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瑜
讲解生字时,教师习惯于从字的笔画、笔顺入手,通过组词讲解生字的不同含义等,这种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略显古板,且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生字,并不能达到持久的良好效果。情境识字,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地识记生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以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一诗为例,具体谈谈情境识字在课堂中的运用。
一、结合动画,添点趣味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太过于文字化的知识并不能很好地吸引他们的眼球,而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相较于枯燥的文字和理性的解说,情景动画更能够吸引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一般是指《望庐山瀑布二首》,两首诗都以“望”字为中心,描写了所“望”到的庐山瀑布的景象。其中一首是五言古诗,另一首是七言绝句。在二年级的课本中,学生学习到的是七言绝句。在《望庐山瀑布》中,教“川”“炉”“烟”三个字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三段微动画。首先是“川”字,视频将以动画的形式播放这个字从甲骨文演变成楷书的过程,学生在观看中加深对这个字的理解和认识。因为这个字笔画较少,相对来说书写并不难,接着出示组词“山川”“川流不息”,加深学生对这个字的理解。“炉”“烟”两个字都是火字旁,视频中首先呈现“火”的动画形象,再出现一个炉子的形状,将“炉”这个字与炉子的形象结合起来,将炉子的动画形象慢慢变成“炉”这个字。“烟”也是同样的方式,教师让学生记住,“炉”“烟”都跟火有关,“炉”字可以组词“火炉”,火炉可以用来点火;“烟”可以组词“烟火”,美丽的烟火需要用火才能点燃。
可见,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动画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边观看动画边进行思考,在动画进行到关键部分时再进行解说和拆分,将动画融入课堂,让学生快速理解每一个字,并且在脑海中产生具体的形象,便于记忆。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通过动画的形象来认识、理解、学习汉字。
二、融入生活,注重体验
识字教学应注意儿童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基于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为学生的识字助力。
如在教学“瀑”“照”“遥”三个字时,教师可采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过的事物,用这几个字来组词,学生组词“瀑布”“照耀”“遙远”,教师出示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时,让学生边看图片边想象画面,“照”这个字下面的四点就像是太阳射出的光线,上半部分左边是一个“日”代表着太阳,而右边的“召”则可以让学生记住读音。学生想象画面“太阳射出光线,照耀在大地上”,从而记住这个字。“瀑”这个字,教师让学生边看图边回忆自己曾经亲眼看见过的或者在杂志、电视上看到过的瀑布的样子。瀑布是水流,所以它的偏旁是三点水。教师让学生想象瀑布落下的画面—— 一股巨大的水流从高处坠落下来,水流是那样的猛、急,仿佛有了脾气,十分暴躁,激起了巨大的水花,这样,学生便记住了“瀑”这个字。“遥”这个字,教师出示一张两个人相隔非常远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的场景。有的学生会想到:站在地球上看星星,星星那么小,与我们相距非常远,我们和星星之间的距离就叫作“遥远”。教师引导学生在这首古诗中找到“遥”,请学生说说这里的“遥”是谁与谁之间的距离。学生可以发现此处的“遥”,是诗人和瀑布之间的距离。教师继续引导:“遥远意味着要走很多的路才能到达,所以这个字是走字底。”由此,学生便记住了“遥”这个字。
可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呈现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将想象与实物相结合,将实物代入生活中去回忆,产生具体而又形象的画面,学生能更自然地记住生字。在教学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站位,适时指导,恰当引导,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有助于学生回忆和描述。
三、角色扮演,加深记忆
学生天生爱模仿,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走近角色,以这种生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悄然无声中加深对生字的识记。
如“挂”和“布”两个字,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来扮演角色。教师出示剧本片段:“有一天,小李要给好朋友小华去买生日礼物,他来到一家礼品店,决定买一幅可以挂在墙上的画。礼品店一共有三幅挂画,一幅是布做的,一幅是纸做的,还有一幅是玻璃做的。小李选择了布做的画,把它送给了小华。小华收到礼物之后爱不释手,准备把它挂在自己的卧室床头。于是,他搬了一个凳子,踩着凳子先在墙上打了一枚钉子,接着拿出小李送给他的挂画,两只手举着,小心翼翼地挂了上去。”角色扮演需要准备的道具有一幅纸做的画、一幅布做的画、一幅玻璃做的画、一张泡沫板、一枚钉子、一个板凳,邀请三位学生分别来扮演小华、小李、店员。扮演小李的学生需要在三幅画中选出材料为布的那一幅。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上来感受三种画的不同材质,帮助小李选出“布”。在正确选出“布”画之后,教师板书“布”这个字,告诉大家:“布”可以组词“布料”,和纸、玻璃一样是一种材料,它们的材质不一样,质感也不一样,我们平时穿的衣服大多是布做的,学生由此可以很顺利地记住“布”这个字。接着,小华收到礼物之后,先将钉子插在当作墙面的泡沫板中,再用双手拿起画,把它挂在墙上。此时,教师则向大家展示:小华同学这个用手做的动作就是“挂”的动作,因此,这个字也和手有关,所以它是提手旁。在扮演中,表演的学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作为观众的学生也都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布”和“挂”,从而能够快速、深刻地进行记忆。教师作为引导者,给出剧本片段并准备材料即可,排练和选择都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在“布”这个字的教学中,教师在剧本中设置了选择项,分别给出三种不同材质的画,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布”的材质,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会区分其他材质,记忆更加深刻。
可见,通过角色扮演,让识字教学更加立体化,学生不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识字,更能通过对动作的观察、对比、分析,加深对字的理解。
运用怎样的方法识字,取决于每一个字独有的特性。学生都是一个个富有想象力的生命体,图像与影片还有实物对他们来说,更加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情境识字应更广泛地运用于生字的学习中,教师要针对各个年级学生特性的差异,因材施教、学会变通,根据不同课文研究不一样的、最适合的情境识字法,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学习,让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