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家校共育策略研究

2023-05-30 17:28:57位灵芝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位灵芝

摘 要: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养成,以及良好习惯和品质的养成都是非常有帮助的。阅读教育毕竟是一段积累的过程,因此除了要注重課堂中的阅读教育,家庭中的阅读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家校共育落实阅读教学的相关措施,为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出了一定的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3)01-0043-03

随着现代语文教育中阅读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教师和家长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家长都会买很多课外书给孩子阅读,以此拓展孩子的阅读量。不过由于教育方式的问题,不管是课堂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阅读教育更像强制性的任务,并没有让学生自主地展开阅读,这对于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如何利用家校共育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1.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应用的能力

语文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应用能力,而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其能够有效让学生通过阅读量的提升加强对语言的积累,让学生的语言能够更加丰富以及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阅读还能让学生的文化底蕴得到有效提升,真正让学生能够养成出口成章的能力。

(2)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提升

语言主导着交流,更是对思维的表达。语言不仅能表达思维,还能对人的思维进行一定的提高。虽然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除了获取知识,还要引发对知识的思考,这才是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发展学生思考的重要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获取大量知识,并且可以对照自身进行思考,让自己的思想不断成熟。通过阅读加上利用读书笔记和写作等方式的表达练习,可以让学生不断整理和积累思想,在表达中提高思考的频率,通过表达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清晰,同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阅读对于学生精神品质的养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自然会受到先进文化和广阔知识的影响,进而帮助学生对书籍中的内容展开深度思考,同时会让学生对生活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到先辈学识和思想的同时,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并且能够对书中所表达的内容展开深度的思考和感想,将书中所具备的思想以及道理应用到生活中,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能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先进和优秀的价值观念,形成独立的文化人格,让学生的精神更加强健,对人生也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感悟。

(4)丰富学生知识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身心发育和认知能力不成熟,因此,很多学生缺乏对于社会的深度了解甚至缺乏对于善恶和好坏的正确认知。通常大多数学生只能够通过家长的经验去了解社会和养成生活习惯,不过由于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因此这种方法无疑相对较为片面。而阅读则是学生提高对社会认知,提高知识储备的最好方式。毕竟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他们掌握的知识始终是有限的,大多都应付不了正处在好奇心最旺盛时期的小学生。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不仅能更高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帮助教师和家长展开更深入的教育。

(5)增强学生作文能力

写作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落到实处,毕竟想要写出好的文章,离不开对阅读量以及知识量的大量储备。而想要为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打好基础,教师则需要以阅读为核心,才能保障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不过目前小学阶段的写作相对来说过于单一和片面,通常只会让学生根据固定的题目和内容进行写作,甚至无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为此,教师一定要坚持以阅读为基础帮助学生展开写作学习,确保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不是只有张开嘴说话才能算是培养表达能力。事实上,阅读就算一言不发,但看进眼里,知识也会记到心理,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在读书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学到作者的表达方式,为接下来的写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2.现代家庭教育的问题和阅读的重要性

现代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于家长对于孩子身心教育做不到全面重视,以及缺少陪伴。虽然大部分家长都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但由于忽视了孩子的心灵发展和心理需求,也容易让孩子产生一定的叛逆情绪。当然,家长给孩子制定的目标也是家庭教育缺失的关键点之一,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给自己博取面子,就让孩子学一些自己根本就不喜欢的东西,进而让孩子对于家长的教育和劝导感到厌烦。还有的家长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于孩子,给孩子制定极高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更多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家长给孩子施加压力,从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灵发展,因此造成了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以及未来的各种心理问题等,这都和当前并不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有很大关系。

因此,家长应在现代教育中做到给予孩子更多精神上的关怀,家长对孩子精神的重视不仅会让孩子的心理获得更好的发育,也会让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获得更多精神上的支持,对于孩子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是非常有利的。要让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以一种轻松灵活的方式爱上学习。当然,这并不是支持完全放松式的“快乐教育”,而是真正地以培养兴趣的方式进行教育,让孩子利用兴趣拓展知识面,从宏观的知识面中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再让孩子提出问题,并且在家长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进而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而家长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阅读作为最直观、最安全,而且可获取知识的教育方式,最应该引起家长的严格重视。当然,并不是说一来就让孩子阅读世界名著,阅读的内容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循序渐进地选择。什么年龄该阅读什么书籍,获取什么样的知识,发挥什么样的能力,这都是当前家庭阅读教育需要关注的方面。除了教师的带领,家长更应该做到陪同孩子进行阅读,在阅读中与孩子一起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同时在阅读中融入对孩子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针对性养成,以确保孩子能够通过阅读建立更加优秀的思想和习惯。

不过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即便有很多家长非常重视阅读教育,但在落实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过度强制以及过度放纵的情况,也就是利用课外班或者强制阅读的方式来让孩子阅读,但是阅读内容和阅读效果却没有受到家长的关注和管理,进而导致孩子出现不会阅读、不爱阅读、不了解阅读目标的情况。

3.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1)教师没有意识到阅读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学生阅读应以自觉为主,并没有针对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方法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与此同时,很多教师认为语文课程的课时相对较为紧张,而且学生能够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阅读并形成良好的阅读技能,这也是部分教师没有展开针对性阅读教育的主要原因。不过,很多学生缺乏阅读基础,不仅没有良好的阅读意识和习惯,而且没有可靠的阅读方法辅助学生进行阅读。因此,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出现屡屡碰壁的问题,这对于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尤为不利的。

(2)教师的教育方法相对比较单一

在小学阅读教育的课堂上,绝大部分的教师仍旧遵循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按照教师朗读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进行小学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薄弱,如果没有教师及时的指导和吸引,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面对枯燥乏味的课堂,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兴趣引导,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未能得到发挥,只能循规蹈矩地听教师领读或自己默读,这使学生逐渐失去了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有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问题及学习感受,不能及时地聆听学生的真实想法,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最终导致学生阅读缺乏主动性、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局面。

4.利用家校共育提高小学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1)课堂教育以学生为主导

在展开阅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导展开针对性阅读指导,确保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思考习惯,并且让学生通过更明确的阅读方法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利用合作和教师的引导来解决问题。当然,完全放开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没有头绪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展开阅读前提出一些新问题。例如,在《观潮》的学习中,可以首先提出诸如:潮水的声音像什么?潮水的模样像什么?最后再引出潮水是怎么形成的?等比较深刻的问题,而教师则需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内容,结合文章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且帮助学生通过互联网解答潮水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重要问题,以确保学生在产生深刻思考的同时,能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激发学生兴趣

阅读兴趣对于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积极性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必须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展开阅读教学,并采用更加先进的互动或者游戏教学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在对课文《猴王出世》进行引导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则能够利用相应的动画片让学生把课文和动画内容进行对比,这能激发学生细致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表演来对阅读材料中的情节进行直观展现,如《司马光砸缸》等文章都可以利用表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积极拓展课外内容

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和增加知识储备量,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对教材资料展开阅读,还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更多的阅读内容让学生的阅读量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四大名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故事、人物为分类,了解四大名著的内涵,让学生厘清其脉络。比如,在《草船借箭》一课中引出诸葛亮的生平和事迹,让学生在名著《三国演义》的阅读中体会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名著的精髓,还能让學生学习到名著中的内涵,从而确保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展开名著阅读。

(4)建立高效的家校共育网络

在完善课堂阅读教育之后,如何确保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让家长能够和教师共同组建一个良好的阅读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等方式来和家长进行及时的联系,并且每天在群内布置一些简单的阅读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家长的引导下展开阅读,并且将阅读效果上传到群中,让学生在家里也能更好地阅读。

(5)建立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家庭环境的建设是确保孩子能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毕竟在学校中,学生会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影响进行阅读,而很多家庭并没有产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很多学生在家庭中并不会主动地阅读。因此,家长一定要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首先是书籍选择方面,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选择合适的图书内容,并且多购买一些全年龄段的书籍或者名著。其次则是要制定好家庭阅读的习惯,例如每天晚上八点到九点进行阅读,利用45分钟的时间展开家庭读书会,并且带领孩子展开阅读感悟以及对阅读内容的分析,从而确保小学生在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中产生对阅读的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最后则是要家长参与到阅读中,孩子在阅读的同时,家长也要进行阅读和分享。只有建立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和环境,才能让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行为得到更好的培养。

5.结语

家庭教育和课堂教育是同样重要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家长也必须注意到家庭教育改善的重要性,并且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展开阅读教育,利用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的阅读能力在家校共育的模式下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魏翠芳.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家校共育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48).

[2]王辉.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J].好家长,2021(59).

[3]张惠鹃.家校共育,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1(18).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考试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 18:02:30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0:47:37
浅述幼儿良好品质习惯的培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