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来,到自然中去

2023-05-30 18:26付小霈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鲁冰花婆婆美育

付小霈

导读:幼儿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往往能创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美术作品。但通过实际案例发现,美育过程中幼儿存在不愿意动手作画、重想象轻实践的情况;也存在临摹的事物和真实事物之间相差过大的状况;还存在美术作品一味照搬生活、没有创意和灵气的现象。以上三种情形时有发生,本质原因都是幼儿缺少对生活的真切认知,未能理解美育与生活之间相互依存、互不可缺的辩证关系,造成二者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错位。“生态式美育”理念从根本上改善了这一问题,能通过丰富的自然生活实践启迪幼儿的美育认知。本文阐述幼儿园生态式美育课程案例,以印证生活和大自然才是幼儿美术活动的本真来源。

一、由美术活动“给花婆婆送花”想到的:幼儿美育出了什么问题?

在美术活动“给花婆婆送花”中,笔者选用绘本《花婆婆》作引子,旨在通過一个发现美、观察美、创作美的隽永故事启迪幼儿的美学思维和艺术想象力,要求幼儿临摹作品中的花朵,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让花婆婆既收到心仪的花朵,又能准确感受到是自己送的、独一无二的,实际效果不如预期。虽然幼儿普遍被美丽的故事画面和朴素的人物情感吸引,却出现了各种问题。

问题一:虽然表现活跃,也阐述了很多创意想法,却只愿意停留在幻想阶段,根本不想作画,美丽的花朵只存在于想象中,并没有把花“送”给花婆婆。

问题二:将作品中象征花婆婆美育思想的“鲁冰花”错画成薰衣草、蒲公英甚至与之外形大相径庭的桃花、杏花等,全然忽视了“临摹”的要求,虽然在色彩选用、细节勾勒上不乏灵动艳丽,却并没有送给花婆婆她最喜欢的花。

问题三:只是照着画,无论在构图还是调色上都死气沉沉,完全没有这个年龄段幼儿应该有的美术创作积极性与创造力,让花婆婆仿佛收到一束没有自然气息的“假花”。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之所以实际效果和活动要求之间存在沟壑,是因为幼儿在自然和生活中的相关积累和熏陶不足,导致对美术的学习热情降低,作品或缺乏描绘现实事物或现象的准确性,或缺少建立在现实经验上的自我意识。

现实滋养不够,何谈美育?这对幼儿教师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扉页开始贯穿整本《花婆婆》的鲁冰花是作者芭芭拉·库尼美学思想和生活理念的象征。在她居住的地方,有一个人被称为“鲁冰花女士”的人,时常在各地播种鲁冰花种子,所到之处开遍这种花朵。于是,她根据这个故事想到和鲁冰花女士一样给自己生命带来过美丽的人:刻印第安人像的外曾祖父、会画云朵的外婆、周游的母亲、热带岛屿遇见的可爱的人……可以说,鲁冰花正是来自最真实的自然界和生活的美的浓缩。

在给幼儿讲述鲁冰花的创作背景之后,他们瞬间对鲁冰花充满兴致,不再只是故事书上平面的、和自己生活无关的花朵,仿佛瞬间有了生命。这给笔者以启迪,本身这个活动的开展初衷和设计思路都朝向美育的终极方向——培养幼儿情感,让其感知生活与美之间的关系,但实施过程却出现了偏离。归根结底是没有将生活和自然教育进行前置,未让幼儿先经历生活体验过程而直接将抽象化的美育结论灌输给他们。

幼儿认知能力弱、社会经验不足但情绪体验旺盛、好奇心和探索欲强,应基于这个特点,调整升华教育和实践教育的顺序。为改变幼儿美育学习顺序、学习形式和学习态度,“生态式美育”应运而生。

二、生态式美育:幼儿艺术来源于本真的自然和生活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传统、封闭式的美育形式不再契合时代需求和幼儿发展需要。生态式美育的概念被越来越多幼儿园提倡和实践,指的是通过生态式美术、音乐、体育、劳动活动帮助幼儿挖掘天性,倡导幼儿体验自然、注重生活、感受生命,进而获得私人的、直观的、真切的第一手体验资料,在纯粹的教育中真正收获感悟美、展现美、创作美的技能。

针对上述活动的问题,生态式美育首先能提升幼儿和生活亲密接触的程度,使其在情感层面逐渐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谛,进而产生美术活动的创作欲望和兴趣,在情绪和认知的双重驱动下,愿意将美术想法付诸行动。

其次,能促进幼儿和自然环境充分融合,在亲身观察、发现、分析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自然常识和理解,进而在美术创作中形成理性思维,懂得艺术并非空中楼阁、闭门造车,再跳脱的想象也离不开现实的浸渍,这样创作出的美术作品就会既逼真又传神。一如鲁迅的美学观点:“主观的思想溶入客观的对象,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不仅不应该受到破坏,而在艺术的点染下更加激动人心地散发出内蕴的魅力。”幼儿美育的本质目标并不是完全的主观想象,也不是完全的客观复刻,而应是两者的有机融合,在充分体察自然的基础上加入个人思考。

最后,能在心理层面激励幼儿的艺术自信、自豪、自爱。观察发现,上述活动中习惯复刻美术作品、缺失创意的幼儿生活中并非没有灵光一现的时刻。幼儿就像一张白纸,处于人格养成阶段,艺术培养更需教师专业、及时的干预和循序善诱的引导。幼儿之所以缺乏创作灵气,一方面可能是天生性格使然,理性、科学、审慎的态度占据上风,但另一方面每个幼儿都是天生的艺术家,现实经验和艺术鼓励的不足让其没有感受过艺术带给自己的快乐也是重要原因。如果能积极开展活动促使其感受生活的美丽、生命的美好、自然的灵动,在创作完成后得到教师和同伴的深切肯定,定能勉励其更积极地投入艺术活动,在保持严谨的艺术态度之余无形之中为艺术作品增添艺术人格,打上自己的烙印。这个烙印来自一次鼓励、一次探索抑或一次成功,但都是对生活的一种情绪记忆。

一棵树、一朵花、一个影子、一只猫……本真的自然和生活是生态式美育的根源。基于“给花婆婆送花”活动的开展成效,需要从中汲取教学经验,变不利为有利条件,不再将幼儿美育课堂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和封闭的故事书中。拓宽幼儿园的活动范围,让越来越多生活中的事物、经验、人际、资源等进入幼儿的视野。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开启更广阔的天地,让艺术不再单纯作为课堂学习内容,而是和生命融为一体的元素。另外,在实施美育之前要做好调研工作,搜寻幼儿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人际关系、性格特点等,尽可能寻找美育活动与之共通的地方,以能点燃幼儿创作意愿、理性思维和艺术审美的惬意松弛的美育环境给活动开启一扇宽敞自由之门。

三、自然与生活之旅与幼儿美育碰撞的火花:真听真看真感受

(一)从生活中来,体验生命之美

花婆婆的一生是平凡而美丽的,她兑现对家人的承诺,通过种花让世界变得更美丽。幼儿因为认知经验没有被充分调动,可能对绘本主人公的经历感受不足、共情不深。此时,适时引导其调动已有记忆,发现、感悟、理解生活之美,让花婆婆的故事飞出图画书,走进幼儿生活……

师:你有和花婆婆一样的经历吗?

幼:没有。

师:其实是有的,只要我们想,每个人都是花婆婆。老师问大家,你做过最“美丽”的事是什么?

幼:帮妈妈看家、养了一只小乌龟、看见一只蝴蝶、和天空的云朵打招呼、被邻居姐姐夸奖、帮爷爷除杂草、教师节画了一张感谢卡片给老师、第一次去买菜、自己洗衣服……

师:很好!你看,你们不是和花婆婆一样,都在做美丽的事嗎?老师再问大家,你见过最美丽的人或事是谁?

幼:我妈妈,她很勤劳,每天都给我做饭,我感谢妈妈;是老师!老师会为我编我自己辫不出来的好看的辫子,我爱老师;是某天中午树叶的影子像在跳舞;家里的猫转圈圈;洗好的衣服有股浓浓的好闻的味道;海水很蓝,比天还要蓝;我朋友到我家玩,那个下午我很开心……

思考与感悟:《指南》着重强调了要充分认识生活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教师通过积极引导,将幼儿扁平化、狭窄的思维视角进行激活、拓宽,让其领悟到自己和花婆婆一样也处于多姿多彩的生活之中,故事书不仅是作者编造、想象的,更来源于最真实的生活感受,是对生活的艺术化印照。由此,幼儿在创编图画时也能意识到不能凭空想象,要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最后鼓励幼儿进行“日行一美”活动,让班级幼儿每天轮流讲述生活中遇到的一件美丽事物,以口述、绘画、唱歌、游戏等表征方式进行展示,其他幼儿可以通过同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反馈。比如,有个幼儿讲述今天自己摘了一朵杏花,和别的不一样,花骨朵很大,颜色也更加鲜艳,其他幼儿有通过绘画反映内心对这朵杏花的想象的,有去幼儿描述的地点实地考察的,有查找杏花资料的,有和爸爸妈妈讨论杏花的……通过生活经验的交换和互动,幼儿得以丰富课堂延展性,将闭塞的美育信息拓宽到生活的高度,共享其他人的生活经验。由此,幼儿通过生活分享的途径提升美术绘画兴趣、精确度和个性,体验浮光掠影般清丽明澈、形形色色的生命之美,并将这种美潜移默化地融入绘画作品。

(二)到自然中去,积累表达经验

幼儿的艺术表达呈现创造性、主观性与无序性。幼儿创新创造能力惊人,但多出于潜意识或无意识,不具备既定秩序与规律,且往往听凭心绪和精神呼唤,和现实客体之间的呼应互联互断。

鉴于这种特点,教师在生活和艺术之间建立了有机联系,并通过反复引导的方式在幼儿脑海中深化了对二者联系的记忆与意识。

师:你们见过花婆婆最喜欢的这种花吗?

幼:没有。

师:当我们没有看过一件事物,却要送给别人,难免会把它描绘成我们心中的样子而忽视了别人真正的需求,花婆婆想要一朵真正的鲁冰花,还得是我们自己画的,怎么办呢?

幼:去有鲁冰花的地方采摘;去问爸爸妈妈;去搜寻资料;去自然中寻找;向老师求助;问“花婆婆”;去看自然科学节目;去问园丁叔叔或花店老板……

师:没错,大家想到的办法真多!如果在画之前就有这样想法,小朋友的话会更受花婆婆喜欢,她看到会更高兴,不仅是因为收到了你们的花,更因为你们送花的过程加入了你们的努力探索,这也是一种美!所以,到大自然中去找寻答案吧!

1.寻找“鲁冰花”:美育蕴含在过程而非结果中

幼儿通过上述方式,运用间接搜寻和实地考察两种自然探索方法寻找到鲁冰花的“踪迹”。

幼:尖塔型的,叶子很厚,比《花婆婆》里画的要厚。

幼:叶子有十几枚,像针一样,又像钉子、螺丝、玉米鼓包、蜂巢、仙人掌……

幼:五颜六色的,红、黄、蓝、粉,很漂亮,《花婆婆》里描绘得没有错!怪不得花婆婆一生都在追求它。

幼:边缘有点微微卷起来,花骨朵是弯的,背面毛比较粗。

幼:听说在台湾山地茶农种茶叶时需要鲁冰花帮助茶叶变甜呢,好神奇!

……

思考与感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在与自然生态的密切基础中,幼儿亲身领略到鲁冰花的美,进而和花婆婆及绘本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表达、表现这种花时兼备自然实物经验和情绪、情感经验,创作出来的成品自然蕴含了探究过程中的热情、科学态度和感性认知。

2.编织“鲁冰花”:和自然共舞而非被自然束缚

在绘画活动完成后,幼儿的成就感和探究欲得到间歇性满足,容易产生疲累、不知所措的阶段性心理特点,这时需要继续拓展延伸活动,激起幼儿新的探知热情,将活动的情绪感官发挥至最大。如果说上一步是让自然成为幼儿的良师,帮助其完善美育经验和理念的不足,这一步便是让自然成为幼儿的益友,与之共舞。

师:大家把带来的鲁冰花编织成各种形状,再送给花婆婆吧!

幼:我编成了拼接的花,两朵花是共生的,花婆婆会加倍喜欢吧;我做成了发夹,花婆婆可以戴上头上;我制作了标本,给花婆婆留作纪念;我给鲁冰花配了文字故事,做成一本绘本叫《鲁冰花和妈妈》,因为我最喜欢那首《鲁冰花》歌曲“妈妈的泪光鲁冰花”;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插花作品,花婆婆可以放在客厅。

……

思考与感悟:幼儿从发现自然、接触自然到改造自然、融合自然的过程正是对自然的呼唤与回归,也是对自我与环境关系的确认。当幼儿能对静态的绘本事物进行再创造时,便对美术创作产生了进阶的理念,会观察图像的逻辑性、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等,想象的翅膀反而能更广大而非局促。

3.创作“鲁冰花”:升华艺术人格,做艺术的主人

最后,引导幼儿创作绘本《鲁冰花》,可以是洞洞书,可以是情感类作品,可以是冒险类作品。幼儿制作出五花八门的绘本,如《花婆婆的鲁冰花王国》《鲁冰花与薰衣草的故事》《为鲁冰花唱首歌》《鲁冰花与我》《鲁冰花的奇幻冒险》等。

思考与感悟:《纲要》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创作是美育循环的终端,也是幼儿发展艺术人格和生活感悟力的起始。要尊重幼儿的个性,给予幼儿表达自然和生活之美的空间,实现生态式美育抒发个人情感、表达生活感悟、确立自然关系的课程目标。

四、结语

生态式美育是一种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以幼儿为本位构建五大领域、与幼儿社会生活与自然生活密切相关的、自主自由自然的教学理念与活动形式。笔者以《花婆婆》和鲁冰花的关系为线索组织辐射回环结构的美术活动,致力于幼儿兴趣提升、经验建构及情感积累。希望生活的美好及大自然的灵性能继续帮助幼儿追随天性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猜你喜欢
鲁冰花婆婆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冰岛的鲁冰花
钟肇政 《鲁冰花》只是开了个头
鲁冰花可不是冰花!
别把婆婆当成妈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鲁冰花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献给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