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南
自1994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在今年第30个国际家庭日之际,本期策划以“家庭”为主题,了解年轻人对组建家庭的忧虑以及建立家庭之后,当家庭成员发生变化,探讨夫妻之间和亲子之间的相处之道,倡导“健康家庭,健康中国”,提高普罗大众对“家庭”重要性的普遍认识,促进家庭和睦、幸福。
逢年过节,和亲戚朋友聚会时,单身年轻人总要面临“找对象没”“什么时候结婚呀”之类的问题,甚至还会面临来自一些热心肠的亲戚介绍的一个又一个相亲对象。与父母、亲戚朋友对年轻人结婚的热切期盼不同,很多适婚单身青年似乎并不着急结婚,有调查显示,我国年轻人的结婚率有所下降、初婚年龄却在逐渐升高,表明我国年轻人的结婚意愿日益降低。
对于结婚这件传统社会中的人生大事,年轻人的欲望怎么越来越低了呢?有学者认为,在现代社会转型、人口变迁等多方面的影响下,传统的婚恋观念和生活取向受到了冲击,婚姻不再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是个人生活的一种“选择”,年轻人的结婚意愿由此降低。此外,对婚姻的忧虑是不少未婚青年人的共同体验,成为降低年轻人结婚欲望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年轻人通过网络平台、电视采访或在研究调查中表达了自己的婚姻忧虑。
对于婚姻,年轻人的忧虑是多方面的:
● 对自身能力或性格的怀疑。对自身能力或性格的怀疑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自己经济能力的怀疑,担心自己无法承受结婚前后的经济压力,比如买房买车、保障结婚后的生活等;第二种是对自己婚姻经营能力和性格特点的不确信,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能力或者性格特点不适合经营婚姻、养育孩子等,无法给伴侣和孩子带来幸福的生活。
● 对未来伴侣的担忧。担心自己未来的婚姻伴侣不是“对的人”,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比如害怕因与伴侣性格不合而导致失败的婚姻,担忧伴侣在婚姻生活中存在暴力倾向和不忠诚、不负责任的行为,担心伴侣会在未来的生活中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
● 对婚姻的消极认知。部分年轻人认为婚姻会限制自己的自由,从原来一个人的自由自在到两个人的相互迁就:在结婚之前,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人”,大多数事情只需要考虑自己的想法;但是在结婚之后,自己变成了家庭的“依附品”,做一些决策时要考虑给伴侣和孩子带来的后果,要顾及伴侣和孩子的想法。很多年轻人觉得婚姻会束缚自己的生活。
● 对婚姻生活的恐慌。有些年轻人即便已经找到了合适的伴侣,但还是对踏入婚姻的殿堂充满忧虑,担忧婚后生活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经济决策、婆媳矛盾、孩子的教育、家务的分配等方面的问题,担心和伴侣的相处模式会由于这些问题而发生剧变,从原本的罗曼蒂克变成生活的一地鸡毛。也担心婚后的琐事会给自己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不良影响,比如从原本的自由自在演变成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担忧、更容易焦虑、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等。
1社会比较的影响。人们往往倾向于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完善对自己能力和特点等方面的认识。当代的信息网络技术发达,年轻人更容易获取广泛的社会资讯,社会比较的范围更广。通过一些统计数据、通过与身边同龄人进行比较,部分年轻人可能对自己的经济情况、能力等产生消极的认知,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开始和维持一段婚姻,难以给伴侣和孩子带来富足的生活。
2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会引发年轻人的婚姻忧虑,一方面是真实社会事件的影响,比如家暴、杀妻、妈宝男、天价彩礼等相关的新闻报道或网友讲述的经历;另一方面是影视、书籍作品的传播,比如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家暴、冷暴力、出轨、婆媳矛盾等桥段。这些令人不适的事件激发了个体趋利避害的本能,引发个体对婚姻的忧虑,认为结婚会有损自己的身心健康,想通过不结婚来保障人身安全和幸福感。
3家庭环境的影响。上一辈人所营造的不和谐的家庭环境是现在年轻人婚姻忧虑的重要导火索。比如在充满争端、争吵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会习得父母不良的人际交往技巧,并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行为,导致对自己人际经营能力的怀疑,从而引发对自己婚姻经营能力和性格特点的怀疑。父母的婚姻模式也会影响孩子对于婚姻的认识,消极的婚姻模式给孩子带来错误的示范,让孩子对婚姻产生恐惧,害怕未来也会进入到同父母一样的消极婚姻模式中,经历无休无止的争吵。此外,在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对离婚持有的肯定态度会影响孩子对于婚姻的态度,比如孩子可能由此认为婚姻难以维持稳定、自己难以和他人维系长期稳定的关系。
4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纵容或独裁等不良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子女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难以接受远离父母的生活,没有信心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担心婚后自己不能为其他人的生活负责,从而引发了对婚姻的忧虑。
5以往不良的个人经历或亲身见闻。以往的不良經历或亲身见闻也会导致个体的婚姻忧虑,比如经历过不良的伴侣关系、被伴侣欺骗、遭遇过情侣的背叛、冷暴力等或者听周围的人叙说过相关的经历,这些刺激会泛化到个体的生活中,影响个体对未来婚姻伴侣的看法。更为严重的是,个体可能将以往的伴侣形象、经历的恋爱关系模式投射到未来可能的伴侣、将来的婚姻生活中去,对未来伴侣和婚姻关系持有消极的认知。因为担心重蹈覆辙、担心自己再一次受到伤害,年轻人不敢去爱,对恋爱、婚姻不再抱有美好的期待,只有无尽的忧虑。
总的来说,年轻人存在多方面的婚姻忧虑,忧虑也来自社会、家庭和个人等不同层面的众多因素。从社会方面入手,改善年轻人对婚姻的消极认知、保障年轻人的婚后权益,帮助年轻人维持婚后的生活水平;从家庭方面入手,父母给孩子带来良性示范、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责任心。这些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年轻人的婚姻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