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23-05-30 11:15唐群庹勤慧文红艳张熙戴爱国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新医科医教协同中医院校

唐群 庹勤慧 文红艳 张熙 戴爱国

〔摘要〕 新医科背景下,为进一步落实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中医院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提出“一核心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提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职业素养”为核心,通过“医学与思想教育、基础教学与临床、专业学习与科研、临床医学与中医”相互融合,培养“思想素质高、专业基础实、临床技能强、科研能力突出、中医情怀深”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为同类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的参考,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 新医科;医教协同;中医院校;临床医学;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3.03.027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ivation model for clinical medical talents in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c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Taking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

TANG Qun, TUO Qinhui, WEN Hongyan, ZHANG Xi, DAI Aiguo*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ractice of "new medical science",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proposed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one core and four integration" for clinical medicine students. It can further implement the coordin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model focuses on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guided by their post competency". In addition, it integrates "medicine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basic teaching and clinical practice,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research, clinical medicine and Chinese medicine". The model help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clinical medical professionals with "ideological qualit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linical skill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passion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summary, the model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alents cultiv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which contributes to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healthy China.

〔Keywords〕 new medical science; coordin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clinical medicine; cultivation mode

2017年,國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将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1]。2019年4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其中新医科是构建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对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基础,但当前我国医学教育还存在人才培养结构亟须优化、培养质量亟待提高、医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2]。因此,基于新医科医教协同背景下,探索和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背景

建设健康中国,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3]。医学人才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生产力,也是办好人民满意医药卫生事业的基础。通过文献调研,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很多医学院校都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长治医学院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以提升医学生的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显著成效[4]。该培养模式注重德育和临床实践能力,但缺乏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创建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科研临床相互促进,医学人文相映成辉”的长学制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科研能力及职业素养,达到了长学制高等医学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5]。该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科研与临床、医学与人文相结合,但改革主要集中在后期临床教学改革。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机融合了本科医学教育、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多重要求,实现了医学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无缝对接,符合临床医学人才的成长规律,提升了临床医师队伍的整体水平[6]。该“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从本科教育过渡到研究生教育做了有意义的探索,但对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稍显不足。上海健康医学院重视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进行“早期临床、全程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依托医院-社区联盟化教学基地群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同时将医学人文精神、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全程[7]。该模式亦重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提出的医学人文精神、职业素养实施措施不够充分、具体。遵义医科大学结合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推进了“一轴三联”(一轴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三联动:“医学科学”培养序列、“医学人文”培养序列、“医学实践”培养序列三序列联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8]。该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未特别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通过梳理近十年来各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心已由单纯提升学生卫生服务能力转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阶段。目前,很多中医院校开设了临床医学专业,但有关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少见报道。中医院校的教育环境有着自身的人文底蕴,且中医传统的师承教育对于西医教育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如何在中医院校办好临床医学专业,既保留西医专业的原汁原味,又能充分发挥中医院校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是值得所有中医院校相关教育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医学卫生人才的“岗位胜任能力”[9],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培养强调了对岗位胜任力的核心要求,主要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与医疗服务能力、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能力、信息管理与研究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核心价值观和医生职业素养8个方面。医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解决医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遵循教育规律,接轨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和最基本要求,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国内调查结果显示,年轻医生在政治思想素质、临床实践、科研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10]。

为适应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发展的实际需求,本校一直致力于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11-13]。本研究基于国家长期发展规划,结合本校办学实际,在2017年修订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围绕学校前期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顶层设计,提前布局,着力培养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并确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职业素养”为核心,以“思想素质”“专业技能”“科创能力”以及“中医特色”4个方面为切入点,通过“医学与思想教育、基础教学与临床、专业学习与科研、临床医学与中医”相互融合,以达到综合发展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建构了“一核心四融合”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医学与思想教育贯穿不足

医学是面向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学科,其知识面广、知识容量大、体系冗长[14],学生学习时需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医学教育前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因侧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政治思想与人文素养教育相对不足,且人文课程多采用单一集中授课形式,授课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的阐述,对实效性关注不够,因此导致学生重知识,轻素质,忽人文。

2.2  基础教学与临床结合不牢

以往教学中,教师偏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临床思维方法。因此,课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滞后,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学不知所用;临床学习阶段,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困难,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严重。

2.3  学习与科研创新联系不多

目前,本科生教育普遍存在科研表达能力欠佳、科研思维薄弱、独立科研能力缺乏等问题[15]。师生对科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科研与教学融合度低,科研育人功能滞后,科研难以融入专业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之中,学生科研思维和素养缺乏。

2.4  临床医学与中医融合不紧

在医学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直高度重视医学生的中医教育[16],目前中医院校却未能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缺乏对中医的认知和认同,中医元素融合育人体系缺乏探索和实践,学生中医情怀有待加强。

3 提高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措施

3.1  医学与人文相融合,术德兼修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进行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教育,本培养方案构建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医学思想教育模式。

3.1.1  加强课堂教学,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第一,加强课程思政,教师在专业授课过程中,以医学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科学素养和时代精神为内涵,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第二,增设医学人文选修课程,设置人文基本素质、道德伦理素质、人格艺术修养、交往沟通能力4个模块,开设相关选修课程31门,如近代湖湘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国学经典导读、影视欣赏等。

3.1.2  强化校园文化,提升综合文化素养  第一,打造校园精品人文活动,開展“校长第一课”“校友讲坛”“医学人文论坛”等活动。第二,发挥学生社团的载体作用,成立岐黄医学社、向日葵志愿者社、皓齿明眸暑期实践团等学生社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第三,做好班主任工作,专业任课老师担任班主任,重点做好学业辅导,并着力组织好班级团建、团组织生活会、青年大学习等活动。

3.1.3  开展社会实践,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第一,开展校内活动,通过一系列医疗诊断技能实训、临床思维训练,国家卫生政策宣讲,参观抗疫精神展览、中医药博物馆等活动,增强职业归属感和使命感。第二,组织校外实践,建立长效稳定的社会实践平台,高校-政府-社会三方合作,开展顶岗实习、下乡调研、社区义诊、公益服务、支教活动等活动,奉献社会,服务群众。

3.2  基础与临床相融合,学用结合

贯彻“多临床、反复临床、早期接触临床,后期回归基础”的教学理念,多方位布局,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2.1  强化课程设置  第一,整合课程,建设“以基础理论为依托的验证性实验、以课程整合为依托的综合设计性实验、以科学研究为依托的研究探索性实验”的多层次课程体系。第二,开设选修课程群,增加临床相关选修课程,增加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如基于症状的临床技能与思维训练、临床病原生物学、临床药理学等。

3.2.2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情境式教学能创设临床情境,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获得临床经验。案例式教学采取临床案例的形式,缩短基础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提高教学效率。

3.2.3  开展课外临床实践  第一,成立临床兴趣小组,把课堂搬进病房,尽早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第二,开展临床冬(夏)令营活动,寒暑假组织低年级学生临床见习,让学生提早到医院熟悉病房环境,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3.2.4  举办基础教学培训  编写与临床知识密切相关的实习专题辅导资料,举办对学生临床实习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病生、药理等方面讲座专集。同时,实习点定期举办基础教学班,邀请优秀基础课程授课老师与临床医生、学生交流。

3.3  学习与科研相融合,学研并进

把科研创新能力贯穿于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让科学研究融入专业培养,激活科研育人功能,构建课程融入、科创活动与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系统性培养机制,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3.3.1  强化课程融入,培养科研思维  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实验教学和设计性实验,增设创新学分,开设《医学科研方法与循证医学》《医学文献检索》《医学信息学》等系列课程。进行课程改革,把专业课程教学融入学术前沿,开展研究型教学,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

3.3.2  开展科研活动,培养科研素养  举办国医大师系列讲座,开设杏林学术讲坛,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定期举办科研基本功和实验室操作培训,使学生掌握科研方法。开展动物实验技能大赛、实验设计大赛、论文比赛、创新论坛等活动,提高学生科研素养。

3.3.3  增强科研实践,提升科研能力  指导学生组建团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生、导师和学院三级全程指导和督促项目开展。每年举办级基础医学实验设计大赛、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系列学科竞赛,选拔和培育优秀的团队和项目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开展助研计划,邀请学生参与教师团队和课题,让学生可以深入学习和研究。

3.4  专业与中医相融合,中西互补

中医特色融入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构建中医药特色课程、课外实践和中医育人文化链,厚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懂中医、爱中医”的中医情怀。

3.4.1  建设中医药特色课程体系,熟悉中医药知识  开设中医学概论必修课程夯实中医基础知识。同时,开设《中医经典选读》《泛血管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思维综合训练》《诗意本草》等自建课程,提高学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

3.4.2  开展中医药特色课外实践,提升中医药素养  成立中医药学术类和中医药文化类社团,定期举办特色活动,培养学生中医药科研兴趣。开放中西医结合心脑疾病防治等5个省重点实验室,鼓励中西医交叉融合研究,立项中西医结合研究课题,提高学生中医药科研思维和操作能力。

3.4.3  打造中医药特色育人文化,培植中医情怀  鼓励专业课程融入中医药特色文化,充分融入中医药人文元素与人文精神。打造药植园—图书馆—雕像—展览中医药文化长廊,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

4 结语

新医科建设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契合国家发展战略,新形势下医教协同政策和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教育改革提出新要求。本研究基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通过对本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学生在思想素质、知识技能、科研创新、中医情怀等方面的素质均有显著提高,本校医学临床专业学生的思想站位,岗位胜任力和综合竞争力也得到了有力提升。本校医学临床专业提出的“一核心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为中医院校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提供了有益探索和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  韬.数字化变革赋能云南数字乡村建设发展[J].创造,2021,29(9):41-49.

[2] 致公党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报送的提案摘要[J].中国发展,2022,22(1):74-88.

[3] 宋瑜龙,冯永忠,张海成,等.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卓越种业人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21(6):110-114.

[4] 魏  武,王庸晋,宋晓亮,等.以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5):1-2,8.

[5] 李  雁,施秉银,马清涌,等.长学制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7):29-30.

[6] 肖  海,朱思泉,马  星,等.“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16,2(4):567-571.

[7] 杜望春,李晨蕾,叶  熊,等.具有全科医学特色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9):53-55.

[8] 邵珠建,葛正龙,李春鸣,等.“一轴三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5):663-666.

[9] 杨发奋,郭鹏威,汤春荣,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临床医学本科实习中的应用研究[J].右江医学,2021,49(8):636-640.

[10] 王  震.现代中医师岗位胜任力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11] 戴爱国.新时代中医药院校“三双共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0(10):1184-1188.

[12] 秦裕辉,何清湖,李铁浪,等.加强综合改革,突出特色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4):446-449.

[13] 肖美凤,杨岩涛,周  晋,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药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9):223-224,226.

[14] 伍艳君,张志威,魏  虹.临床医学本科《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J].农垦医学,2021,43(5):471-473.

[15] 姜振宇,陆  方.本科生科研能力调查与对策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2):169-172.

[16] 杜永平,夏  天,王宗仁.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中医课教学改革实践[J].中医教育,2007,140(1):31-33,40.

〔收稿日期〕2022-10-07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XJK22BGD017);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021-0580);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2020JGYB139)。

〔第一作者〕唐  群,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管理。

〔通信作者〕*戴爱国,男,博士,教授,E-mail:1034654696@qq.com。

猜你喜欢
新医科医教协同中医院校
新医科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变革与探索
面向新医科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本科专业人才录取选拔模式探究
新工科新医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平台探索
中医院校研究生外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中医院校留学生病理学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