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兆
低年级的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说话和写话上。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说乐写,能说会写,通过阅读学习表达,借助表达促进阅读,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助力。
说话是一种表达能力,教师要着重训练学生说什么和怎么说。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将说话训练与阅读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从阅读故事做起,开展有针对性的写话训练。学生喜爱故事,对听故事、读故事自然会产生兴趣,能够被故事吸引。教师以故事为抓手,让学生读完故事之后,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故事的情节等。这样的读说结合训练,能够让学生逐渐学会把文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自己原来的口头语言增加书面语的因素,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多开口、多对话、多交流。一是每天课前五分钟的“班级故事会”,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讲一讲自己读的有趣的故事,也可以講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好故事。二是阅读心得交流会,学生讨论、交流平时阅读课堂上、阅读课外书中所学习的值得推荐的好词佳句,不仅要说出推荐的内容,而且要说出推荐的理由。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写话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属于零起点的学习,教师要适当降低写话的难度,让学生从模仿开始,通过持续不断的写话训练,对写话产生兴趣,感受到写话的乐趣。
一年级的统编教材没有明确安排写话训练,但是教师要有写话训练的意识,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也可以让学生写出最简单的主谓句,如“我是小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写一个简单的句子,直到学生不满足于每天都写简单的句子为止,再让学生写复杂的句子或自己想写的句子。学生用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为写话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教师还要加大学生仿写句子的训练。学生在仿写句子之后,再与原句进行比较,感知句子的结构,提高写句子的能力。如教学《枫树上的喜鹊》时,针对学生写话容易出现写不下去的情形,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三个“一会儿”进行仿写,注意最后一个“一会儿”与下文的关系,从中破译“写下去”的秘妙,懂得自然过渡的一种方法。
在低年级学生学习表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评价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评价低年级学生的表达时,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评价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赏识和鼓励为主,即使学生的表达存在一些问题,也要慎用批评,可以给学生指出修改的方法,让学生用新的表达取代有问题的表达。只有这样,低年级学生在说话、写话上才能保持很高的积极性。二是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教师不能搞一言堂。低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说话、写话表现,而且要看学生在课堂以外的环境中的表现。比如,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就需要以家长为评价主体;即使在课堂上,教师也应重视来自学生的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而且这些评价本身也是表达能力的一种体现。
总之,围绕低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开展教学,教师需要找准起点,扎扎实实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喜欢表达,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