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黄河文化传承研究

2023-05-30 10:48冯燕马龙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2期
关键词:大思黄河文化

冯燕 马龙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因此,引导青少年群体学习黄河文化,了解黄河文化,认识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意义,是开展新一代年轻群体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当前黄河文化传承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改进黄河文化传承教育工作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黄河文化传承体系。

黄河文化传承的价值与意义

(一)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手段

在千百年的历史中,黄河流域产生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也产生了大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所在。然而,在近代,中国遭遇了极大的挫折与动荡,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不断进步、发展,坚定地走在全面发展的富强道路上。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文明再次走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新时代背景下,从黄河文化入手,探寻中华文明的根源,感悟民族精神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可以促使中华民族奋勇向前,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黄河文化具有刚健自强、开放包容、大公无私、开拓创新等特征,这也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核心。在此基础上,弘扬黄河文化并传承黄河精神,能够让黄河文化成为鼓舞中华儿女奋勇向前的动力,使当代年轻人为中国梦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对青少年而言,学习黄河文化,可使其以黄河精神激励自我、鼓舞身心,使其明确社会使命、民族使命,坚定信念,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人生追求。因此,黄河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是促使新一代年轻人积极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重要基础。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

近年来,中国正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中华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重要体现。黄河流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传承黄河文化,学习黄河文化,能够让青少年进一步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了解黄河流域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吸引青少年群体认识黄河、热爱黄河,将有助于青少年群体树立自然文化保护意识,使其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黄河文化的传承工作能够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也是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黄河文化传承现状及不足

(一)黄河文化传承现状

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了黄河文化传承工作。诸多学者对黄河文化遗产进行分析、挖掘与保护,重新整理了重要的黄河文化典籍,建设了系统的黄河文化传承体系。教育部门也开展了黄河文化传承进校园的工作,积极在校园中弘扬、传承黄河文化。

(二)黄河文化传承工作的不足

在教学中,关于黄河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表述不够明确,从黄河文化的狭义视角探索黄河文化,可以得知,黄河文化特指中华古代文化,或专指古代黄河流域文化。但从现实角度讲,此类狭窄认知削弱了古代黄河文化与当代黄河文化之间的联系性,无法全面认识黄河文化,便无法制订出有效的教学方案,也影响到学生对黄河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一些学校将黄河文化引入中学历史课程中进行教学,为学生简要描述黄河流域发展的文明、黄河文化的发展进程及黄河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此类传承工作固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让学生认识到了黄河文化的浅层含义,但对黄河文化的历史价值及时代价值讨论不够深入。

如今,信息的传播路径已然发现了改变,但针对黄河文化的传承工作并未发挥出新媒体时代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院校依然以传统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讲述黄河文化。从整体视角看,黄河文化传承工作的载体相对单一,且时效性不佳。

黄河文化传承策略

(一)正确认识黄河文化,促进校园、社会教育联动

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认识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并搭建全新的黄河文化大思政课堂。

中学大思政课程体系需要在学校的系统教育潜移默化的引导下,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及现实情况,调整教育方案,培养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因此,学校应在大思政课中渗透黄河文化,为学生讲述黄河故事,让黄河精神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养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入黄河精神,使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黄河文化、感受黄河文化,使黄河文化深入人心。

除此以外,应引导学生正确树立黄河文化意识,积极参与黄河文化传承工作,不能单从校园角度开展教育工作,还应重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应积极与社会教育联动,使二者之间有效连接,共同作用于学生群体,优化黄河文化的传承路径。

(二)完善黄河文化传承方法

教育部门应考虑到大思政格局对教育事业的要求,打造更加完整的黄河文化系统教育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黄河文化传承工作,不应是单纯传播黄河文化、弘扬黄河文化,更应对青少年群体进行三观教育,这是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基于此,应将黄河文化引入校园,开展以黄河文化教育为主题的中学大思政课,真正让黄河文化融入学校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打造更为完善的教育体系,激发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使其在黄河精神的影响下,成长为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勤于进取的优秀青年。此外,在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学校也可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考虑学科教育特点,将黄河文化融入某一学科课程内容中,或设计校本课程,设立黄河文化研究社团,以探究性学习形式,完善黄河文化专题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多元化教育方法开展更为系统的黄河文化传承课程。

为达成这一教育目标,学校要打造一支具有极高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教师团队,让大思政教育与黄河文化传承合理融合,完善課程设置,创新学生活动内容,拓宽黄河文化传承的格局。学校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将黄河文化传承融入中学生的校园生活之中,并借助各类校园传播手段,营造全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借助良好的文化氛围与课程设置,打造更为完整的黄河文化课程体系,提升黄河文化传承工作效果。

(三)开展黄河文化实践调研

黄河文化传承工作中,单靠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教育内容的灌输,远远无法达到教育目标,也难以体现出教育及传承的价值。对中学生而言,单纯在校园中宣传黄河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改善大思政课教学形式,调整教学方案,积极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完善实践教学形式,为学生设计有趣的课题,引导学生探索思考,以实践调研与实地考察等形式完善黄河文化传承工作,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及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正向的情感态度。因此,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及其认知水平,制定合适的调研课题,并组织黄河文化实践调研活动,是新时代开展黄河文化传承工作的必要手段。教师可以将乡土文化引入黄河文化传承及教育过程中,带领学生了解当地发展情况及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设计与黄河文化存在密切联系的社会实践活动,合理应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形成校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并引导学生在实践调研中,理解黄河文化、探索黄河文化、体验黄河文化,打造黄河文化传承、发展的新平台。

(四)策划黄河文化研学旅行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策划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旅行是一类休闲愉悦的活动,将黄河文化传承工作与研学旅行结合在一起,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让校园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当前,黄河流域9省(区)均已在结合各自的地理特征及实际条件的基础上,出台了有关黄河文化旅行及研学活动的政策,充分利用自有的黄河文化资源,拓展新的黄河文化传承及教育途径。与此同时,部分省份为支持本地景区资源,也开发了黄河文化相关设施,改善了游客的观赏体验,打造出可沉浸式体验的休闲旅行模式,让游客在旅行中聆听历史故事,欣赏历史风采,感悟黄河文化。学校可与文旅部门合作,设计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并辅以宣传及引导,使学生在旅行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以黄河文化精神洗礼自身。

(五)打通黄河文化传播新路径

学校应发挥出新媒体的作用价值,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全方位的黄河文化传播形式,使新兴媒体成为黄河文化传播的新渠道。除了在大思政课堂中为学生讲述黄河文化、传播黄河文化价值以外,学校还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文化传播及弘扬渠道,积极建立线上教育平台、打造校园微信公众号,定时、定期为学生推送与黄河文化相关的文章,使用当地乡土化教育资源,为学生展现黄河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在校园文化中插入黄河文化精神。借助校园文化节或校内兴趣比赛等活动,以黄河文化为主题,在校内开展新媒体、短视频创作竞赛,同时为学生设立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激发学生参赛兴趣,提高学生参赛积极性。在参与制作短視频新媒体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研究黄河文化,并将研究成果在新媒体平台中传播,这也是拓宽黄河文化传播路径的有效方式。如此便可潜移默化地将黄河文化融入校园生活之中,并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征,打造新时代更为强大的文化传播阵容,有效促进黄河文化传承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开展黄河文化传承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新时代背景下,有关部门需要基于黄河文化的内容体系、传承机制、传承载体进行细化,将黄河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程建设,积极弘扬黄河文化,重视黄河文化的传播教育成果。同时,引入社会资源,实现校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双向联动,让黄河文化成为学生在校生活中的一部分,使其成为提升中华民族自信的重要手段,成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撑,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动力,促进黄河文化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大思黄河文化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年味里的“虎文化”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黄河』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