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纪实

2019-09-10 01:25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许世友政治局司令员

1973年,“文化大革命”已经进行了七年。这年12月,毛主席决定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调动,这是林彪事件发生后军内的一件大事,我(本文口述者马宁)当时是空军司令员,参加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会议。

“英雄所见略同”

其实,早在“九一三事件”以前,毛主席就已经在考虑抓军队的事了。尤其是1970年的“八一”社论,一改过去多年的提法,把“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毛主席和”四字去掉了。在此之前的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八一”社论时,陈伯达和张春桥为改变提法还发生了争执,后来周恩来直接把“八一”社论讨论稿送毛主席审定,毛主席说,既然政治局讨论修改过,我就不看了。并让汪东兴代其圈去原稿中“毛主席和”四个字。

这件事毛主席表面上没有什么反应,可是实际上对这种提法很反感。1971年8月至9月,毛主席到南方巡视谈话中就显现出来了,在与武汉军区政委刘丰谈话时说:“我犯了个错误,胜利以后,军队的事情我管得不多。我要管军队了,我光能缔造就不能指挥了吗?”

后来,听说是毛主席在一次听取工作汇报中,专门讲到各大军区司令员久未调动的问题,这时候邓小平已经恢复工作,他问邓小平怎么办?邓小平沉思片刻,随后把自己面前的茶杯和毛主席的茶杯对换了一下。毛主席会心一笑说:“英雄所见略同。”

“一切行动听指挥”

毛主席在征求了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的意见后,中央于1973年12月12日,召开政治局会议。毛主席说:“我考虑了很久,大军区司令员还是调调好。”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动?毛主席接着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有好几个大军区,政治委员不起作用,司令拍板就算。”“主要问题是军区司令员互相调动,政治委员不走。”随后,毛主席又提议与会的政治局委员一起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说:“步调要一致,不一致就不行。”这其中的用意大家都十分清楚,就是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毛主席的谈话要点就是,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会出现消极因素。因此需要动一动。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

12月21日下午,毛主席在中南海书房接见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成员,一共43人,花了l小时20分钟。

接见完后,准备调动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在毛主席对面的前排就座。接着,毛主席开始讲话,他的讲话内容是穿插着讲的,还不时地提一些问题。讲着讲着,他突然向坐在前排的许世友问道:“我要你读《红楼梦》,你读了没有?”许世友立即回答说:“读了。”毛主席接着又问: “读了几遍?”许世友说:“一遍。”“一遍不够,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呢。”然后,他把话锋一转说:“你就只讲打仗,你这个人以后搞点文学吧。”“‘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

当时,我并不清楚毛主席引用“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是何用意。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这句话出自《晋书·刘元海传》。刘元海就是在西晋末年建立汉国政权的刘渊。他本是匈奴人,小时候就熟读诸子史传,曾对同窗说:“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他还解释说,汉初的随何、陆贾这两位饱学之士,由于不知兵,就是遇到了汉高祖这样的明主,也不能建封侯之业;周勃(被封为绛侯)、灌婴这样的武夫,打完仗后,竟不能在太平年月开创美好的秩序,我真为他们惋惜呀。了解了这些才知道毛主席让许世友學做周勃的真实用意,不过当时我们并不十分清楚。

毛主席接见完了后,就分组进行讨论,大家对中央决定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一致表示赞成。

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情况是这样的: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当时全国还是十一个大军区,这次只对调了八大军区的司令员。另外三个军区的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因为任职时间都很短,所以就没有调动。

猜你喜欢
许世友政治局司令员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纪实
党的“十九大”精神我知道
许世友五跪慈母
传奇上将杨成武
许世友参军记
“餐桌旁的风采”之—周恩来与许世友赌酒
许世友 最后的日子
我与传奇将军许世友司令员的武术缘
解放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