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探春疑问句的言语行为类型探究

2023-05-30 13:09王泽宇黄婉梅
今古文创 2023年8期
关键词:探春红楼梦

王泽宇 黄婉梅

【摘要】 《红楼梦》探春疑问句的功能集中体现在询问、建议、命令、断定、反驳、责怪这几个方面;另有一些还处于静态存在之中未被激活。探春疑问句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功能反映出探春精明能干、杀伐果决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 《红楼梦》;探春;疑问句;言语行为类型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8-012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8.038

基金项目:三峡大学课程思政重点项目《现代汉语》,项目编号:K2022007。

言语行为理论能有效地解释语言与其交际功能之间的关系,这个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的,他指出人们在说话时,除了说话本身之外,还可以在说话的同时完成某一个动作。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师从奥斯汀,对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邢福义根据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在其《语言学概论》中指出:“根据交际意图的实现方式不同,可以把言语行为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如果说林黛玉、薛宝钗是红楼大观园世界里不可磨灭的记忆的话,那么探春就是这些记忆中刺痛人心的因子。探春诨名“玫瑰花”,玫瑰虽美,但却“带刺”,让人清醒,回归现实,探春也因此成为贾府第一明白人。曹雪芹在整部书中对探春着墨并不多,只有在第五十五、五十六回集中描写了“探春协理大观园”,其他描写散见于不同章回中。

不过探春仍然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着力刻画的形象之一,在“金陵十二钗”中的地位仅次于黛玉、宝钗与凤姐,在《红楼梦》复杂的形象体系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判词对于探春命运的描述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第六十五回借仆人兴儿之口说出三姑娘的诨名叫“玫瑰花”,点出了探春精明能干、聪明果决,颇具杀伐决断之才的特点。小说第五十五、五十六回,集中刻画探春管理大观园的言行举止和处事作风,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两回的语言材料中,探春进行人物对话时大量使用疑问句——探春前后说话30次,含有疑问句的话语有15次,甚至在一次说话过程中出现疑问句连用的现象。比如:“探春道:‘我怎么忘了?叫我怎么拉扯?这也问你们各人,那一个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那一个好人用人拉扯的?’”基于此,本文打算借助言语行为理论,集中分析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蓄刁奴险心》)、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中,探春使用的疑问句和她的言语交际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探春疑问句的直接言语行为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认为:“说话人采取某种行事行为的表达方式来实现其自身预期所能实现的意图,就是直接言语行为。”按照这个观点,可以说祈使句用来表达请求,疑问句用来表达询问。现代汉语疑问句的直接言语行为属“询问”类。在《红楼梦》第五十五、五十六回中,疑问句前后共出现27例,属于直接言语行为的疑问句有4例。例如:

(1)探春笑道:“你说完了话干你的去罢,在这里忙什么?”

(2)探春便命他脚踏上坐了,因说道:“……你奶奶怎么就没想到这个?”

(3)探春道:“你看他那小园子比咱们这个如何?”

这几例都是探春的询问话语,属于真性问句,而且还是以是非问和特指问为主。例(1)中探春问平儿回完了话怎么还不走,平儿面对探春的询问,进行了回答,说自己本来就是凤姐派过来服侍奶奶、姑娘们的。疑问词“什么”做宾语,用于特指问中,这一说法在《红楼梦》中比较常见。

例(2)中探春见贾府姑娘们除了固定的二两月钱外,每月还外加买油头脂粉的二两银子,认为这是不必要的开支,就问平儿之前凤姐管家时怎么会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平儿听完后说出这其中的缘故。结尾问句指出鳳姐管家的弊病,也看出她敢于挑战凤姐的权威,对事公正不徇私。

例(3)中探春拿赖大家的院子和大观园相比,问周围人的意见,平儿回答说还没有大观园一半大。句尾的“如何”用于特指问中,探春此问是受到赖大家管理园子的启发,意在寻找能为大观园开源节流的方法。例(2)、例(3)都表现了探春的精明能干,同时侧面说明了贾府正在走向衰败以及探春对于贾府命运的关心。

二、探春疑问句的间接言语行为

塞尔指出,要想理解间接言语行为这个概念,就得先接受“字面用意”这个概念。“字面用意”是句子形式所固有的言外之力,间接言语行为就是从‘字面用意’推断出来的间接用意。邢福义《语言学概论》指出:“间接言语行为是指用一种行事行为的形式表示另一种行事行为。”

根据尹洪波2007年发表的《现代汉语疑问句的言语行为类型》一文,疑问句的言语行为类型不仅可以实施上文介绍的用来表达“询问”的直接言语行为,还可以实施指令、断定、反驳、责怪等间接言语行为。下面结合《红楼梦》第五十五、五十六回中的具体例子进行专门考察。

(一)指令

指令可以细分为请求、建议和命令三种类型。通览《红楼梦》中的第五十五、五十六回,探春使用的疑问句中并没有表示请求的句子。

1.建议

尹洪波(2007)在文中表示,疑问句中的建议类是用询问给别人提建议,委婉含蓄,给对方选择的自由。关于“建议”类的间接言语行为在探春的整个疑问句中也只出现了这两例,其中一例出现在第五十六回。

(4)探春道:“岂可不商议了再行?”

(5)探春道:“咱们邀上他们岂不好……如此邀一满社岂不好?”(第四十九回)

例(4)出现在第五十六回,探春跟平儿说还是要告知凤姐关于他们想要开源节流来经营贾府的想法。平儿说不必太过重视,派个人去说一声就行。探春指出何必让那些小人拿了口舌,必须得商议了才行。

例(5)是列举的第四十九回出现的一个例句,以便于更好地认识探春这一形象。与例(4)相比,虽都是用了疑问副词“岂”,也都含有“建议”的意思,但是探春的说话对象不同,句子所表现出来的语气的强弱也就有所不同。例(5)中探春的说话对象是宝玉,宝玉想要办诗社,探春说最近姐姐妹妹们的事多不安心,建议宝玉再多等几天。面对他的宝二哥,不管是从情感上还是身份上,探春都是很看重的,所以在说这句话时,探春的语气是很温和的。而例(4)探春的说话对象是大丫头平儿,身份上自然比探春低一等,所以探春说话时语气虽也是表建议,但“岂可”一词就带有一些质问的色彩。可以看到探春很会根据听话者的地位来组织自己的语言,不会越雷池一步,也不会主动放低自己的身份。

2.命令

含有命令这一间接言语行为的疑问句,表面上是表示询问,深层意思中带有祈使意味,用疑问的形式使听话者的行为符合自己说话预期。例如:

(6)探春因问:“宝姑娘的饭怎么不端来一处吃?”

(7)探春道:“怎么不回大奶奶?”(第六十二回)

这几例询问中含有命令的口气,对于听话人来说听到后可以回复;也可以不用回答,直接行事。例(6)表面上探春是问宝姑娘的饭为什么没有端上来一起吃,但深层含义其实是她命令丫鬟们把宝钗的饭端上来和她们一起吃。下文丫鬟们急忙执行命令,原文表述为“丫嬛们听说,忙出至檐外命媳妇去说:‘宝姑娘如今在厅上一处吃,叫他们把饭送了这里来。’”此例中丫鬟们听后便是没有回复,直接按照探春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去行事。例(7)表面上是问丫鬟们办事不回复大奶奶的原因,深层意思是要让他们去回复对方,询问中还含有质疑责备之意。

(二)断定

所谓断定,就是说话人用疑问句表达自己对某人某事的判断。例如:

(8)探春早已拭去泪痕,忙说道:“又好好的添什么,谁又是二十四个月养下来的?”(谁也不是二十四个月养下来的。)

(9)探春笑道:“你们年终去归账,他还不捉弄你们等什么?”(他肯定会捉弄你们。)

探春借助询问暗示断定之意,例(8)暗示否定之意,例(9)暗示肯定之意。这种类型的句子在文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同时也可以发现,含“断定”这一间接言语行为的疑问句,都可以用陈述句表示,这里采用疑问句形式,一方面加强语气,表明探春对于事情当前的存在状态或之后的发展相当确定,可见探春洞察世事,内心通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探春说话刁钻,言语上不饶人,让人听了后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三)反驳

所谓反驳,就是说话人通过疑问句表达对听话者的反对意见,语气比较强烈,表现说话人的强硬态度。例如:

(10)探春道:“我怎么忘了?叫我怎么拉扯?这也问你们各人,那一个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那一个好人用人拉扯的?”

(11)探春忙道:“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

(12)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也不知谁给谁没脸?”

例(10)、例(11)、例(12)均出现在第五十五回,集中描写了探春与赵姨娘发生激烈的口角冲突。探春在这一回所运用的疑问句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以询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反驳。尤其是例句中探春均是连用反问句,让人觉得语气紧张、场面极度激烈,凸显探春的气势。结合探春和赵姨娘的关系,就探春这种言语行为来看,探春身上具有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思想观念。按照封建礼法,探春不能认生母赵姨娘为母亲,而事实上,探春在心里也是瞧不起赵姨娘的,她把赵姨娘当成奴才,自己更是要极力撇清与赵姨娘的关系以此摆脱自己的庶出身份。所以在上述几例中,探春没有给赵姨娘出于女儿该有的尊重,这与探春的封建思想有关。同时也可以看出探春的自尊自爱,对事情有自己的主见。

(四)責怪

所谓责怪,指说话者通过询问来责怪对方,表达对听话者的不满情绪。例如:

(13)探春道:“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

(14探春气的和尤氏李纨说:“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服。这是什么意思,也值得吵一吵,并不留体统?”(第六十回)

(15)探春坐下,便问:“才刚谁在这里说话?到像拌嘴似的。”(第七十三回)

以上三例询问中带有责怪之意,例(13)吴新家的来向探春汇报工作,被探春质问得哑口无言,忙说自己要回去翻翻旧账再来汇报。探春这时说“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说明探春不满意这个人的行为,带有责怪的意味。

例(14)赵姨娘认为芳官用茉莉粉来代替蔷薇硝送给贾环是一种侮辱,怒气冲冲地来到怡红院闹事。探春这里的“生气”,是责怪赵姨娘行事作风不堪入目,有失身份。

例(15)探春来到迎春住处,听见管家婆子和丫鬟们在争吵,明着是问刚刚谁在争吵,其实是在暗地里责怪闹事的婆子丫鬟没规没矩。表现探春不怕事敢得罪人的性格,同时也可以看出探春性格上的精明泼辣——“玫瑰花”美丽但扎人的特质表现得十分鲜明。

综合上面的分析,有一点需要意识到,疑问句可以只有一种间接言语行为,也可以同时实施两种及以上的间接言语行为。比如上文例(6)写道:“宝姑娘的饭怎么不端来一处吃?”(第五十五回),这句话主要的间接言语行为是命令丫鬟们把宝钗的饭端上来,另外也可以理解为探春责怪丫鬟们没有眼力劲儿,不识礼数。

再比如例(11)写道:“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第五十五回)这句话主要的间接言语行为是反驳,前文李纨安慰赵姨娘说探春也想拉扯自己人,只是有心无力。探春听完后立马反驳回去,同时这里面也包含了探春对于李纨不明事理乱帮忙以及赵姨娘胡搅蛮缠无理取闹的一种责怪。由此可见,探春疑问句的言语行为表达是很丰富的。

三、结语

文章从直接言语行为类型和间接言语行为类型两个角度,对于探春所运用的疑问句进行细致分类,探春的疑问句主要用于询问、建议、命令、断定、反驳、责怪这几个语用方面,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这些疑问句的使用正好与探春精明能干、杀伐果决的性格特点相符合。

经过统计,第五十五、五十六回中探春疑问句共27例,直接言语行为4例,间接言语行为23例,其中表达反驳的间接言语行为最多,共有14例;其次是表达断定的间接言语行为,有6例;表达建议、命令、责怪的间接言语行为分别有1例。发现探春疑问句所表现的“命令、断定、反驳、责怪”等言语行为具有明显的强势色彩,尤其是表达反驳的疑问句更具有突出地位,最弱的也是表达建议,而且根据说话人的不同,探春表达建议的语气的强弱也不一样。在赏析探春的疑问句语言时,基本上看不到她软弱的一面。這与她在贾府所处的弱势地位同时又“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性格密不可分。探春是个天生的领导者,她独立、有个性,凡是她真心想做的事情,都可以从中看出她的坚定与坚强。在大观园的众姐妹中,她具有独树一帜的风貌。身为传统社会孕育出来的女子,她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等级意识,但更令人敬佩的是她具备君子之风,崇尚高雅,关心家族的前途命运。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探春的形象在第五十五、五十六这两回具有突出表现,在其他地方也有刻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再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想要说明的是,以往对于人物的分析常常是从文学角度入手,本文选择从语言学角度切入,借助言语行为理论分析探春这样一个文学形象,虽然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拓宽语言学视角下对于文学形象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笠原理惠子. 《红楼梦》疑问句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9.

[2]宁永球.试析贾探春形象[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4):68-73.

[3]孟宪珍. 《红楼梦》语气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3.

[4]尹洪波.现代汉语疑问句的言语行为类型[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6(3):5.

[5]史芬茹,陈绂导师.言语行为视角下的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8,(3):1.

[6]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第二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曹雪芹.红楼梦:校注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

王泽宇,女,河北石家庄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黄婉梅,女,安徽蚌埠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猜你喜欢
探春红楼梦
探春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探春:可惜不是男儿身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最美探春是吐蕊
探春治家新论
探春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