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薇
整本书阅读在新课标中有明确表述“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被列为六个学习任务群中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些都充分说明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已经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下文以统编教材在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推荐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类整本书为例,谈谈如何采取策略让学生形成阅读动力,真正形成民间故事类整本书阅读能力。
在民间故事类整本书阅读中,我们要重视民间故事这一文体的特征,即它们是古代劳动者智慧的结晶,在口耳相传中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在开展民间故事类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多数只是以默读完成对故事内容的扫描,仅仅停留在书面阅读这个层面,完全忽视了口耳相传这一本质特征。对照新课标关于第三学段阅读的要求“学习梳理作品的基本内容,针对作品中感兴趣的话题开展交流”“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我们就可以看出在民间故事类整本书阅读中,针对文体具有“口耳相传”的本质特征,需要充分重视讲述活动的开展,在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使民间故事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得以有效传承下去。
根据上述理解,教师在民间故事类整本书阅读中,可以设计基本的阅读任务,促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入。任务一:认真阅读每个民间故事,梳理并制作故事的情节图,从大概上知晓该故事。任务二:选择精彩的故事,听故事,试着进行评价。任务三:练习表达,把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讲述出来,请听众进行评价。任务四:将自己的讲述录制视频并分享到班级微信群、家庭微信群,请听众留言评价。
在民间故事类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完成上述任务,就能够从中加强对民间故事内容的把握能力,发现民间故事在表达上具有的共同特点,如结构相似重复、内容回环往复等。如中国民间故事《田螺姑娘》中,小伙子把路边一只很大的田螺带回家养在水缸里后,每天回到家热腾腾的饭菜已经摆在桌上,这一情节多次出现,是相似的;外国民间故事《狐狸与兔子》中,有更多的相似情形:兔子的哭出现了三次是相似的,熊、狗还有公牛对兔子的安慰和帮忙是相似的,还有狐狸在温暖的炕上对熊、狗和公牛说的话也是相似的。学生发现这些民间故事文本表达方面的特点,能够帮助自己进行有效阅读:讲述民间故事一定要抓住故事内容上的特点,听民间故事可以抓住精彩的讲述进行评价。学生充分利用民间故事自身的特点开展相关讲述和分享活动,与仅仅停留在书面阅读比,学生在民间故事类整本书阅读中的收获更多。
统编教材推荐阅读的民间故事类整本书,虽然以整本书的形式呈现,但在内容上都是单篇独立的故事,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如果只读书中的故事,还是与学习课文中的民间故事一样,整体阅读的效果难以呈现出来。如何破解民间故事类整本书阅读上的这一困局呢?首先需要对照新课标关于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有关的问题”,这为民间故事类整本书阅读中有效突破单篇故事局限提供了方向。其次需要根据“快乐读书吧”中“阅读指导”的要求“像这样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找来读一读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搜集其他故事,集中感知人物的品质与个性特点。在《中国民间故事精选》一书中有一组表现历史人物的故事,其中《一根扁担》主要是讲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劫富济贫的故事,学生阅读这一单篇故事难以全面感知郑板桥这个以“怪”著称的人物的品质,就要借助网络与图书搜索与郑板桥有关的故事。学生很快就能够搜集到郑板桥的故事《郑板桥画扇》《郑板桥送贼诗》《郑板桥独创一体》《郑板桥读书的三个秘诀》等,通过这些民间故事的阅读,学生对郑板桥的“怪”就能够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了。
在民间故事类整本书阅读中,针对上述情形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阅读任务,扎实推进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任务一: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的民间故事,注意从故事中概括人物的品质与特点。任务二: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的其他民间故事,从中挑选指向人物品质的故事组成群文。任务三:借助表格支架开展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民间故事群文阅读,对人物品质认识更丰富、更深刻、更全面。任务四:调查或采访身边的老人,寻找当地具有民间传奇色彩的人物或故事,在《中国民间故事精选》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当作范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整理,分享到班级微信群。
在上述民间故事类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学生经历的阅读有学习任务群的落实,出现了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转变。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寻找阅读对象、扩大阅读范围,而且能够把握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切实把整本书阅读推向深入发展。这种发展体现在学生对民间故事中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开展了多层面的探究性閱读活动,提高了对民间故事中人物形象的认识。
阅读活动开展得怎么样需要通过评价来检验,同样整本书阅读活动也需要借助评价来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该如何评价民间故事类整本书阅读活动呢?我们可以从新课标对第三学段学业质量的要求中找到评价依据:“能借助与文本相关的材料,结合作品关键语句评价文本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据此,民间故事类整本书阅读评价需要纳入相关任务群的学习活动中开展。
首先在同一个故事中评价不同人物。在一个民间故事中,通常有多个人物活动,共同推进故事的发展,人物虽有主次之分,但在对人物进行评价上不是按照主次区分的。教师一般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如读过《林中睡美人》后,教师可以提出:如果这是一个电影剧本里的故事,你觉得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是谁?让你做导演你会对哪个人物的哪段戏更感兴趣?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中,学生就会对故事中的人物从自己的阅读感受出发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找到足够的理由支撑。
其次是对相同主题的不同故事进行评价。民间故事中经常出现相同的主题或以相同身份出现的人物角色,如狐狸、智者、名家等,学生阅读这样的系列故事,可以对共同的主题或角色进行评价。如读完《南十字星的由来》《国王与灵树》《求雨》《乌龟和他的漂亮女儿》《老人的智慧》《国王的魔鼓》等故事,学生会发现这些故事中都有共同的角色国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比如,你觉得哪个国王最有特点,为什么?对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评价。比如,《国王与灵树》中的国王爱民如子,《求雨》中的国王信守诺言,《乌龟和他的漂亮女儿》中的国王知错能改等。
总之,在民间故事类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文体特征和单篇文章的特点,把讲述、搜集和评价作为阅读活动的重要推手,切实推进整本书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