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
摘要:电子商务具有便捷性、高效性特征。在信息化背景下,我国的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需求更加多元化,对电商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为了提升客户体验性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也加大了企业成本管理的难度。成本管理是扩大企业利润空间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基础,企业应调整和优化成本管理模式,降低重复消耗,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运营管理效率提升。本文以大数据技术为背景,论述了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分析了大数据对供应链的作用机制,针对供应链成本管理问题展开分析,并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全面剖析,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两方面提出了供应链成本管理优化建议,助力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优化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电商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
引言
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不断向各领域深入渗透,企业应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打破传统以财务管理为维度的成本管理理念,实现企业各业务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加速业财融合,提升经营效率。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数据量泛化发展,传统计算数据处理技术难以满足量泛化数据处理需求,大数据依托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可以高效处理数据信息,实现企业升级转型。随着大数据快速发展,企业供应链成本被赋予新的内涵,大数据技术能帮助企业优化成本管理策略,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实现。
1.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概念与机制
1.1 大数据的相关概念
大数据数据类型繁杂,获取数据渠道非常多,产生数据主体也更加多元化。在互联网日益普遍应用的背景下,大数据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在企业发展中可以发挥数据获取、统计、挖掘技术[1]优势,具有数据规模化、动态化、高效化、多样化、智能化特征。大数据技术促进了商业变革,传统线下零售企业不断创新升级,消費者的消费形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大数据促进了我国网络零售的高速发展,我国网络购物人群已达到7.8亿,居全球首位。
1.2 供应链成本的相关概念
供应链是20世纪80年代由侯里瀚提出,是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节点涉及的主体,包括制造商、消费者、分销商及供应商多个零售链主体等,任何主体的缺失都会影响供应链成本。随着信息共享时代的到来,供应链包括企业上下游各合作主体,在各合作主体协作配合下,为企业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供应链具有复杂性、动态性、交叉性特征。供应链成本包括上游成本(机会成本、交易成本、运输成本、采购成本)、内部成本(作业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及下游成本(机会成本、服务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成本)。其中供应链总成本包括总运营成本、管理总成本、隐性成本三种,本文重点分析运营成本管理[2]。
1.3大数据对供应链的作用机制
大数据技术有利于企业从多个途径获取外部信息,对企业内部各类业务活动信息有效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确保各运营环节高效衔接,规避冗余成本费用,扩大企业利润空间。大数据技术运用于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可以实现按作业分配成本,可以将运营的各环节纳入成本管理流程,具有一定前瞻性,提高供应链各运营环节的管理决策效率,促进供应链全过程更加标准化与规范化[3]。
2. 大数据背景下供应链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内部供应链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1内部供应链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采购成本管控过于被动。电商企业普遍存在预付货款采购形式。在企业长期经营发展中,已经与供应商达成合作协议,具有一定议价能力,但新增业务由于缺乏行业主导权,议价能力不足,采购一般采取预付款方式,一旦遇到节假日等旺销季节,如果没有及时支付余下款项,供应商也不能保证及时发货,导致缺货成本增加。如果企业在新拓展品类上缺乏话语权,残次品、滞销品不享有退换货权益,将增加采购风险,甚至增加采购成本。企业在低存货周转率下,即使销售收入增加,盈利能力也不一定因此获得增长,加之采购成本不断加大,企业竞争能力将会弱化。企业采购人员职责界定不清晰,且企业基于控制人工成本的需要存在一人多职情况,在内审存在管理漏洞时易发生舞弊现象,也容易造成采购成本的增加。
第二,营销投入产出未达到预期要求。首先是企业广告未能抓住企业文化及产品卖点,广告投入产出比低下;企业为了拓展销售渠道,借助线上活动推出满减促销,各电商平台在降价折扣过程中忽视了自身承受能力,促销活动费用支出巨大;租赁费用也成为增加成本的主要因素,电商企业为了提升顾客体验度,租赁线下商铺,但受到疫情影响,导致长时间关店,并未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
第三,缺乏对物流环节的全面管控。为了提升消费者体验感,企业往往选择客户在家时配送到家,早、中、晚、深夜多个配送时间点,车辆存在空载现象,运输成本增加。尤其大体积、易损坏商品若出现退换货问题,企业承担运输成本占比过大,逆向物流成本将增加。
第四,内部信息系统建立不完善。企业未构建大数据信息系统共享平台,各部门之间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因沟通协调不及时可能导致信息传达时效差,决策出现滞后性,增加了时间成本[4]。
2.1.2内部供应链成本管理问题产生原因
首先,采购计划过于粗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企业对于部分新增品类商品在与供应商合作过程中缺乏话语权,采用预付款方式运营导致采购风险加大。其二是采购人员岗位职责未清晰划定,有可能存在采购价格高于市场同类别、同质量产品的舞弊现象,导致采购成本增加。其三是企业未能加强与供应商深入交流,议价能力不强,采购成本增加。大数据背景下,企业未能借助信息共享系统,加强与供应链各运营主体之间的共建共享机制,使得信息不对称,影响了成本管控效果。
其次,营销费用管控不精细。企业未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线下客户进行会员定价,虽然广告费用大幅度投入,但未能获得相应的客户数据信息,不能为后续产品推广及营销方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导致营销投入产出比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最后,物流环节未能突出大数据技术应用。随着近年来电商企业物流成本不断增加,尤其未能针对逆向物流成本信息进行及时整合分析,弱化了大数据在企业中的技术引导作用,对运输车辆、方式、路径等未能借助大数据技术准确研判,盲目追求客户体验感及配送效率,导致运输路径重叠、空载等现象,增加了运输成本[5]。
2.2外部供应链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2.1外部供应链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产品质量监管不力,增加了成本损失。商品不符合行业质量要求,或者客户体验感差,选择7天无理由退货,都会产生逆向物流成本,甚至损害企业形象。电商企业目前逆向物流成本占比较高,商品在供应链各环节流通,难以判断是哪个环节存在问题,追责机制不健全,企业损失难以得到补偿。
其次,消费者缺乏黏性,且数据挖掘成本增加。电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持行业口碑,一般通过好评有奖等方式维系消费者,但往往线上用户活跃粉丝数量未能如期增加;线上、线下同时运营,导致消费者数据挖掘成本增加;为了获取客户信息,需要多個企业部门协同参与调研问卷,统计各种费用,但线下消费者数据获取难度较大,难以针对性地推荐相应的促销活动,制约企业全面发展[6]。
2.2.2外部供应链成本管理问题产生原因
首先,未能构建成熟的产品溯源机制,增加退货成本。在供应链运行过程中,企业未能对供应商信用情况予以评估,也未能对商品质量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在商品入库验收、分拣出库环节不严谨,运输环节把控不严格,造成因商品质量问题产生退货,却无法确定问题发生在哪一个环节。在不健全的追责机制下,最终导致企业损失难以得到应有补偿。
其次,企业销售渠道窄化,忠诚客户占比下降。大数据背景下,线上销售方式成为零售业主流模式,包括微信小程序、自媒体直播电商平台等,这使得在扩大销售渠道的同时,也能获得更高知名度。但电商企业为了获得更多客流,同时将运营模式下沉至线下零售,工作重心往往更关注于网络商城及线下门店,未能根据消费者导向从其他渠道打通销售渠道,不能及时获取潜在消费者,复购率下降。
3. 基于大数据的供应链成本管理优化建议
3.1内部供应链成本管理优化建议
第一,增强大数据技术控制成本费用意识。企业应从顶层管理人员开始,树立大数据为企业发展决策助力意识,供应链成本全过程应渗透大数据技术,发挥大数据治理价值,针对企业各运营环节存在的管理漏洞,整合数据信息,借助数学模型展开专业性分析,并结合问题现状及市场消费导向,灵活改变经营策略,促进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第二,采购计划要充分融合大数据技术。大数据背景下,供应链成本管控全过程需要消费者、供应商以及企业三个主体紧密配合,建立共同利益发展目标。上游决定消费者满意度,因此企业应在供应链各主体之间发挥主要角色,形成完整闭环模式。供应链采购环节应在明确采购数量、采购方式、选择优质诚信供应商、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等四个方面严格控制采购成本。
第三,营销费用分配应密切结合大数据技术。企业在营销费用预算过程中,应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针对线上活跃度较低的用户,推出针对性的广告宣传语,对原本活跃度较高的客户可以控制广告投入量,在获取广告点击率、停留时间、参与度等信息的基础上精准分析广告投放次数,明确客户目标商品,确保企业广告宣传费用控制在预算比例内。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合理规划线下门店区域布局。近年来社会公共环境因素导致线下门店租赁成本较高,企业应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客流量、客户年龄、职业、喜好、消费能力、消费特点等信息,严格控制门店数量和质量,降低租赁成本。
第四,物流管理应嵌入大数据信息系统。首先,可以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利用大数据及时实施动态监控,包括商品入库方式、时间、供应商以及采购员等相关信息,确保商品有明确的保质期、存储条件。其次,利用大数据技术模型准确计算运输车辆、方式及路径,避免人为判断不精准的弊端,提前识别道路拥堵、道路整修等情况,提高运输环节的效率。再次,分拣环节应采用大数据技术,可以精准找到仓库和货号,机器人在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下,也可以实现快速分拣,节约人工成本,降低误差率。
3.2外部供应链成本管理优化建议
第一,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企业应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健全质量追溯体系,从源头控制商品质量问题,全面提高企业商品质量。对商品流转全过程接触的各岗位人员,包括采购、入库验收、出库分拣、扫描、运输、快递等多人员及时溯源追责,建立完善问责机制,避免运输途中出现商品破损,控制企业逆向物流成本。同时,企业应借助大数据技术,向消费者征集产品使用意见和建议,分析商品优势,并及时将消费者提供的信息向上级供应商反馈,有助于供应商明确产品优化方向,顺应市场发展导向研发新产品,促进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第二,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各合作主体搭建互融互通平台,让合作商为企业发展赋能。传统企业发展过程中,产业链内的各主体各自为政,信息传递效率低,造成信息壁垒。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间应构建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例如,供应商与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库存进行共享,当一线消费者调配货品发现库存不足情况下,可以分析产品运输周期、库房空间余量自动计算库存补货数量及周期,避免盲目生产制造,控制缺货成本。
第三,利用大数据神经网络技术,精准深挖客流,降低获客成本。针对当前电商企业销售渠道单一、消费者活跃度低下问题,应利用大数据神经网络技术,首先对消费者进行分类,包括客户的网页浏览点击量、停留时间、加入购物车情况、购买次数、购买频率、购买价格、评论内容、退换货等情况;其次对客户评定等级,包括即将流失客群、潜在客群及忠实客群,对不同客群制定针对性营销方案,在服务、销售上做好细分,为用户制定用户画像,对预期消费情况做好分析,并针对性地推送性价比更优的商品信息以挖掘潜在消费者。尤其针对存在流失风险的客户群应注重提高客户体验服务,包括上门指导、维修、安装、清洗等服务内容,并根据商品类别及客户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服务策略,增加消费者黏性,降低获客成本,以期降低企业供应链总成本。
结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企业应树立大数据技术应用意识,一方面将企业各运营环节产生的数据进行挖掘、整合,积极发现企业内部供应链及外部供应链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剖析,并对成本管控存在的疏漏环节进行针对性改进,使企业在采购管理、营销管理、物流管理方面能合理调控成本费用。另一方面要健全质量溯源体系,深挖潜在消费者,减少企业获客成本,促进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邢志丹,刘乙鹏.大数据时代下企业供应链视角下的成本管理分析[J].财会学习,2022,(15):99-102.
[2]于诚翰.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价值链成本管理的优化[J].财会学习,2022,(5):103-105.
[3]何寅.大数据背景下制造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实施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22,(3):142-143.
[4]王丽,黄金.大数据时代下基于企业供应链视角的成本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2):109-110.
[5]詹昌妙.大数据时代下对中小微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探讨[J].商展经济,2021,(21):117-120.
[6]王泽霞,江乾坤,叶继英.生态文明、大数据与财务成本管理创新——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4学术年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4,(11):93-95.
作者简介:杨俊,本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