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姝
邓华,1910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1950年10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1952年6月,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了全线性反击作战和著名的上甘岭战役。1954年回国,历任志愿军司令员、东北军区代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邓穗,邓华之子,1950年8月出生在广州,1970年入伍,曾任军事科学院军事运筹分析研究所副研究员、军事科学院生产管理部计划组织处副处长等职,现任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志愿军研究会会长。
“父亲曾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和政委,与他的战友们不畏艰险、不惧强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朝鲜大地上留下了奋勇杀敌的身影。”邓穗说,“尽管父亲离世多年,但是父亲的革命品格、高尚品质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父亲热爱学习,12岁时在郴县新华学校读书,目睹过同学被洋人打的情景,下决心男儿当自强,毋忘国耻。高小毕业后,父亲考入长沙岳云中学,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腐败政治的游行示威和罢课活动,还写了一篇题为《论青年人生观》的文章。”邓穗对父亲这篇文章的内容记忆犹新,“嗟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人当舍身报效祖国。挽救国家危亡,解放亿万生灵涂炭!”可见父亲当年强烈的爱国情怀。
邓华在求学的过程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 共产主义ABC》《階级斗争》《 新青年》等革命书籍,深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影响。1927年3月,邓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年17岁。
“父亲践行党的誓言,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成为他一生的追求。他参加和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如黄洋界保卫战、平型关大捷、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父亲从参加革命那天起,就发誓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回首他的一生,父亲真正做到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穗说。
邓穗家客厅的墙上,悬挂着邓华与妻子李玉芝的黑白照片,二人皆神情淡然,目光坚毅。
李玉芝,1919年10月出生于河北蔚县,家庭环境良好,7岁上小学。受二姐、三姐进行抗日爱国宣传活动的影响,她在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1937年,我父母相识于河北蔚县,当时父亲率领一个独立师翻过太行山来到蔚县一带,参与开辟晋察冀根据地的战斗,母亲和她的两个姐姐都是当地妇女救国会会员。”邓穗说起父母,目光凝视着墙上的照片。
“母亲在蔚县西合管初等师范学校读书期间,积极组织抗日宣传活动,散发传单、写标语、游行、演讲。她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邓穗说,“母亲后来在一次军民联欢会上唱抗日歌曲《松花江上》,给父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的岁月,他们不离不弃相伴了一生。”
邓穗坦言,他非常敬佩母亲独立自强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李玉芝主动辞去沈阳市铁西区职工医院副院长一职,要到沈阳医学院读书。当时,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不理解李玉芝年龄大了,为什么还要去读书?而李玉芝想的是,精益求精学好医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1960年5月,邓华到四川省当副省长,李玉芝一如既往陪伴在丈夫身边,鼓励他、照顾他。“当年父亲穿着一身染黑的军装到了四川,母亲就在四川的一家医院工作,他们心中只有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服务的信念,不因当时的处境,改变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邓穗感慨道,他们相濡以沫40多年,舍小家为大家,留给子女的是受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精神财富。
谈起父亲对子女的教育,邓穗记忆犹新的是父亲以身作则、勤俭节约、公私分明、清正廉洁的为人准则。
“抗美援朝时,父亲主动要求从第一副司令员调整为第三副司令员,中央军委没同意。在沈阳军区工作时,父亲觉得所住的原日本关东军司令官邸面积太大,主动把大房子改为招待所,全家住进了小房子。”邓穗说,“父亲这种谦让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也深深影响了家人和亲属。”
“要公私分明,不要搞特殊。要有一技之长,不能靠父母。”对父亲的谆谆教导,邓穗牢记心中,“父亲要求我们自食其力,不能依靠父母养成骄傲自满的习气,所以我和姐姐们都自立自强,低调做人。”
邓穗谈道,父亲在广州养病期间,堂兄邓贤刚因儿女多,生活困难,特意带儿女们到广州看望父亲,希望父亲能帮其子女在城里安排工作,结果当然是被拒绝了。在父亲心中,农村也是革命阵地,要自己自力更生,而非有困难就去找政府。
在父亲的影响下,低调做人、自力更生也成了邓穗为人处世的准则。2020年10月,邓穗全家观看了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举办的“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展览中,看到很多真实的画面,能够令人遥想当年父辈们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波澜壮阔的场景,我们要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邓穗说,“每当我遇到一点困难时,就会看看书桌上父亲在朝鲜战场上拍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父亲腰板笔直,神态从容,顿时就给了我一股强大的力量,相比之下,自己的困难根本不算什么。”
“父亲没留下什么财产,但其留下的精神财富深深影响了我的一生。新时代新征程,作为革命后代,我们一定会发扬优良家风,传承红色基因,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邓穗语气坚定地说。
(摘自《中国妇女报》)(责任编辑 史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