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工程”培养模式下青年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

2023-05-30 10:48:04陈颖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专业学习青年教师

【摘要】本文以C老师为研究个例,通过分析“青蓝工程”培养模式对语文教师专业学习的影响因素,为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对“青蓝工程”培养模式的一些思考与教学建议。

【关键词】“青蓝工程” 专业学习 师徒结对 青年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4-0015-03

古人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蓝工程”的出处便来源于此。一般而言,学校会为刚入职的青年教师配备导师,也就是师傅。师傅会从如何备课、上课、与学生相处、处理班级工作等方面对徒弟进行指导;徒弟从各个方面积极向师傅学习,定期向师傅及学校展示和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青蓝工程”旨在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青年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专业化成长。

“青蓝工程”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教师能否符合我们的预期?它是不是一种成功的培养模式?在优秀教师的成长中,这样的培养模式能起到什么样的促进作用?这样的培养模式在国内不同地方复制并传承了几代人,能否继续发展下去?这样的培养模式是否让所有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从中受益?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选取L小学“青蓝工程”培养模式下快速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教师代表C老师作为研究个例,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青蓝工程”模式下的案例与启迪

(一)备课:从手中的“宝典”到心中的“宝典”

刚入职的青年教师一般奉教参、备课笔记为“宝典”。学校要求工作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必须手写教学详案,教学“六要素”(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间、教学准备、教学板书)缺一不可。多数时候,初任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成熟的思考,于是首选抄教案。C老师刚入职时也不例外。

C老师执教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ang eng ing ong》时,原本是按照教参上写的,借助书本上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拼音。C老师先以“这一天阳光明媚,几个小朋友约好一起去野外放风筝,天上的风筝可真多呀,有‘巨龙图案的,有‘老鹰形状的,还有可爱的‘小蝴蝶样子的……”的情境描述的方式导入教学,由“放风筝”的“放”和“风”、“巨龙”的“龙”、“老鹰”的“鹰”,导入后鼻音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借助图片将这些词语说清楚,而一旦“开火车”单读,就和前一课学习的an、en、in、un、ün混淆不清,分不清楚前后鼻音。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

课后,C老师沮丧地去找师傅A。师傅A和她谈了这节课的听课感受,希望C老师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三方面进行备课。首先是备教材。建议C老师反复阅读教材,认真思考,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再思考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ang eng ing ong》一课为例,前后鼻音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只有在讲透后鼻音的基础上让学生辨别,才能有成效。如可以让学生将舌头略微伸直,让气流从鼻腔流出,同时让学生摸摸自己的声带,感受一下声带震动。其次是备学生。建议C老师找准教学起点,学生能自主学习的就放手,学生有困难的就引导点拨。如班上有部分学生能区分前后鼻音,可以让这部分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生生互动,效果可能会更好。最后是备方法。教师应想方设法使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法组织教学,寓教于乐。一年级教学应突出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可以结合一些小儿歌,如“放学放学ang ang ang”“吹风吹风eng eng eng”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师傅A的指导,C老师这才明白简单地信奉教学参考书和备课笔记为“宝典”进行备课是远远不够的。备课时只有将“三备”落到实处,才能拥有真正的“宝典”。

(二)课堂管理:从“会七十二变”到“万变不离其宗”

很多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管不住学生,让学生“牵着鼻子走”,课堂乱糟糟的现象。对于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通过敲打桌子告诫学生,有的教师通过罚站罚抄课文让学生畏惧,有的教师使用扩音器盖住学生的声音……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每一个青年教师成长路上的难题。

C老师刚入职时,也常常为课堂管理的事情头疼不已。令C老师印象最深的是,执教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g k h》时,对第二课时的一首关于小动物们说话声音的小诗,学生的参与度极高,课堂气氛特别热烈。可是,有些学生一激动就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有的在地上乱爬、有的和同桌傻笑。C老师见状,一下子就来气了,声色俱厉地把学生吼停了。吼完后,C老师看着学生面面相觑的表情不免有些后悔。后面的半节课,学生一直畏畏缩缩,不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看到师傅A所带的班总是师生和谐、其乐融融,C老师便向师傅A討教管理课堂的秘诀。师傅A告诉她,课堂管理的秘诀就是让自己的课堂真实、鲜活、有生命力、有变化,这样才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简言之,小学语文课堂特别是低年级小学语文课堂应做到两点。一是“以玩带学,在学中玩”。低年级小学生玩性大,教师应尊重他们的这一成长规律,引导学生以“玩”的形式学习和掌握知识。如教学诗歌时变化一下读诗的方法,教师引读前半句,让学生接读后半句。这样,课堂的秩序就可以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二是可以通过“小老师制”“组内竞赛制”等手段加强课堂管理。有了竞争机制,学生的学习就有了冲劲,并在你追我赶中学有所成。使用这些手段时,教师应时不时将“表扬机制”挂在嘴边,如“老师观察到,第一小组的小朋友特别能管控好自己,他们的小手端端正正地放在桌子上,腰板儿挺得笔直”“老师发现第二组同学的表现特别棒,他们都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回答问题,为本小组争取了更多的积分”等。教师多用激励性的言语表扬优秀学生,其他学生自然会有样学样。这样的课堂管理自然是轻松的。

师傅A告诫C老师:“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赶学习进度而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愿望。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用尽了七十二变,其实真正的秘诀万变不离其宗——尊重每一个儿童。尊重每一个儿童就是最好的管理。”这句话让C老师铭记在心,管理课堂慢慢变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了。

二、“青蓝工程”培养模式对语文教师专业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徒弟自身的专业追求与学习能力

1.个人的教育信念

柏拉图有句名言:支配善良战士的,只剩信仰。教育信念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评判自己善恶行为的内在力量。教师只有树立终身信仰的信念,才能在自己的行为符合职业道德规范时,产生快乐愉悦的情感;在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悖于职业规范要求时,内心便会自责、惴惴不安。这也是一种自我监控的形式。如C老师在入职不久就被学校外派公干学习,让她记忆深刻的是一次为期三天的赛课。在赛课过程中,有一位教师执教的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特别出彩,亮点颇多。首先,执教教师出示了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让学生朗读。在学生读完之后追问:“所以,这是一只的小鸟?”学生答:“这是一只彩色的小鸟。”执教教师趁机引导:“作者用简单的一句话就把小鸟的外形整体描写清楚了,这就叫整体描写!”并一气呵成,介绍了学习方法。然后,执教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这是一只彩色的小鸟。彩色是一种颜色吗?(生:不是。)什么叫彩色?(生:许多种颜色在一起叫彩色。)说说看,这只小鸟身上有哪几种颜色?(生:翠绿、蓝色、红色。)执教教师继续引导:“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它的羽毛是——翠绿色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作者观察得多细致呀!把小鸟身体每一部分不同的颜色都写具体了,所以这就叫——局部描写。”最后,执教教师总结概括:“先整体描写这是一只彩色的小鸟,再把看到的对应部位的色彩一一写下来,由整体到局部。”

C老师谈自己的听课感想时说:“在该课堂中,我仿佛也变成了学生,听她娓娓道来。从她的课堂、言行、教姿教态和与学生的互动中,我知道她一定是一位特别优秀的教师。后来,别人告诉我,她是某小学的学科带头人,对待教育很有自己的想法。”这一经历让C老师颇为震撼,同时开始明确自己的教育信念——对待教育要有自己的态度。这成为C老师往后教育路途上的信念。

2.个人的反思意识

很多青年教师在执教时容易重过程而轻反思,这其实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想法。对教学而言,“吾日三省吾身”非常重要,因为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同样的教学方法面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时,教学效果会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反思改进教学。

例如,师傅A从C老师的课堂中发现了不少问题。C老师执教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在课堂伊始就以直白的方式导入教学:“今天我们来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小古文。”课后,师傅A告诉C老师,语文教学是要让学生自己思考与探索,切忌直白的灌输。师傅A建议C老师借助之前学过的《姓氏歌》导入新课,由“姓氏”开启课堂,让学生逐渐认识本课的主人公——司马光,了解司马光的姓很特殊,属于复姓“司马”。教师用“复习+新授相结合”的方式导入新课,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

(二)带教师傅的专业素养与带教能力

能够成为新入职教师的师傅,一般其教育教学水平都是过硬的。师傅教育水平高,教学质量好,往往能让所带徒弟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而逐渐有所成就。例如,C老师的师傅A十分重视学生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特别是每课之后的综合训练,师傅A定会让学生行动起来,使学生从活动中体会课堂所学,活学活用。在师傅A的熏陶下,C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日复一日地提高了。

三、对“青蓝工程”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对徒弟的建议

1.应具有专业发展的主动性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青年教师只有主动自发地参与教学研究,才能展开有意义的学习过程。那么,如何激发青年教师的学习自觉性呢?就青年教师而言,需要做到三点。其一,拥有职业自豪感。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身为这份工作的从业者,青年教师应引以为豪。其二,教师必须站在民族振兴的高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有义务将学生培养成才。其三,青年教师必须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并把兴趣转化为信念,促使自己丰富实践性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2.应具有反思意识和能力

反思是“超越式学习”(transformative learning)的第一步,即先对自己信念背后的假设进行重新评估,随后根据改变后的视角所产生的意义洞察开展新的行动。这种学习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行动后果并适当地调整行动策略,而且能够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形成“双路径学习”(double-loop learning)。于是人们说:“想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抄十年教案还不如写一年反思。”

对新教师而言,执教公开课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情。例如,C老师曾执教过统编教材語文六年级上册课文《丁香结》,在初次试教时发现现实课堂与自己想象的截然不同。在教师看来很浅显的答案,在学生面前却成了难题。这节课上下来她感觉非常糟糕,因为教案与课堂是脱节的。后来在师傅A的点拨下,二次试教时,她改变了教学策略。在引导学生理解“丁香结”一词时,不再是单纯用语言表达,而是当堂给学生示范:借用学生的红领巾,打了一个结,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明白“结”的意思。接着,追问谁会解开这个结,很自然地引出“解开结”的话题:“在生活中,我们都有哪些结?你是怎么解开这些结的?”C老师先进行分享交流。在示范引领下,学生有样学样,纷纷谈论自己的看法。

可见,一名青年教师的成长一定会伴随大量的教学反思。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思所得,发挥优势;思所失,弥补不足;思所疑,答疑解惑。

(二)对师傅的建议

1.应树立不断学习提高的意识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师傅,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树立“双赢”的观念。师傅应该认识到,以“传承”“帮扶”“带领”的形式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同时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它是带教师傅的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带教师傅不应把这份工作看成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过程,而应是双方促进、共同提高的双赢过程。

信息化社会,很多教学手段都需要云端技术的支持,如制作与上传微课。本文提及的师傅A,既欣赏青年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又带着不断学习提高的意识谦虚地向徒弟请教信息技术操作的问题。青年教师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师傅A经常带着多请教徒弟的谦虚心态去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如学校组织的“智慧云课堂”需要平板技术支撑(分为学生端和教师端),师傅A在C老师的帮助下,很快掌握了在教师端口控制学生平板的方法,信息技术运用水平逐渐提高。

2.应注重因材施教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带教师傅在接触徒弟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徒弟的性格、接受程度、个人专业能力等提出个性化教学建议,使带教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指导效率。

例如,C老师是一位个性要强的老师,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她向师傅A学习的过程中,师傅A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指导。在上《丁香结》这篇课文时,C老师发现自己对课堂的干预太多,便去请教师傅A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智慧。在师傅A的耐心帮助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学生的自主学习、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三)对行政层面的建议

1.增加行政资源的普惠性

“青蓝工程”培养模式下的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是一种具有行政保障的、占有优渥资源的、在共同体下的抱团发展行为。由于优渥资源有限,把这些资源用在个别教师身上,会让惠普性和公平性得不到保证,因此,如何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扩大项目的普惠性值得考虑。学校应统筹安排这种优渥资源,确保每一个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都能参与“青蓝工程”。

2.完善带教评价机制

传统视野下,判断青年教师的专业学习是否有效,主要看其开设了多少节公开课、获得了何种奖项或什么头衔,而对教育情怀、教育格局、教育视野的关注却不够。现实中,一些默默无闻的教师同样值得尊敬。想要纠正重头衔、轻情怀的弊端,就必须对现在的评价机制进行变革,从评价的主体、评价的目的等方面去完善评价机制。例如,评价主体要具有多样性,可以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徒弟、师傅、同事,甚至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的目的要由原来的诊断性评价变为形成性评价。这样做旨在让教师们达成这样的共识,即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而是促进优化和发展。

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监控日益可视化的今天,培养更多优秀教育人才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学校应客观地看待“青蓝工程”培养模式的优缺点,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从而使“青蓝工程”模式更好地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韩淑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特点和趋势[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6):29-34.

[2]丁雪梅.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概略[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12-14+42.

[3]李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巢湖学院学报,2006(5):151-155.

[4]司丽娟.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5).

[5]陈向明.从教师“专业发展”到教师“专业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8):1-7.

作者簡介:陈颖(1995— ),江苏南通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专业学习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42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立足校本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7:06:15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培训体系构建
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与专业课的结合
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学生专业学习现状的调查
大学教育(2016年3期)2016-04-08 06:54:43
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学生专业学习现状的调查
大学教育(2016年3期)2016-04-08 06:54:43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第二课堂专业学习管窥
考试周刊(2016年2期)2016-03-25 00:37:04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