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否定评价的立场标记“少来”

2023-05-27 06:55张田田陈昌来何晓璐
关键词:构式立场话语

张田田,陈昌来,何晓璐

(1.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上海 201209;2.上海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200234)

一、引 言

现代汉语中,“少来”主要有四种用法:

(1)他也很少来公司,公司的事都交给了一个副总打理着,而这个副总在许多事上又做不了主。(卞庆奎《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2)有个40多岁的赌徒说:“武警大哥,这些钱都归你俩了,我们每人再加1000 元,放了我们吧。”

赖达吉警告道:“少来这一套,武警不是贪财赌徒。”(《人民日报》1993年)

(3)王小石居然还能笑嘻嘻地道:“她是我‘象鼻塔’的弟妹,我当然要保护她。”白愁飞嘿声道:“少来充好人了!她在你生死关头,没帮着你,反而害你,这还算是你的弟妹!”(温瑞安《伤心小箭》)

(4)水灵冷酷地把他推回“原位”,“以后没我的允许不准靠到床边来。”“我是你的夫婿,咱们拜过天地的。”“少来,跟我拜堂的是我表哥的小厮,叫展展,跟你一点关系也没有。”(黄容《拥豹而眠》)

例(1)中,“少来”中“少”表示数量、次数少(与“多”相对),“来”是一个实义动词,表示位移发生改变,后可接处所。例(2)中,“少来”中的“来”不再表示具体的空间位移,相当于动词“搞”,具有代替动词的功能,也称之为代动词,①关于“来”的代动词用法参见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90页;陈昌来《由代动词“来”构成的述宾短语及数量词的功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39-146页。后接成分不再是处所词,而是抽象的名词性成分。“少”既可以理解为数量少,也可以理解为否定副词,可作双重分析。例(3)中,“少来”后接动词性成分,从内部结构来看,“来”与后面VP构成“来+VP”,整体再受到“少”的修饰,整个结构表示“不要充好人”之义。此时,“来”的功能已经泛化,有并入到“少来”里成为词内成分的趋势。例(4)中,“少来”可以单独使用,其后可加上语气词“了、啦”等。“少来”主要表示主观否定,认为对方想要表达的想法与自己的主观预期不同。此例中的“少来”出现在一个话轮之始的位置,与后面的句子可以用“,”隔开,在形式上、句法上和语用上都已经具备了一个话语标记的种种特征,同时此处的“少来”更重要的功能是起到了立场表达作用,表达了说话人一种“不认同、不赞同”的负面立场,可进一步看成立场标记。①关于“立场标记”概念参见Shoichi Iwasaki,Foong Ha Yap.Stance-marking and Stance-taking in Asian Languages.Journal of Pragmatics,2015,Vol.83,pp.1-9.文中指出,当交际双方在对话中通过“招请推理”进行协商时,语言符号同时具备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表达说话人的立场,立场标记就随之产生。这个专号中的系列文章主要从主观性、交互主观性等角度来研究汉语、韩语和日语三种亚洲语言中立场标记形成的机制和动因。

本文研究的“少来”属于例(4)这种情况。目前关于“少来”的考察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构式角度考察“(你)少来X”和“少来”,探讨其如何从一个可推导性较高的构式逐步定型化以及构式产生的原理,②参见吕佩《现代汉语中“(你)少来X”的构式化及其“来”的去范畴化》,《对外汉语研究》,2017 年第2 期,第98-112 页;朱军、卢芸蓉《代动词“来”的互动性与“少来”/“又来了”的构式化》,《语言学论丛》,2019年第2期,第109-129页。其中都注意到“来”的去范畴化在“少来”格式形成中所起到的作用。二是从历时角度考察“少来”的形成过程③参见张亮《“少来”的表达功能及其副词化与标记化》,《语言学论丛》,2017年第2期,第356-374页。,认为否定副词“少来”演化自“S+少来+VP”句式。另外,也有学者对“少来”的使用环境和语体色彩进行描写,④参见何凤至《说“少来”》,《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4年第1期,第116-118页。但并未深入下去,也未考察“少来”单独使用的情况。笔者认为,立场标记“少来”的核心语义是“否定”。“否定”评价既是语言表达的意义概念,也是社会交际中重要的言语行为。这种语义概念在交际中如何具象化?它的表达是否与特定的会话序列相匹配?“否定”在交际中所浮现出的语义强度如何?另外,立场标记“少来”是由哪些因素共同促成的?这些问题在之前的研究中并未得到充分讨论。本文立足互动视角,力求考察立场标记“少来”在言谈交际中所承担的语用功能以及核心语义的浮现,并探寻其形成过程和形成机制。

本文语料来自CCL、BCC 以及前人文献和网络。为简洁行文,对部分例句作了删减。

二、“少来”的性质界定

前文提及,有学者将“少来”看成一个构式,我们同意这一观点。从构式语法角度看,“少来”符合学界对构式的界定: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且C 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 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⑤See Adele E.Goldberg.Constructions at Work: 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p.5.例如:

(5)唐华笑着:“忙完深圳的事后,再放你十天的特休。”“少来,我才不相信你有这种好心。”(席绢《这次来真的》)

(6)“车钥匙给我,我乖乖等你就是了。”如雪企图把钥匙骗到手,然后快快溜之大吉。擎天摇摇头,“少来,我太了解你了。钥匙我先保管了,你乖乖等一下吧!”(凌玉《恋恋凡间的妖精》)

这两例中的“少来”不再表示动作次数比预期的少,而是表示一种“否定”,说话人表达自己主观上的不认同。整体的构式义不能从其构件成分直接推导出来,整个构式的可推导性比较低。

根据Schiffrin、Traugott&Dasher 和董秀芳等研究,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是指序列上划分言语单位的依附成分。⑥See Schiffrin D.Discourse Mark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p.13;Traugott E.C,Dasher R.B.Regularity in Semantic Chan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p.154;董秀芳《词汇化与立场标记的形成》,《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第50-61页。话语标记具有独立性,表达程序义,去掉后不影响句子的真值条件,体现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话语标记“少来”还表明说话人对话语信息的评价、立场等,可看成一个表否定评价的立场标记。例如:

(7)小邪笑道:“我那里会死,你胡扯,我是觉得你们没事干,弄点事来给你们做做,这不好吗?”小星星笑骂道:“你下次再乱来,我可不做了,让你死了算了。”小邪笑道:“少来,小星星你不救我谁救?”(李凉《奇侠杨小邪》)

(8)“雁青,你怎么有空来?”陈静芝一看到她,开心地拉着她向座位走去。“想你啊!所以就来看你了。”“少来了。看你一副言不由衷的模样,就知道你在寻我开心。”(吉娜《爱上Mr.好好》)

以上两例中的“少来”都具有以下特点:语音上,一般后面可接语气词并有一定的停顿,在书面上表现为其后有逗号或者句号等。例(7)和例(8)中的“少来”后面有逗号或者句号隔开,其中例(8)中的“少来”后面出现了语气词“了”的连用,起到缓和语气的作用。

句法上,一般具有独立性,不是句法上必有成分;语义上,话语标记表达的是程序性,去掉后并不影响大家对句子真值条件的理解;语用上,话语标记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具有程序功能,这也是其本质特征。例(7)和例(8)中的“少来”去掉后虽不影响大家对句子的理解,但是使用话语标记“少来”显然起到了语篇调控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语体风格上,上述两例中的“少来”均出现于口语对话中。这些特征符合学界对话语标记的界定,同时“少来”更侧重于否定立场的表达,因此笔者认为,“少来”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典型的立场标记。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少来”具有立场标记和习语构式①“习语构式”的定义参见王晓辉《汉语习语构式的性质、类别、特征及相关问题研究》,《汉语学习》,2018年第2期,第33-43页。文章指出,汉语习语构式属于形义结合具有整体性、多用于日常交际、带有一定评价或倾向性立场的规约性构式。的双重身份,即“少来”既是一个立场标记,也是一个构式。本文主要考察“少来”的互动序列和立场表达功能以及核心语义的浮现。

三、立场标记“少来”的话轮位置与互动序列

根据位置敏感语法观,语法浮现于特定的序列类型,并由特定的序列位置塑造而成。②参见姚双云《口语中的连词居尾与非完整复句》,《汉语学报》,2018年第2期,第2-13页。因此考察话语结构在话轮和序列中的位置非常重要。话语位置分布既包括话语结构在话轮中的位置,同时也包括互动序列中的回应位置。

(一)“少来”的话轮位置

立场标记“少来”主要出现在受话人应答的话语中。“少来”在语篇中的位置分布有以下四种情况:话轮之始、话轮之中、话轮之末和独立话轮。例如:

(9)尹枫好气又好笑地啐道:“小丫头片子,胡扯也不害臊,哪有女孩子家像你这样子!”小芸嚷笑道:“少来,你自己也大我没多少,少开口闭口就叫我小丫头!”(李莫野《会醉才会赢》)

(10)“你这丫头,老爸现在老啰,哪有阿姨喜欢一个又老又酸的糟老头子呢?”“爸,少来了啦,谁说你又老又丑的?你永远是最年轻最帅的男人!”(蓝雁沙《我爱芳邻》)

(11)“嘿嘿,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小天是也!”“去你的!少来。”小天踢踢脚,抖抖臂,轻喝一声,腾空蹿向山壁上的龙涎果。(李凉《江湖一担皮》)

(12)小菊见田冬已经吃完,这下子不怕被发现,她才松了一口气道:“真该饿你几次,每次都爱吃不吃的,今天吃得可快了。”田冬脸微微一红,辩解道:“哪有。之前是想和小菊姊姊聊天,所以才会等你走了之后再吃。”“少来。”小菊一笑,望望田冬的衣服道:“天气寒了,你会不会冷?”(莫仁《翠仗玉球》)

例(9)中“少来”处于话轮之始,后有其他成分;例(10)中“少来”处于两个话轮之间;例(11)中“少来”处于话轮之后,前有其他成分;例(12)中“少来”则是独立充当一个话轮。

以上四例分别对应上述四种情况。“少来”所处的话轮位置虽有以上四种情况,其内部分布却不平衡。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 “少来”的话轮位置分布

从表1可得出,立场标记“少来”主要处于话轮之始的位置,占比85.7%,其次是独立话轮位置,占比7.3%,分布在这两个位置的“少来”占用例数的93%。究其原因是,在互动交际中,当交际一方完成了某一会话行为,如询问、抱怨、赞扬等,交际另一方对其作出的最自然、最常规的回应应该是先表明自己“赞同/不赞同”的立场,然后再进一步对其立场进行解释说明。③参见乐耀《从互动交际的视角看让步类同语式评价立场的表达》,《中国语文》,2016 年第1期,第58-69页。例(9)中的“少来”处于话轮之始,说话人对对方所说的“小丫头片子”这一提法进行反驳,后续句引出了“你自己也大我没多少”这一理由。例(12)中,处于独立话轮中的“少来”更是直接反驳了对方的观点,显得干净利落。

立场标记“少来”处于话轮之中和话轮之末的用例仅占5.8%和1.2%。根据考察,能够出现在“少来”前面的成分主要有三类:一是与“少来”意义相近的成分,如例(11)中“去你的”和“少来”都是表示否定义,连用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二是表示称呼的词语,如例(10)中的“爸爸”起到呼应前文的作用;三是表达主观情态的感叹语,如“唉、喔”等。如下例:

(13)“那不一样,你不明白吗?那就不是一个大发现了!”他用力地说大发现这三个字。葛兰特笑着看他。“喔,少来!大发现岂是随手可得的?”(约瑟芬·铁伊《时间的女儿》)

根据考察,以上三种成分均不是对说话人立场态度的进一步说明,因此可以位于立场标记“少来”之前。

(二)“少来”的互动序列

评价作为一种交际行为,需要交际双方互动才能完成,表否定评价的立场标记“少来”偏向用于应答行为,主要是对对方话语的一种回应。在会话行为的实施过程中,一种情况是说话人单方面邀请对方就某一话题进行评价,称之为单方评价;另一种情况是说话人先作出评价,听话人对说话人观点再次进行否定评价,称之为双方评价。①参见方梅、乐耀《规约化与立场表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62-165页。

1.单方评价:“提出询问—否定回应”模式

单方评价强调的是“单”,是听话人单方面就说话人提出的疑问进行否定的回答。其中,说话人没有明确表态,从对话中我们比较能够确定听话人的否定态度。例如:

(14)“难怪你跟二姐到现在还不结婚,看来我们三姐妹是要加入同一家单身俱乐部喽!怎么样,大姐,高不高兴又多了个伴啊?”“少来!我警告你,楚紫依,下次你再给我搞这种把戏,你就再也别想出远门了!”(古凌《超能力接触》)

(15)“你装得不错,”我说:“只是,我没那个心情,所以不会往那种地方瞎猜。”“没哪个心情?”她装傻地问。“少来,这样没有很可爱。”(凯子《挪威森林记》)

例(14)中,说话人先是用问句的方式提出询问“多了个伴高不高兴”,邀请对方通过回答进行评价。其中,听话人的否定立场从语境中可以明确得出。例(15)亦如此。

2.双方评价:“提出评价—否定回应”模式

双方评价与单方评价的不同点在于听说双方发生了至少两次的评价行为。一次是说话人对所关注的话题作评价,另一次是听话人否定回应说话人的上述评价,从而形成了会话交际的闭环。例如:

(16)“小小……”他上下审视了她一会儿,便直点头。“嗯!好名字,好名字。”小小皱皱鼻子。“少来,我知道我很矮小,但你也别用这么侮辱人的眼光看人!”(古灵《引郎上钩》)

(17)小丁瞄了他一眼道:“当然管用,阿三,阿四说不定还打不过我呢!”小邪叫道:“少来,你连蚂蚁都不敢杀,还想和阿三,阿四比?”(李凉《奇神杨小邪续集》)

例(16)中,说话人首先对“小小”这一话题作出评价,认为是一个好名字,听话人紧接着在应答话轮中对其进行否定回应,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形成了二次评价。例(17)亦如此。根据笔者考察,立场标记“少来”所在的会话序列中,以双方评价模式占多数。

四、立场标记“少来”的语用功能

“话语标记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语境的一种顺应,不仅可帮助说话者构建语篇,同时还可实现不同的语用功能以促成交际。”[1]立场标记“少来”在具体语境中主要起到语篇组织和立场表达功能。

(一)语篇组织功能

“少来”的语篇组织功能体现在其对所在语篇的连贯性上所发挥的作用。去掉立场标记“少来”虽不影响句子的真值条件,但会降低语篇的连贯度,同时也会影响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表达的真实意图的理解。根据上文考察,立场标记“少来”主要处于话轮之始,其作用在于表明使用者需要抢先占据说话权,表达出自己否定的态度。例如:

(18)“放开嫒怜,我相信你做那些事情是针对我,嫒怜只是一个局外人,不要把她牵扯进来。”岁寒只求嫒怜快点脱离险境。“少来,她可是我手中的一张王牌,我怎么可能放手呢?”(李凉《公孙小刀》)

以上例句中,去掉“少来”句子仍然成立,但是显得有些突兀,连贯度降低。使用立场标记“少来”为听话人理解话语提供引导,从而减少听话人对说话人真实意图的推理过程。

(二)立场表达功能

立场表达是一种动态交际活动。“它是言语交际双方在特定的互动背景下,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的使用,来合作构建彼此对言谈中的某一事物的看法、态度、情感倾向等。”[2]立场标记“少来”主要表达一种否定的负面立场,这种立场义是从动态的语言活动中浮现出来的。由于受到交际双方关系、地位以及前后语言成分的影响,在具体语境中,其浮现出的“负面”语义强度也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四种,越靠右等级越高,规约化程度越高:

嗔怪<拒绝<反驳<斥责

1.嗔怪

嗔怪指的是并非出自于真心的一种责怪,伴有一种撒娇的主观态度,其“负面”的语义强度是最低的,常见于情侣、夫妻等关系较为亲密的交际双方之间。例如:

(19)谷扬直勾勾地看着她秀丽的脸蛋,半天终于开口说,“我好想你。”嘎?她顿了一下,雪白的颊上瞬时染上两朵红云。“你少来了。”她一脸的不自在,因为没想到他会冒出这么一句。(彤琤《既是谈情也说爱》)

(20)小辣子恍然道:“简单点说,不动明王就是大日如来的念怒金刚相呢!”“然也!”小桂拍拍他的脑袋,狭谑道:“聪明的小孩。”小辣子拨开小桂的手,嗔啐道:“少来!你不比我大多少,别想吃我的豆腐。”(李莫野《江湖风神帮》)

例(19)中,女孩用立场标记“少来”表达了一种否定回应,这种回应带有一种撒娇和害羞的态度,前文出现的“雪白的颊上瞬时染上两朵红云”也呼应了女孩这种态度。例(20)中出现的“嗔啐”也是一种显性的标记。

2.拒绝

拒绝指的是说话人提出某个意见或请求,听话人通过立场标记“少来”对这一意见或请求表示不接受的态度。例如:

(21)“水滟,你出去帮我打发他。”恋荷满含希望地看向师妹。水滟看她一眼,毫不同情地拒绝。“少来,自己闯的祸自己收拾。”(凌玉《魅惑你的心》)

(22)“这是哪里?”她疑心重重地问。他答也不答地下车来,替她开车门。“欢迎回家。”她由车窗望着外面,拒绝妥协,不肯下车。“少来,我才不下车呢!”(雷·莉克莱《批发新娘》)

例(21)中,说话人“恋荷”对听话人“水滟”提出了“你出去帮我打发他”的请求,但是立马遭到了对方的拒绝,立场标记“少来”和前文出现的“毫不同情地拒绝”共同使用达到此种立场表达的效果。例(22)亦如此。

3.反驳

反驳指的是说话人提出某一观点,听话人不同意这一观点且进行辩驳,后续一般会出现反驳的理由和依据。

(23)“好姐姐啊!你只适合做月老、扮红娘,至于家事,算了吧!”琼儿挖苦道。谁知璃儿竟杏眼圆瞠、气呼呼地反驳:“少来!别把我和刘陵那家伙扯在一块,他是个没肝没心的花花公子。”(凌玉《红娘的契约鸳盟》)

(24)“喂喂喂,别把我扯进去。”怀宇马上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我已经有未婚妻了。”“少来!谁不知道你随时准备把彭大小姐休了?”别想用那一套唬他。(凌淑芬《不肯上车的新娘》)

例(23)中,听话人用“少来”对说话人提出“自己的能力只适合做月老、扮红娘”这一观点进行了反驳,后续成分还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例(24)亦如此。

4.斥责

斥责指的是听话人认为对方所提的观点、说法等很不合理,引起了自己的强烈不满,从而严厉指出对方的错误所在,语气强烈,否定的强度属于等级中最高的。

(25)“我觉得他好像真的蛮想和你做朋友的。”她对妹妹的说法嗤之以鼻,“少来,我怎么不知道你是这么有‘感觉’的人?”(淡霞《刺客小新娘》)

(26)沈一中道:“当然是我与铁兄二人呀!”尤道士叱道:“少来,在这节骨眼上,你是你,姓铁的是姓铁的。这就叫作丁是丁,卯是卯,清清楚楚分开来。”(七雄劫《秋梦痕》)

例(25)中,妹妹提出自己的看法后,引起了姐姐的强烈不满,姐姐随即使用“少来”加以斥责,从前文出现的“嗤之以鼻”和后续反问句就可以看出姐姐这种愤怒的主观态度。例(26)中,“尤道士叱道”这一语言成分也是从侧面反映出说话人不满与斥责的态度。

五、立场标记“少来”生成轨迹及相关机制

(一)立场标记“少来”的生成轨迹

立场标记“少来”的生成轨迹是比较复杂的,可以说是见证了语法化与词汇化的互动性。立场标记“少来”的形成基础是“少来”副词用法的成熟①关于“少来”的副词化过程可参见张亮《“少来”的表达功能及其副词化与标记化》,《语言学论丛》,2017 年第2 期,第356-374页。本文在此不再赘述。。在其副词功能的形成过程中,句法环境提供了副词化的前提条件,配合代动词“来”指代功能的弱化,其逐渐并入到“少”中成为词内成分并固定下来。清代,“少来”出现了重新分析的可能。

(27)因问祝春的《旧酒痕》怎么样了?祝春道:“谁和你这般空?你爱嚼咀,你竟自己嚼去,少来惹人厌。”(天虚我生《泪珠缘·第六十五回》)

这里的“少来”可作双重分析,既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对后面“惹人厌”作祈使否定,也可以凸显“少”对动词“来”的否定。笔者更倾向于前者。

根据笔者考察,表否定义“少来”单独使用在清代文献中只出现个别用例,不具有普遍性。之后的民国文献中也未发现,其立场标记功能是到了现代汉语中才逐渐形成。例如:

(28)“为了表示尊重你,我还是先来跟你说一声。”“少来了。”南宫扬冷冷地说道,把文件扔回桌上。“表面上你是来知会我,说明你不得不去打扰灭明,实际上你是想诱我也插手这件事。”(凌玉《豆浆传说》)

(二)立场标记“少来”的形成机制

1.代动词“来”的并入与去范畴化

关于代词“并入”现象,张田田的研究较为深入和系统。她将代词“并入”看成句法上、语义上原本独立的代词在韵律、语用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了去范畴化,并入其所依附的成分,其指称功能弱化且最终消失,由独立词变成词内成分的过程。②参见张田田《与代词“并入”相关的双音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年,第13-14页。这一现象同样也适用于代动词“来”,因为代动词“来”的用法就是用“来”替代另一个意义不相关的动词,在语篇中主要起到指代作用,与代词功能相似。随着“来”所指代成分出现在“来”的后面,其指代功能弱化、意义虚化,并入到词的内部成为一个词内成分,从而实现了去范畴化。例如:

(29)李小果挤挤眼睛,挑衅说:“可姐,来瓶红酒,对半分?少来几口,还能舒筋活血。”(叶舟《目击》)

(30)此刻,那个“它”趁机出来凑热闹:“嘻嘻,秦宝宝,看来你要倒霉了,老头有了异心了。”“去去去,关你屁事,少来搅局。”(李笑佛《绝毒断肠》)

(31)陆天威笑了,这才是雪梅天真的本性。“倒是你,有事要我帮忙就坦白说吧!”“哇!天威哥好厉害。”“少来,有什么事尽管说吧!”(慕云曦《狂傲二少》)

例(29)中,“来”是代动词,所指代的成分在上下文语境中有所确定。此例中,代替的是动词“喝”,指代性比较明确。例(30)中,“少来”后接成分“搅局”是对前文的言语内容进行总体概括和指代,“来”的指代性已经减弱。例(31)中,“少来”后的评价内容是羡余的,无法补出。其中“来”的功能泛化,意义虚化,语音弱化,实现了去范畴化。

2.“少”的隐喻与语境吸收

“少来”的标记化主要与其内部优势词内成分“少”的语义发展有关,其中“少”的否定义被凸显,而“来”的动作性逐渐消亡。“少”作为表示数量、次数少的形容词,在充当状语过程中逐渐从已然时态的描述到未然状态的要求,最终到表示否定的主观意图,验证了从数量范畴到情态范畴再到主观范畴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正是隐喻“投射”所起的作用,同时也是语义范畴动态观的具体体现。姚占龙认为,“少”由形容词变为否定标记,伴随“少”量性特征的消失和说话人否定性主观态度的增强。③参见姚占龙《祈使性否定副词“少”的产生及其语用解释》,《语文研究》,2014年第1期,第43-46页。“数量小”容易与否定范畴相匹配,“少来”在具体语境中不断吸收词内成分“少”的否定义,并使其规约化。这种“否定”义实际上隐含了说话人“不认同”的负面立场,进一步促动“少来”立场表达功能的形成。例如:

(32)狸狸:“说得你好像很老似的,请问您老人家贵庚啊?”

杰:“三十有二。”

狸狸:“哇!的确是老头子,你大我十五岁耶!我是不是该叫你一声叔叔啊?”

杰:“少来,等我真的走不动时,你再叫我叔叔还不迟。”(古灵《偷吃蜜糖》)

以上例句中,立场标记“少来”在表示否定义的同时,更多的是体现了说话人的一种“不认同”的立场态度,凸显其主观情感的表达,拉近了听说双方的距离,加大了互动的力度。

六、结 语

文章基于互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会话推进形成的序列语境,考察立场标记“少来”的话轮位置和互动序列模式,探讨其在具体语境中,相关交际、社会因素对否定评价表达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塑造。考察发现,“少来”主要位于话轮之始的位置,第一时间抢占话语权,对对方的说法作出不认同的回应。其否定表达在具体语境中浮现出不同的等级,主要有:嗔怪<拒绝<反驳<斥责,越靠右等级越高,规约化程度越高。从来源上看,否定副词“少来”来源于跨层结构“少+来+VP”,其形成过程中,代动词“来”的并入和“少”的隐喻与语境吸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其规约化最终成为一个表否定评价的立场标记。

另外,文章提及到立场标记和构式两者的关系,可进一步加以讨论。笔者认为,立场标记主要侧重语用表达,去除后并不影响句子的真值条件,但是加上后会引导听话人作出正确的会话理解,构式则更加侧重整体意义大于部分之和,整体结构义无法推导性。运用构式语法、整合概念等理论来指导立场标记的研究可能为汉语学界开辟一个新的视角。

猜你喜欢
构式立场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