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腾 李余平
作者简介:
刘腾(1987- ),男,汉族,陕西榆林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水电。
摘要:
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是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措施,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工作的研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提高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水平和能力提供助力。
关键词:榆林市;防汛抗洪;抢险救援;能力提升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不断增加,其中洪水灾害是最为常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是应对洪水灾害的重要措施,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全面深入探讨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现状分析、技术发展、案例经验等,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提供有益思路和方法,促进该领域发展和进步。[1]
二、防汛抗洪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防汛抗洪工作现状包括面临的形势、防汛抗洪体系的建设情况、技术应用现状等。此外,还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防汛抗洪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洪涝灾害概述
洪涝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洪水、水灾等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環境造成严重危害。榆林地区位于我国黄土高原,气候多变,降水分布不均,是洪涝灾害的高发区。洪涝灾害的发生不仅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榆林防汛抗洪工作的重要性
防汛抗洪工作是榆林地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榆林地区在防汛抗洪工作中,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监测预警、工程、应急救援等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2]
(三)当前防汛抗洪面临的挑战
当前,榆林防汛抗洪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暴雨、洪水等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给防汛抗洪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其次,榆林地区地形复杂,河流密布,堤防工程建设难度大,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易造成城市内涝。[3]
三、抢险救援技术发展
(一)技术装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榆林抢险救援技术装备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例如,现代化的救援车辆、无人机、机器人等设备在救援现场的应用,提高了抢险救援效率和质量。
(二)人员素质
榆林抢险救援人员素质在不断提高。相关部门定期组织抢险救援培训和演练,加强救援人员的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也积极引进专业的抢险救援人才,提高救援队伍的整体素质。[4]
(三)信息化程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榆林抢险救援的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例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对灾害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抢险救援提供科学依据。
(四)协作机制
榆林抢险救援强调多部门、多地区的协同作战。各部门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协作机制,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同时,也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应对重大灾害事件。
(五)社会参与
榆林抢险救援也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建立志愿者队伍、接受社会捐赠等方式,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提高抢险救援效率和效果。[5]
榆林抢险救援技术在不断发展,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灾害环境和救援需求。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员素质的提高,榆林抢险救援技术还将继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四、成功案例与经验教训
近年来,榆林市在防汛抗洪抢险救援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7年,榆林市遭受了暴雨袭击,多地受灾。榆林公安第一时间挺进灾区,战斗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竭尽全力救助人民群众,他们用热血铸就了塞上铁军的称号。2022年7月,榆林市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红柠铁路工电段准确把握形势、认清责任,坚持“防大汛”理念、增强“抢大险”能力、落实“救大灾”举措,通过全体领导干部“驻站包保、靠前指挥”督导盯控和130余名干部职工的专项抢修,工电段上下联动,全力保障了轨道线路的安全生产目标。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高救援能力和效率等措施。榆林市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队伍赶赴现场,经过连续奋战,成功解救被困群众,最大限度减小灾害损失。[6]
(一)救援行动组织与协调
在抢险救援过程中,榆林市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协调联动。市防汛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制定救援方案;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全力配合,提供必要的人员和物资支持;各级政府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共同应对灾害。这种组织与协调的有效性是抢险救援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技术与装备应用
在抢险救援过程中,现代化的技术和装备发挥了重要作用。救援人员运用无人机、机器人等先进设备进行搜救,提高了救援效率。同时,通过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实时监测灾情变化,为救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些技术的应用和装备的配备是榆林市抢险救援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
(三)紧急预案的作用
榆林市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紧急预案的作用。在灾害发生前,相关部门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了抢险救援任务、流程和责任主体。灾害发生后,各部门能够迅速响应,按照预案要求开展救援工作,确保抢险救援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四)志愿者及社会力量参与
在抢险救援过程中,榆林市积极引导志愿者及社会力量参与。各级政府通过建立志愿者队伍、接受社会捐赠等方式,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参与抢险救援工作。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为灾区提供物资、资金和技术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抢险救援的良好氛围。
(五)灾后恢复与重建
在抢险救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榆林市及时开展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各级政府制定灾后重建计划,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提供灾民安置和救助服务;组织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降低灾害影响。
(六)宣传教育工作
为了提高公众的防汛意识和自救能力,榆林市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防汛知识;开展防汛演练和培训活动;加强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的防汛宣传工作。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公众的防汛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七)经验教训总结
在抢险救援过程中,榆林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一方面,要重视预警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还要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作与资源共享,形成更加高效的抢险救援体系。
五、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基础设施薄弱
榆林市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导致抗洪能力较弱。一旦遭遇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事件,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给抢险救援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二)预警系统有待完善
虽然榆林市已经建立了一定的防汛预警系统,但在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方面仍有待提高。预警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覆盖面不够广泛,可能导致抢险救援工作的延误。
(三)救援队伍能力不足
尽管榆林市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抢险救援队伍,但在应对大规模洪涝灾害时,仍可能面临人力资源和专业技能的不足。部分救援人员缺乏实战经验,应对复杂灾害的能力有限。此外,救援队伍人员配备和装备更新也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物资保障不足
在防汛抗洪抢险救援中,物资保障的充足性和及时性至关重要。榆林市在物资储备、调配和运输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建立健全物资保障体系,影响抢险救援工作的开展。在防汛抗洪抢险救援中,物资保障的充足性和及时性对于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五)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榆林市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在应对突发性灾害时可能存在一定缺陷。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不够顺畅,导致抢险救援工作的效率低下。此外,社会参与抢险救援的渠道和机制也有待完善。
(六)科技应用水平不高
尽管榆林市在科技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防汛抗洪抢险救援领域,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如何将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抢险救援的科技含量,是榆林市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七)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艰巨
防汛抗洪灾害往往造成大量基础设施损坏和生产生活受影响,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繁重。榆林市在灾后重建中可能面临资金、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六、优化策略与建议
(一)完善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在防汛抗洪抢险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榆林市应加强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具体措施包括:加强雨情、水情等监测站点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预警信息快速传递;完善预警发布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广泛性。
(二)加强抢险队伍建设
抢险队伍是防汛抗洪抢险救援的关键力量。榆林市应加强抢险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专业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抢险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队伍的实战能力;优化抢险队伍的人员构成,吸引更多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加入抢险队伍;加强抢险队伍的装备配备,提高队伍的装备水平。
(三)强化应急物资储备
应急物资储备是抢险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榆林市应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物资储备充足、调配迅速。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应急物资的投入,提高物资储备的规模和质量;完善物资调配机制,确保物资能够快速运抵抢险现场;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实现应急物资的区域共享和快速调配。
(四)优化调度指挥体系
调度指挥体系的优化是提升抢险救援效率的关键。榆林市应建立健全调度指挥体系,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与权限,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具体措施包括:完善指挥流程和决策机制,确保指挥科学合理;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高调度指挥的信息化水平;完善各部门和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络机制,确保信息传递畅通无阻。[7]
(五)提升科技应用水平
科技應用对于提升防汛抗洪抢险救援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榆林市应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和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具体措施包括:推广遥感技术、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在抢险救援中的应用;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快速传递;加强数据分析与应用,为抢险救援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六)开展防汛宣传教育
公众的防汛意识和自救能力对于降低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榆林市应加强防汛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灾害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媒体、宣传册、讲座等形式普及防汛知识;加强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的防汛宣传教育;开展防汛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公众应对灾害的能力和信心。[8]
(七)建立健全联动机制
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加强协作配合。具体措施包括:完善部门间的协作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动与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信息传递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
结语
综上所述,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为提升我国防汛抗洪能力,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汛抗洪意识;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科研工作,推动技术创新;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提供有力保障。通过以上措施,相信能够有效提升我国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水平,更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纪超.消防救援队伍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探析[J].今日消防,2022,7(09):7-9.
[2]周详.消防救援队伍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探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0,39(09):1191.
[3]黄明在应急管理部党委会上强调:强化思想认识到位重点防控措施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做好防汛抗洪和抢险救援各项工作[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06):115.
[4]王勇主持召开国家防总专题会议强调全力做好防汛抗洪和抢险救援各项工作[J].中国水利,2020(12):6.
[5]黄明在应急管理部党委会上强调:强化思想认识到位重点防控措施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做好防汛抗洪和抢险救援各项工作[J].中国应急管理,2020(06):4-5.
[6]应急管理部安排部署近期防汛抗洪抢险救援工作[J].中国减灾,2019(13):6-7.
[7]应急管理部进一步部署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援救灾工作[J].中国减灾2019(13):8.
[8]邓民.新时期防汛抗洪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探析[J].中国防汛抗旱,2019,29(0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