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灿
在新课程的教学形式下,小学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小学数学与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要注重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数学的学习中,渗透数学作业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的数学课堂中离不开作业,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表现,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实践活动。在新课标中表明,数学是一种文化,所以课堂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渗透程度,对学生设置“沉浸式”作业模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让数学知识不断地进入到学生的大脑。所以,对于小学数学文化“浸润式”作业的思考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学生学习特征,设计趣味数学作业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对有趣的事物很感兴趣。但小学生处在这个年龄段,会对知识的认识有一定的限度。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抓住学生的特征,为学生布置有趣的数学作业内容,提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去完成作业,从而有效地渗透数学知识。
例如,以小学数学教材中《小数加法和减法》這一节课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这节课的知识,给学生布置有趣的作业,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在超市中,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48元,而每个橘子的价格是1.56元,那么请问,有一个学生带了十元钱,在这个超市里买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一共需要多少钱?超市老板需要找回学生多少钱?”教师可以通过这样设计有趣的数学作业,让学生更加渗透数学知识,更好地学习数学学科。又例如,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的内容为例,在这一节课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设计有趣的故事情节“猴子分香蕉”,让学生通过分香蕉计算每个猴子能够得到多少个香蕉。通过这样给学生布置数学作业,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起来,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样便会使学生在数学计算中,很认真地学习数学知识。通过这样“浸润式”的作业教学模式,教师抓住学生对有趣的事物感兴趣这一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不断渗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氛围。
二、巧妙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生活情境作业
所谓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小学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数学学科是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科目。所以,教师在布置一些数学作业的时候,要把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熟悉的场景来进行数学相关案例的搜寻,通过这样贴合实际生活,才能使教师所布置的数学学业让学生有更加亲切的感觉。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制定生活情境的数学作业,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和数学学科有关。
例如,以小学数学教材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课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布置生活情境类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中感受到乐趣。作业内容如下:“妈妈那里有一张100元的蛋糕购物券,妈妈去蛋糕店里想买一块五寸的蛋糕需要69元和两盒蛋挞需要30元,最后还有一袋面包需要8元,那么请问妈妈的蛋糕券能够买这些东西吗?(请结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行数学计算)如果蛋糕券不够,那么还需要多少钱?”通过设置这样的生活情境作业,使学生觉得很贴合日常的实际生活,对这一数学作业十分感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作业中的答案,有助于学生在下一次的生活类作业中更加主动地去参与并完成。又例如,在《十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学习中,教师也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了生活情境类的数学作业,作业内容如下:“在这个草地上有许多的小动物,其中小羊有两只,长颈鹿有一只,小兔子有三只,那么请问这些动物一共有多少只?如果又跑来了两只小兔子,有一共有多少只动物?如果兔子跑了一只又会有多少个动物呢?”通过这样的数学作业,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做到了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加渗透数学知识,达到教师设计”沉浸式“作业的教学目的。
三、用好作业评价反馈,促进积极完成作业
在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对待任何的事物都相当的敏感,所以学生对于教师对自己的客观评价会非常的重视。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所做的数学作业进行评价时,不要只是简简单单的系统评价,比如说“非常棒”“有待提高”“很好”“再接再厉”这样的评价虽然对学生有一定的鼓励作用,但久而久之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会因为教师没有针对学生实行针对性的评价,而降低数学的热情。所以,教师要真诚地对学生的数学作业做出评价,使用特殊的评语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以小学数学教材《认识图形》这一节课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数学作业,问题内容如下:在下面的图片里,你能够看到哪些图形?在第一个图片的表面能看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以及一个圆柱体。那么第二个图片里都有什么图形呢?第三个图片呢?请学生注意图片上的图形,不要只看表面,有些图形只有表面的那几个图形,但有些图形可能处于表面看不到的地方,这就需要学生动脑思考一下,都有哪些图形。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并完成数学作业,教师通过学生上交的数学作业进行一一的评价,用最真诚的评价来鼓励学生的数学成果。比如说有的学生的数学作业只是因为一点马虎出现错误,教师就可以这样评价:“聪明的大脑,还需要一颗要紧的心来辅助”。这样的评价不仅能够鼓励学生,还使学生很容易接受。还有些学生的错误比较多,教师可以这样评价:“虽然这次的错误有很多,但是也不影响对知识的学习,相信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让学生不要放弃数学知识的学习,下次还可以继续进步、继续加油的。还有学生的数学作业没有任何的错误,作业完成得很完美,教师就可以做出这样的评价:“这次的作业完成得完美,期待下次做出更完美的作业。”教师通过这样的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的同时,让学生不要因为这一次的成功便放松警惕,要更加注重以后的数学学习。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行评语,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作业,更加全面地渗透数学知识。
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渗透数学作业文化
在当今的教学模式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的教学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让小组之间互相协作、取长补短、不断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数学作业时,可以让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沟通交流,从而完成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任务,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例如,以小学数学教材中《认位置》这节课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便于教师在教授这节课的知识时,使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学生可以整理一下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上课之前,教师把学生按照学习数学的能力進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几个数学能力好的学生和数学能力不好的学生,以便学生之间团队协作一起完成数学作业,各小组都要推荐出来一个小组长,记录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成员可以在课余的时间一起学习和探讨,一起学习一些数学方法。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让每个小组坐在一起,之后给学生布置了数学作业,作业内容如下:在一个冰箱里一共有四层,每一层都可以放两种或三种食物,冰箱的主人从超市买来了许多种食物,分别是:鸡蛋、柿子、香蕉、苹果、菠菜、黄瓜、红薯,还有饮料,冰箱的主人将鸡蛋和柿子、香蕉和苹果、菠菜和黄瓜、红薯和饮料分别放在这四层冰箱里,那么请问他们的位置可以怎么摆放?用方向怎么说明呢?通过布置这样的数学作业,可以让小组之间展开分析和讨论,以小组为主体,一起完成数学作业。教师还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能够运用到本节课的知识呢?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吸收本节课的数学文化,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全方位地渗透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达到“浸润式”作业的教学目的。
五、巧妙创造数学意境,释放数学作业魅力
在数学的文化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其中有计算、抽象的逻辑以及美学的精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审美培养,因为在数学的知识点里会有各种各样的图形,可以通过培养审美,来提高对图形的塑造能力,以便于学生更积极地完成数学作业。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一些数学作业时,可以给学生添加一些美学原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作业,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浸润式”作业教学的有效开展,不断发掘数学作业的学习魅力。
例如,以小学数学教材《认识图形这节课》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学生布置数学作业:“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工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来设计以下图形,正方体、长方体、足球、魔方、圆柱等图形,请同学们动动自己的小手,一起动手实践一下吧。”通过这样布置作业,可以引导学生激发自己的创作思维,开辟一个美丽的新世界,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之后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图形都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对称性,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通过对课前作业的完成,学生对自己所设计的图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分析图形中体会到对称美。这样的方法体现了数学的另一种美。因此,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断地渗透数学知识,通过对学生布置作业,激起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还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用到了美学的学习,两者之间相互融合,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兴趣,通过布置数学作业的方法,让学生更加地注重“浸润式”作业模式,更好地渗透数学知识。
总之,浸润式作业模式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数学带来了诸多兴趣。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小学数学浸润式作业模式,不断发挥它的价值,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作业、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生活情境教学、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开展小组学习模式,渗透作业数学文化以及不断地发掘数学作业魅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促进浸润式作业模式高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