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琼海市“蓝色文化”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2023-05-30 10:48符史瑞
新教育·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设计高中地理

符史瑞

【摘要】研学旅行要做到“既游又学”,需要教师从出发时间的选择、路线及目的地选择、出发前问题设计、研学现场课的准备与讲授、学生书面总结与测试五个路径认真设计与准备,以期达到研学旅行“行前有课题、行中有记录、行后有总结”的学习效果以及“培养美学品位和打磨旅者品质”的旅行价值。

【关键词】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蓝色文化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对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培养价值观必备品格、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海南省琼海市发扬本地“三色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其中以潭门镇为主要代表的“蓝色文化”以其独特的自然特征和历史背景与其他沿海市县区分开来,具有较高的地理学科研学旅行价值。本文以“琼海市潭门镇海洋文化体验之旅”为例,尝试设计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地理研学旅行课程。

一、出发时间的选择

对于研学旅行来说,出发的时间尤为关键。教师应挑选与研学主题密切相关的时间节点,让学生的出行有期待度、有仪式感。如“潭门镇海洋文化体验之旅”出行的时间就可以选择在潭门镇的赶海节期间,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海洋文化氛围,又能够涉及“赶海”这个和地理密切相关的民俗文化行为,使其成为研学的主题之一。此外,还可以根据行程的安排让学生体验赶海,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尽可能挑选退潮时间来进行研学活动。以此为例可拓展类似案例:如果研学的主题为“潭门镇的远海捕捞业”则可以选择每年八月中旬的开渔日出行,带领学生现场感受“千帆竞渡闯南海”的壮观场面,也可以现场带领学生采访当地渔民了解相关的产业情况,提高学生对研究内容的亲切感和参与感。研学旅行的出发时间应该认真选择,提高研学旅行的趣味性和参与度,让学生“身未动,心已远”。

二、路线及目的地的选择

研学旅行围绕着主题出行,是让学生对一个区域的某一些问题有一个“面”的理解和认识。要认识“面”就要把握好关键的点和线,因此研学路线作为“线”、研学目的地作为“点”应如何进行选择和组织串联至关重要。选好“线”和“点”的关键在于对研学主题的把握和理解。“潭门镇海洋文化体验之旅”的研学主题是“海洋文化”,因此研学的基本逻辑如下:潭门镇海洋文化是什么?→潭门镇为何海洋文化兴盛?→潭门镇海洋文化和其他区域的海洋文化有何区别?→潭门镇海洋文化对国家的意义是什么?

针对这条逻辑线索,笔者选择了三个地点并设计了以下行程路线:潭门镇排港村→潭门镇中心渔港→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在潭门镇排港村,解答了潭门镇的海洋文化主要分为近海捕捞及远海捕捞两大类型,了解从中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文化;在潭门镇中心渔港,通过卫星地图展示和现场观察,了解潭门镇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局限性,解释潭门镇渔民以前为何一定要出海捕捞,并结合当地海岸线及海洋状况,说明潭门镇为什么主要发展远洋捕捞而不是和其他沿海市县一样发展近海捕捞,解释潭门镇为何海洋文化兴盛以及其与其他区域的海洋文化的区别;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了解潭门渔民自古远航耕南海对我国主张南海主权的重要法理意义。通过这条路线,让学生跟随着这条逻辑线索对以上的相关问题有了基本认识,逻辑清晰明了。因此应该将研学主题拆分成问题链,循着问题链的逻辑来选点和连线,便能够设计出一条思路清晰的研学路线。

三、出发前问题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应该要具备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出发、带着问题行走是研学旅行的应有之义,教师应该在研学旅行出发前引导学生提出与研学路线和研学目的地相关的问題,让学生在研学过程中进行重点观察和思考。

“潭门镇海洋文化体验之旅”可以提出的涉及区域产业发展区位因素的问题有“潭门镇有哪些发展海洋捕捞业的有利及不利条件?”“潭门中心渔港建设的有利及不利条件?”“潭门镇如何围绕海洋捕捞业发展产业集群?”等。涉及“赶海”的问题有“潮汐在不同区域的特点有何异同?”“不同海岸类型对滨海生物种类有何影响?”“有哪些影响赶海条件优劣的因素?”等。在研学出发之前上一堂引导课让学生大胆提出相似的问题,刺激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引导课应该充分准备各类与研学目的地密切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从资料中寻找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持包容态度,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另外,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将指向性不明、包含内容过多的问题拆分成一个个具体且可解决的小问题,培养学生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如“不同海岸类型对滨海生物种类有何影响?”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问题拆分成“海岸类型有几种?”“滨海潮间带的主要生物种类有哪些?”“生物种类与海岸类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三个小问题去探究,增强问题的探究性和逻辑性。

四、研学现场课的准备与讲授

研学将课堂搬到了田间野外,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增多,因此研学现场课需要做到时间简短、语言精彩、教具有趣、形式多样。教师在准备研学现场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研学主题和现场条件,设计多元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潭门大桥向学生讲授“潭门中心渔港建设的有利及不利条件”时,教师可以将无人机放飞到空中,在120米高空俯拍一张渔港的全景图,利用无人机的传图功能即时下载到手机上,再将全景图传到班级群中进行讲解。整个过程学生注意力都被吸引到教师对无人机的操控和航拍图上,配以教师细致的讲解,学生很快便理解了相关内容,提高了研学现场课的有效性。如在排港村海滩探讨“为何沿海市镇只有潭门镇渔民远走三沙岛礁进行捕捞作业”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张提前准备好的海南岛东部海岸线地图,讲解潭门镇附近入海口较少,沿海缺乏营养物质,渔业资源匮乏。另外相对于其他地区,潭门镇海岸线较为平直,无内海资源,而且潭门镇附近海域珊瑚礁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珊瑚礁捕鱼“训练场”,使得自小在家门口附近海域“训练”的潭门渔民到三沙岛礁能较快适应当地的捕捞作业环境。通过一张大幅地图的展示能够让学生置身于地图之中去思考地理问题,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研学现场课的效率。教师应注意在现场授课时避免讲完即走,每讲完一个内容,都应该询问学生有没有什么新问题,因为身处在环境当中学生很容易发现新问题。如有一位学生便在排港村海滩向笔者提了一个问题:“赶海为什么大多要穿胶鞋?”现场很多学生都说主要的作用是防水。笔者抓住这个机会向学生提问:海浪反复冲击肯定会溅起浪花进入胶鞋,而且赶海会逐渐往深处走,水迟早会进鞋里,那防水的作用就不明显了,那胶鞋的作用是什么?随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周遭环境,有学生发现了该海域有很多礁石便发言:“应该是防范礁石划伤。”笔者便顺着回答问:“为什么赶海地点多是礁石较多的海滩?”有学生回答:“因为礁石是比较重要的海洋生态环境,退潮后滞留的海洋生物较多。”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学生到了研学现场后是能够根据现场观察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的,而且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这便是研学的魅力所在—将课堂搬到自然让学生身临其境、开拓视野。

笔者在带学生参观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时,主要让学生关注《更路簿》的形成历史及现今意义。笔者将提前准备好的南海争端相关新闻转发到班级群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关注《更路簿》的具体内容,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析《更路簿》对我国主张南海主权具有哪些重要作用?”学生通过现场展板的解释及思考,大多数都能够回答出:“《更路簿》是我国渔民世代开发南海资源的重要历史证据。”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追问:“《更路簿》中有哪些内容可以作为这段历史的证据?”大多数学生回答:“对各类暗礁浅滩的命名和位置标注、各岛屿间距离的记录可以作为证据。”笔者追问:“那对各类暗礁浅滩的位置标注除了作为历史证据还可以用作什么用途?”学生无法回答上来,笔者趁这个机会补充道:“还可以帮助我国勘测南海的水底环境,减少船只搁浅的可能性,提高南海各条航道的行驶安全性。”研学现场课成功开展的关键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研学上,提高授课的效率。

五、学生的书面总结与测试

研学是一种课程形式,因此教学评价也是研学的重要一环。研学旅行的教学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的,笔者认为两种方式是必需的,一是每位学生都要进行书面总结,书写收获和感悟;二是对研学内容进行闭卷笔试。书面总结应有字数的限制,可设置为1000字及以上,最起码应该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知识总结,二是过程感悟。笔者在学生的书面总结中看到了学生富有发散性的总结和妙语连珠的感悟,深切地感受到研学旅行给学生带来的丰富体验和收获。如A学生在知识总结中把区域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思维导图创作,以潭门镇发展远洋捕捞业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图发散出去,相继分析了“博鳌镇发展会展业的区位优势”“琼海市作为海南岛东部中心城市的产业发展选择”“海南省發展四大主导产业的区位优势”等问题。笔者认为,A学生经过研学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足以说明研学旅行对学生的启发作用,而且学生提出的问题尺度由小到大,关注到身边的地理问题,思维开阔,富有社会责任感,让笔者大为震撼。B学生在过程感悟中写道:“万万没想到世代出征南海的潭门渔民在为生活搏击大海的同时,也是国家主权在南海的体现,他们成为了南海主权的捍卫者,用自己代代相传的经验丈量南海的暗礁与风向,为祖国也为自己守住了这片‘祖宗海’。”学生对潭门渔民这个群体的敬佩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感动!闭卷笔试应结合课程标准进行命题,将研学内容与教材知识有机融合,灵活命题,可以将类似高考真题进行适当改变,考察效果会更好。如笔者选用了潮汐作为材料考察海陆风的昼夜变化,选用潭门镇海滩类型作为材料考察海岸地貌,选用潭门镇《更路簿》为材料考察三沙市物资补给的主要方式和影响因素等。除这两种基础的评价方式之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课件汇报、手抄报评比、小论文评比等方式进行评价。

笔者从出发时间选择、路线及目的地选择、出发前问题设计、研学现场课的准备与讲授、学生书面总结与测试五个环节出发,结合前期实地考察,设计实施了“琼海市潭门镇海洋文化体验之旅”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将地理课堂搬到了海滩上、码头边、博物馆内,带领学生在行走中收获知识,在感悟中塑造品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2016-12-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于三色文化的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Y20211053)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高中地理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