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浅显思考

2023-05-30 08:28:06祝秀丽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祝秀丽

[摘  要] 随着课程标准的修订,将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具体学科结合起来,生成了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诸多阐述,学科教学应当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引导之下进行. 初中数学教师要思考日常的教学除了满足学生的应试需要,还应思考如何将国家的教育教学以及课程意志落到实处. 邢成云老师在2021年第11期《中小学教师培训》杂志上发表的《寻真明道:改革步入深水区初中数学教学的五条思辨》一文,其观点鲜明、阐述有力,能够给普通一线教师带来积极的启发. 教师要将所学到的核心素养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演绎对核心素养理论的理解,要用核心素养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教学思考

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之后就会发现,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往往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从大的方面并站在教师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前者包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后者则包括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 从当前教育背景来看,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国家的教育方针强调的是立德树人,并由此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明确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随着课程标准的修订,将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具体学科结合起来,又生成了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诸多阐述,那么学科教学就应当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引导之下进行. 在这一背景之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思考日常的教学除了满足学生的应试需要,还应思考如何将国家的教育教学以及课程意志落到实处. 将内因和外因综合起来看,“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带着对这个课题的思考,笔者在学习借鉴同行的相关研究时,注意到邢成云老师在2021年第11期《中小学教师培训》杂志上发表的《寻真明道:改革步入深水区初中数学教学的五条思辨》一文(以下简称“邢文”).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阐述有力,引起了笔者深深的思考. 出现在知名刊物上的这样一篇文章,能够给类似于笔者这样的普通一线教师带来积极的启发. 于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和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形成了诸多认识. 现以初中数学教材中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收获与思索.

核心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新要求

纵观近二十年的数学课程改革可以发现,每一个新的概念的提出,都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核心素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从其定义来看,核心素养强调了两个要素:一是必备品格,二是关键能力. 而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對核心素养的阐述还可以发现,核心素养与初中数学学科相结合所得到的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了通过数学教学应当让初中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三个“学会”概括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意味着相应的初中数学教学要发生新的变化. “邢文”对此做出了提醒,要面对当下数学教学现状,从知识教学的程度、基础知识的认识、教什么怎样教的地位、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比对、专业发展的内生还是外铄等五个视角进行思辨,以探寻出对它们的合理定位,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谋求更加适切的教育教学行为[1]. 对于这样的提醒,笔者深以为然. 尽管“邢文”发表于新版课程标准发布之前,但这样的提醒对于课标发布之后的初中数学教学及其相关要求,依然有着极为重要的启发意义.

笔者认为,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学会”,初中数学一线教师确实有必要从数学知识教学的程度、“教什么”与“怎么教”(课程改革当中曾经明确提出了“用数学教”的理念)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要在继承初中数学教学优秀传统的基础之上,结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来思考. 首先,初中数学教育要夯实知识教学的基础,这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以生根发芽的关键. 数学教学不会因为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而忽视知识教学的作用,所有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都应当建立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之上. 其次,初中数学教育要充分发掘知识教学的价值,在丰富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更加活泼生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并在知识建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最后,初中数学教育要优化教学评价方式,说到底就是要基于“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去思考如何将知识教学与核心素养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之下,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将上面所阐述的三个方面真正落到实处,初中数学教学的优秀传统就能够得到延续,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也能够寻得更加充裕的发展空间.

在关系辨析中明确数学教学的路径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不仅仅是多了一个具有引领作用的概念,更让传统的教学以及教师自身的习惯,面临着诸多关系的辨析. 就拿最基本的教学关系来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往往是指“教师教,学生学”. 从知识教学的角度来看,具有极强的合理性,再加上中国教育传统所强调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更加明确了在教学关系当中,教师占据着“教”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学”的地位. 在这一教学关系里,有着明显的主动与被动之分,教师占据主动地位,而学生则是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这也就意味着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是一个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 随着教学改革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这种单向的教学关系已经不能贴合当前的教学需要. 现代教学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出来的,教师固然是课堂的引导者,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所起到的是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建构的作用. 这样的教学关系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可以说是一种颠覆,而大量的教学事实也确实证明,如果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实可以迸发出更多的能量. 因此,站在教师的角度,教师在课堂上缺乏专业性权威且角色定位不准确、课堂上的互动类型单一等,都会使得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显得流畅却不真实[2].

进一步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要想真正落实三个“学会”,最关键的就是要明确教学地位、明晰教学关系,要坚持在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捕捉核心素养培育的契机,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这才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根本途径.

以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9章“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 在教材的编写当中,这一知识被纳入了“中心对称图形”这一章. 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如果学生没有任何经验,只是纯粹地看“中位线”这一概念,学生很难知晓其内在含义. 面对这一现实,教师就应当认识到这一知识的教学,重在概念的建构——这里强调的是建构而不是讲授. 既然强调的是建构,就要让学生体验知识建构的过程,于是,教师重点设计能够让学生获得较强体验感的学习过程. 教材中设计的是将一个三角形先剪成两个部分,然后让这两个部分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是一个需要学生动手的过程,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探究特征. 由于要“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必然要在大脑当中进行构思,空间想象能力强的学生,会在大脑中借助于想象表象的建构与加工,来完成三角形的裁剪与拼接,这个时候学生思维加工的对象就是相对抽象的表象,对应着数学抽象与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呼应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空间想象能力偏弱的学生,由于大脑当中无法形成相应的表象,这个时候就需要动手实践. 此时,学生的学习过程类似于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本身也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当这部分学生动手做的时候,通常会涉及试错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学生能够通过试错,进一步理解“使三角形分割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含义,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要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必须从三角形两边的中点的连线进行剪切.

在上述的体验过程中,无论是基于想象表象的加工,还是基于动手做的尝试,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发现三角形两边中点连线的特殊意义. 学生有了对这一特殊意义的理解,理解“中位线”的概念就顺理成章了.

以上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对教材的运用与超越,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讓学生或通过想象、或通过数学实验,来建构起关于中位线概念的理解,这就是基于教材而超越教材实现真正的“用数学教”. “邢文”中提到,一方面可以利用教材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取舍、加工、补充;另一方面可以科学加工教材,合理组织教学过程. “邢文”还特别强调,组织教学的过程不仅包括物化的教材内容,还包括引导作用、动机作用、方法论指示、价值判断、规范概念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涵盖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 如此理解教学关系,就可以获得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最佳途径. 实际上,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所强调的三个“学会”,是非常通俗易懂的表述,是站在学生角度进行的关于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表述. 教学中教师应采纳“邢文”中显露出的将“教材内容”转换为“教学内容”的观点,要将固定的教材内容转换为灵活的教学内容. 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还在于科学把握教学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知识建构的主体,让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然后,教师再因材施教,如此就可以保证知识建构的同时,促进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顺利落地.

用核心素养引导数学教学向前发展

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引导性作用,发挥这一引导作用的主体,是站在讲台上的一线教师. 这里就涉及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当强调用核心素养引导初中数学教学向前发展的时候,作为引导主体的教师,应当有哪些作为?

从现实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应试压力的存在而裹足不前,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与实施,很可能只是蜻蜓点水. 在近二十年的课程改革当中,这样的情形并不少见,而当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开始用核心素养来引导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时候,如果一线教师还停留在蜻蜓点水的状态,显然无助于核心素养的落地. 这个时候再来看“邢文”中对教师教学的一段表述“片鳞只甲的学习不足以产生蓬勃的力量,系统而完整、自觉而持久、深入而精到的学习,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思齐相长,才能更好地领航学生,产生教育的张力……”这就说明核心素养引导数学教学向前发展,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要将所学到的核心素养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演绎对核心素养理论的理解,要用核心素养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核心素养也才能真正成为数学教学向前发展的引导性力量.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所坚持的依然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关系,只不过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学习与实践,促进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顺利落地.

参考文献:

[1]邢成云. 寻真明道:改革步入深水区初中数学教学的五条思辨[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11):26-29.

[2]潘亦宁,王珊,刘喻,唐洪秀. 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研究——基于视频案例的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08):59-61.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9:44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0:03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1:20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42:30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3:16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00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5:36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2:24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