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冬藏,传统的传承

2023-05-30 13:30顾静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肯尼储藏室储藏

顾静

导读:食物是幼儿成长发展的来源,是幼儿日常接触的营养载体。一次阅读角偶然的绘本浏览,促使幼儿对食物的储藏方式起了探究欲,教师及时攫取教育契机,以绘本为载体循序渐进、抽丝剥茧地引导幼儿探究食物保鲜的秘密,于是幼儿园“食物的冬藏”班本活动开启了。幼儿在绘本阅读、生活探讨、科学调研、实践探索中和食物亲密接触,常识得以增加,动手能力大幅提升。结合阅读绘本和自制绘本的辅助形式,幼儿感受着食物背后源远流长的古人智慧,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

班级阅读角一直是幼儿汲取知识、构建与外界联系的一扇窗户。一天,一名幼儿拿着一本叫《大熊储藏室》的绘本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看完后他陷入沉思,另外一名幼儿赶忙询问:“这个故事讲的什么?”他回答:“就是一只叫肯尼的熊为了度过严冬,准备了很多食物,快看,有苹果、南瓜、梨、奶酪、香蕉、马铃薯、蜂蜜……它往储藏室里搬了一趟又一趟,都堆不下了。”“那怎么办?”他们焦急地为肯尼忧心。教师适时干预:“不如叫班上的小朋友都来帮帮肯尼吧!”在肯尼的帮助下,一场关于食物储藏的探秘之旅悄然进行着。

一、食物“过期”知多少?

幼儿通过共读绘本,逐渐发现问题的核心——之所以要把食物都搬到洞穴里,一方面是因为放在外面要被人偷取,另一方面是要腐坏。那么,储藏室究竟有什么“魔力”可以让食物保鲜呢?食物的保质期又是多久呢?

午餐食物分享中,一名幼儿带来香蕉,发现有的果皮呈黑焦状,剥开皮里面已经变黑。教师连忙制止了幼儿食用。此时,充分对应《大熊储藏室》里肯尼储藏的食物进行引导。

师:香蕉也是肯尼要储藏的水果呢!但你们看,它能不能吃?肯尼能不能把它搬进去?

幼:不能吃也不要搬!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它变黑了!变粘了!

幼:我妈妈告诉我这叫“过期”!

师:什么是过期?

在传授给幼儿“过期”就是“过了保质期”的概念后,幼儿得知一切食物都有保质期,过期后不仅鲜美度下降,很多食物出于健康考虑都不能继续食用。

任务一:查找生活中“过期”原理或外在表现类似的现象,探究过期的深层影响因素。幼儿的调研结果:草莓变酸、香蕉不能吃;动画片《巴尼熊之冬眠风波》中巴尼熊随着季节转变调整自身作息;有的幼儿在宠物观察区域养的乌龟一动不动;冬天穿厚衣服,夏天穿薄衣服;冰淇淋融化;人感冒发烧……幼儿敏锐地发现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食物,随着环境的改变都要调整自身的状态,不然会出现跟过期类似的反应,从而得出食物过期的本质原因是外界温度和自身维持运作的温度不匹配。

任务二:进一步探讨过期在各种食物上留下的“印记”。通过询问和实践总结,观察到以下普遍反应:外观上呈现诸如颜色异常(烤肉变棕红色、苹果变黑、绿叶菜炒后變黄、土豆切开变褐色)、质地变软等;气味上呈现酸臭味、霉味、腐臭味或哈喇味。

任务三:通过询问父母、查阅资料、同伴互问、询问教师,得出《大熊储藏室》中食物常温下的大致保质期:苹果40天、南瓜1—2个月、梨14天、奶酪18个月、香蕉13天、马铃薯45天、蜂蜜2年。

思考与感悟:《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幼儿的天赋秉性极高,教师要信任幼儿,善于以日常事件为引子,以发现、观察、创造的眼光和态度开展幼儿实践活动。同时,以绘本等媒介实现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过渡,让教学节奏平滑不至于僵硬,易于被幼儿接受。幼儿自主得出结论后,要予以适时针对性奖励和表扬,以激发探究欲和自信心。

二、“冬藏”的现代手段:冰箱

(一)借助绘本,初步认识冰箱

为了找到食物储藏答案,幼儿在绘本的引导下开始了资料搜寻。

幼:我看过一本绘本叫《我有食物送大家》,森林天气不好,狐狸妈妈带着宝宝寻找食物,勤劳的小松鼠把坚果给它们吃,帮了它们的忙。我一直在想那个储藏室为什么可以保存坚果?明明它和狐狸一样都在一样的环境里!

师:你是不是见过这个储藏室?

幼:对,在《大熊储藏室》也有。

师:还有呢?你家里有没有?

幼:有个四四方方的东西,妈妈叫它“冰箱”!

师:大家快来问问爸爸妈妈或继续翻阅绘本,看看冰箱有什么神奇之处吧。为什么它可以和小松鼠的储藏室一样,能让食物不过期呢?

思考与感悟:《指南》强调“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在阅读区可以定期有意更换和探究课程有关的绘本,供幼儿自主阅读,一定要强调自主性,整个过程不要过于刻意,循序善诱地引导幼儿独立完成知识探索。同时,对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困惑要及时疏导,并导向和主题相关的方面,避免幼儿出现学习困难而停滞不前或钻牛角尖。

(二)生活迁移,深入了解冰箱

师:刚才小朋友提到冰箱,冰箱是储藏食物最常用的方法。大家回去记录对冰箱的观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为什么冰箱可以冷藏食物。

幼:爸爸说食物放在外面要快点吃掉,不然就要放冰箱!

幼:有个照明灯,打开箱门就会亮。最下面放饺子、汤圆、牛肉等速冻食物,还有冰淇淋,越往上越“耐热”!食物类型要有分类,比如瓜果、饮料、肉类、蔬菜、酸奶、罐头、拌菜、烧菜,不要放得太杂!

幼:分类是根据保存温度来的!最上层叫保鲜,中间叫储藏,下面叫冷冻,有的冰箱还有温度调节按钮!

幼:我家冰箱是三开门的,能放很多东西,爷爷家的是双层老冰箱,我看到杂货铺有专门放冰淇淋的,那种叫冰柜!

思考与感悟:整个过程中,要鼓励幼儿集思广益,将想法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展现冰箱的用途、分类、分区、放置食物类型、注意事项等,汇集成班级绘本《冰箱的“冬天”真有趣》并给冰箱和食物配上各种有趣的台词。幼儿在资料收集和绘本编创过程中逐渐懂得冰箱的运作原理:通过人为控制恒定“温度”促使食物“冬藏”。食物之所以会坏是因为温度大于适宜温度造成腐烂变质。有个幼儿对生活的想象和联系能力特别优异,画了《食物“发烧了”》绘本故事,将一锅紫菜汤由于高温变酸的过程和人发烧作类比,形象生动地用画面解释对食物变质的理解,期间还体现了“泛灵心理”(将无生命的看作有生命的)。幼儿的想象力和教师、家长的生活启迪密不可分,要充分引导和表扬。

三、“食物的冬藏”专项探究

(一)大胆猜想,将推断以绘本的形式直观呈现

针对“食物的冬藏”问题,教师先让幼儿在不询问父母、不亲自探究、不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猜想,这个猜想能直接反映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思维活性和想象力。

师:冰箱要有电源,中国古代人不像我们能用电灯,一般都用的煤油灯。他们没有冰箱,怎么储存事物呢?

幼:像肯尼一样有自己的“储藏室”吧,一定有什么特别的改造!肯定和温度有关!

幼:可能食物誕生时就把它吃光,坏了就扔了吧。

幼:一本绘本叫《食物旅行记》,讲食物进入体内怎样被消化,但我不知道被消化之前是怎样存活的!

幼:要存活,就和人一样,放在不同的环境里吧!比如冰天雪地,或者我爸爸说山上一般都比较冷,像珠穆朗玛峰!

任务一:根据直观想象,将口头描述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彼此借阅观看,通过视觉激发深层想象思维。

任务二:通过阅读教师自创的绘本《古代人储藏食物的想象》,将教师的想象和自身的想象作对比,以两种画面的形象性碰撞激发科学思维、理性认知。

任务三:以某种逻辑顺序总结这场循序渐进的探讨:食物无法储藏时只能尽快吃光;既然食物可以进入人体内消化,也许也可以储藏;可以像绘本里的角色一样建立储藏室储藏食物;可以把食物放在寒冷的环境中,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工制造的环境。

任务四:在已经推测、掌握事物储藏原理时,各自画一幅画表现古代人储藏食物的画面,并给画作取名字,最后集合成绘本《帮古代人想办法储藏食物》,诞生了《我打了一个冷战给草莓用》《水和鱼的游戏》《地底下结冰的苹果》《被风吹的茄子》《被热“化”的小汤圆》等名字奇特、画面天马行空、想象力多元的作品。

思考与感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整个过程幼儿积极、优异的表现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式引导和科学合理、逐步深入、具有逻辑联系的教学策略,因此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活动开展的基础和核心。经过观察发现,最终绘本成果已经涵盖了古代食物储藏方法的一些雏形,证明了幼儿的潜力是无限丰富的。

(二)方法实践,通过亲力亲为和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

1.腌制冬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带领幼儿通过腌制的方式储藏食物。

师:看看老师自制的科普绘本《泡菜阿美的自我介绍》,询问父母,搜索资料讨论什么是腌制、有什么特点。

幼:阿美介绍自己是被腌制得来的,这应该是一种储藏方法。泡菜过了好久才被端上桌,所以腌制需要一些时间。

幼:阿美被腌制的调料有糖、盐巴等,还被放进了一个大瓶子里。

幼:冬天家里人要吃香肠腊肉,会不会和阿美一样呢(也是被腌制的)?

幼儿带着对绘本的探索,洗涤罐子、切菜、调调料、放辣椒、摆盘,准备腌制。教师已经把腌制过程通过阿美的讲述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幼儿,幼儿依照阿美的经历分为两组。一组制作泡菜,一组制作腊肉。前组切、洗、和、腌即可;后组将盐巴、花椒等炒熟后抹在肉上,加上调和油后,静置几天后自然晾晒,冲洗后风干,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阿美“同伴”的样子!

教师科普连环画《腊肉飘香》《屋檐下的腊八粥》《二十四节气旅行绘本·立冬》等,邀请幼儿父母共同讲述古代劳动人民腌制各种事物的奇闻异事,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相关腌制故事。

思考与感悟:让幼儿充分体验腌制是我国一项传统美食文化,通过亲身制作和间接接触双管齐下,传承和发扬传统美食文化,感受腌制中的烟火气和人文气息。

2.地窖冬藏,感受古人的深厚智慧

教师带领幼儿通过地窖的方式储藏食物。

师:肯尼通过制造特定空间来维持温度,原理跟地窖冬藏相同。大家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例子?

幼:空调打开时要把门窗关上!

幼:之前提到的冰箱!

幼:地暖!只不过这个是温度比较高的!“储藏”的不是食物,是人!

幼儿带着绘本和生活的迁移,在植物种植区、花圃、有土壤的地方搜寻适宜地窖冬藏的地点,选取白菜、土豆、藕、萝卜、花菜、地瓜等食物分组活动,尝试树林、沙地、土坡、园所帐篷下面、区域活动旁的土地等地点,实地考察多种因素。

幼:不要选择多人活动的地方,容易破坏环境,让土壤松动。

幼:挖得深一点,不然和地面环境差不多,温度也差不多。

幼:不能挖得太深,容易找不到,也要不被人发现!

幼儿在合作探讨中感受地窖冬藏的原理和实际意义。通过教师自制绘本《古代人是怎么地窖冷藏的?》深化教育。

思考与感悟:让幼儿领略地窖冬藏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食物储藏方式,通过对比古代人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领略古代人研究环境的细致与智慧,从这种生活智慧中发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3.风干冬藏,聆听老一辈处理食物的经历

风干是一种传统储藏方式,带领幼儿一探究竟。

师:我们来看绘本《坚果和葡萄干》《葡萄》《葡萄干》,大家对葡萄酿造方式有什么想法?

幼:葡萄开始是水润的,充满水分,后面变干了。

幼:被风吹干、被阳光晒干的!

幼:红枣、萝卜也是这样!只要把水分去掉,食物就会长得不一样,吃起来也不一样!

幼儿通过风干红枣、萝卜体会风干过程。将其串联成风铃的形式,用绳子捆成结,晾晒在太阳下,寒冷的天气下里面对的水分很快流失,变成了精致的“玩具铃铛”。让幼儿家长和幼儿一同参与风干过程,讲述以前老一辈晾晒食物的经历。

思考与感悟:让幼儿体会传承传统文化的魅力,让风干流失的水分变成精神养料浇灌在幼儿的心田。

4.井水冬藏,用绘本构建对话传统文化的桥梁

除了让食物本身的水分流失达到储藏目的,也可以利用水的活性进行储藏。

师:我们的身体大部分是由水组成的!水可以起到降温作用,能拿来储藏食物!

教师引用绘本《这口泉井是我的》《森林里的神奇水井》等,结合井水冬藏的图片让幼儿尽情欣赏,因为井较难看到,可以引进模拟井水的仪器装置,也可以使用多媒体互动绘本带领幼儿模拟操作井水冬藏的过程。

思考与感悟:注重给幼儿灌输中国的“井”文化,让幼儿在祖先的智慧中汲取传统文化养分,自觉传承。

(三)延伸活动

经过一系列活动,幼儿已经对冰箱的知识和延续至今的传统冬藏方法有了掌握,在知识和实践层面实现双向迈进。幼儿总结过程中的有趣经历和感悟,想象和古代人一起储藏食物时发生的对话和事件,编写成绘本,注意体现传统文化要素。幼儿在基于现实的奇思妙想中,利用绘本有效串联知识记忆和创造联想,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革新,编创了《井里的智慧》《风中的葡萄干》《我与祖先挖地窖》《萝卜小绿的自我介绍》等结合传统文化要素的食物冬藏主题绘本。

四、结语

绘本视域下的幼儿园“食物的冬藏”班本活动旨在用鲜活的生活实际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引导幼儿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效继承及发扬,形成融知识学习、动手操作、艺术绘画为一体的新时代幼儿教学。

猜你喜欢
肯尼储藏室储藏
引起警觉
西药药品的储藏探讨
便于储藏的美味
不同包装及储藏条件对酥油微生物的影响
肯尼威克人的跨世纪之争 美洲第一人
出色的业务员
一个人的储藏室
营销死驴
安然的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