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婷
导读:泥塑可以称得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幼儿园开展泥塑活动,能让幼儿对泥塑有初步认识,感受民间艺术散发的魅力,体会泥塑淳厚、粗朴、真实的艺术感,感受民间传统的韵味、色彩的和谐,传承民间艺术工匠精神。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幼儿园开展泥塑活动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帮助幼儿实现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中进行泥塑活动,能让幼儿接触到更具体直接的传统艺术,对传统艺术形成鲜明认知,并对传统艺术产生兴趣,让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为未来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奠定基础。幼儿园泥塑活动教学优化不仅对幼儿园的整体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发展也有较大意义。
一、幼儿园传统泥塑教学现状
(一)泥塑活动教学师资力量欠缺
幼儿园泥塑活动整体水平相对不高,教学进展相对缓慢,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综合素质相对不足。具体而言,泥塑活动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幼儿园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存在较多需要完善的部分,教师对泥塑的接触时间也相对较少,掌握的泥塑相关知识技能有限。还有一个因素是幼儿园对泥塑活动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对泥塑活动的安排较少。教师无法引起重视,没有针对性提升这方面能力,在泥塑活动教学中未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不能让幼儿快速掌握泥塑技巧。久而久之,导致幼儿对泥塑失去兴趣,活动进展也受限,作用无法发挥,对泥塑传承和发展也会造成各种负面影响。
(二)泥塑活动教学方式单一
幼儿园泥塑活动教学难点还包括泥塑活动教学方式单一,具体表现为教师通过指定捏制对象,或自己捏制一个形态,让幼儿仿造捏制,在此过程中幼儿处于模仿的阶段,只是单纯地掌握泥塑的制作技巧及简单工艺。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导致活动枯燥死板,让幼儿失去兴趣,错误地在思维中形成固有印象,这对传统文化整体传承会形成一定的影响,对未来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较为不利。另外,会影响活动作用的发挥,导致泥塑与其他教育形式完全隔离开来,不利于教学融合与优化。
二、幼儿园传统泥塑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幼儿的泥塑兴趣,幼儿才能积极融入泥塑的思考与创作,所以我们在活动中应有意识地激发与维持幼儿的活动热情。
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有意识地向幼儿展示之前搜寻到的各种形态不一的泥塑作品,当一个个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泥塑出现在视野中,幼儿受到了较大的情感冲击,发现原来平时玩起来脏脏的泥巴也能形成这么精湛的作品,进而大幅提升了学习欲望。从完整的泥塑作品入手,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尝试欲望与探索积极性。以此为基础顺势讲解相关知识,幼儿自然有了更多热情与兴趣,为后续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提升教师综合实力
幼儿园泥塑活动教学优化策略之一就是提升教师的综合实力。具体操作为幼儿园安排一定的课程及培训,让教师接触更系统、专业的泥塑知识及技巧,进而对泥塑的掌握更全面深入。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艺术感知能力、动手能力、审美创造能力进一步获得提升,同时间接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幼儿园要通过宣传手段,让有关人士对泥塑课程引起重视,潜移默化地促进教师强化泥塑能力,推动幼儿对泥塑的进一步了解。
(三)传授幼儿泥塑的制作方法
泥雕需要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任意堆砌与雕刻,这样随意做出的泥塑作品往往不具备美观度。因此,幼儿教师有必要且必须传授给幼儿一些泥塑的具体技巧,这是幼儿园泥塑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容忽视。
在教学中笔者会向幼儿强调泥塑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把一团泥巴捏出想要的形状,它是需要很多技巧,如揉、搓、捏、压、刻、粘等。过于抽象且理论的知识幼儿听起来难以理解,对此我会有意识地边示范讲解,边要求幼儿模仿我的动作一遍遍去做、去尝试,最后再实际操作,在练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基础的泥塑技巧。就这样,幼儿对泥塑技巧逐渐熟悉,运用到泥塑创作中自然赋予了作品灵魂。
(四)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把握泥塑课程的意义,明确泥塑教学的方向,设计合理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第一种为主题教学法。在幼儿掌握基础的捏制技术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設置特定的主题。例如,童话故事《丑小鸭》系列活动中,让幼儿自行选择一个对象,可以是丑小鸭、白天鹅甚至池塘,根据对故事的理解进行捏制、彩绘。
第二种为鉴赏教学法。在幼儿泥塑捏制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展示各种形态的艺术性较高的泥塑,带领幼儿进行分析鉴赏,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泥塑,实质性地提升鉴赏能力和对美的追求,这对推动素质提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例如赛式泥塑活动,教师让幼儿分小组进行泥塑捏制,组间评价,教师再进行综合打分,两者结合,分数高者胜出。幼儿在过程中学会欣赏对手的优点,以此为动力明确自我提升的方向,同时培养良性竞争意识。教师在评定过程中,对创新突出、意义独特的作品加以鼓励赞赏,让幼儿进一步提升创新意识,理解艺术只有在赋予意义的情况下才具有价值,进而在泥塑活动更投入,思维更活跃。
(五)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泥塑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也有自己的审美体验,喜欢的风格及事物不尽相同。在引导幼儿进行泥塑创作时,切不可采用统一化齐的方针及策略,应尊重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制作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泥塑,这样作品才不会千篇一律,而是具有自己的特色与内涵,以便更好地促进审美水平发展。当幼儿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之后,作品质量也能大幅提升。
有一次我拿了六块长长的打样板去班级,幼儿纷纷跑过来问这是什么材料、可以做什么。我告诉幼儿这是打样板,是一种创作素材。男孩子说:“我可以用它来做崇武古城,先用泥铺一层,再高低错落地堆出城墙的形状,最后用刀给它压出纹路。”女孩子说:“如果它竖着放的话,可以做一个漂亮的花瓶。”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区角活动时幼儿都很积极地想付诸实践,后来通过讨论、交流、实践,一个古城墙砌好了,插着各种花的花瓶也诞生了。幼儿创作的泥塑作品造型不同、想法各异,都包含着动手操作能力、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展示幼儿的泥塑作品
每个人都渴望外界的关注与重视,汲取肯定与激励时会将其转化为自身努力的动力,坚定信心与意念,朝着更好的方向进步与发展。幼儿虽然年龄小,但心理同样遵循上述客观规律。我们应在幼儿完成作品之后,给予他们公开展示的平台与空间。这样幼儿将从中受到鼓舞,并在日后的实践创作中付出更多努力。
上学期,我们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利用PVC管和黑色彩泥完成一个亲子作品——龙柱,幼儿来到班级迫不及待地展示亲子作品:“这是我和妈妈一起做的,龙鳞好难刻,我做了好久才做好的。”“这个龙头我一直捏不好,后来是我爸爸和我一起捏才捏好的。”“你看我搓的龙须好搞笑。”幼儿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作品,每一个作品都有它的故事,后来我们将幼儿制作的龙柱摆放到走廊最显眼的位置,让所有经过班级的人都能参观。每当有人赞叹作品时,幼儿都很自豪。作品的展示、来自同伴和教师的鼓励都会让幼儿备受激励,保持创作热情。
(七)尝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幼儿泥塑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泥塑活动开始时创设泥塑活动情境,往往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在创作课堂中,达到教学目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展示已完成的泥塑作品作为课程导入,然而,塑作品通常数量有限且不易观察,幼儿难以形成直观深入的认识,创作热情会有所降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展示泥塑对象,配以有趣的提问,丰富幼儿对泥塑的认识。
1.在泥塑教学新课中的运用
现如今,信息技术在课程导入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手工活动课程讲授过程中。因此,可通过视频、图片进行情境导入,让幼儿在观察欣赏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往往能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在进一步教授过程中,可借助信息技术向幼儿展示泥塑技巧,以便幼儿理解并创作。在信息技术落后的地区,教师往往只能在讲台上手动展示泥塑技巧,并不是每个幼儿都能清楚看到、学到每种泥塑方式,技巧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此时,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演示,使全部幼儿都能看到具体的泥塑方式,进而更好地掌握泥塑技巧。
2.在泥塑教学练习课中的运用
通常而言,在泥塑教学新课结束之后,教师会让幼儿根据教学内容开始独立创作,完成自己的泥塑作品。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能会忘记新课教授过程中讲解的泥塑技巧。此时,便可通过新媒体不断播放泥塑对象、泥塑技巧视频,加深幼儿的认识,使其更好地了解泥塑对象。例如,在讲授乌龟泥塑课程时,可事先录好乌龟泥塑過程的视频,并对核心泥塑技巧(如搓长、团圆等)进行重点讲解。同时,单独录制讲解泥塑技巧的视频,对不同泥塑技巧的重难点进行详细阐述,便于幼儿掌握。这样的讲解视频不仅可以在讲授新课时进行动态演示,还可以在泥塑教学练习课上重复播放,便于幼儿在泥塑创作中更牢固地掌握泥塑技巧。
3.在泥塑教学课后展示中的运用
一般来说,针对手工活动,教师均可以从幼儿创作成果中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因此,在泥塑课程结束后,也可利用新媒体将优秀的泥塑作品进行展示,并详细点评,指出优点和缺点,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泥塑的兴趣。
三、结语
幼儿的发展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对其进行传统泥塑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同时也是最稚嫩的个体,教育过程需要慎之又慎,切不可急功近利,一定要满足幼儿的求知需求,秉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育观念。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幼儿园传统泥塑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白银市某区为例》(立项号:GS〔2020〕GHB121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