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时政素材的选取策略

2023-05-30 03:11韦秋禄覃忠民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韦秋禄 覃忠民

【摘要】本文针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时政素材选取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等问题,提出时政素材的选取策略,包括紧扣教学目标选取时政素材、基于学生学情选取时政素材、与时俱进选取时政素材、立足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选取时政素材等。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时政素材 选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4-0092-03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时政素材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教材内容的必要补充。将时政素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一方面可以体现课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帮助学生巩固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时政资源的挖掘,善于选取恰当的时政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关心国内外发生的社会热点、时政要闻,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选取和运用时政素材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教师在时政素材选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选取的时政素材不合时宜

时政素材内容丰富,教师获取时政素材的渠道也很多。有的教师因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缺乏深入解读,对教学重难点理解不到位,导致所选取的时政素材不仅零散,而且与课堂主题缺乏必然联系,有的甚至与教学内容相背离。有的教师选取的时政素材过于陈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选取的时政素材缺乏针对性

将时政素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观察、理解、分析等能力,但并非所有的时政素材都适合用于课堂教学,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用到时政素材。因此,教师在选取时政素材时应慎重考虑。有的教师在选取时政素材时没有思考时政热点事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运用时政素材时缺乏针对性,评析时政热点事件时带有主观性,容易给学生传达错误的信息。时政素材丰富多样,教师应当根据教学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选择针对性强的时政素材,在选择时不贪多、不求全。

(三)选取的时政素材缺乏时效性

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具备敏锐的政治嗅觉,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理论知识和社会热点事件以及学生的思想认识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社会热点事件通常反映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话题性,将其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利于教师将知识讲透彻,把道理说清楚,提高学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时政素材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忽略了时政素材的时效性和教学价值,没有对它们进行详细的分析;有的教师图省事,经常运用一些陈旧的时政素材,缺乏根据社会发展态势和具体的教学情景、及时更新时政素材的意识和能力,致使学生对问题失去基本的探究兴趣。

(四)选取的时政素材缺乏深度挖掘

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提高考试成绩,会有意识地将时政素材融入教学,但是习惯将数量众多的时政素材全部呈现给学生,其中有很多时政素材没有经过筛选和提炼,只是片面地追求知识性价值。事实上,将时政素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时事政治,强化政治认同,升华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如果拘泥于时政素材所包含的理论知识,把重点放在学生是否知晓社会热点事件上,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也难以发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

二、基于问题解决的时政素材选取策略

(一)紧扣教学目标,选取适宜的时政素材

时政素材的选择和使用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先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再紧扣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时政素材适时融入课堂教学,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政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事件,提高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适宜的时政素材,教师必须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用好时政素材,讲好时政理论知识。教师将时政素材穿插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使其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充分融合,并适时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意识和兴趣。

以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第一目“高扬民族精神”教学为例。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介绍了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要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教师可以围绕我国近年来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的时政主题,让学生搜集时事资料,结合切身感受,体会“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认识到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诠释。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医护人员为什么能够义无反顾地站在抗疫的最前线?”教师以问导学、以问导思,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会到民族精神的内涵,明白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时政素材融入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二)基于学生的学情,选取针对性强的时政素材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对许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如果教师选取的时政素材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坚持“以学定材”“以学定教”的原则,基于初中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选取针对性强、贴近学生生活的时政素材融入教学。

以教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坚持改革开放”为例。初中生对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认知有限,在教学“坚持改革开放”这一框题时,教师可以结合改革开放前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呈现本地改革开放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了解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体会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分析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如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而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虽然初中生生活阅历不足,但是他们可以通过采访家人、查阅相关新闻素材、与同学讨论等方式,了解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比如:学生可以采访爸爸妈妈,了解他们是如何为家庭、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也可以查阅时政资料中涉及改革开放创造的奇迹的资料,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时政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与时俱进,选取内容新颖的时政素材

思政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国内外最新形势和重点、热点新闻等。将时政素材引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教师选择的时政素材应当有针对性、系统性和时效性。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局限于单纯的理论知识记忆,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教师在选取时政素材时,应当关注当下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贴近中考考点,突出时政素材的时效性,以内容新颖的时政素材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时事的意识。

以教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一框“中国担当”为例。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发展与世界的关系,增强忧患意识,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担当和贡献,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有全面、理性的认识,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选取鲜活的时政素材,比如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事件中积极作为的表现,包括中国维和官兵积极参与安理会的维和行动、中国参加对外经济援助、中国参与全球环境保护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此外,教师还可以引用2022年习近平主席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珍爱湿地,守护未来,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引导学生以全球视野、辩证眼光认识中国对世界的责任与担当,思考问题:“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世界粮食和能源危机不断加深、南北鸿沟持续拉大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如何在动荡变化的世界中展现大国担当?可以有哪些作为?”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强调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介绍了中国湿地保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对湿地保护全球行动提出三点中国主张和中国行动方案,彰显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国担当。

(四)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选取有深度的时政素材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使用时政素材不能贪多,更不能局限于时政素材而抛弃了教材中的材料。教师在选择和使用时政素材时要科学严谨、有的放矢,做到客觀、准确、真实、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能够从即时发生的真实事件中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在筛选热点问题时,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选取恰当的时政素材,挖掘时事材料的内涵,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在运用时政素材时,能够以点带面,启发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分析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教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创新永无止境”时,结合教材呈现的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教师可以选择同类型时政素材“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引导学生分析我国航天科技创新的历史及重要意义,思考下面的问题:“初中生应当如何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教师还可以播放美国拟重建第二舰队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国家与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为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组照片,如中国的天眼、高铁、蛟龙号、军舰等,让学生观察图片谈谈自己的感想,体会科技创新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意识到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进而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时政素材作为道德与法治课重要的课程资源,其本身具有价值导向的鲜明性、时政内容的广泛性、报道传播的时效性、获取方式的多样性等特征。教师将时政素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关注国家政策和社会生活,增强政治认同,坚定政治信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但是,对因时政素材选取不当而产生的问题,教师也要注意反思和改进,注意选取契合度高、针对性强、内容新颖且有深度的时政素材,发挥时政素材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育人价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立思,张耀灿.比较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袁雪英.时政素材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4]李月.高中政治课运用时政素材的教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

[5]王伟静.时事教学让政治课堂精彩飞扬[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8(12):51-52.

[6]石昊.时政教学素材的选取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9):68-70.

[7]王爱琴.时政材料的有效选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Z1):20-21.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2021C483)的阶段研究成果、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院级科研项目“广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2022YKYS024)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韦秋禄(1991— ),广西上林人,讲师,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覃忠民(1970— ),广西横州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探讨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