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分析

2023-05-30 06:26:42郑云帆
关键词:路径选择

郑云帆

【摘  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支持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走“专精特新”国际化道路。论文结合海尔集团国际化的成功案例,通过分析其不同阶段的路径选择与战略意义,为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合理选择市场、合理选择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加强本土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培养跨国人才及深化生产和需求端的全球化布局。

【关键词】企业国际化;国际化战略;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2;F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3-0049-03

1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逐步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形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布局市场网络的能力。支持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聚焦主业,走‘专精特新国际化道路”[1]。新时代,如何实现传统企业的现代化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搜寻全球范围内的最优要素资源配置组合,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国际市场份额,同时,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进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我国企业扩大了参与国际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67 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出口23.965 4万亿元,增长10.5%;进口18.102 4万亿元,增长4.3%。我国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但与此同时,国际间企业的合作与竞争更加频繁,大量国外品牌积极涌入我国市场,使得尚未“走出去”的企业的竞争优势被进一步弱化。可见,当前我国企业的国际化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正确选择国际化发展路径,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 文献综述

2.1 企业国际化理论

Vernon[2]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企业产品划分为4个生命周期: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为了获取更多的经营利润,企业会极力保持其在技术方面的垄断优势。当产品到达成熟期之后,丧失生产技术垄断优势的企业不得不在全球更大范围内寻找更佳的生产要素组合,以此降低成本,从而维持收益。Rugman等[3]的“内部化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国际化经营可以实现中間品的内部转移,避免因外部市场尚未完善中间品的定价原则和交易机制而导致市场交易成本升高,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Hymer[4]的“垄断优势理论”同样认为,企业在技术方面所独有的优势,即垄断优势,是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决定性因素。跨国企业通过利用其垄断优势与本土企业开展竞争,从而获取高额利润。Dunning[5]的“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状态和该国所拥有的竞争优势是决定企业对外投资动机和能力的关键因素。Porter[6]提出的“钻石模型”将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持产业和同业竞争4个要素纳入同一框架,用于分析跨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Morrison等[7]指出,国际化战略是将区位优势、当地化战略与全球化战略相融合。跨国企业在地区竞争地位、产品组合、促销、资本等地区性问题的解决上应当以国际化战略为指导。Collis[8]认为,对倾向于采取当地化战略的跨国企业而言,企业的组织结构、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等应根据地区差异进行调整,做到因地制宜;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应当匹配当地顾客的差异性偏好和价值观,从而满足其需求。

2.2 中国企业国际化

现有文献主要围绕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动因、机制和现存问题等展开研究。衣长军[9]研究认为,中国企业实施的国际化战略不具有对抗性和掠夺性的特点,其主要动因是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和学习来提升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优化国内产业结构。陈岩等[10]研究发现,有效的国际化战略可以促进企业最大限度成长。企业需要积极促进外部资源与企业制度的良性互动,构建更加开放的多维成长机制。张丽芳[11]认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有许多共同的驱动因素,如通过国际化获取资源、技术、市场、战略资产等,并以此作为跳板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刘中燕和周泽将[12]认为,企业的研发投入会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帮助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企业国际化。王友南[13]指出,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战略规划不清晰、对所在国情况了解不够、国际化人才储备不够和没有充分利用所在国中介服务机构等挑战。成程等[14]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可以通过获取资金资源、吸引媒体关注、提高生产效率的机制促进企业国际化。

3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3.1 案例分析——海尔集团

3.1.1 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我国家电产业国际化指数排名第一的企业。依据波特的国际化战略类型,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海尔集团首先采取了国际战略,之后逐渐向多国本土战略转变,最终完成跨国战略转型。为有效支撑其国际发展战略,海尔集团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逐步建立研发中心、工业园和外贸公司等配套体系,稳步提升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作为国际化发展的行业典范,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3.1.2 国际化发展过程

海尔集团创立之初为青岛电冰箱总厂,其国际化发展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表1介绍了海尔集团在各个发展阶段的路径选择及其战略意义[15]。

通过总结和分析海尔集团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采取的发展战略可以看出,海尔集团在最初创立时就具备了国际化的发展眼光。海尔集团深知品质和技术是一个企业得以立足的根本,通过引进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海尔集团拥有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加之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海尔集团让消费者切实看到了企业的能力和诚意,用质量过硬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从而使海尔这个品牌获得了扎实的口碑,打出了一个响亮的名号。之后,海尔集团同时采用了出口和投资两种模式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正式开启了国际化发展进程。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海尔集团已经开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产品设计部,这一举措不但能够满足多样化客户的针对性需求,更为将来进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熟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自从中国入世以来,海尔集团积极把握机遇,开启在海外目标市场建立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模式的战略,达成了全面的国际性扩张目的。随即,海尔集团逐渐整合全球资源,为自身国际品牌的创立服务,并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特征,采取网络化企业战略。由此可知,海尔集团始终跟随时代的浪潮,把握机遇,革新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方式,不断推陈出新,结合时代特点进行企业变革,从而逐步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典范。

3.2 启示与建议

结合海尔集团国际化的成功案例,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点关于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的启示与建议:

第一,合理选择市场,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进行分析。为实现企业国际化,要确定合理的海外市场区位选择,这是国际化战略的基础。在进行市场区位选择时,应当充分考虑地区间的地理距离与文化距离以及目标市场的规模和竞争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的搜寻成本不断降低,我国企业应当积极引入数字要素,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数字技术对国际化市场区位进行分析和选择。可以选择首先在绿地投资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化经营,为进军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积累经验。同时,可以从生产、销售、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要素对企业的赋能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第二,合理选择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充分结合企业自身优势与进入模式优势。“走出去”战略是我国进行国际化经营、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重要发展方针,有效“走出去”要求企业在了解进入国际市场模式的同时选择与自身优势相匹配的模式。目前,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主要分为以下3类:出口模式、契约模式和投资模式。在出口模式中,间接出口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企业承担市场风险,而直接出口则有利于企业打造自己的国际商务团队,积累国际经营经验。契约模式包括许可证、合约制造、工程承包等,形式多样、各有特点。相较于前两种模式,投资模式则更为高级,包括合资和独资两种进入形式。对于合资企业来说,企业更容易融入本土成熟的营销网络,但有可能产生协调困难甚至商业机密流失的问题。对于独资企业来说,前期投资成本巨大,且面临风险较高,但拥有整个企业生产、管理、销售和利润的控制权。因此,企业应当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和技术特点选择最有利的进入方式。

第三,加強本土化建设,通过消除文化隔阂取得目标市场份额。在目标市场选择的过程中,文化距离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文化距离过大不利于企业打入海外市场与当地的品牌进行竞争,赢得市场份额,从而阻碍企业在当地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应当从人才和产品两方面加强本土化建设,例如,培养海外市场人才,建立包含当地员工的企业管理团队;因地制宜,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需求特点,从外观、口味、用途和服务等多角度迎合海外消费者的偏好,开发出受本土消费者青睐的产品,杜绝将国内市场产品直接销售至海外市场。想要实现跨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长远发展,就必须落实产品的本土化策略,使品牌在本土扎根。另外,企业应积极配合当地国家的引资政策,融入当地社会。不仅要尊重当地的价值观和信仰,更要尊重消费者的风俗习惯,还要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努力做到政策和信息的共享。

第四,提升企业核心技术能力,扩大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技术优势决定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以及其自身品牌建设情况,是影响国际化路径选择的重要因素。强大的核心技术优势,特别是在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能够赋予企业在选择具体进入模式时的主动权。只有过硬的质量和技术才能促进品牌声誉提升,从而增加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度,扩大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另外,中间品进口是企业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有效举措之一,尤其是进口高质量中间品。企业通过进口中间品可以产生“进口中学”效应,即通过进口的多元化、创新效应、需求效应和垂直技术溢出效应等充分利用和学习中间品所蕴含的高水平技术,从而达到企业出口产品的升级,提升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跨国企业应当有效利用这一途径,加大创新力度,培养创新人才,以增强自身技术优势。

第五,培养跨国人才,以实现跨文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高层管理团队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未来走向。首先,企业要大力培养具有国际眼光和国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法律、技术、管理等方面了解国际发展前沿和市场动态,不断积累在海外工作的实践经验;其次,跨国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的协调度,要尊重各国的文化差异,理解其在跨国企业中的客观存在,并有效避免其发展为文化冲突,实现跨文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第六,深化生产和需求端的全球化布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抗风险能力。首先,我国企业应采取需求端全球化布局战略来抵御突发公共风险。扩大海外市场范围可以有效避免单个国家或市场的不景气对公司整体业务的影响。全球化布局可以有效缓解与个别国家或地区存在贸易摩擦对整个企业带来的风险,分散市场能够有效分散风险。其次,突发事件为我国企业国际化带来警示,应当继续深化生产端全球化布局,开展全球化生产扩张,稳中求进,巩固企业在全球化生产领域中的优势,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

4 结语

新时代,我国对企业国际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为我国跨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导向。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以及全球价值链数字化转型,数字要素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愈发积极地融入企业的生产销售当中。结合海尔集团国际化的成功案例,通过分析其不同阶段的路径选择与战略意义,本文为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合理选择市场,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进行分析;第二,合理选择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充分结合企业自身优势与进入模式优势;第三,加强本土化建设,通过消除文化隔阂取得目标市场份额;第四,提升企业核心技术能力,扩大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第五,培养跨国人才,以实现跨文化的企业管理模式;第六,深化生产和需求端的全球化布局,提高應对突发事件的抗风险能力。在全球价值链转型的情况下,我国企业需要通过国际化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努力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攀升。

【参考文献】

【1】中发〔2019〕48号.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Z].

【2】Raymond Vern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The International Executive,1966,80(2):190-207.

【3】Alan M. Rugman,Peter J. Buckley,Mark Casson.The Futur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77,44(2):410.

【4】Stephen Herbert Hymer.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1976(8).

【5】John H. Dunning.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1982(3).

【6】Porter Michael.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0.

【7】Allen J. Morrison,David A. Ricks,Kendall Roth.Globalization versus regionalization[J].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91,19(3):17-29.

【8】David Collis.Competing on Resources: Strategy in the 1990s[M].Oxford:Butterworth-Heinemann,1999.

【9】衣长军.中国与美日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动因国际比较[J].宏观经济研究,2010(4):63-67.

【10】陈岩,翟瑞瑞,韩文征.国际化战略、逆向技术溢出与企业成长——整合资源与制度视角的中国企业经验分析[J].科研管理,2014,35(6):24-32.

【11】张丽芳.新兴市场企业国际化动因、路径与绩效:对中国企业的案例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6(3):155-160.

【12】刘中燕,周泽将.研发投入促进了企业国际化经营吗?[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8(5):92-105.

【13】王友南.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95-96.

【14】成程,陈彦名,黄勃.战略联盟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研究——来自上市公司公告大数据文本分析的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22(6):159-174.

【15】丁琳,段康,郭兴欢.中国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4):53-54.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
西安市物流企业多元化发展路径选择
我国社会保障理念演进与路径选择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考试周刊(2016年99期)2016-12-26 15:45:10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人间(2016年31期)2016-12-17 21:43:14
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理论与实践探索
经济师(2016年11期)2016-12-15 13:35:53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路径选择
做好青少年工作,培养接班人素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型路径选择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10:18:31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要性和路径选择方向的研究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8:48:11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