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3-05-29 10:12张璨刘雪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康复心理疾病

张璨,刘雪

随着我国诊疗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烧伤患者获得救治并重返社会。但烧伤属于特殊性创伤,其所致瘢痕挛缩、增生使患者面容毁损及躯体功能障碍,常诱发患者出现孤独、绝望甚至自杀等一系列家庭、社会适应障碍的不良情绪及其他心理困扰[1],从而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报告显示[2],我国家庭结构已随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发生同步改变,越来越多的成年人群选择主动或被动独自居住。与非独居者相比,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由于社会家庭关怀不足,往往存在更严重的社会疏离及负性心理问题,机体免疫力和组织修复力滞后,最终加速躯体状态及心理功能恶化,影响预后。因此,在提升烧伤康复期患者躯体功能治愈率的同时,更需积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自我隐瞒理论是近年来国内外心理学领域的关注热点,指个体主动向他人隐瞒疾病、消极感受的心理倾向[3]。自我隐瞒作为一种个人体验,反映出个体的人际沟通能力与社交状况,当自身对现存状态不满意时,常表现出自我隐瞒倾向。研究发现[4],高自我隐瞒倾向的慢性病患者往往无法从痛苦经历和负面情绪中快速摆脱,更习惯隐瞒自己的病情和消极个人信息,生活质量极不理想。目前国外对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水平的相关研究比较成熟,但国内针对性研究仍较为少见。本研究旨在对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改善烧伤患者身心健康,促进其早日顺利回归社会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外科病区治疗的119例烧伤康复期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59岁;首次住院,受伤时间超过4周,已度过休克期及急性感染期;独居时间不低于6个月;烧伤分级为中度以上;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瘢痕挛缩、病情恶化等二次入院;精神智力异常或意识不清;伤前有抑郁、焦虑等疾患。本研究已获取南阳医专一附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2022-xxghk)。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在查阅资料基础上,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烧伤原因、烧伤部位等。

1.2.2 自我隐瞒量表(self-concealment Scale,SCS)由王才康等翻译修订,主要用于评估个体的自我隐瞒程度[5]。量表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为Likert 5级评分,很不符合1分,较不符合2分,不清楚3分,较符合4分,很符合5分。总分10~50分,低水平为10~23.3分,中等水平23.4~36.7分,高水平为36.8~50分,总分越低,表明自我隐瞒倾向越轻。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76,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1.2.3 自尊量表(self-esteenscale,SES) 由Rosenberg编制,季益富等修订,用于评估个体的自我接纳程度[6]。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很不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赋值1~4分,总分10~40分,其中总分≤25分为低自尊水平,总分越低,表明个体自尊水平越低。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39,信效度较高。

1.2.4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 由姜乾金等修订,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各10个条目,共20个条目[7]。条目采取Likert 5级评分法,从“肯定不是~肯定是”依次赋值为1~5分。各维度的总分均为10~50分,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相应的应对方式倾向越明显。本研究中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33。

1.2.5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 由肖水源等修订,包括主观支持(4个条目)、客观支持(3个条目)、支持利用度(3个条目)3个维度[8]。总分12~66分,其中低水平为≤22分,中等为23~44分,高水平为45~66分。总分越高,表明个体感受到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93。

1.3 资料收集 征得患者同意后,以现场发放并回收问卷的方式完成调查。研究人员采用统一指导语向患者解释本次研究目的、意义、过程及问卷填写要求等,患者独立填写问卷。对于听力受损、文化程度等影响填写者,由研究者解释条目内容,指导患者填写。问卷收回过程中,逐一检查完整性,有空白选项或漏填者均视为无效问卷,及时剔除。共发放问卷119份,回收108份,有效回收率为90.7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我隐瞒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水平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中,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得分为(38.98±4.56)分,条目均分为(3.89±1.01)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其中中等水平38例(35.19%),高水平70例(64.8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受教育程度、月收入、烧伤并发症、烧伤严重程度、生活自理能力患者的自我隐瞒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水平单因素分析

2.2 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与自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中,消极应对与自我隐瞒呈正相关(P<0.001);自尊、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均与自我隐瞒呈负相关(P<0.001),见表2。

表2 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与自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2.3 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自我隐瞒总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月收入、生活自理能力、烧伤严重程度、自尊、积极应对及社会支持是影响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的主要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45.70%,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方式

表4 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本研究结果表明,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得分为(38.98±4.56)分,其中64.81%患者为高水平,说明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普遍存在自我隐瞒倾向,自我隐瞒水平相对较高,亟需关注,低于平婷[9]对乳腺癌患者的研究结果,这可能与纳入对象的疾病种类、预后结局存在差异有关。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①烧伤的发生多为意外性伤害,幸存者往往会出现外貌破坏性损伤、肢体关节功能下降、情绪障碍等相关应激反应,其从康复期到真正重返生活的过程中,仍需面对疼痛、自护知识欠缺、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患者心理防御体系极不稳定,身心承受压力较重,生理及心理受到较大创伤,从而易发生自我隐瞒行为。②受传统“脸面文化”影响,社会公众会因个体外貌而对其社会地位产生质疑。烧伤幸存者极其重视自身容颜,创面愈合后所致瘢痕或缺陷,往往导致其容貌焦虑,自信心下降,长期陷入自责并沉溺于痛苦中无法自拔。患者家庭角色紊乱,社会活动减少,常认为与他人公开谈论内心感受会使自己丧失颜面和自尊,因此不愿意将自身痛苦感受和病情主动告知他人,产生封闭性心理倾向。③与普通烧伤患者相比,独居患者处理工作及生活事务均只能依赖自己,患者家庭、社会支持不足,心理脆弱,思想偏执,应对负性事件能力薄弱,为保护自己或避免病情遭受外界歧视、排斥,往往选择刻意隐瞒相关健康问题,拒绝寻求他人帮助,致使其回归社会过程中,社会适应能力显著降低,与社会隔离,表现出高水平的自我隐瞒。自我隐瞒体现了个体处理日常问题的压抑性与防御性倾向,短期内自我隐瞒有助于缓解疾病负担感受,维持自我良好形象,但长期自我隐瞒行为则不利于患者主动适应康复后的生活,加重其社交生活压力,阻滞其积极获取社会各界支持,恶化心理状态,影响其疾病转归。因此,建议医护人员应及时筛查并关注较高自我隐瞒水平的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引导患者积极接纳现存自身状态,主动适应康复后的生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同时鼓励患者多与亲友同事沟通交流,合理宣泄内心不良感受,以此重塑自我价值及对生活的信心,有效降低自我隐瞒水平,提高伤后生存质量。

3.2 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的影响因素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月收入、生活自理能力、烧伤严重程度、自尊、积极应对及社会支持是影响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的主要因素(均P<0.05)。

3.2.1 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水平更高 与李蒙等[10]研究结果一致。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对社会资源的利用率较高,善于通过多种渠道掌握与烧伤相关的疾病治疗、伤后恢复、心理保健、功能锻炼等信息知识,对疾病认知较好,能更乐观、理性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压力及伤后生活琐碎,躯体功能和心理状态恢复更快,心理、生理负担及康复困扰更少,从而更愿意积极参与社交并主动与他人分享内心感受,自我隐瞒水平较低。而受教育程度较低者,由于掌握的治疗康复知识受限,常对预后持悲观和否定的态度,过分在意自身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自暴自弃,社会关系更复杂,对生活品质要求更高,进而选择隐瞒疾病,以逃避现实。建议医护人员为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实施个性化地健康宣教,尤其重点关注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可借助医院为健康促进后盾,社区为心理保健基地,构建医院-社区-个体三方联动宣教模式,积极为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护技巧,促使患者理性看待疾病,提高其获取及利用社会资源信息的能力,最终降低其自我隐瞒水平,提升其参与社会活动的信心。

3.2.2 月收入较高的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水平更低 与陈冬冬等[11]研究结果一致。良好的经济状况是保障烧伤患者获取最佳治疗与康复的重要基础。烧伤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长,费用高,鉴于我国尚未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致使医保制度未广泛普及,部分经济状况紧张的患者,经济压力大,只能被迫放弃后续治疗,病耻感严重,常认为自己是家庭的累赘,更易出现自我封闭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自我隐瞒倾向更显著。而经济状况较好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较强,并有能力去购买医疗保险或商业保险,无需担心后期治疗和康复费用,经济压力较小,其对预后充满信心,身心困扰较少,因而自我隐瞒相应较低。建议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家庭情况,为其制订经济、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强化患者的随访和沟通。针对经济负担重的患者,可发动网络公益平台、社区等社会力量,为其众筹资金,降低其经济压力,缓解其无助情绪,以减轻患者自我隐瞒水平,促使其顺利回归家庭及社会。

3.2.3 烧伤程度较重的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水平更高 与轻微烧伤比较,烧伤程度较重的患者容貌毁损及生活功能丧失程度较重,疼痛及抑郁症状发作更频繁,预后更不容乐观,患者生存质量较低,综合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冲击,躯体和心理均反复承受极大煎熬,普遍丧失对抗疾病的勇气,从而很难向他人吐露内心真实体验,表现出较高的自我隐瞒水平。建议医护人员给予重度及以上烧伤患者更多的关注与支持,通过实施疾病健康讲座、正念疗法训练、个人动机访谈等措施,充分发挥情感支持的正向效应,引导患者勇于认知并接纳自我,降低对压力的感知,消除病耻感,积极获得归属感,从而重建健康心理屏障,减少自我隐瞒的发生。

3.2.4 生活自理能力较好的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水平更低 研究表明[12],烧伤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其心理健康紧密相关,与本研究结果相似。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患者,与社会联系更紧密,能独自应对伤后的生活困难,不依赖他人,身心康复更快,同时,其烧伤后能正常履行各种角色功能,因而更有信心并乐于重返受伤前的生活,自我隐瞒水平随之降低。而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者,生活起居均需依赖于他人照顾,其家庭角色、社会功能显著被削弱,患者所承受的身心伤害较多,对康复治疗不抱希望,从而对于烧伤的应激反应高度强烈,更难以接纳自身疾病,自我隐瞒行为更明显。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躯体功能恢复情况,尽早为其制订科学化康复锻炼计划,并给予个性化指导建议,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治疗,逐步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烧伤对其身心功能的创伤,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其自我隐瞒水平。

3.2.5 自尊能负向预测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的自我隐瞒水平 自尊指个体对自我的感知、评价及情感评价。研究指出[13],个体的自尊水平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及所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高自尊水平的患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较为客观,能清晰地感知理性面对疾病的益处,乐于与他人沟通,物质生活有保障,治疗依从性高,勇于将自身苦痛与他人分享,因此社交回避及苦恼困扰较少,不易出现自我隐瞒行为。反之,低高自尊水平的患者,极其注重个人隐私,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常视疾病为个人难以启齿的隐私,当身体不适及遭遇生活困难时,为防止被贴上“窝囊”“矫情”等标签,暴露自己狼狈的现状,而选择独自硬抗,不愿意向他人表达真实感受,以此保护自我尊严,社交孤立,产生自我隐瞒倾向。医护人员应重视自尊对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水平的影响路径,主动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引导其了解自身优势与能力,重塑个人价值观,同时鼓励家人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和包容,减轻其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从而改善其自尊水平,减少自我隐瞒行为的发生。

3.2.6 积极应对能负向预测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的自我隐瞒水平 本研究结果表明,积极应对与慢性病患者自我隐瞒呈负相关,且积极应对水平越高,其自我隐瞒行为越少,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4]。应对方式能直接影响个体对应激事件的认知评价、行动方向及临床结局。患者烧伤后面临众多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倾向于积极应对的患者,能灵活地利用周边支持性资源平稳度过疾病康复期,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更高,可更好地把控疾病与生活,自我调节情绪能力较强,自我隐瞒行为较少出现。而倾向于消极应对疾病的患者,往往难以集中精力管理伤后症状,被动封闭地接受康复治疗,治疗依从性不高,整体健康状况恢复欠佳,常因遭受创伤怨天尤人,不良情绪及躯体障碍严重,从而产生更多的自我隐瞒行为。建议医护人员应加强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的应对方式教育,以团体辅导面授+微信群的方式,定期为其多元化提供疾病治疗信息和康复指导,强化患者的认知行为干预,指导患者思考改变困境的方法并实施行动,从而强化患者的积极应对体验,避免消极应对,重建社交技能,减少自我隐瞒倾向。

3.2.7 社会支持能负向预测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的自我隐瞒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是影响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隐瞒的保护性因素之一,且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其自我隐瞒行为越少(P<0.05)。社会支持是个体应对意外伤害事件时最重要的防御性资源。烧伤常难以预测性发生,患者伤后的生活和身心,需经历一个漫长且煎熬的过程才能逐渐康复,在此过程中,患者迫切需要获得较高水平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程度高的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普遍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和社会资源,在应对伤后康复过程中的棘手问题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并利用现有生活条件及支持渠道向外界积极寻求帮助,自我管理疾病水平较高,与亲朋好友相处较好,很少出现不良情绪,从而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水平。而社会支持程度不足的患者,常难以感受到被理解、尊重、支持的情感体验,以至于偏激地认定自己已被家庭、社会遗弃,在面对突发的烧伤应激时,其缺乏强有力的情感缓冲及物质保障[15],生活积极性与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降低,继而加重病情,社会疏离明显,自我隐瞒水平较高。建议医护人员应协助患者建立完善的健康支持系统,通过钉钉群、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指导与心理支持,并与社区协同发力,发挥医院-社区-家庭的支持效应,构建烧伤患者联谊会、烧伤康复锻炼延伸指导中心等社交沟通渠道,促使患者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物质、精神支持及自我价值肯定,从而疏导其自卑、封闭的心理应激,提高社会参与水平,降低自我隐瞒水平,改善临床结局。

总之,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普遍存在中等偏高水平的自我隐瞒行为。受教育程度好、高标准月收入、良好生活自理能力、高水平自尊、积极应对及高水平社会支持是自我隐瞒的保护因素,而消极应对、烧伤分级为重度以上是自我隐瞒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高自我隐瞒水平的独居烧伤康复期患者,持续性评估其自我隐瞒现状,基于指导其积极应对、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调动其社会支持系统为导向,制定针对性方案实施干预,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个性化健康需求,促进其心理平衡,缓解自我隐瞒倾向,改善其总体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康复心理疾病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心理感受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