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材一家亲”网络创新工作室“三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2023-05-30 13:22史春薇梁福鑫雷冬海杨占旭娄帅锋
大学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新媒体

史春薇 梁福鑫 雷冬海 杨占旭 娄帅锋

[摘 要]网络创新工作室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重要育人载体。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系自2010年创立以来,“十年磨一剑”,借鉴国内高校网络创新工作室建设经验并结合本校“雷锋精神”建校育人成果,建设“复材一家亲”网络创新工作室。“复材一家亲”网络创新工作室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和科研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的积极作用,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勇于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和协同联动、强化责任和落实,持续推进“十大育人”协调发展,以期促进“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断夯实。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创新工作室;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3-0093-04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70余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和石油精神为引领,坚持“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大力弘扬“问学穿石、修身诚化”的大学精神。

一、课程思政教育的主题与思路

当前高校大学生是伴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被称为“网络原住民”。在“互联网+”时代,学校以生活服务为前提、文化娱乐为基础、教育教学为关键、思想引领为目标,构建“一端两网三微”网络育人新模式,着力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网络世界中建立“时时可得、处处可及”的良好育人生态[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结合本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深度应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性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于2017年成立了“复材一家亲”网络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工作室成员主要是专业课教师。

截至2021年,基于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工科实践特点,本校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以课程思政为抓手,依托工作室构建“有人文温度、有时代热度、有思想深度”的育人模式,始终坚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依托“123”新媒体矩阵和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基地,通过本科生导师制、课程思政推文、微课、科技模型、大学生竞赛、科技创业活动等培养“新工科”人才,扎实开展“三全育人”活动,培育学生416人。

二、“三度”育人模式实施方法和过程

(一)第一“度”:全员育人,做本科生课程思政创新模式的引领者

基于全员育人理念,突出“人文温度”,培养复合材料工程师,工作室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构建包括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校外实践导师和科研导师等在内的导师团队。

1.以专业导向育人

工作室全员都拥有博士学位,且多人有海外留学、访学、参会经历,在对世界的理解、对复合材料前沿的了解、对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对学生未来职业的规划和考研辅导方面,都有很好的正向引领作用。工作室组织师生拓展课程思政课外活动,例如,开展“共读一本书”“师生悄悄话”等活动,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的心里话有人可说、有处可说,课外活动与专业课联动实现“1+1>2”的育人效果[2]。

2.以实践经验育人

复合材料与工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单一的理论学习无法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工作室依托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实验室等实践资源,帮助学生将书本理论立体化、实践化。同时,积极聘请校友作为学生的实践导师,在工程现场结合工程实际,并通过“国产大飞机制造”“歼-10(猛龙)战斗机特种复合材料”等实例,为学生讲解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专业荣誉感和行业自豪感。

3.以科研榜样育人

当下,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偶像(网络流行词是“爱豆”)非常关注,且易于乐于模仿偶像的言行。工作室基于这种情况,在学生中开展了“寻找你的科研偶像”系列活动,邀请复合材料学科专家、学者为本科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从科学家故事、科研探索精神、不忘初心矢志报国等角度开启不一样的课程思政育人视角,让学生“追”科研明星,从而达到以榜样的力量育人的目的。工作室还通过调查问卷、学生心得体会等多种反馈方式,了解学生对这类活动的感受:“很新颖”“感受了科学家的魅力”。可见,这样的育人方式产生的效果好于普通说教,高校今后应在其他方面拓展新颖的课程思政育人方式。

(二)第二“度”:全程育人,做本科生课程思政高质量内容的生产者

基于全程育人理念,工作室结合本科生学习规律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以时代热度进行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内容建设。

1.打造课程思政精神家园

从新生入校的开学季、军训季,再到老生离校的毕业季,包括运动会、春节等重要节庆时点和重大科技活动,“123”新媒体矩阵都坚持推送课程思政内容推文。譬如在招生季,打造独特的复材名片,将富含“问学穿石、修身诚化”和“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等精神的思政元素融入每个复材学生的骨子里。

在寒暑假、“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間,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学雷锋活动。如在2020年寒假期间,由于新冠疫情,一些被隔离在家的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生活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工作室发推文号召学生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开展“大学生帮邻抗疫”主题学雷锋活动,累计30余人次参加;还有学生主动协助社区人员进行普查、登记、搬运重物等工作。新冠疫情期间,所有学校改为线上教学,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家中只有老人,在线上学习设备调整、连接等方面出现困难,同时话筒、耳机、摄像头等硬件设备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学生主动帮助身边的留守儿童家庭,使孩子们能够按时进行线上学习。

在招生季,结合以雷锋精神为底蕴的红色文化和“团结、求实、严谨、创新”的校风及“问学穿石、修身诚化”的校训,工作室打造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名片,提前营造红色思想文化氛围,为新生打下爱国为民的思想基础,促进学生切实形成相关思想并指导其行动。

在就业季,通过再唱校歌《为祖国奉献燃烧的爱》和重学“铁人精神”等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为祖国需要到艰苦的地方去”的信念。

在毕业季,通过微电影等方式,引导毕业生传承校园文化、回望校园生活、服务国家社会。同时以微信平台常用功能服务和礼品活动等为牵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用户黏度,使网络育人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真正体现全程育人。例如,在2019年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号”入列海军之际,工作室开展了航母阻拦索复合材料设计活动,学生完成模型等作品41件,这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增强了专业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3]。

2.制作课程思政微课

当前,我们生活在网络新媒体孕育的“视觉文化”勃兴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阵地,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4]。工作室创新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以最受学生群体欢迎的直播、短视频等形式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工作室依托产教融合,深入企业,在工程现场讲解工程实际问题和工程事故,实现“工程伦理”等价值引领,让书本知识、理论知识具体化、立体化;以环境污染问题为驱动,例如秸秆焚烧、一次性餐具的白色污染等,树立学生的“大工程”观,培养学生攻关核心技术的骨气和志气。工作室以现场直播、学生实地参与等多种形式制作课程思政微课,将20余节微课与平面案例建成课程思政案例库,并推广到沈阳工程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等多家省内外高校使用,扩展了育人的广度。

3.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根据“建设美丽中国”“绿色节能减排”“乡村振兴”“碳中和”等时政新闻主题,工作室将复合材料知识与课程思政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开展主题鲜明、正能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大学生竞赛为抓手,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5]。

例如,贵州、江西等多地的磷肥生产厂家面临副产物磷石膏大量堆积、污染环境但难以大量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工作室以“玻璃纤维增强磷石膏复合材料”为主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设计,选拔优秀作品参加“3D化工设计大赛”“环境保护创新赛”等系列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20余名学生以课程思政为主题完成的课内设计取得了多项省级以上奖励,3名学生以磷石膏资源化为方向创办科技公司,以工匠精神践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学生积极响应国家“碳中和”战略,即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是大势所趋,而在农村发展沼气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秸秆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做成沼气罐用于秸秆等农业副产品资源化处理,可以改善农村环境、降低农民经济负担,并有效减少秸秆等焚烧带来的碳排放。学生依据这个主题设计的“秸秆绿色复合材料”项目获得辽宁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二等奖。

4.做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捍卫者

工作室结合抗击疫情、抗击洪水等时政新闻和社會热点问题等,积极开展了10余场网上社会思潮和热点焦点问题的舆论疏导和相关能力培训,这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大大方便了教师,提升了工作室成员的网络语言使用能力[6],使他们以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为指导,贴合国家政策形势,顺应“微”时代的发展走向,对热议的观点类问题做出正确的、有信服力的判断[7]。如,2020年“熟蛋返生孵小鸡”事件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关注,工作室发文解读事件真相,并号召大学生结合自身科学知识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转发并辟谣。

(三)第三“度”:全方位育人,做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作品的传播者

1.打造“123”新媒体矩阵

“123”新媒体矩阵包括1个学院网站、2个微信公众号(“启航石化”“复材之家”)和3个视频号(“复材大师姐”抖音、快手和QQ视频号)。工作室利用团队较强的原创力,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时政热点挖掘思政元素,深度融合生产内容,实现多路径复合传播,推动课程思政内容传播全方位、最大化、可持续发展。例如,针对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成功的热点,工作室以“铝基复合材料助力嫦娥五号在月球钻土”为主题,依托新媒体矩阵,从不同角度发布推文10余篇,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自豪感。

2.建立“一带一路”课程思政实践基地

依托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石油石化特色,工作室建立了“一带一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新疆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大庆石化公司等课程思政实践基地,请校友结合工程实践现场讲解“新疆石油精神”、大庆“铁人精神”等;团队教师积极参与挂职企业,助力辽宁经济发展,依托科研工程问题开展课程思政实践基地建设。

工作室推动课程思政内容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课程思政育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形成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三度”育人模式,引领学生成长,构建出全员、全程、全方位生态育人系统,育人成果丰硕。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育人成果

近年来,工作室及团队教师共计培养学生118人,就业率达99%以上。学生考取“双一流”大学研究生的有38人;获得各类奖学金56项,其中11人获得国家立志奖学金,31人次被评为校级及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党员;24个集体获得校级及以上优秀班集体、免检寝室等集体荣誉称号;复材1601班王莹同学获评辽宁省优秀毕业生。

基于工程实践与课程思政融合创新成果,学生创办科技公司2家,创新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大学生竞赛奖10余项(如表1所示),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15篇)。

(二)教学成果

工作室团队成员获批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辽宁省一流课程3门,获批省级以上教研项目6项。《基于项目AE法的课程思政信息化教学研究与自主学习实践》获2019年辽宁省教学信息化案例赛二等奖,《面向区域和产业变革需求的化工类三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实践》获2020年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工作室成员还获辽宁省高校本科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全国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辽宁省三等奖,有16人获省级以上大学生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出版教材3部。

(三)媒体报道

工作室团队成员的课程思政内容汇报先后被辽宁省融媒体、北斗融媒和今日头条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报道。工作室团队成员杨占旭教授主持的省级一流课程登录学习强国平台。工作室团队全员进企业助力辽宁经济发展被央广网报道。复材1501级学生宋申元创办了深圳申元科技有限公司,与贵州当地院校联合开发,进行磷石膏复合材料利用科技创业活动,相关成果于2021年2月5日被《中國建材报》报道。

四、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内容设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石,也是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利用网络广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牢牢把握网络文化育人主动权。着力增强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加强建设,促进创新。推进校园各类自媒体平台、校园微信公众号原创内容生产,扩大网络文化的育人覆盖面和学生服务面。 工作室下一步计划将课程思政微课全面上网,目前正在挑选合适的平台,同时课程思政案例目前已经完成前期的撰写整理工作,富含案例的《材料复合原理》教材将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二)进一步加强制作团队专业化培训

目前工作室以教师团队为主,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科研压力较大,导致工作室内容更新不及时,需要在人员结构上进行改进。可引入1~2名学生成员,既有利于了解和倾听当代大学生对相关事件的评价,又能更高效地实现育人。应努力完善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干部的培养体系,强化网络文化引领、网络宣传、网络评论、网络应急与管理、网络研究、网络技术六支队伍的建设。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阜蒙.“度”与“力”:基于易班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铜陵学院为例[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4(11):70-71.

[2] 史春薇,杨占旭,王吉林,等.“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的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202-1209.

[3] 安会勇,史春薇,司薇薇,等.以“环境微生物学”课程为例探索现代开放课堂理念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3):648-654.

[4] 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加强内容建设做强正面宣传[EB/OL].(2018-08-02)[2021-06-22]. http://www.cac.gov.cn/2018-08/02/c_1123213908.htm?from=singlemessage.

[5] 陈思静.小课题研究在高师院校教育实习中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9(2):56-59.

[6] 李慧.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实践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9):12-13.

[7] 李娟,王燕,崔鸿.对师范生教育实习指导的思考与建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0):71.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新媒体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