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视角下消极情绪的积极设计作用

2023-05-27 18:47刘智琦徐娟芳邓雯帜
设计 2023年9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

刘智琦 徐娟芳 邓雯帜

关键词:积极设计 积极体验 消极情绪 情绪驱动 可持续行为

引言

积极设计是关注可能性的体验设计理论,通过情绪驱动设计(emotion-driven design)来调节用户的行为,助其实现长期目标、获得主观幸福感。在积极设计的语境中,用户行为是目标导向的可持续行为(Long-term behavior),而当前对行为的设计多局限于单次激发,未能从长期、可持续的角度进行研究。目标的实现需要行为的可持续发生,单次行为无法满足积极设计的本意。此外,积极设计中情绪驱动设计多集中于正面情绪,而情绪的黑暗面——消极情绪也可以通过设计产生积极效果[1],并有着驱动行为可持续的独特作用,目前关于后者的研究仍存空缺。

本文以“如何使积极设计中目标导向行为可持续”为出发点,总结消极情绪对驱动可持续行为的重要作用机制,并提出对应策略,为积极设计实践提出以下两点新的参考:1.积极设计不等同于单独应用正面情绪,消极情绪在驱动可持续性为、实现积极设计的本质意图上有独特作用;2.消极情绪对行为的触发可以是全流程、可持续的,这区别于当下“单次激发行为”的多数设计实践,对达成个人目标有切实的帮助作用。

一、积极设计

(一)积极设计概述。积极设计是体验设计领域近年来新兴的一个话题,它面向未来可能性,旨在提升用户主观幸福感。积极设计进步性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不同于“设计为解决现存问题”,它直接关注“用户长期目标与未来价值”。基于此,积极设计的深层意图在于引导长期行为,助力目标实现与幸福达成。其意义不仅在于平衡“问题导向型设计”的绝对理性,更在于促进个人的可持续发展[2],实现群体甚至人类社会的繁荣。

(二)积极设计中的目标导向可持续行为。积极设计中的幸福三要素包括:“愉悦—体验积极情感”“个人意义—实现长期目标”“美德—成为一个高尚的人”[3]。积极设计中承载的三重意义需协调一致,不能有冲突和矛盾,不能只满足愉悦层次的短时享乐、却违背个人意义层次的长期目标。因此,“长期性”与“可持续性”是积极设计的固有属性,实现途径在于“目标导向行为”的可持续发生。

可持续行为(Long-term behavior)也是本文的一则重要研究基础,区别于短时、单次发生的行为,可持续行为有“行为维持”这一重要阶段[4]。黄诗桐在梳理“可持续行为改变”的交互设计框架时,指出“积极心理学”“幸福因素”是行为可持续的依托[5],而情绪驱动设计作为积极设计的核心,在触发用户行为方面有重要设计意义。国外学者奥兹卡拉曼利研究情绪如何驱动行为,帮助用户度过“自我控制困境”,达成个人目标[6];弗兰斯克等从为美德设计的角度出发,指出良性长期行为对积极设计有促进作用[7]。上述研究论述了情绪如何帮助用户积极行动,但尚未将情绪驱动与可持续行为联系起来,是对行为的单次激发。

在具体的情绪研究层面,Desmet指出在消极情绪的参与下,积极体验将不滞于愉悦的粗浅表面,消极情绪可以丰富产品的用户体验[1];Yoon.J.k等也表明了积极的含义超越了广义的快乐概念[8]。因此,消极情绪参与的积极设计可以创造更具价值的“愉悦”,扩大与深化“积极”的意义。

本文的出发点在于“如何令行为可持续”,通过文献辨析,指出可借助消极情绪的独特驱动作用。研究将从行为可持续的角度,梳理定义消极情绪在其中的作用。该角度可进一步扩充消极情绪在积极设计中的参与维度——即参与驱动可持续行为,有一定发展性的参考意义。

二、消极情绪驱动可持续行为的作用机制

消极情绪指害怕、后悔、愤怒等负面情绪,在常规认知中,消极情绪是行动的阻力,但目前多项研究已提供了不同证据,证实消极情绪对行为的驱动作用,如悲伤等情绪可提高创作水平,效果甚至高于部分积极情绪[9][10]。陶洪美对此总结为不同的消极情绪在行为的不同阶段介入时,会产生不同的积极效果[11]。本文不对消极情绪分类作详尽穷举,将以其对行为的驱动效果为维度,梳理与定义作用机制,作为积极设计中应用消极情绪的依据。

(一)消极情绪赋能行为。在常规认知中,消极情绪经常与失败挂钩,但实际上,有时心中产生的恐惧、害怕等情绪反而更好地促进了人们行动。Desmet将其定义为“消极情绪使人们有力量采取行动”

(Empower for action),如“愤怒给予勇气,恐惧唤发注意”[1],以赋予人们更高的行动能量。波普等人的实验同样表明:消极情绪对行为有显著促进作用,唤起愤怒的音乐让游戏玩家表现得更好,玩家甚至表現出了愉悦与享受感[12]。

因此,消极情绪有着“赋能行为”的作用,该作用的发挥与“转化”和“情绪刺激的适度唤起”两概念密切相关,如图1:阿普特的“反转理论”指出,消极情绪也可以转为积极体验[13],在同一“感受唤起”维度下,情绪的“焦虑”消极态可以转化为“兴奋”积极态。齐尔曼相似地提出“兴奋转移理论”:当焦虑等情绪消耗后,剩余的情绪能量将以兴奋态被内化[13]。此外,由图示可知,积极消极情绪往往同时存在;当控制好情绪唤起的“度”时,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被同时唤起,并可互相转化;消极情绪通过转化对行为赋能,驱动人们的正向行为。

(二)消极情绪预测的反向鞭策。“情绪预测对行为的影响”由积极心理学教授丹尼尔·T·吉尔伯特定义出:人们是否会进行一项活动,取决于对活动引发的未来情绪感受的预测[14]。若可能产生的未来情绪与个人目标期待一致,便会推进该项活动。情绪预测的作用机制如图2:调整用户感知,使之关注到未来目标,产生情绪预测并衡量选择,采取与个人目标一致的正向行为。

消极情绪在其中以“反向鞭策”的形式参与,督促用户坚持长期正向行为、避免中途放弃。反向鞭策作用指想象未能达成个人目标时,未来产生的内疚、恐惧等感受——即情绪预测,并反向督促自己采取积极行为,其原因在于“我们谨慎行事,不是因为当下感到内疚,而是为了预防未来的内疚”[15]。这类“小情绪”虽不经常出现,但对生活的正向推进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在行为过程中,消极情绪可反向鞭策用户坚持,督促行为的正向可持续。

(三)消极情绪激励新阶段行为。结果反馈影响下的“行为维持”是可持续行为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有再次行动的动机,不再是出于关心将发生什么,而是因为获知已有结果及意义[4]。消极情绪可通过反思作用,强化行为结果的正面反馈,帮助形成更具驱动性的动机,实现“行为维持”,其作用机制可归类为以下两种:

1.放大成就感知,强化自驱动力:若在前期行为过程中,用户克服了短时愉悦的诱惑、坚持长期目标,如拒绝高热量食物而坚持健康饮食,在阶段行为后可感受到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因此更有动力坚持新阶段的正向行为。2.反思行为意义,调节深层认知:在拉马纳森等人的研究中,如果用户产生短期放纵行为,在放纵后的认知调节阶段,积极情绪会诱导其再次放纵,消极情绪反而有逆转作用,使认知偏好转为与长期目标一致,自发调整行为方向,这便成为了自我控制的驱动源[16]。

因此,消极情绪从两方面促成新阶段正向行为的发生,通过“自我认可”与“自我反思”的方式,在阶段行为完成后的反思认知阶段,帮助用户深入理解长期目标的意义,驱动自我实现,消极情绪也因而成为新阶段与全流程行为中的自驱力来源。

三、可持续行为驱动中消极情绪扮演的作用模型

根据上文梳理的作用机制,结合Rothman的“行为可持续”中“发生与维持”的概念[4],将“可持续性为”划分为“阶段行为”与“新阶段行为”,对应“单次行为的发生”与“长期行为的维持”,定义消极情绪的三种角色,并建立其作用机制模型,如图3。

1. 在阶段行为前,消极情绪转化参与“行为赋能”是指:行为发生前,若外界给予了合适的情绪唤起强度,消极情绪可转化为积极态,促使行为发生。此外,若情绪唤起方式适当、有效,消极情绪的赋能作用可延续于整个行为过程,如音乐实验中的被测者表示:整个过程中都享受着负面情绪的积极体验[12]。2. 在阶段行为中,消极情绪直接参与“维持持续刺激”是指:在阶段行为过程中,消极情绪直接通过“情绪预测”,唤起人们对长期目标的关注,以担忧、内疚等形式反向鞭策阶段行为完成。3. 在阶段行为后,消极情绪供能参与“强化正向反馈”是指:在行为后的反思感知阶段,消极情绪通过自我认可成就、自我反思调节,从深层激发用户自主行动的动能,以达成个人目标、获得理想生活状态。

综上可知,消极情绪在可持续行为的各节点都有驱动性的力量。在设计实践中,可有意识地对行为分阶段划分,并借助消极情绪的力量驱动行为可持续进行。

四、消极情绪驱动可持续行为的积极设计策略

在真实生活中,消极情绪并不总是如期发挥作用,个体受到内外界因素的影响,其行为方向有很大可能性偏离长期目标,如当沉溺于即时享乐的情绪、忘记长期目标时,人们本能地追求快乐、回避痛苦,消极情绪的持续激励作用也未能发挥。但这对设计来说也是一个机会点,即如何通过设计适当唤起消极情绪,利用其积极价值驱动可持续行为。在积极设计理念中,消极情绪的参与使得积极体验的层次更为丰富与深刻。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从积极的视角进行实践时,可利用消极情绪的独特作用,驱动行为可持续,同时也应将用户的接受方式纳入设计策略的考量范畴,为消极情绪赋予积极价值。下文将结合具体设计案例,总结提出对应策略。

(一)针对行为前“行为赋能”——幽默化唤起紧张焦虑感

1.在行为前唤起紧张焦虑感。针对如何使人们开始正向行动的设计问题,可在行为发生前,通过增加适度的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以赋能推动行为的发生。当前的部分情绪唤起的方式多从正面激励,如设置关卡、显示成就等功能,意在使用户行动起来。消极情绪在此时的参与,可使行为动能更加深入,丰富动机体验,如通过紧张让人更加全神贯注,即为“行為赋能”。

如近年风靡的“健身环大冒险”(如图4)忠实于“冒险”的本质,将冒险的挑战性、不确定性、危险性的特征通过体感交互的形式传递给用户,使用户对前方未知的健身旅途充满紧张感受,同时也唤起用户对探险的期待,推动积极健身行为。健身环大冒险以设计“挑战和难关”的形式,激发兴奋与紧张并存的混合情绪,其中消极情绪在情绪高度唤起的状态下,转化为兴奋、期待的积极情绪体验,驱动了健身行为。

2.以幽默化方式调节情绪唤起强度。新策略提出也要兼顾用户的愉悦感受,这是因为在积极设计理念中,若一味地为了避免过度唤起消极情绪导致压迫感,则违背了积极设计的意图。这需要幽默化处理情绪唤起方式,调节情绪唤起程度,达成消极作用的“转化为积极体验”的赋能作用。具备幽默感的产品可以引起生理与心理双重层面的积极反应[17],以生动的方式获取用户的好感,设计上可通过对设计载体形象的拟人化、情绪唤起形式的趣味化、游戏化来实现。

如代尔夫特积极设计学院进行了一系列“唤醒闹钟”的设计探索,运用不确定、担心的消极情绪解决嗜睡问题。如图5,Gauri Nanda设计的车轮闹钟有着趣味的拟人表情,闹钟在用户拒绝起床时开始跑动并发出声音,促使用户起床关闭闹钟。这种交互形式使人联想到活泼的卡通角色,为唤醒功能增添趣味而不至让人反感。

(二)针对行为中“维持持续刺激”——共情警示未来状态

1.在过程中警示未来状态。虽然消极情绪的反向鞭策是一类常见的心理现象,但由于人们有着追逐快乐、回避痛苦的本能,消极情绪“延迟满足”的预测机制往往难以发挥效用,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坚持”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困难的。如何通过设计手段帮助情绪预测发生作用?由于预测是面向未来的,可通过预示失败对应的“消极情绪状态”,激励用户关注长期目标,并与成功状态形成对比,唤起“希望达到成功的情绪状态,避免失败的情绪状态”的愿景。如Desmet设计的一款智能购物车,用以引导用户坚持健康饮食:当用户只选择高热量食物时,购物车屏幕上的虚拟人物形象快速膨胀,预示大量摄入不健康食物后的糟糕体态。而放入健康食物时,虚拟人物形象则会变得更加匀称有活力。通过提醒未来状态,并以对比的可视化设计附加更强烈的刺激,有效驱动用户坚持饮食管理。2.共情化警示以驱动用户切身感知。进一步的,在对“未来警示”进行积极设计时,可采用共情设计手法,使用户对未来情绪状态感同身受,以达到积极驱动的效果。共情(Empathy)也称同理心,又译作同感、投情、移情等,指可以设身处地理解他方处境,达到情绪情感的共鸣,常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服务,旨在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转化为设计方案。

在积极的新视角中,此时的“共情警示”并非是设计者去理解用户,而是让用户理解设计。若直白地预警未来状态、但并未引起用户“感同身受”般的情绪波动,那么消极情绪的反向鞭策作用便是失败的。“共情警示”的策略创新性目的便是让用户切身感知结果状态,以达到深层触动的驱动效果。“共”即“共鸣、认同”,在设计手法上可以加强交互层的情感联系,使用户在面对产品时如同面对自己,感知到所警示的未来状态与自身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迫切需要其做出相应的正向行为。

上文的智能购物车采用人体的隐喻形象映射,其触动效果优于单纯的数字可视化设;支付宝-蚂蚁庄园(如图6)为了驱动用户坚持爱心捐赠积攒公益分,设计采取对话共情的交互形式,培养“主人与宠物”的情感联系;当用户未能坚持积攒公益分时,交互界面上呈现“空状态”,显示小鸡失踪或离家出走,警示未来状态,唤起用户的失落等消极情绪,此时需要“主人”主动唤回“宠物”,并捐赠“爱心公益分”安抚。上述案例都意在唤起用户对个人未来状态的深层理解,使消极情绪有效刺激行动、维持行为可持续。

(三)针对行为后“强化正向反馈”——创造主动反思机会。新阶段行为的发生依靠用户自发驱动的力量,黄诗桐提出“通过提供相关信息和有意义的变化理由来支持自主”[7]。为了强化正面反馈,可依托消极情绪的“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创造获得反馈的机会。放纵后的积极情绪会致使新的放纵,消极情绪才是督促人们采取新的正向行为的要素。因此,在阶段行为后,可视化反馈阶段结果,创造反思机会、增强反馈效果,有目的性地让用户主动回顾结果与收获,可促使用户自我感知,以此产生新行为的自驱力。

如Santiago De Francisco设计的一款叫Billy cash的存钱罐,关注于“如何让人们自主坚持长期的储蓄行为、克服浪费”。为了让用户意识到储蓄习惯的价值与意义,Billy cash阶段性地在消费行为后打印出一张便签、发出提问,比如“这双鞋到底有什么特别的?”促使用户主动沉思,意识到消费行为的实质。若不合目标的放纵消费发生了,便签反思所带来的愧疚感可督促用户改变。即消极情绪通过“自我认知”“自我反思”促使用户养成长期储蓄的良好习惯。

结语

积极设计的实现需要用户坚持长期可持续行为,本文系统梳理出消极情绪驱动可持续行为的作用途径,拓展了“积极体验”的含义,使积极设计的可能性不止局限在用愉悦情绪而设计。建立“可持续行为驱动中消极情绪的作用模型”,结合案例总结提出对应策略要点,旨在为积极设计中的行为可持续提供新的参考。

本文以消极情绪为新切入点,从行为全流程、可持续的角度,丰富了积极的含义,明确消极情绪在其中的参与方式。可为后续具体实践与验证,提供一定系统化新视角、新策略的参考。由于消极情绪的积极化设计仍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国内外的设计研究与实践较为零散、未成体系,本文初步在系統梳理、策略导出上作出部分工作,后续研究可进一步在消极情绪如何参与到积极设计的三层次、对消极情绪的积极设计效果的验测上作出进一步的探讨。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
如何教孩子正确应对消极情绪
静心
幼儿消极情绪的表现及家长的应对策略
——以三门峡市H区幼儿为例
测试
幸福:消极情绪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常见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的应对与处理
例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消极情绪的调节策略
帮孩子化解消极情绪的绘本
Clear Your Mental Space
孩子的消极情绪需要用心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