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意涵与时代意蕴

2023-05-30 10:48王璐颖于浩
前线 2023年1期
关键词:实践逻辑历史逻辑总体国家安全观

王璐颖 于浩

[摘要]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战略安全文化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安全战略思想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发展的经验基础;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发展的实践基础。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01-0035-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将其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南。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意涵和时代意蕴,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马克思主义安全观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专门论述国家安全的著作,但他们的经典文本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国家安全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为指导,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安全观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

政治安全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根本所在。政治安全涉及国家主权、政权、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稳固,是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中展开了深刻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教训时,特别强调政治安全的重要性,并就如何维护政治安全展开了探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后,必然会遭受来自资产阶级势力的合围,此时,维护政权的安全就必定成为首要任务,而要维护无产阶级的政权安全,就必须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权。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革命的领导权,才能将无产者的利益上升为国家利益,保证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把握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宗旨要义、科学规律、使命担当,明确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特别强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特别强调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是政治安全的核心所在,“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

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基础。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是保证国家政权正常运转、政治制度不受破坏、政治活动有序开展的思想基础。马克思全面剖析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认为资产阶级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对于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重要作用,并在这种批判性考察中发现了意识形态安全对于政权稳定的重要性。对此,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并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务必建立自己的意识形态体系,并以此对工人阶级展开教育。“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從战略上对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定位,强调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严防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时刻警惕掉入“颜色革命”陷阱。

国际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外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消灭剥削、消灭战争,最终让世界实现永久的和平。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和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应有之义。恩格斯指出:“要保障国际和平,首先就必须消除一切可以避免的民族摩擦。”5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促进国际安全,追求自身安全与国际安全的统一,倡导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这既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最高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自信

我国传统安全战略文化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深厚根基。古人认为,“中国”与周边部族或“国家”之间是一种共处于“天下”的文化关系。从华夏中央王朝与周边部族的相互关系看,前者基本上遵循一种“恩威并行”和以“恩”为本的模式,而后者则基本上沿袭一条接受、学习并最终融入中华文明的道路。这种观念和做法极大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体现了天下太平、世界大同的最高理想。按照古人的治理观念,“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以“礼”为纽带的和睦相处关系;是依靠发达的“软力量”,对周边国家进行经济利益吸引、政治制度示范和伦理文化影响;是一种“厚往薄来”的礼仪关系。天下和谐是古代安全战略文化的思想精华。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倡导维护共同安全,为解决世界安全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百年奋斗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旧中国积贫积弱,民不聊生,“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遭到严重破坏,司法和行政的统一不复存在”。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安全、主权安全和政治安全。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民主,保障了人民的生存安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政治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制度根基;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保障了人民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面临现代化建设、道路探索、国家统一的挑战,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了在落后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奇迹。这一时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作为和平友好的安全使者,坚定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尊严。改革开放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人民体会到了“富起来”的强烈自豪感。中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新格局,具备了应对国家安全威胁的底气和资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升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对什么是总体国家安全、为什么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如何落实总体国家安全等问题作出了系统回答。

实现什么样的国家安全,是由一定时代背景、特定国情任务决定的,是在对客观现实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的构建与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清国家安全形势,维护国家安全,要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明确指出了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即“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安全形势决定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要关照传统领域安全,也要关照非传统领域安全;既要关照具体领域具体安全,也要有对具体领域安全的超越。总体国家安全观揭示了总体国家安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系统观念,将国家安全所有要素组成有机整体,而每个具体的安全都既有规定性内涵,又与其他的领域安全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另一方面,尽管国家安全涉及众领域,但“要突出抓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各方面安全工作”,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牢牢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迸发的实践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要求“构建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体系”被正式纳入党和国家的安全总体布局。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要求“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同时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总体要求中,将过去的“构建国家安全体系”发展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2018年,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4年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初步构建了国家安全体系主体框架,形成了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完善了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建立了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1国家安全体系主体框架已初步构建,接下来的任务是“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即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等。近年来,我国国家安全的总体布局在理论、制度、战略、法治等方面已逐步构筑起相应的体系。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国安委主席负责制,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大力推进国家安全立法,形成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国家安全危机管控机制、国家应急管理机制、国家安全综合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制度机制。

坚定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着力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内外联动、累积叠加。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上,在涉及政权和制度安全的问题上,党和国家以解决重点领域安全为着力点,确保核心利益不受任何风险因素的挑战和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以确保政治安全为首要,坚定维护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比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严密防范抵御“顏色革命”,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夯实经济安全的基础;开展涉港、涉台、涉疆、涉藏等斗争,深入打击“三股势力”,坚决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筑牢国土安全的铜墙铁壁;始终走共同安全道路,形成强有力的海外利益安全保障体系,切实维护海外利益安全。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既重视提出防范风险的先手,又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强调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又坚决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同时,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 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把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推动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王璐颖,海军军医大学政教室副教授;于浩,海军军医大学政教室讲师)

责任编辑 / 王焕宇

猜你喜欢
实践逻辑历史逻辑总体国家安全观
文化传承视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发展的实践逻辑
关于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思考
精神养老研究取向及其实践逻辑分析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基于宅基地置换的新型集中社区建设类型及其实践逻辑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