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茜茜
在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文本,初步学会默读,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以及感受文本在思想情感方面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出发,从以下方面为学生搭建适切的教学支架,来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搭建导图支架,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既能精准地提炼核心信息,又能对语言组织内部的章法等有序地进行信息加工。教师依据课文特点,为学生搭建适切的导图支架,帮助学生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落脚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架构,实现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三年级上册《一个粗瓷大碗》主要讲述了赵一曼和战士们一起吃野菜粥以及把通讯员给她吃饭的碗一次又一次丢掉的故事,表现了赵一曼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高贵品质。对于这篇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可以围绕课文题目《一个粗瓷大碗》引导学生通读课文,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让学生想一想課文主要围绕一个粗瓷大碗写了什么,并绘制思维导图。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学生绘制了这样的思维导图(见图1)。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梳理文本内容的方法,明白课文是围绕一个粗瓷大碗的来历以及“用碗、丢碗”等方面描写的,“一个粗瓷大碗”是贯串文本始末的线索。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理清课文的主要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的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搭建思维导图框架,帮助学生快速捕捉文本中零散的信息材料,让学生对作者的行文思路、谋篇布局等方面有深刻的感悟和体验,让学生的阅读更加轻松。
二、搭建范例支架,引导学生精准有效默读
默读在中高年级教学中占比较大,教师应通过范例支架的搭建来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默读范例支架包括默读时怎样读,应思考什么以及如何思考等问题。默读教学主要是教师示范学习的过程,把由支架承担的学习责任转向学生单独承担。默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策略,不同的年级对学生的默读要求也不同。教学时教师聚焦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为学生搭建默读支架,降低学生的默读难度,为学生学会默读奠定基础。
三年级上册《灰雀》一文,课后练习二提出“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的学习要求。从课后练习来看,主要是让学生默读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部分,并且能够走进列宁和小男孩的内心,想一想他们会想些什么。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找出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部分非常简单,走进列宁和小男孩内心,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却不简单。研读课文,发现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总共进行了四次对话。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列宁和小男孩的第一次对话为例,指导学生默读思考,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联系上下文“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句话来体会列宁焦急的内心,并想象男孩说“没……我没看见”这句话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以及小男孩为什么两次说“没”,感受小男孩内心的紧张与慌乱。有了对第一次对话的默读思考和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想象为基础,让学生仿照着这样的形式学习列宁和小男孩的其他三次对话。这样教师为学生搭建了适切的范例支架,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要想真正使学生的默读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就要善于根据课文特点为学生搭建适切的范例支架,降低学生的默读难度,提升学生的默读能力。上述教学案例中,结合课文特点及课后练习要求,教师选择了第一次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训练内容,并把它作为其他部分的范例支架,让学生真切感受默读支架在阅读中的作用,展示了人物的思维过程,为学生运用范例支架学习其他部分内容提供了条件,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三、搭建经验支架,深化学生生活体验
生活经验、阅读经验都是学生宝贵的财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找准学生生活经验的生长点,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生搭建相应的经验支架,帮助学生获得独特而又充满个性的情感体验,给学生的阅读赋予新的情感和意义,让学生能够轻松学习。
如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主要讲了巴迪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巴迪的成长所产生的意义。课文的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步理解父母两种截然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并通过阅读明白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怎样突破教学难点呢?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为学生搭建适切的学习支架,让学生结合生活说说父母是怎么评价自己的,同一件事,爸爸妈妈的评价有什么不同。在生活经验支架的引导下,学生也开始分享自己面对父母不同评价时的感受,懂得了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由于对自己无私的爱,然后再将学生从父母的评价引入到巴迪父母对他的评价上,让学生体会巴迪是怎样理解父母不同表达方式的爱。这样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真正明白巴迪对父母的评价产生情感变化的根由,突破学生的理解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为学生搭建经验支架,让学生由经验过渡到知识方法的获得。这样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已知节点与未知节点之间搭建了适切的桥梁,很好地突破了学生的学习难点。
四、搭建情境支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补白
情境支架的范畴有许多,语言情境、媒体情境等都是创设情境常用的方式。文学作品中常常会有一些留白,这些留白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发现与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并从空白点出发,为学生创设恰当的语言情境,将学生带入轻松写话的学习氛围之中。丰富的课文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这篇神话故事主要讲述女娲拣五彩石补天的过程,这可是一项巨大而又艰苦的工作。但课文并没有交代女娲是怎样拣到这五色石头的,她在拣五色石头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困难,女娲是如何克服困难才把五色石头收集到一起的等,给学生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时,教师不妨创设这样的情境:“将五种颜色的石头炼成浓厚的岩浆就可以把天上的窟窿修补好,可是到哪里拣五色石头呢?哪里会有这些石头?为了拣五色的石头,女娲是怎样做的呢?请发挥你的想象把这部分内容补充完整。”在教师精心营造的情境支架下,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激发,写下女娲拣五色石头的辛苦历程。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表达是丰富多彩的,情动而辞发,下笔如有神。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课文特点和学习需求为学生搭建适切的学习支架,促进学生与文本内容的深刻对话,有效突破学生阅读的重点难点,在想象写话中丰富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最终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