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肾阳虚衰型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

2023-05-29 10:24黄淼穆清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西医心衰证候

黄淼,穆清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为目前多种心血管病的终末结局,也是冠心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对于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除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外,在其病情稳定期实施积极抗心衰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1]。但临床实践表明[2],此类患者病程较长,长期服用多种抗心衰药物或可引发一系列药物毒副反应,从而对其疗效产生不利影响。中医认为,此病为一种本虚标实证,多以气滞血瘀为标,肾阳虚衰为本,采用温阳补肾的中医治法或具有一定临床优势[3]。穴位贴敷为常见中医外治法,基于患者临床证候表现,应用多种中药制成药饼并贴敷于特定穴位,可使药效直接作用于穴位所支配经络,与口服用药相比,穴位贴敷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势[4]。为进一步优化此类患者治疗方案,本研究主要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地高辛治疗肾阳虚衰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入组患者均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每组58例,中西医组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47~68岁,平均年龄(57.54±5.11)岁,冠心病病程2~7年,平均病程(4.52±0.47)年,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5]:Ⅱ级25例、Ⅲ级33例;西医组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8.03±5.24)岁,冠心病病程3~6年,平均病程(4.55±0.39)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8例、Ⅲ级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12301)。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中医诊断要点[6]以及西医诊断要点[7],中医诊断为肾阳虚衰证,主证心悸怔忡、胸闷喘息,次证腰膝酸软、恶寒怕冷,舌淡胖,脉沉细;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合并心衰,经病史采集、运动试验及影像学检查确认存在相关病灶,存在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症状表现;经临床评估确认存在心衰症状;符合NYHA心功能分级中Ⅱ级、Ⅲ级标准;均已知悉此次研究试验内容,均为自愿参与研究,已签署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病理性因素导致心衰者;有严重心血管病史者;恶性肿瘤者;存在精神、认知障碍性疾病者;依从性差,不愿配合完成研究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含地高辛在内的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治疗。

常规西药治疗如下:首先根据患者原发病予以针对性的降压、调脂、降糖等常规治疗;予以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厂家:青海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3020201;规格:25 mg),100 mg/次,1次/d;予以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厂家:河南灵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895;规格:10 mg),10 mg/次,2次/d;并予以口服地高辛片(厂家:上海玉瑞生物科技安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833;规格:0.2 mg),0.2 mg/次,1次/d;同时经静脉注射呋塞米(厂家: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310;规格:2 mL∶20 mg),20 mg/次,2次/d,持续用药14 d后评估疗效。

中药穴位贴敷:①取穴,依次取巨阙、京门、膻中、双侧心俞、厥阴俞及内关为贴敷穴位。②药方组成,取制附子30 g,干姜20 g,泽泻、茯苓、丹参各15 g,肉桂、细辛各10 g,统一研成粉末状后加入甘油、水中调制为糊状,并制成多个2 cm×2 cm规格药饼分别贴敷于上述穴位,并采用胶布予以固定。③治法,持续贴敷30 min为1次,1次/d,7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14 d)评估疗效。

1.4 观察指标 ①于治疗后,参考中医证候积分量表[8]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心悸怔忡、胸闷喘息等中医主证以及腰膝酸软、恶寒怕冷等中医次证,各证候均按1~4分计分,分值越高提示证候越严重。②于治疗前、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N 末端B 型利尿钠肽原(NT-proBNP) 等3 种指标,以及6 min 步行试验(6MWT)、6MWT后Brog评分[9],Brog评分满分10分,主要用于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分值越高提示呼吸困难症状越严重。③于治疗后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血管重建、心血管死亡等4种。④于治疗后采用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10]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包括16个身体领域条目及5个情绪领域条目,均按1~5分计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 22.0处理,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经不同方式治疗后,中西医组的心悸怔忡、胸闷喘息等中医主证以及腰膝酸软、恶寒怕冷等中医次证积分均低于西医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单位:分

组别例数中医主证中医次证心悸怔忡胸闷喘息腰膝酸软恶寒怕冷中西医组582.75±0.362.88±0.262.85±0.332.79±0.42西医组583.04±0.283.11±0.413.15±0.453.05±0.39 t值4.8433.6084.0943.455 P值0.0010.0010.001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的LVEF高于西医组,LVDD、NT-proBNP低于西医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LVEF=左室射血分数,LV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NT-proBNP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

组别例数LVEF/%LVDD/mm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中西医组5842.33±5.1554.37±5.2659.25±5.3352.39±2.37252.33±10.77 133.45±10.42西医组5842.25±5.2352.44±5.1759.62±5.4155.85±2.42252.16±10.82 140.33±10.29 t值0.0831.0640.3717.7790.0853.578 P值0.9340.2900.7110.0010.9330.001 NT-proBNP/(pg·mL-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的6MWT高于西医组,6MWT后Brog评分低于西医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比较(±s)

组别例数6MWT/mBrog评分/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中西医组58302.45±10.42424.36±10.376.44±0.252.75±0.71西医组58305.33±10.16411.35±10.296.45±0.333.11±0.62 t值1.5076.7820.1842.909 P值0.1350.0010.8540.004

2.4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经不同方式治疗后,中西医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5.17%(3/58) 低于西医组17.24%(10/58),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经不同方式治疗后,中西医组的MLHFQ量表中身体领域、情绪领域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单位:分

组别例数身体领域情绪领域中西医组5854.37±5.1817.62±2.41西医组5851.44±5.3616.43±2.23 t值2.9942.760 P值0.0030.007

3 讨论

冠心病为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冠脉粥样硬化所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为此病主要病机,目前认为其发病与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异常及不良生活或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部压迫或呼吸困难表现,随病情进展,绝大部分患者后期还会并发多种心血管异常表现[11]。心衰则是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至一定阶段后的常见并发症,此并发症除可增加其病情不可预测性外,还会对其日常生活质量及预后产生不利影响。目前西医针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多会在实施调脂、降压、降糖等基础治疗后,通过多种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对其心衰症状进行积极干预,通过服用上述药物均可显著增强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对减轻患者心脏负荷、促进其心功能恢复均有积极意义[12]。但有研究表示[13],此类患者的治疗周期较长,若在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病情稳定期服用过量药物也可导致一系列药物副反应发生,从而增加不良预后发生风险。近年随中医学的不断进步及发展,以穴位贴敷为主的中医外治法在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逐步凸显出一定优势。

中医认为,机体感受外邪、素体饮食不节、个人情志失调或劳倦过度均是导致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并发心衰的主要病机,此病一般以气滞血瘀为标、肾阳虚衰为主,从中医辨证角度应对患者施以温肾阳、补肾气等治法。穴位与人体经络均存在密切关联,通过将相应中药贴敷于对应穴位可起到药到病除之功效,与传统口服用药相比,穴位贴敷的药物可透过皮肤直接作用于体内多个脉络,可很大程度上避免药物毒性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14]。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不同方式治疗后,中西医组的心悸怔忡、胸闷喘息等中医主证以及腰膝酸软、恶寒怕冷等中医次证积分均低于西医组(P<0.05),提示在予以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后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可促进其临床证候改善,本研究中所取穴位主要有巨阙、京门、膻中、双侧心俞、厥阴俞及内关,其中巨阙属心募穴,具有宽胸利气之功效,京门血可温阳益肾,膻中、心俞均为主治多种胸痹、心痛证要穴,厥阴俞与内关配伍可主治心痛、心悸,通过对上述穴位分别进行中药贴敷即可有效促进冠心病合并心衰证候改善,对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均有积极意义[15]。故中西医组治疗后的LVEF高于西医组,LVDD、NT-proBNP低于西医组,6MWT高于西医组,6MWT后Brog评分低于西医组(P<0.05)。当患者证候及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后,即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故中西医组治疗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5.17%(3/58)低于西医组17.24%(10/58),MLHFQ量表中身体领域、情绪领域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辅助西药治疗可促进肾阳虚衰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证候恢复,对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并提升生活质量均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西医心衰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