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县域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探究

2023-05-30 10:48:04莫长庆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积极心理学

【摘要】本文分析县域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将积极心理学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论述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进行县域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强化学生的积极体验;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培育学生的良好品格;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切实体现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显学生的实践参与和积极体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县域普通高中 班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5-0046-04

县域普通高中即县、县级市举办的普通高中。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县域普通高中虽然面临生源和教师流失、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教育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但它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承载着普及高中教育和向高校输送人才的双重任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积极心理学是相对消极心理学而言的,主张从人的实际出发,以积极的心态解读人的心理现象,从而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简而言之,积极心理学侧重挖掘人的潜能,通过引导、激励等方式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县域普通高中要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创设舒适的班级学习环境、组织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健全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机制、构建引领班级持续发展的精神内核、培育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实现文化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一、县域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

在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师资不足以及生源薄弱的县域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推进难、成效低等问题依然存在。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具体了解县域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共发放问卷3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2 869份,有效率95.6%。调查结果显示,有46.0%的学生表示“曾经参与过班级文化建设”,有84.0%的学生表示“班级文化活动较少”,只有57.0%的学生认为班级文化氛围“比较浓厚”。在最需要强化班级文化建设的高一、高三两个年级当中,76.0%的高一年级学生表示,在选科走班前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不太重视”;81.0%的高三年级学生表示,班主任“更重视学科备考工作”。另外,89.0%的学生表示各班级的文化建设内容、形式“不一样”。而在笔者与班主任的交流访谈中,绝大多数班主任表示学校、年级对班级文化建设没有明确要求,只有少数学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成果评比等活动。结合数据调查和交流访谈的结果不难看出,目前县域普通高中班級文化建设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育人效果不突出、缺乏科学规划两个方面。

(一)班级文化的育人效果不突出

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结果轻过程、重学科教育轻成长管理等不足,无形中弱化了班级文化育人的成效。部分县域普通高中面临着师资队伍流动快、缺口大、专业化不强等发展困境。部分科任教师缺乏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培训与指导,在课时紧、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班主任难免对班级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流于形式,有不少班级只是简单地在教室挂横幅、贴标语,或是让学生自主制订学习规划等。这样的班级文化建设形式整齐划一、内容空洞无力,缺乏班级特色,学生制订的学习规划往往不切实际,达不到实际效果。此外,部分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下达旨意”多,让学生参与体验少,在制订班级管理制度、组织班级活动时都是班主任说了算,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执行任务,主体地位缺失,集体认同感不强,导致班级失去活力。

(二)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科学规划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关乎学校德育工作和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关乎班级管理成效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年级和班级合力持续而有效地推进。从学校层面看,应该形成一套凝聚学校办学特色、体现教风学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为班级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提供明确的价值导向。从班级层面看,应该营造能够助力学科融合发展、突出班级优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班级文化氛围。学生融入班级学习生活,既能够收获扎实的学科知识,又可以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健康向上的道德品格。然而,县域普通高中受办学条件不足以及升学压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对班级文化建设重视不足。总的来说,班级文化建设还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落实。一方面,学校没有统一、明确的要求部署。每一届新生入学后,班级文化建设起止时间、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形式要求、评价标准等都不明确。多数县域普通高中实行年级负责制,经常出现年级标准即学校标准的现象,年级与年级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缺少交流和借鉴,班级文化建设难以形成整体效果,班级文化更难以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县域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缺口大、流失严重,班主任更换频繁。按照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改革要求,高中生选科走班不能在高一第一个学期进行,因此许多高一新生班主任要等到高二年级完成选科走班,才着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高一新生在入学阶段就错失了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机。而班主任频繁更换和学生选科走班,也会导致班级文化建设“中断”,因为不同的班主任有新的要求和规定,导致学生要不断接受和适应不同的班级文化,再加上班级文化建设内容零散、不成体系,难以形成持续有效的文化育人机制。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中阶段学生学业压力大,因学习压力而产生的心理困扰较为严重,常见的问题有学习适应性差、考前考后情绪失常、失眠、沟通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等。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和学习幸福感,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一)提高班级文化建设成效的需要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主要有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特征、积极的机构三大框架。其中,积极的机构能够促进积极特质的发展和体现,进而促进积极主观体验的产生。将这个理论应用于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利用班集体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积极体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学校尤其是班级要给学生创造获得积极体验的环境,进而锻造其健康人格,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提升他们的道德认知、担当意识及实践精神等。因此,班主任应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培育先进的班级文化,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从而提高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成效。

(二)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舉措

高中阶段是学生塑造性格、进行心理建设,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学校担负着学生理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而班主任队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坚力量。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既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又是积极落实德育工作,增强学生积极体验,提升学生集体认同感、责任担当意识和实践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班主任要摒弃“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注重强化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和自觉行为。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县域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外壳,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条件;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两者是班级软实力的集中体现。班主任应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着力加强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推动班级文化建设创新,在潜移默化中以优秀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强化学生的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比如对过去的满意度,对当前的快乐、幸福感,以及对将来的希望、乐观心态等积极体验。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更多积极的体验。班级物质文化是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得到的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硬件”,主要包括教室布局、宿舍内务装饰,以及班级QQ群、微信群、微信小视频、公众号等各种线上交流平台。教室布局包括座位安排、张贴励志标语、设计学习园地的内容等。座位的安排可以参考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实际表现等,但要杜绝“唯分数论”,既要鼓励学习上进的学生,又要鞭策潜力生。教室内的励志教育要适当,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和学习氛围选择恰当的励志标语和名言警句。如高一第一学期主抓养成教育,侧重张贴、悬挂行为养成、感恩教育等方面的标语;在学生完成选科走班后,教室内励志教育的内容要体现班级学科组合的特点,如历史组合的班级侧重展现文科方面的内容,物理组合的班级侧重展现理科方面的内容,这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学科的认同感。学习园地的内容大致涉及学生的学习目标、班务信息、班级荣誉等,学生制订的学习目标要符合实际,切勿盲目拔高或降低目标,而班务信息应尽量涵盖班委、宿舍长以及学习小组长等信息,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归属感和获得感。宿舍床位的安排应尽量尊重学生的意愿,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内务装饰要坚持形式简约、内容积极健康的原则,为学生营造舒适的集体生活空间,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的幸福感。

另外,线上交流平台相当于一个“隐形的班级”,便于教师布置作业、发布信息、开展家校联系等工作,同时为学生课余学习交流提供了便利。班级QQ群、微信群、视频号、公众号等各种线上交流平台,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班级QQ群中,学生可以按照“姓名+目标大学”的格式进行实名备注,从而在日常交流中不断提高学生个人的目标认同感,形成相互监督、比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中,师生通过集体讨论或线上投票等方式,选出一个既能体现班级特色又励志的群名称,共同搭建有温度、有爱、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交流平台;还可以通过视频号等平台发布班级学生的学习动态、活动视频和照片等,既可以宣传班级文化建设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发挥监督作用,杜绝学生在班级线上交流平台传播负能量,如聊游戏、聊八卦,甚至相互诋毁、发布负面信息等,还要杜绝家长群变成“告密”群、广告群、抢红包群等。这样通过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体验,从而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二)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培育学生的良好品格

积极的个人特征是积极心理学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培养和展示个人积极特征,有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并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文化的内核是积淀于班级建设过程中的师生价值导向以及共同追求的集体愿景,具体外化为师生的个人特征,如爱校荣校、勤奋好学、团结友善等。高中三年,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与学生的性格塑造、行为养成息息相关。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充分展示个人的专业优势和人格魅力,积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格。因此,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常抓不懈,分阶段、有侧重地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如高一年级强抓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感恩意识。没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学生通常纪律散漫、我行我素,不关心班集体的共同利益;缺乏感恩意识的学生不会感激教师、同学和家人的善意帮助或支持,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产生冲突时,往往会不顾大局。因此,教师要向高一年级的学生强化“班集体即大家庭”“同学即兄弟姐妹”等观念,强化互帮互助的意识,提升班级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刻苦奋进的班风和学风。高二年级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按照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改革的要求,学生进入高二年级要进行选科走班,但部分县域普通高中的学生对选科走班以及今后的学习规划存在诸多疑惑。因此,进入高二年级后,班主任要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专注、严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虚心请教和乐于分享;尽快完善学习小组建设,使学生加强合作探究;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学科竞赛小游戏,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并增强学生的学科认同感。另外,科任教师要不断帮助学生整理选科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理性选科。每次月考后,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月考成绩模拟填报志愿,让学生充分感受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到了高三,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奋斗精神,培育深厚的家国情怀。在紧张而枯燥的高三备考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奋斗精神、报答家人的感恩情怀和树立建设祖国的主动担当意识等,以激励学生奋力前行。在每天晚读结束后,班主任可以组织全班学生齐唱班歌或其他励志歌曲;或者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齐唱励志歌曲、朗读励志名人名言等。另外,在学校邀请校外专家进校开展励志讲座,或开展百日誓师、成人礼及感恩主题家长会等活动中,班主任可以进一步营造家校合力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及家长的关注,提高学生备战高考的信心。

(三)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集体认同感

积极心理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心理学重在激励而不是惩罚,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班级制度既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班级建设的保障。良好的制度建设是班级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积极參与班级建设的前提条件。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积极建立民主、科学、奖罚分明的班级制度,使学生产生认同、服从、自觉执行的集体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制度运行机制。为此,县域普通高中班主任应从三个方面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一是提前制订班级管理制度。制订班级管理制度能够预防或减少问题的发生,但由于县域普通高中多数班主任都是“新手”,缺乏班级管理经验,多数情况下,只有班级出现了问题,如学生吸烟或没有自觉值日、打扫卫生等,班主任才会随之制订新的班级管理制度,其惩戒效果往往大打折扣。班主任需提前制订班级管理制度,并在学生进班后第一节班会课上公布这些制度,也可以结合班级管理制度将考评要素纳入学生期末评优、评先范围。二是多引导和鼓励,少约束和惩罚。部分县域普通高中制订的班级制度更多是为了约束学生的行为,而少有激励措施,从实践效果来看收效甚微。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潜力生,都应当得到教师的关注和集体的认可。因此,班主任在制订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该以奖励措施为主,辅以必要的惩戒。如班委轮流登记班级课堂考勤情况,每周违纪情况累计低于5次的学生可以获得1个奖励积分,奖励积分可以作为评选月考“突出贡献奖”的重要依据。这样的奖励措施更能让学生接受,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三是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如制订班歌、班服、班级励志口号等,应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学生集体投票决定,班主任负责把关,确保投票得出的内容积极向上、符合班级特色等,这样由学生共同参与民主投票产生的班级管理制度,能有效加强学生对班级制度的认可,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县域普通高中要紧扣立德树人目标,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改善班级管理的“硬件”,提升班级管理的“软实力”,构建班级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从而使班级形成健康良好的风貌,以增强文化育人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媛媛.积极心理学对班级建设的意义初探[J].教师,2018(11).

[2]梁杰,李明久,邱振良.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重点高中的班级建设[J].中小学班主任,2020(1).

[3]袁青峰.积极心理学在中学班级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学班主任,2020(5).

[4]但武刚,万灿娟.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教育导刊,2018(12).

[5]周瑶.积极心理学在班集体建设中应用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7(33).

作者简介:莫长庆(1986— ),河池天峨县人,法学硕士,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建设积极心理学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须回归生命
建设幸福班集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考试周刊(2016年95期)2016-12-21 14:12:18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1:14:07
高三班主任课程实施能力对班级的“正”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4:08:59
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28:14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27:07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40:38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成长辅导中的应用
企业导报(2016年5期)2016-04-05 15: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