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教学的一大难题。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较紧,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过多的时间练习写作。学生在写作时思想空洞,缺少素材,写出的文章质量不高。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提出了新型的读写结合教学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对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读写结合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8.037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教师要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和教师的教学难度,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教师要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虽然许多教师提高了读写结合教学的意识,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
首先,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在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只重视学生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虽然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教师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难以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重阅读轻写作,没有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提升。
其次,课堂教学仍旧以教师为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存在着“师尊生卑”的教学观念,以自身为主体,向学生传授知识,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好听课笔记,学生在课堂中缺乏自主权,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语文缺乏兴趣,阻碍读写結合教学的发展,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1.探究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积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阅读和写作教学目标,以教材为基础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读写意识。教师要意识到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将知识内化,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分析资料、采集信息,并通过写作的方式输出信息,在锻炼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让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优化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春》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初步阅读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和了解文章中的写作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每个段落进行深度剖析,了解文章中使用的重复、拟人、排比、比喻等写作技巧,深入理解文章,不断学习写作方法。教师还可以布置写作任务,如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出优秀的词语或句子,并思考如何将这些词句应用到写作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的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口头写作的机会,训练学生即时写作的能力。如教师对文章第三段进行分析后,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一段中有哪些词句可以应用到写作中,并进行临时创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通过仿写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促进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
2.设计合理导学案,增强读写意识
导学案是新课程改革下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优化导学案设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纪念白求恩》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导学案,让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后说一说白求恩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分为几部分,并为每部分设计小标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这一人物的魅力,感受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内容描写自己喜欢的人物,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补充和拓展。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情节进行续写,为学生创造自由的想象空间,从而真正发挥读写结合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每天都给学生布置写日记的任务,让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通过日记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日记既是学生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日记内容和写作范围进行合理规定,避免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出现流水账式的日记。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布置写日记的任务,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写作技巧应用于日记中,记录下生活中的小事,从而使日记的实用性得到有效发挥。
例如,在《海滨仲夏夜》一课中,文章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仲夏时节海滨的景色,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将文章与生活相结合,从生活中寻找四季的景色,并将其记录到日记中,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3.运用微课激趣,培养学生感知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读的形式主要以学生朗读、教师范读为主,课堂缺乏趣味性,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驱动力,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微课的作用,利用微课激趣,让学生有更加新奇的体验。在课文学习中,阅读是了解文章内容的首要环节,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学生必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学习目标,在情感上与作者、文章产生共鸣,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微课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读课文,将字词融入语境中,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感知,凭借感知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教师可以制作朗读录音,将伴奏音乐、朗读录音与视频内容相结合,制作朗读教学视频,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听朗读录音,视听结合,强化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注重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发挥微课的作用,利用微课视频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在课文教学中,如何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一直是教师困扰的问题,开展微课教学,能够使复杂的内容变得更加简单,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浅显易懂,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此外,创新是读写结合的核心,阅读与写作本身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指导学生写微作文,让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完整的故事,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要加强写作训练,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观察事物的特点,写出优秀的文章。对于叙事、说理类文章,教师可以展示文本材料,并播放视频,还原事件的原貌,将图文结合,加强学生的感知。如教师可以查阅与济南的风景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发挥想象,对文章进行扩写,学习文章的语法结构和遣词造句,立足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续写文章。还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以“自然风景”为主题,写一段文章,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
4.创新教学模式,培养语文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是仿写文章,在微课模式下,教师要对读写教学形式进行优化创新,以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展现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微课中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主动分析探究文章内容,再利用互联网搜集素材,拓宽教学途径和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借助微课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深度融合,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延伸。如教师可以制作读写教学视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在视频的引导下进行课外阅读,一边阅读,一边积累知识,如将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或含有哲理的句子摘抄记录下来,并在阅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小说后,写一写读后感,记录自身的阅读感悟。
创建情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创建,结合文章内容创建多元情境,让学生转变思想,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知识,呈现读写结合的效果。教师要明确读写结合的目标,以及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意义和方法,以构建情境的方式将二者融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阅读,分析文章语言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输出,强化读写结合的效果。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寻找技巧,并对其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台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探究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再进行小练笔,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素材,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素材,运用多种表达手法进行练习,拓宽学生的思路,将知识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此外,由于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要将读写结合,从整体的角度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阅读与写作的关联,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意识,实现读写结合教学。
5.营造良好的读写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使得人们的阅读热情和写作热情下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加强读写结合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热情。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开展生活化教学、情景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利用有趣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基于写作教学,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动力,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例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朗读录音,加强学生的感知,再播放文章的创作背景等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同时,阅读是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利用微课整合知识点,突出阅读中的亮点,有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阅读重点放在文章的情感、思想内涵和结构特征上,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6.强化读写结合,培养读写习惯
写作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事先给出写作材料或布置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在写作中不知道如何下笔,常常感到无话可写,无事可说。因此,教师要发挥读写结合的作用,在阅读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探究文章,从文章中获取写作素材,再开展写作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总结写作技巧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在阅读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将阅读的知识化为己用,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必须将读写结合,从写作的角度分析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观察文章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积累经验。
例如,教师在进行古诗《望岳》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古诗的内容进行充分理解,将古诗中优秀的句子记录下来,并运用到写作中。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写作,让学生从自身的兴趣出发进行写作。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句子的掌握,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同时,初中生年龄较小,缺乏社会经验,阅读是学生认知世界最主要的方式,丰富的阅读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体会文章的思想。将读写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在以往的教学中,阅读课与写作课分配比例不均衡,往往一两周只有一节写作课,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乏写作训练,导致写作能力难以提升。阅读是认知的重要途径,只有拓展阅读范围,丰富阅读内容,才能够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为此,教师要运用微课强化课外阅读,将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有机结合。
此外,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往往容易分散注意力,教师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是出现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读写课程,为学生提供自由的阅读和写作空间。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带到教学中与同学分享。
总而言之,读写结合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读写结合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秋艳《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分析》,《中外交流》2019年第25期。
[2] 谢春玉《基于融合视角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研究》,《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年第10期。
[3] 杜得根《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模式的有效融合》,《考试周刊》2021年第29期。
(蔡素贞,1977年生,女,汉族,福建漳州漳浦县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