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MB模型的盆底康复护理及认知干预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

2023-05-28 15:03张盈潘红芳
海南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阴道

张盈,潘红芳

陕西省康复医院妇产科,陕西 西安 710065

阴道分娩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一种分娩方式,针对满足阴道试产条件的孕妇推荐其选择阴道分娩,然而于阴道分娩及妊娠期间均会压迫或损伤盆底肌[1]。盆底功能障碍为阴道分娩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特征呈现为性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等,对女性健康产生严重威胁[2]。相关文献显示,我国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概率在已婚已育女性中占40%[3]。伴随二胎政策的实施,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概率不断增加,若干预不及时,症状会持续加重[4]。相关研究表明,经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对盆底功能障碍进行预防[5]。信息-动机-行为理论(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Β)模型从多渠道、多角度、多方面调整及评估患者的干预方案,能同干预对象心理特点相符,进而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与常规干预措施比较更全面和系统[6]。本研究主要分析基于IMΒ模型的盆底康复护理及认知干预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于陕西省康复医院妇产科分娩的14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20~40 岁;(2)足月分娩,且有较好的依从性;(3)阴道分娩,且产后恶露干净、切口愈合;(4)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出现妊娠并发症;(2)有尿失禁、盆腔脱垂、盆腔手术史;(3)会阴Ⅳ度裂伤;(4)合并神经肌肉、肠道器质性、肺瘤、癫痫、哮喘等疾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4 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1~37 岁,平均(26.95±3.16)岁;研究组产妇年 龄22~39 岁,平均(26.82±3.20)岁。两组产妇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门诊组建专项护理小组,成员于门诊指导产妇开展盆底康复训练,并向产妇及其家属开展宣教,使产妇熟知护理方式;(2)护理小组成员还需告知产妇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尽量满足其需求,并进行适当的饮食、生活、心理护理。

1.2.2 研究组 该组产妇接受基于IMΒ 模型的盆底康复护理及认知干预。具体内容:(1)组建IMΒ小组,组员包括护士长、主治大夫、护士、营养师等,小组成员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在门诊开展IMΒ 模型的盆底康复护理及认知干预。(2)收集资料,产妇首次就诊时,收集其年龄、姓名、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基本资料,同时了解产妇对盆底康复的认知度,并评估其心理状况,了解其对护理的需要,据此制定干预计划。(3)信息干预,按照前期的资料分析结果,对患者开展有针对性地信息干预,小组成员按照患者实际状况,组建健康宣教分组,定期组织产妇回院进行宣教,使产妇明确进行盆底康复的重要性,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护理,同时使其自愿进行产后盆底康复。同时,小组成员还需在微信群耐心回答产妇提出的相关疑问,使产妇能够熟悉教导的盆底康复相关知识。信息干预2~3次/周,20~30 min/次。(4)动机干预,在信息干预之后,按照产妇具体情况及交流反馈内容,对下一次的干预内容进行调整,交流反馈选择动机性访谈方式,分为无意图、意图、准备、改变、维持等阶段,重点干预内容为使产妇积极表达自身的顾虑、想法,并使其明确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同时提供针对性建议,定时评估、调整,进而确保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宣教结束之后,总结相关内容,同时提出产妇同小组成员达成一致的护理方案。(5)行为干预,经过上述阶段干预后,产妇的观念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主动要求进行盆底康复护理方案。具体盆底康复护理包括:(1)心理干预:于康复护理期间需与产妇积极交流,回答其提出的疑惑,了解其心理需求及生活习惯,并及时修正其不正确的生活习惯。(2)盆底康复训练,小组成员使产妇保持仰卧位,协助产妇弯曲双腿,首先开展肛门收缩动作,维持3~5 s,然后进行肛门放松动作,维持5~10 s,上述动作每一周期循环20~30 次,3 周期/d;之后使产妇进行肛门肌群、阴道收缩,收缩需维持15 s,收缩频率每次10 min,每天4次,每周训练4~5 d。(3)膀胱功能,依据产妇排尿规律,设置排尿时间,使产妇白天多饮水,并延长憋尿,晚间不要饮水,适当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同时对排尿感觉进行训练。(4)生物反馈干预,选择VISHEE (伟思) soko 9001 进行生物电兴奋干预,使产妇于接受干预前将膀胱排空,保持平卧位,将电极片张贴于髂前上棘皮肤处,并于阴道轻轻放置肌电位探头(探入阴道5~7 cm),利用电极不同电流对盆底肌肉及神经进行刺激,促进盆底肌力恢复。每周2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4周。(5)低频电刺激干预,第1~2 周,调整电流刺激频率为8~33 Hz、脉宽为320~740 μs;第3~4 周,调整电流刺激频率为8~33 Hz、脉宽为320~740μs。每周2 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4 周。(6)延续干预,为了使产妇可以长时间配合护理及治疗,小组成员经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进行持续护理,于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发放盆底康复相关知识,使其对盆底康复持续关注。

1.3 观察指标 (1)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门诊诊疗并随访护理1 个月后,比较两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包括压力性尿失禁、阴道膨出、盆腔痛、脏器脱垂。(2)盆底功能指标: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盆底功能指标,包括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3)尿失禁: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尿失禁问卷表简表(Urinary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ICI-Q-SF)[7]评分,该量表共6 个条目,满分21分,评分越低,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P=0.034<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例)Table 1 Comparison on the incidence of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盆底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产妇的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产妇的盆底静息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盆底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盆底功能指标比较(±s,mmHg)Table 2 Comparison of pelvic floor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mHg)

表2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盆底功能指标比较(±s,mmHg)Table 2 Comparison of pelvic floor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mHg)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1 mmHg=0.133 kPa。Note: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ame group before nursing,aP<0.05.1 mmHg=0.133 kPa.

组别例数盆底静息压 盆底收缩压74 74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护理前6.42±0.58 6.40±0.51 0.223 0.824护理后5.37±0.38a 4.40±0.43a 14.541 0.001护理前39.28±2.64 39.15±3.40 0.260 0.794护理后44.46±3.31a 47.94±2.39a 7.333 0.001

2.3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ICI-Q-SF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产妇的ICI-Q-S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产妇的ICI-Q-SF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产妇的ICI-Q-S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ICI-Q-SF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maternal ICI-Q-SF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表3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ICI-Q-SF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maternal ICI-Q-SF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Note: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ame group before nursing,aP<0.05.

例数74 74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护理前7.65±1.37 7.73±1.45 0.345 0.731护理后2.96±0.63a 1.15±0.32a 22.035 0.001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是阴道分娩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损伤、缺陷或盆底功能障碍导致,会引发性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便秘等,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明显增加[8]。国内相关研究表明,引发盆底功能障碍的首位因素就是分娩,通过电生理实验显示,80%的阴道分娩女性会于产后出现神经传导变化[9]。妊娠期女性的盆底肌肉压力会伴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大,但肌张力却会逐渐减退,此外,胎儿分娩时会对盆底神经和肌肉产生机械性压迫,对盆底功能造成损伤[10]。盆底肌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作用显著,但大部分产妇不了解盆底肌锻炼的重要作用,不清楚锻炼方法,对盆底康复锻炼的依从性较低。

IMΒ属于行为干预理论之一,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护理实践中,包括信息、动机及行为3个要素,重视动机及自我效能的意义,及其对干预对象行为的影响[11]。IMΒ模式经诸多途径辅助干预对象掌握疾病知识,从而产生正确的健康理念,经机动性访谈、日常教育等理论输送手段,改变干预对象的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因素,进而对其行为进行系统性指导,使干预对象掌握对应的技巧与方法[12]。相关研究显示,盆底肌康复训练能够加快产妇盆底功能恢复,经收肛、提肛、肛门放松等手段协助产妇改善盆底功能,进而使得盆腔器官不脱垂,使盆底肌肉具有记忆性[13-14]。认知干预目的在于改变干预对象的原有认知,从而使其行为发生变化,能够使干预对象在接受干预期间产生的消极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及时纠正干预对象在干预期间出现的错误认知,进而改善疗效[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IMΒ模型的盆底康复护理及认知干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产妇,盆底功能及尿失禁状况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由于基于IMΒ 模型的盆底康复护理及认知干预依据对应理论知识及条件反射原理,使产妇树立主观意识,同时加上盆底康复训练、膀胱功能干预,有效改善产妇的储尿、排尿及盆底功能,此外,通过电刺激盆底肌,盆底使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加大,加快增粗盆底肌纤维,使肌肉需要的蛋白质代谢加强,进而提升盆底肌的舒缩能力及柔软性,减少并发症,最终改善尿失禁状况。

综上所述,基于IMΒ模型的盆底康复护理及认知干预应用于产后盆底康复中可明显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及性功能,降低其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盆底功能障碍阴道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保留阴道黏膜的阴道紧缩术临床体会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