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林 黄文业
一、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师:(出示单元导语页的《岸上垂柳 水里春秋》图片)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柳枝在风中摇曳,湖水碧波荡漾。湖中,一只黑天鹅在侧头欣赏自己的倒影,另一只黑天鹅正在和孩子讲话。
生:岸边,垂柳随风摇曳。湖水荡起波纹,天鹅妈妈、爸爸、孩子正在享受阳光浴。
师:(出示单元导语页的主题)天鹅在湖中散步,小狗在阳光中奔跑,蝴蝶在花间飞舞,小鹿在溪边驻足,小山羊在山顶凝望。这些奔跑、飞舞、驻足、凝望的动物朋友好可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名篇《猫》。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
屏息凝视 枝折花落 蹭
老实 尽职 温柔可亲 勇猛
贪玩 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
师:这些词,你会读吗?试试。
(师指名读第一排词语)
师:“蹭”字你再读读,请注意,它是后鼻韵、平舌音。请你跟老师再读读。大家一起来读读。
(生读)
师:刚刚这个“屏”字你读得很准,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生:不呼吸。
师: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与这个字有关的故事。(出示)
“屏”这个字很有意思。“尸”表示房屋,“并”表示遮挡物,指对着门的小墙——屏障。这是屋中遮挡视线的用具——屏风。在这样的屏风上画画,就成为画屏。因为屏有阻隔空间的作用,所以引申为遮挡,后来就引申为屏蔽。它还有另一个读音“bǐng”,第一个意思是放弃、排除,比如屏除、屏退。第二个意思是抑止呼吸,比如屏息、屏气。
师:还有一个多音字“折”,谁来说说对它的了解?
生:我知道它可以读“zhé”,比如折断、存折;也可以读“shé”,比如折本、折耗。
师:(出示“折”字不同读音下的词语和意思)是的,它还读“zhē”,可以组词:折腾、折跟头,表示翻转。让我们再读读,并注意区别。
师:请两位同学分别读第二排、第三排的词语。
(两生轮读)
师:这两组词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两组词都是写猫的,一组写了猫的优点,一组写了猫的缺点。
师:作者写了猫那么多优点和缺点,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呢?我们可以借助关键句,去了解《猫》这一课的主要内容。默读课文,把关键语句勾画出来。
生:我勾画了第1自然段、第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生:我还勾画了“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勇猛”“生机勃勃”这些词语。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而且大家勾画的这些关键词语确实很重要,很会学习!再梳理一下勾画的内容,大家觉得作者最想写的是猫的什么特点?
生:第1~4自然段写了大猫的古怪,第6自然段写了小猫的淘气。
师:条理清晰,很有道理。你把第5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听,大家再思考一下,作者到底写了几个方面的特点。
生:还有可爱。
生:作者说“这种古怪的小动物很可爱”,所以作者重点想说大猫的可爱和小猫的淘气两个方面的特点。
生:我认为都講的是猫的可爱。大家请看课文的最后:“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猫的淘气也很可爱。
师:大家互相启发,不断思考,就发现了作者的写作秘密。是的,全文作者写了猫的可爱,围绕可爱,作者写了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两个方面。
【评析:本文虽结构清晰,却很容易让学生误以为作者写的是猫的古怪和淘气。在此环节,张老师为了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出示描写猫优缺点的词语,这为梳理课文脉络埋下了伏笔,也为后面总结猫的古怪做了铺垫。同时,让学生抓住第5自然段进行思考,互相启发,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师:为什么古怪的猫是那么可爱呢?走进第2自然段,读一读。读完后,看看猫的古怪表现在哪些方面,圈出关键词。
生:这个自然段中,作者从老实、贪玩、尽职三个方面,写了猫的古怪。
师:读读书中说猫老实的句子,读完后,请你说说猫的老实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看,“它成天睡大觉”,好乖呀,都不去打扰作者写作,真让人喜欢。
生:这只猫整天无忧无虑,什么都不用思考,不仅老实,还很惬意,好羡慕它。
师:你羡慕它吗?
生:当然羡慕!我每天都要做作业,好想学它睡大觉,什么也不想。
生:这只猫就知道睡觉,“什么事也不过问”,作者好像有点责怪它太老实了吧。
师:哪些人需要过问家里的事?作者家里的事还需要谁来过问呀?
生:小猫饿没饿它不过问,家里有没有客人来它也不过问。
师:看来,老舍先生表面在责怪它,其实是把它当作家里的一分子。这其中也藏着作者对它的——
生:喜欢。
师:老舍好喜欢成天睡觉的猫,好羡慕无忧无虑的猫,甚至把它当作家里的一分子,责怪它“什么事也不过问”,看来,这简短的语言里深深地藏着——
生:作者对猫的喜爱。
师:谁来读读,读出文字里藏着的感情?
(生读)
生:他把“成天睡大觉”读得有些慢,声调也比较高,我听出来他很羡慕小猫。
师:你来读读。
(生读)
生:他透过“成天”“无忧无虑”“什么事”,读出了对猫的“羡慕”,还通过“睡大觉”“不过问”,读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师:你们都读懂了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再来看看猫的贪玩表现在哪里吧。
生:“一天一夜不回家”,真的好贪玩。
生:“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这也太贪玩了吧。
师:如果你是老舍,你会怎么呼唤?
生:我会着急地喊:“小猫,小猫,你在哪里呀?我给你买了一条小鱼,你快回家吧!”
师:买了好吃的。
生:小猫,你饿不饿呀?冷不冷呀?你会不会走丢呀?
师:真像一位操碎了心的老
母亲。
生:小猫,你还不回来呀?太不听话了,我不要你了哟!
师:看它能不能舍得你?激将法都使出来了。
生:小猫,快回来吧,被窝都给你收拾干净了!你怎么还不回
来呀?
师:在声声呼唤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对小猫的担心、关心、喜欢、牵挂……可是,你们这么着急、担心、牵挂它,它就是不回来。瞧,任凭你们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这真是一只——
生:贪玩的猫。
师: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吧。
(生读)
师:通过你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老舍先生使出浑身解数呼唤小猫,可它就是不归家,真是只贪玩的猫。你又能从哪里看出猫很尽职呢?
生:它像个木头人一样站在老鼠洞口,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师:是怎样的动作?
生:睁大眼睛,不出声,不呼吸,直直地盯着老鼠洞。
师:是的,这就是书上说的——
生:屏息凝视。
师:你来做做这个动作。
(生屏息凝视望前方)
师:同学们,老鼠洞在这里,(课件出示老鼠洞)一个钟头过去了,它在屏息凝视,一动不动——
生: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师:两个钟头过去了,肚子咕咕直叫,它仍在屏息凝视,一动不动——
生: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师:几个钟头过去了,腿脚发麻,可它仍然屏息凝视,一动不动——
生: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师出示三次“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一次比一次大,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坚定有力。)
师:这是一只多么尽职的猫呀。拥有这样一只猫,作为主人的老舍先生又有怎样的感受?
生:十分骄傲、十分自豪。
师:老舍怎么知道貓等了好几个钟头呢?(出示资料)
老舍先生在装修家时,都会刻意为猫留出一点空间。会在书房开一个猫洞,方便猫咪自由进出,哪怕这样会让书房的保暖性变差。省吃俭用给猫咪加餐,每天等猫回家后,他才关灯睡觉。
师:读了第2自然段,我们深深感到:老舍先生喜欢猫、羡慕猫、担心猫、牵挂猫,为它骄傲,为它自豪,甚至把它当作家人。哪有人爱猫爱到这种程度的呀!再读第2自然段,把这些情感都读出来吧!
(生读)
师:这只猫一会儿老实,一会儿贪玩,一会儿又很尽职,真善变。难怪作者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
生:古怪。
师:这些古怪特点,作者是怎样用一段简短的话说清楚的?
生:作者用“可是”把他们连起来的。
师:哦,在优点和缺点之间,作者用了“可是”这个词,巧妙地将它的特点连起来了。而且有了“可是”,这善变的小猫特点更突出了,让我们真感觉它很古怪。
师:可这古怪中,不是作者的指责、讨厌、嫌弃,而是对猫深深的喜爱、羡慕、牵挂、担心、自豪……作者把这么多情感藏在短短的一段文字里,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出示有语气词和没有语气词的第2自然段)对比读读,说说感受。
生:有了这些语气词,让我们瞬间感受到老舍来到了我们眼前,像朋友一样,和我们讲述他的小猫。
生:如果没有语气词,我感觉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就没那么深了。
师:我们也学着这样的方法来写一写。(出示)
说它 吧,的确是啊,要不 呢?可是 。
生:说他捣蛋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用马桶里的水来给自己洗头呢?可是有时他又很听话,妈妈让他捡玩具,他就捡玩具;让他刷牙洗脸,他就刷牙洗脸。
师:你说的是谁?
生:我弟弟。
师:又可气又好笑吧!好可爱的弟弟!
生:说他聪明吧,的确是啊,要不他怎么会在课余时间设计出那么多有趣的小发明呢?可是有时他又显得呆呆傻傻。
师:是谁呀?聪明在哪儿?犯傻在哪儿?
生:我的好朋友。他做混沌摆、宇宙车、水利灯泡……常常让我觉得他脑洞大开,眼花缭乱。可有时,他又傻傻的,比如,他坐车坐反了,过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发现不对劲。
【评析:把握“语言的独特性”和“语言蕴含的情感”是我们感知作家的方式。作家老舍先生用简短的表达呈现出丰富的情感。张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文字,慢慢品,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反复朗读、借助资料等方式感受到老舍先生笔下猫的古怪,并体会到作者是如何表达对于猫的情感的。】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师:老舍先生笔下的猫还不止老实、贪玩和尽职这几个方面。默读第3、4自然段,看看猫的古怪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它什么都怕,但又很勇敢。
师:这些特点,又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朗读第3、4自然段,读出作者的感情。
生:从“蹭”字,仿佛看到一个孩子在向大人撒娇,太温柔可亲了!而老舍先生任由它撒娇,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师:养了小猫的同学请举手。你家的小猫也会这样吗?
生:是的。
师:那你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读)
师:你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我们也看到了你们家那只可爱的猫。接着分享。
生:猫跳上桌,在作者稿纸上踩下脏脚印,作者不仅没生气,竟然还说是可爱又美丽的小梅花。老舍先生太宠爱猫了。
师:“宠爱”这个词用得好!
生:作者一定时刻关注小猫,不然他肯定不会知道猫的叫声长短不同、粗细各异、丰富多腔。
(师出示)
老实 尽职 温柔可亲 勇猛
贪玩 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
师:这只猫一会儿老实,一会儿贪玩,一会儿又很尽职;一会儿温柔可亲,什么都怕,一会儿勇猛无比,敢跟蛇斗。真善变,太古怪!可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作者都真心喜欢。那它家那只小猫呢?作者又是如何对待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评析:本环节一方面是对上一环节的承接,体现由导学到自主学的过程,体现学生思维成长的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整体,通过朗读、赏析猫的古怪,体会猫的可爱及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文学品鉴的能力。】
【总评】
本课教学前,张老师运用系统思维梳理了教材,运用了“言、象、意”理论解读了教材,又运用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理念,站在儿童立场,进行了清简的活动设计。
第一,基于系统思维,找准了教学坐标
一是注重教材体系的梳理。本单元语文要素为“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既承接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要求,又为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做铺垫。可怎样带领学生和作家比肩观察,产生共鸣呢?张老师运用了“言、象、意”理论走进单元,进行了整个单元的教材解读。
二是注重单元的整体解读。第四单元是状物类散文,《猫》《母鸡》以及《白鹅》,这些散文所写的人、事、景、物,似乎一读就懂,并不难,难的是隐藏其间的思想情感,不下一番体会的功夫,就很可能“视而不见、察而不觉”,白白浪费了作者的苦心。而运用“言、象、意”理论,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描绘的生动画面。在读“言”描绘“象”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即语言背后的“意”自然流露。
基于系统思维的梳理。找准了教学坐标后,张老师对《猫》这一课进行了前测。前测发现,果然如此。学生能读出文章的大致内容,但读不懂的是作者笔下藏着的“情”,也就是作者如何通过古怪、淘气写出猫的可爱。根据这些梳理,张老师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通过朗读,体会猫的古怪,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
第二,运用“组块”理念,进行了清简的活动设计
一是注重活动板块间的逻辑推进,搭建体悟情感的阶梯。
初读课文时,张老师既关注易错字词的掌握,又关注描写猫正反面的词语,让学生初步感知猫多面的习性、古怪的性格;研读课文第2自然段时,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中,深刻体会作者羡慕、欣赏、热爱、牵挂、心疼……那古怪的猫;回归第1~5自然段的对猫古怪的整体描写时,再读“老实”“贪玩”“尽职”……这些词,发现猫越来越古怪,可作者越来越喜欢、敬佩。由词组到文本再到词组,学生深刻感受到了作者爱屋及乌的情感。而且在发现并重构知识经验之间的逻辑关系之中,激活言语思维,实现儿童语言与精神的同构。
二是研读部分清简却丰厚,带领学生和作家比肩表达。
为了能突破重点难点,张老师依托散文教学的语境理论,即上下文语境、文体语境、社会文化语境,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首先,关注文中关键词句,对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进行分析,勾连上下文语境,带着学生贴着文字慢慢品,从而发现“情”。比如:从“无忧无虑”“过问”中体会到作者的羡慕、喜爱;从“任凭怎么呼唤”,想象当时场景,体会作者的担心、心疼、牵挂、着急;从“屏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想象猫尽职的场景,体会“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中隐藏的自豪、称赞。
然后,链接作者资料,实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勾连,还原时代语境,感知“情”。如引用讲述作者爱猫爱到总等猫回家后才关灯睡觉,爱猫爱到自己省吃俭用也要为猫加餐的资料。
再者借助朗读,将学生带入到那种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丰盈感受,从而唤醒字里行間的情感,体会“情”。
通过语境理论的实践,帮助学生丰富散文从“言”到“象”的理解,实现从“象”到“意”的学习进阶,从而达到寻言观象以得意的境界。
三是读写结合,迁移运用,也促进理解。
会读的人,可以读到别人读不到的东西,那就是表达的艺术。而领会了表达的艺术,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更深一层。在研读完第2自然段后,张老师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写法,进行课后习题练笔。练笔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就变得更加深入而细腻。
除此之外,张老师还极其注重细节的处理。无论是练笔时的音乐、课件的审美、板书的设计,还是词语的处理,都很用心。特别是“屏”字的处理,用微课让学生理解“屏”字的来源演变,而后理解“屏风”“画屏”,然后了解“屏”的另一个读音,最后在文段中再次感受“屏息凝视”。在多形式的理解和运用中,不仅带领学生掌握了多音字,还让学生达到了掌握词语的最高境界——运用。
(作者单位:重庆两江新区金渝学校/重庆市奉节县诗城路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