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音璇
《幼儿音乐教学法课程大纲》强调,要以“学生掌握幼儿园音乐教学理论知识,具备音乐实践操作能力”为教学目标。基于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能力水平和行为特点,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是一项较为艰难的工作。幼儿园教师只有明确幼儿性格特点,才能以音乐教学为切入点,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奥尔夫节奏教学法作为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能为教师的音乐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它以具有韵律感的节奏和音乐的独特魅力感染幼儿,引导幼儿主动投身于音乐活动。笔者结合音乐教学经验,探究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运用方式,以期为教师设计和开展音乐活动提供参考。
一、奥尔夫节奏教学法概述
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将音乐、美术、戏剧、朗读、舞蹈、创作、律动、游戏等形式融合在一起,以音乐为主体,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奥尔夫节奏教学法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提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发展为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应用的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可以在音乐教学课堂上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的音乐知识水平和音乐综合素养。
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被称为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在奥尔夫节奏教学法指导下的幼儿音乐活动,强调音乐的“原本性”,即“原本的音乐”,并以人的动作、舞蹈、语言和生活体验界定“原本的音乐”,将音乐教学素材与学生生活经历关联起来。
在奥尔夫节奏教学法指导下开展的音乐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嗓音活动、动作活动和声音活动。嗓音活动指歌唱和朗读节奏;动作活动包括舞蹈、戏剧表演、身体律动、音乐指挥和身体节奏,其中,身体节奏是指教师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通过拍手、跺脚、拍腿等肢体动作,形成相应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声音活动指乐器演奏。
二、将奥尔夫节奏教学法运用于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可行性
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强调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学者寻求音乐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以生活素材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方面,奥尔夫节奏教学法为教师提供了节奏感较强的奥尔夫乐器,辅助教师以简单、可操作性强的小打击乐器为音乐活动的主要乐器。教师能快速掌握该类乐器的使用方法,并灵活运用该类乐器,作为音乐活动过程中的信号。例如,教师以乐器作为信号,规定“教师敲击几下木琴,幼儿就要几个人抱在一起,并在教师确定人数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挥动相应次数的百变条”。再如,教师按照相同的频率用小槌敲击木琴,规定“从教师打乱原有的节奏开始计算敲击次数,直到敲击结束,之间的次数为学生游戏的目标数字”。这一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听力,还能增强幼儿的音乐节奏感知力。奥尔夫节奏教学法所使用的乐器均为可灵活使用的打击乐器,教师可利用此类乐器有序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从而训练学生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另一方面,儿歌是幼儿较为感兴趣的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若教师始终采用单调的方式组织音乐活动,幼兒对音乐活动和儿歌的兴趣将逐渐丧失。教师借助小打击乐器,敲打出儿歌的节奏,能将幼儿对音乐的关注度转移至乐器和音乐节奏上,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乐器。将奥尔夫乐器应用于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能辅助教师灵活使用各类打击乐器教学,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简而言之,将奥尔夫节奏教学法用于幼儿园音乐活动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教师能基于此种教学法,灵活使用乐器组织音乐活动,利用乐器营造别样化的音乐氛围。
三、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价值
幼儿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同时,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会激起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浓厚兴趣,幼儿会在兴趣的引导下,模仿该物体的形态。因此,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性教育活动,在实践中直观地展示知识。教师可以播放音乐、击打乐器,以富有节奏的欢快音乐,引导幼儿进行肢体模仿或舞蹈表演,激发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
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在幼儿园广泛应用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要运用好该教学法,就要熟悉该教学法的应用法则和相关乐器的使用方法,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提高业务能力,为幼儿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教师采用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应将音乐活动的重心放置在节奏上。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拍手、跳舞、歌唱、做游戏,在音乐活动中感受节奏的律动,并跟随音乐增强肢体运动能力。借助奥尔夫节奏教学法,教师可以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并根据幼儿的反馈,动态化开展音乐活动。教师将音乐节奏融入音乐游戏,以游戏为载体,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将肢体动作与乐理知识进行关联记忆,并将音乐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实现音乐教育向生活教育的转化。
最后,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融入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辅以多样的乐器,与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需求相契合,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潜能。例如,教师利用小型乐器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幼儿跟随音乐节拍参与游戏,能逐步提高自身的肢体协调性,实现创造力的个性化发展。
四、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实现策略
教师将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应用于幼儿园音乐活动,有助于优化活动设计,实现提高幼儿音乐能力的教育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进行常态化学习,在教学中掌握相关乐器的使用方法,逐步提高活动设计、组织、开展、过程引导和评价的能力。
(一)提高教师对奥尔夫节奏教学法的应用能力
教师作为音乐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控场、引导能力,还要掌握相关乐器的使用方法,将乐器有效应用于音乐活动,发挥乐器对幼儿的激励作用。因此,幼儿园需要为教师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推进教师学习培训的常态化开展,促进教师在音乐教学和生活中,主动学习奥尔夫节奏教学法的理论知识、应用方法和相关乐器的操作技能。
首先,幼儿园需将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引入音乐教学环节,在幼儿园营造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应用氛围,促使每一位教师主动学习、掌握该教学法的应用技能。其次,幼儿园需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提升培训,为教师提供系统学习奥尔夫节奏教学法的机会。例如,多家幼儿园可以联合组织教学培训活动,每月举办两次奥尔夫节奏教学法相关讲座,让教师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并相互交流设计和开展音乐活动的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后,幼儿园组织教师磨课练课,没有课程安排的其他教师、教研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合教师磨课练课,结合不同班级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指出主讲教师运用奥尔夫节奏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提高综合能力。配课教师可模仿幼儿的行为活动,尝试对主讲教师的活动课堂进行干扰,让教师提前预知课堂或将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主动学习奥尔夫节奏教学法的理论知识,练习打击乐器的技能,学会使用打击乐器演奏幼儿感兴趣的儿歌、动画片主题曲等,为构建多元化音乐活动课堂做好充分准备。
(二)利用奥尔夫乐器开展多元的音乐教学活动
歌唱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奥尔夫节奏教学法的引领下,教师可将简单的打击乐器用于歌唱教学环节,为幼儿提供音条、竹板等乐器,让幼儿在使用乐器演奏音乐的同时,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以歌曲《星光》的教学为例,首先,播放音乐之前,教师在不告知使用方法的前提下为幼儿分发音条;其次,教师开始播放歌曲《星光》,观察幼儿对音条的使用情况,若幼儿仅跟随音乐演唱该歌曲,并未使用音条,教师可用音条打节奏,引导幼儿使用音条;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班级内使用音条打节奏的幼儿数量将逐渐增多。幼儿一边用音条打节奏,一边演唱歌曲,能产生更好的音乐演唱效果。
再如,在朗诵类音乐活动环节,教师所选用的朗诵篇目大多节奏感较强。以儿歌《马儿快快跑》的教学为例,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将班级内的幼儿分为三个小组,前两个小组幼儿分别拍手、拍腿,配合第三小组幼儿朗诵儿歌。教师通过控制音频掌控背景音乐的速度,朗诵组的幼儿根据教师的节奏,调整朗诵速度,其他两个小组的幼儿根据朗诵速度调整拍手和拍腿的频率。
(三)奥尔夫节奏教学法与丰富的艺术形式相融合
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强调多种艺术形式在音乐活动中的融合性,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以音乐为核心,并将其他多种艺术形式与音乐融合在一起,构建层次鲜明、结构完善、素材丰富的音乐活动模式。教师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引导幼儿创编舞蹈。例如,教师播放音乐《小雨沙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尝试用肢体动作模仿雨滴坠落的形态。幼儿扮演“雨滴”这一角色,在欢快的音乐中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顺序,选择与之相对应的音乐素材,为幼儿模仿雨滴坠落的形态提供音乐背景。同时,教师还为幼儿提供沙锤、音条等简单的乐器,为幼儿提供除肢体模仿外“玩”音乐的方法。
再如,教师播放儿歌《蜗牛与黄鹂鸟》,与幼儿一起扮演蜗牛这一角色。结合儿歌内容,教师与幼儿一起通过爬梯子(拍手)、击打音条(摘葡萄)、爬到黄鹂鸟居住的地方(踏脚)等活动动作,逐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给予幼儿良好的游戏体验。
此外,幼儿园还可组织家长开放日、校园舞台剧等活动,为幼儿提供展示才能、表达自己的机会。在音乐活动中,教師可组织幼儿将舞台剧搬上会演舞台,让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对音乐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关注奥尔夫节奏教学法下的幼儿活动状态
幼儿是一切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体,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幼儿的感受和体验,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调整活动内容。例如,在音乐活动“胖厨师与小老鼠”中,教师为幼儿提供音条,并引导幼儿使用音条表达自己所感知到的音乐节奏。但是,在这一环节,幼儿仅能简单地敲击乐器,节奏表现力弱。对此,教师可结合幼儿最感兴趣的角色扮演游戏,组织幼儿分别扮演胖厨师和小老鼠。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孩子们,厨房还应该有什么?我们能不能尝试添加一些合理的角色,与胖厨师、小老鼠一起创编一场舞台剧?”其次,幼儿分别添加了瘦厨师、老鼠家人和厨房用品的角色,并将自己导入相应角色。最后,当“胖厨师”追着“小老鼠”跑时,音乐的节奏变得紧凑,其他幼儿配合音乐节奏不断丰富故事情节,通过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表达自己的心声,如,“老鼠家人”快速敲击音条,与音乐节奏相配合,表达自己紧张的情绪。
结语
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有效应用,能在特定的音乐情境下,强化幼儿对音乐节奏、音乐故事和音乐本身的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伴奏能力,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要想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有效应用节奏教学法,教师就需要不断学习,坚持以音乐为载体、以幼儿为主体,将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探索使用打击乐器,积极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作者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