方向,将“增加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的重要论述作为学生认识风险的行动指南,引导学生树立“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的风险意识,形成“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的底线思维,让他们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方法去理解和掌握危机管理规律,客观全面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公安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对转型期社会各类交织叠加风险的治理能力和防范化解风险、应对各类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
二、以警务应急人才培养为课程思政之本,促进能力提升与价值观养成同行
政治建警、政治建校是党和国家对人民警察和公安教育提出的政治要求。公安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要结合专业课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服务于警务实战需求,把握正确方向,落实育人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风险治理的重要论述为危机管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生动而具体地融入课程内容之中,需要紧密围绕警务应急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公安工作中的应急警务实践,聚焦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提高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能力。一要充分发挥公安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自身影响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修养、警务工作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引导教师致力于“将教学活动不断专业化、理性化、艺术化和学术化”,让自己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发光体,在传授应急管理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风险防控和应急反应能力,履行立德育人的初心使命,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之中,在履职尽责、服务人民中闪耀青春光彩。二要精心进行课程设计,落实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教学工作全程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风险治理的重要论述。这里的全程,是指全过程和全方位。在公共安全危机的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恢复的全过程管理中,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风险治理的重要论述为逻辑线,在课前预习的资料推送、课中学习的逐步引导和课程考核的评价设计中,全方位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现阶段社会治安形势,理性分析各种社会矛盾和风险挑战的产生原因,树立预防为主、生命至上的理念,理解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发展变革中蕴含的人民本位思想,增强人民警察应急责任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掌握应急知识,以便更好服务人民。三要紧密结合警务应急实践。课程教学中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实践,根据应急管理实践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河南警察学院及时调整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授课内容,在教学设计中紧密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击疫情的总体部署、系列工作安排和公安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突出公安机关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的职能和责任,把疫情防控当作最鲜活的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责任和担当,培养学生形成将个人成长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的自觉。
三、以多层次有机融合为课程思政之术,促进思政点与知识点学习同步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课程中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结合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第一层面的结合是在课程中的全程融入。在危机管理的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恢复的全过程,融入习近平总书记的应急理念,引导学生树立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坚持人民本位,科学识變。第二层面的结合是在具体知识点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点,让知识点与思政点有机融合。
思政元素不可以也不能脱离专业知识点而孤立存在,公安院校专业课教师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传授过程,充分关注知识点本身的思政教育负载空间和张力,结合具体知识点,在客观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于无形中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比如,知识点“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课堂教学设计如下。首先,介绍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深入阐述应急管理要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调动各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分级分类管理等知识点。其次,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无论是从对疫情的认知,还是从应对准备的时间以及医疗卫生条件来看,欧美国家原本应该比中国做得更好,为什么中国抗疫却更成功”。最后,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在应对疫情时采取的措施、确诊及死亡病例、经济表现、社会秩序以及对世界的影响等内容,通过多维度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党坚持人民本位的执政理念;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党和政府具有的非凡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这样的课程设计既能传授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又能用鲜活生动的应急实践印证我国应急管理的制度优势。
目前,公安院校专业课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成熟的方法借鉴。“道虽迩,不行不至。”在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公安院校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指向,不断创新实践方法,推动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秋石.增強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EB/OL].(2018-04-16).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416/c40531-29927861.html.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李志河,忻慧敏,王孙禺,等.教学学术的学术本质及其发展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0(6).
责编:初 心
基金项目:2021年河南警察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科背景下治安学一流专业建设研究”(编号:JY2021005);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专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引领下的公安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以兰考县公安局制度与情感治理互动融合为视角”(编号:XCZX—08)
作者简介:杨山林(1972— ),女,河南警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