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艳娥
绩效评价工作具有强烈的结果导向特点,将其应用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督管理中,可如实反映乡镇财政资金在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提出相应的整改策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让政府充分履行自身职能。
乡镇财政资金绩效监管是指运用绩效的理念、方式、手段来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提高监管质量,增强监管效果,达到资金运转高效快捷、安全可靠的目的。这关乎到政府形象、公共事业以及国有资金的安全。因此,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合适的手段加大监管力度,形成管理合力,保证资金的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
一、财政资金监管绩效评价概述
(一)财政资金监管绩效评价的流程
本质上来看绩效评价是一种管理评价活动,以结果为导向,政府部门需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内部控制、行政管理等手段,实现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能够履行自身职责。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绩效评价的具体流程如下:首先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的范围与目标;设置相应的绩效考评指标,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收集各类信息,做好总结和反思工作,弥补过去在这方面工作存在的不足,不断加以修正和调整,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
(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必要性及意义
乡镇是我国的基层政府部门,也是财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能够让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更好的落实到位,这与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各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仅可推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精细化、科学化发展,同时也可让各项财政管理基础工作高效落实到位,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实现城乡结合发展目标。除此之外,将绩效评价理念应用到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也可让中央、省市一级的惠农政策落实到基层单位,通过绩效评价来端正基层政府部门的工作态度,确保财政资金用到实处。
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
完善的政策法规,是乡镇财政资金安全性的重要保障,也可有效提升使用效率。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政策法规仍然有待健全,很多乡镇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办法和标准,并未与时俱进,而且政策的强制性、约束力度严重不足,监管缺位且存在较大漏洞,不够深入,难以高效实现绩效监管目标。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如果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必然会受到影响,不利于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效率。
(二)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
绩效考核与评价的顺利开展,必须要科学的评价指标作为重要保障,对于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而言,科学可行的考评指标十分有必要。但目前很多乡镇地区在绩效考评方面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内部分工不够细致,甚至没有成立专门的绩效管理部门,让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绩效考评工作无法开展。或是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时,没有从实际出发,主观性非常突出,量化指标占比较少,导致绩效考核评价容易受领导人员的干预。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方面,考评指标设置没有结合各部门的工作性质、职能等实际情况,所得到的考评结果不具备参考意义。
(三)绩效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乡镇政府部门实行的财政资金监管绩效评价体系中还存在着较大漏洞,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绩效评价的范围过于狭窄,将资金使用是否达标作为了考核的唯一标准,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无法充分了解财政资金在划拨、调度、使用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二是各部门职能权限模糊不清,财政部门并不了解自身职责和权利范围,绩效评价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不够全面,容易引起责任落实不到位、绩效评价过于形式化等问题。
(四)绩效评价结果利用率低下
提高资金利用率、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是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绩效评价的主要目标,但从实际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绩效评价结果的利用率并不高,很多单位只关注于绩效考评的指标设置与实施过程,对结果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难以为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提供可靠参考,容易出现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一方面,相关人员专业水平有限,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思想观念落后,对财政资金监管绩效评价的关注度不高。另一方面,很多乡镇部门无论是在绩效考评还是财政资金监管方面,机械化地将上级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进行落实,并未结合实际情况,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与现实严重脱节,预算执行也不再是为了改善人们生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而是单纯地成为象征性的收支计划。
三、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措施
(一)建立专门管理机构,明确监管范围和目标
优化乡镇政府内部组织结构,针对财政资金监管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清晰的监管目标,明确管理范围,这是绩效评价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保障。各级财政部门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大资金、人才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引进高水平管理人员,同时赋予管理机构一定的权利,明确划分其职责范围。与此同时,针对财政人员、业务人员,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紧跟国家政策,了解财政资金监管的具体要求与方式方法,更新知识库,强化自身业务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财政管理人才队伍。
通常来说乡镇财政资金包含了三大类,即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自有资金,以上则是监管的主要对象,要将和财政资金有关的所有资金都纳入到监管范畴中,并将以下内容作为重点:一是基本经费支出,这是维持乡镇政府部门日常稳定运转所必须要花费的支出;二是项目建设支出,乡镇部门在开展某些项目时,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拨款,要对这部分专项资金进行全过程监管;三是财政补助性资金,即国家对个人、对家庭划拨的补助性资金。
乡镇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提高资金利用率,必须要做好基礎性工作,密切关注财政预算的执行过程,狠抓落实。乡镇财政部门要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号召,形成上下联动的高效工作局面;做好统筹规划,从宏观的层面思考问题,根据财政资金的类型、使用途径、金额大小等分类展开监管;将上级部门下发的任务层层细化、进一步落实到位,注重时效;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为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到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在项目资金使用方面安排多人管理,发挥制度体系的强制性约束作用,从源头上避免出现贪腐、骗取套取、私自挪用等情况的发生,强化财政监督职能。
(二)制定绩效评价指标,加强监管检查
在乡镇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必须以客观、科学、可行的指标作为有力保障,以量化考核为主,定性考核为辅,保证整合考评环节的透明公开。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由财务指标和业务指标这两大部分组成,前者多用于反映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管理情况,比如项目预算执行是否达到预期、项目资金使用效果是否理想等;后者是项目具体情况的直接反映,比如项目建设是否实现目标、资金管理效率水平是否达标、取得的社会效益如何等。在财务指标和业务指标的大框架之下,设置相应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在必要的情况下可进一步细分三级指标,保证考核的全面性、细致性,让绩效考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更加客观。比如在评价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建设目标”作为一级指标,将“建设项目的目标设定情况”作为二级指标,以“目标合理性”、“目标明确性”等作为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为20分,二级指标5分,三级指标为1分,并设置相应的权重,最后得到量化的考评结果。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必须要找准重点,定期对资金监管以及绩效指标的落实情况展开检查,以保证绩效评价的有效性。对于所有纳入到监管范围内的财政资金,管理人员先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做好分类,将定量和定性的方式结合起来,明确绩效考评标准、目标、内容、指标、依据等,设置对應的分值与权重,实现量化和细化的统一。
为了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成效,除了要定期开展巡查检查之外,还可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根据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实际需求,成立专门的巡查监督小组,审计部门、税务部门、纪检部门、监察部门等形成监管合力,以确定的绩效考评指标为依据,将明察暗访、随机抽查、巡查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应用,将资金使用、资金管理、乡镇财政资金预算收入、项目建设、乡镇财政资金预算支出等作为重点监管内容,确保实现监管目标。乡镇作为基层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和沟通,可定期举行下乡活动,掌握村民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动员群众监督力量。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应用各种宣传媒介,比如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政务公开栏等,公示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比如使用范围、使用政策等,如果村民存在疑问,可直接拨打监督电话了解情况。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绩效评价结果利用率
想要全面提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成效,让绩效评价开展得更为顺利,必须要引进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政府职能也发生了转变,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为了保障民生,所开展的项目数量、规模也越来越大,政策性、时效性特点突出,管理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可以将“金财工程”作为重要基础,开发并推广应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化系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高效交流与沟通,让财政数据传输、共享更加方便快捷。建立资金监管平台,将“一卡通”惠农补贴资金、村级资金、乡镇财政预算资金等都纳入到平台监管的范畴中,转变管理人员传统思想观念,优化监管制度体系,明确具体的管理范围,让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有效落实到位。保证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安全性,是资金监管的要求,要实现全过程、动态化管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互通,从技术层面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绩效评价结果利用率不高,是目前很多乡镇政府部门在财政资金监管绩效评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监管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会影响到资金的安全性。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考评结果,全面分析考评报告,了解乡镇财政状况和政策的落实情况,为下一阶段预算管理、制定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发现监管漏洞,了解资金使用、管理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所在,下达“期限整改意见书”。将激励考核、约束机制、财政奖励政策等进行结合,对于在财政资金监管绩效评价中表现突出的乡镇部门予以奖励,优先分配资金、安排项目;对于没有达到考评预期的,及时追究责任。
(四)加强顶层设计,夯实监管基础
首先,了解乡镇财政资金绩效监管的基础,各部门形成联动的合作关系,针对现存问题展开多方论证,出台科学可行的乡镇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监管制度,明确管理原则和方式方法。其次,解决当前资金监管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与法规,确保乡镇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最后,将“三农”资金作为重点监管对象,这对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都适当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乡村地区倾斜,在预算编制、执行方面力求科学合理。
结语:
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是提高资金利用率、优化财政资金结构的重要手段,能够让政府部门充分履行自身职责,让财政资金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要了解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绩效考评现存的问题及原因,建立专门管理机构,明确监管范围和目标;制定绩效评价指标,加强监管检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绩效评价结果利用率,全面提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成效,助力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