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链协同”理念下运用高职资源推动扬州科创名城建设研究

2023-05-30 10:48张豪 张丽红 郭长城
今日财富 2023年1期
关键词:扬州市科创扬州

张豪 张丽红 郭长城

本文对扬州市科创城市建设现状及对先进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运用高职资源推动科创建设的相应对策。

制造业是工业的基石,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产业链实现现代化转型的重中之重。应当加快传统制造业科技创新,实现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增加城市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不能只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链所独有,应当思考如何加快融合产业链、创新链、高职教育链,多链协同服务科创名城建设。

扬州作为“长三角”“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同时也是大运河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8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兴科创名城建设的工作意见》的通知,强调了科技创新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扬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争做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扬州市依托自身独有的文化、环境、交通等有利资源,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智改数转、贴近市场需求、拓宽融资渠道和科创人才培育交流,力求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扬州市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

多部委《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教育,具备二元性特性。高职院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高校三大职能,承担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精尖新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及科创服务功能。在扬高职院校应当深入思考如何利用自身资源,深入开展产学研活动,构建多链协同科创平台为扬州科创名城建设添砖加瓦。

一、扬州市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现状

“十四五”以来,扬州市委市政府作出打造“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决策,倾力推行产业科创,打造科创产业,在领导体系方面,成立了制造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构建了创新转型机制、运行保障机制、企业服务机制,在政策制定、执行与服务保障上有了政策护航。

(一)产业发展情况

目前,扬州市已经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端装备产业、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医疗器械产业、航空产业等主导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要以新能源汽车、专用汽车和关键部件为主,目前拥有江都、邗江、儀征、扬州经开区等4个产业集聚基地。高端装备产业以数控机床及工业机器人、农机装备、工程液压机械为主,目前在扬州高新区、江都高新区数控机床、广陵经开区等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聚。航空产业以飞机总装制造、无人机研发制造、机载系统研发制造、航空零部件制造、航空材料生产、航空装备制造为主,以江广融合区为核心,扬泰国际机场空港新城和高邮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区两大产业基地为协同,其他区域航空企业为联动的“1+2+N”布局体系。

(二)经济产出情况

根据扬州市人民政府网站显示: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96.43亿元,全市3043家规上工业企业,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17.8%,对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56.3%,拉动全市产值增幅11.8个百分点,工业总量大幅提升。根据媒体报道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市“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累计开票销售958.5亿元,同比增长13.29%。其中,新型电力装备、电子信息、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纺织服装、高端装备、软件信息服务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扬州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速较快。

(三)科创人才聚集情况

产业科创离不开各类人才,据媒体报道:扬州市自2010年实施“绿杨金凤计划”以来,扬州市县两级财政投入累计7.7亿元,吸引91位院士来扬州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合作,资助创新创业人才项目863个,累计实现开票销售970亿元、税收29.1亿元,平均每1元财政投入能创造3.78元税收。该市发放“绿扬英才卡”428张,建成全省首个“人才公园”,持续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配套功能,“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由全国第44位上升至第39位。扬州出台的吸引人才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扩大提升了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

(四)知识产权情况

根据武汉大学陈立新等人的研究,2021年,扬州市获得国家专利1952项,专利数量增长率为31%,近年(2015-2021)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8%。另外,扬州市每亿元GDP伴随的专利产出数量达到了0.29项,表明扬州市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较高,属于技术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扬州市在专利年度指标上具有较强的优势。但特别缺乏实力较强的龙头高科技企业,这将影响扬州市的经济发展。

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政策链协调力度不够

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决策以来,市政府委办局各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财税金融政策由财政局、税务局、人才办等牵头完成,人才引进及培养政策由人社局牵头完成,科创政策由科技局、知识产权局牵头完成,科创服务平台建设由工信局牵头完成,给人一种“九龙治水”的感觉,各委办局政策出发点都是从自身职能的角度出发,缺乏从科创名城全局角度考虑,多种政策缺乏联系,政策链难免出现不协调现象。

(二) 政策支持惠及面及实效性不够,创新缺乏动力

近年来,上规模制造产业在政策红利支持下,加大了R&D投入,科创加持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成绩傲人。但也要看到,产业发展目前只有高峰,没有高原。传统制造业,尤其是零星散布在各乡镇的中小企业在R&D投入上不够,科创人员实力不足,现有设备老旧,缺乏创新动力。在传统制造业智改转数服务链上,高职资源缺位。

(三)高职教育链人才供给与产业链人才需求不匹配,产教融合不深入

目前,创新链、高职教育链与产业链存在合作动力不足、利益分配不均、知识产权不明等三链协同失调问题。属地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上属于“剃头挑子一头热”,很难匹配到负有社会责任感的高质量企业进行产教深度融合,合作形式大多走过场,很难做到“入学即入职、教师即师傅、毕业即就业”。另一方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缺乏企业深度参与,培养出来的人与产业链人才需求不匹配,造成扬州区域内生型科创人才难以为继。

(四)科创人才链交流与培养靶向性不强,渠道单一

近年来,政府在科创人才引进上下了真决心,有了真行动,也见了真成效。先后推出“绿杨金凤计划”、人才码等政策,希望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扬。人才引进一味地强调高层次,往往忽视了人才引进需求应与产业实际需求相契合,地方招揽的人才是否适配产业科创的真实需求。另一方面,人才引进的配套资金是否能真正落实,资金来源单一,缺乏市场运作。第三,科创人才不能仅仅依靠外部引进,企业内部的科创技术骨干培养缺乏内生人才培养配套政策,高职资源在内生科创人才培养上缺位。

三、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顶层设计,增加政策协调性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一方面顶层设计关乎全局发展质态,政策环境是科创建设的根本保障因素。政府高层的战略眼光,中层的管理能力,基层的贯彻能力都关乎政策实效,应加强参访学习,提升思想认識。另一方面,应加强多部门联动联席机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充分沟通,加强交流,统一口径,提升政策协调性。

(二)深化产教融合,提供科创人才供给保障

首先,国家在战略层面开始注重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产教融合,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旨在引导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能够摒弃过去的技术技能教育,深度融入产业科技创新中来,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为切入点,制定与产业转型升级高度契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课程,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此实现高职教育链人才输出保障。

其次,高职院校作为科技创新主要主体之一,应担负起成果转化的职责,成为企业生产力水平提升的重要科创资源集聚地。为扬州提供科创人才的培养、企业技术人员的科创能力再提升,都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也是产业链、人才链、高职教育链协同为科创服务的重要组成。

另外,高职院校应主动承担起科技中介的角色,利用自身场地、师资等资源为科创服务,这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主要职能之一。科技中介不应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从事创新创业服务、创客空间、行业协会、科技协会、劳动力及技术市场等机构的功能,还囊括了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服务功能,具有公共服务性特征。扬州区域内的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均具备科技中介的角色功能,能够提供相应的服务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成立一批具有科技中介功能的科创公共服务平台,利用高职资源,实现高职教育链与人才链融合协同为区域中小企业提供科技中介服务。

(三)运用高职资源,推动数转智改

属地高职院校在完成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应在政府及科创公共服务平台的协助下,主动走进中小企业,调查了解传统制造业企业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上面临的技术难题,以增大科创政策覆盖面。高职院校组建并派出科研技改师资力量,开展技术改造、技术服务和科创技术人才培训活动,协助完成中小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实施补链强链计划,促使乡镇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由点到线,由线成片,形成具有乡镇特色的产业上-中-下游集聚态势。

(四)以赛促建,拓宽人才引进与交流渠道,建立动态的人才链体系

举办高规格的扬州科技创新大赛,对标扬州“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分设赛道和组别,借鉴“互联网+”大赛模式,不设门槛,不问出身,通过扬州媒体广泛宣传,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科创人才,既增加扬州科创知名度,也拓宽科创建设与交流通道,以赛促建,增加人才集聚。

对于内生型人才集聚,重点放在区域内长期从事产业科技创新人员上,通过运用高职资源,不断提升技术改造与技能提升,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甘奉献、能出彩的人才队伍。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增进市民对科创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立志投身科创名城建设。

此外,应建立各类人才引进与退出机制,以科创成果转化实效为主要依据,考评各级各类人才,形成动态的人才链。

结语:

近年来,扬州科创城市建设成果丰硕,在产业升级、经济产出、技术创新、人才集聚等方面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在全国享有很高知名度。但在政策环境保障、科创人才供给、高职资源利用、人才交流渠道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参考了“多链协同”理念,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应对策略。笔者理论研究水平不够,难免有不足之处,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希望扬州科创名城建设越来越好。作为高职院校教职人员,也期盼能在科创名城建设中贡献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扬州市科创扬州
扬州市深化危化领域精准执法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扬州市查处一起非法经营汽油案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扬州的秋日
下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