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业
生长性评价是一种观察学生在真实任务中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性评价。生长性评价的功效在于,在重视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同时,更加强调评价带给学生学习诊断、学习发展的功能,更加强调评价应该随着学习认知过程、学习表现情况、学习活动参与过程及时有效进行,促进学生真实学习、增值学习。
生长性评价的核心要义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看得到现实性任务目标。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的评价内容,都致力将学科教学和活动与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点和生长点紧密结合,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生长。
一、生长性评价的构建依据与构成要素
1.构建依据:基于文件方案、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把学生核心素养划分为6个方面、18个要点,并把学生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个界定因袭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的表述。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强调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1年7月,“双减”政策颁布,再一次凸显了教育教学最后要落实到学生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上。2022年4月,新的课程标准颁布,更加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开展,尊重并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语言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一般要经历“信息提取”“信息整合”“信息运用”三个阶层。学习过程是师生“教与学”“学与评”“评与思”“思与改”共同完成的过程。
综合以上因素,语文学科教学生长性评价要体现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仅只关注字词句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朗读能力、语言表达与运用,更应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考解决问题这些学生持续发展的“生长能力”。生长性评价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增长的四个能力的起点为观察点,以四个能力的发展赋能为评价逻辑和评价反馈(见图1)。
2.构成要素: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
根据2022年版课标,生长性评价量规内容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六大项目构建。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单元任务发展序列,评价构建要将知识、能力、策略、方法、习惯、情感等诸多语文元素有机地融合到学习过程中,用积极有效、循序渐进的评价工具与路径,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在具体的任务群中真学、学真、学透、学活,不断达到言语积累,不断获得新知与能力,实现情感价值的体验与提升,最终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地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评价要素要聚焦语文素养的转化。
其一,语言积累向语言构建与运用转化。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也就不会达到语言的构建与运用。让学生通过字、词、句、篇、章的学习和积累,形成言语经验。如教学《牧场之国》,让生长性评价推动“语言积累”向“语言构建与运用”转化。课堂教学与评价紧紧围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这一语文要素来设计。第一层,语言积累。学习任务是“《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上动物们的悠闲与安详,也描写了人们挤奶、运奶时的平和与从容,请你找出‘凸显荷兰宁静之美的句子,读一读、记一记”,评价指标与等级是“找出读得正确且有情感的句子,熟记”,每一项获得1颗星。第二层,语言构建。学习任务是“这些句子,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并说说为什么;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请说出来”,评价指标与等级是“体会到动态静态之美,用什么方法凸显了这样的特点”,每一项获得2颗星。第三层,语言运用。学习任务是“请你根据《牧场之国》记忆最深的动静之美的句子,选择一个场景(放学后的校园、群鸟飞过的湖面、火车进站),照样子写一写”,评价指标与等级是“写出动态静态并写得生动形象让人难忘”,每一项可得3颗星。用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中的评价,推动学生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既会口头表达,更会书面写作。
其二,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语文知识的评价,关键在于情境中运用什么知识来完成学习任务,评价的能力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世界各地”主题,选编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三篇课文,呈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体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的魅力,激发学生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趣,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属于语文知识,用什么样的语言方法来表达,凸显“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这就是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的转化。可设计如表1所示的学习任务和评价单来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这个要素所需要的语文能力。
其三,学习习惯向学习态度转化。语文要素中对语文习惯有多处提示,如“批注”“预测”“想象”,习惯可归纳为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就是长期坚守的一种學习习惯。学习习惯体现的是一种学习态度。这样的测查在结果评价中无法呈现,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用及时评价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利用阅读单测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利用图配文测查学生想象、表达的习惯,利用课前三分钟介绍测查学生积累的习惯,长期坚持的习惯就会内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习再生长。
二、生长性评价的种类开发与评价描述
1.根据学习任务,开发不同的评价量规
不同的语文要素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同一语文要素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观测点和考查点。因此,在评价量规的研制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设计不同种类的评价量规,确保评价功能发挥“增值效能”,推动学生的学习真实有效发生。
其一,活动类评价图表。这种评价图表一般适用于口语交际、课本剧表演等具体活动。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可以设计三个任务。任务一:根据单元选择经典名著中选文,绘制名著中“英雄人物荟萃图”,写出每个人物的姓名、特点、爱好、成就。任务二:根据选文适当地修改内容,选取你喜欢的人物,设计人物的台词、语言、动作、表情,尽量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等。任务三:配上恰当的服饰和道具,分角色排练和表演。根据任务,设计“我学习,我参与,我快乐”评价图表(见图2)。
通过活动类评价图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评、他评,直观清楚地测查到每个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一个点或者多个点的评价指标情况。
其二,进阶类评价图表。这是一种基于同一学生一段时间内的生长情况的评价图表。可以设计成形式不一的图表。如识字写字“九宫格”表,清楚呈现学生一周以来识字写字的进展情况,便于师生比较分析(见表2)。
其三,综合类评价图表。综合评价是测查学生的学业水平表现,根据学生的喜好可以设计不同形状的图例。如雷达图、条形统计图、统计表、成长树、生长卡等。如图3为条形统计图,表3为“生长性综合评价量表”。
2.根据测评量表,设计不同的评价描述
评价描述要依据评价量规的维度内容和指标,考虑学习任务中的情景、形式、对象、资源等因素,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行为表现和学习成果做出精准的综合判断。评价描述要具有整体性和针对性,便于“一目了然”。如下页表4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三色卡”评价量表及评价描述。
评价量规描述,常用的有以下几类:一是等级+语言描述,表现形式有“优秀”“良好”“合格”或者“A+、A、B+、B”或者“五星”等级,每个等级在评价量规指标下用一定的语言描述加以辅助,让评价指向更精准,等级語言描述往往以表格的形式出现。二是图标+语言描述,一般用“笑脸”“我最棒”“开心”“小红花”等图标加上语言评定,在低年级运用较多。多样可爱的图示直观形象地带给学生视觉美和产生学习快乐的力量。三是个性化语言描述,针对学生某一点或者综合表现,进行语言评价。四是分数+语言描述,常常用于语文书面知识的检测。形式多样的评价描述,便于教师在操作中使用量规,快速做出准确的判断,以根据学情调整教学,以达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更全面、更精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同时,生长性评价还能激发学生更好地学习,看见自己的“生长”历程,从而获得成就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诗城路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