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建构视角下东南亚国家语言教育政策评析

2023-05-26 03:39:50刘泽海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东南亚建构政策

刘泽海

(1.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2.吉首大学国别与区域营商环境研究所,湖南吉首 416000)

东南亚国家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数量多、种类繁杂,这一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东南亚国家语言教育政策的复杂性。在语言教育政策研究中,无论研究政策过程,或者政策形式,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教育政策与国家建构之间的关系。最新的研究趋向将二者的关系细化为语言、国家与国家建构三者间的关系。其中,语言是最基本的,自有人类开始,语言就已出现。但国家与国家建构不像语言那样,它们不是自有人类社会就有的,而是现代社会的有机构成。在东南亚,国家概念相对较新,是其摆脱殖民统治强烈愿望与行动的产物。一些研究者努力探究语言与国家建构间的关系,因此,语言教育政策与国家建构的关联性及实现路径就成了东南亚国家语言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主题。

一、东南亚国家复杂多样的语言生态

东南亚国家覆盖近千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和海域。它们在语言上有广泛的多样性,在其近5.5 亿居住者中,人们讲1 487 种母语、15 种官方通用语(如马来语、柬埔寨语、泰语、越南语、印尼语、菲律宾语、老挝语等)、在更大范围交流的区域语言(如马来语)以及英语〔1〕。东南亚国家语言生态复杂多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地处中南半岛上的国家在语言类型上至少属于两三种不同语系,语言类型复杂;②位于海岛上的国家语言多样化特征明显,虽然它们的本土语言只属于南岛语系,但语言间差别极大,居住在不同岛屿上的人们在语言上甚至无法沟通;③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除了有土著语言之外,还有大量的汉语方言和印度的不同语言;④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各有几支较大的本土语言,印尼的爪哇语是全国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地方语言,但没有被选为官方语;而菲律宾也存在人口数量与他加禄语相当的另一种语言宿务语〔2〕。如果处理不好,这些有影响的语言对国家通用语地位的稳固就会构成一定威胁。

这些语言生态对东南亚国家语言教育政策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新加坡1979 年至1980 年间进行了一项“请讲普通话”的官方语言改革运动,目的是说服75%以上的新加坡华人停止讲汉语方言,要求他们使用汉语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相对而言,泰国的国家建构则在文化层面推行带有“强制同化”特征的民族政策〔3〕。泰国政府需解决的政策问题是怎样才能更好地将那些讲别的语言者转化为讲标准泰语,怎样提高泰国公民官方语书面语读写能力〔4〕。以上事实一方面说明东南亚国家语言生态的复杂多样性特征,另一方面也说明东南亚国家无论在哪一个历史阶段推行何种语言政策,其目的都是为更好地促进国家建构与发展。

二、东南亚国家语言教育政策历时演变中的国家建构因素

作为社会黏合剂的语言政策是多民族国家用于促进社会整合、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战略手段〔5〕。在分析语言教育政策功能之前,简单介绍影响语言教育政策制定的社会语言生态状况和历史背景很重要,正如托尔夫森(Tollefson,1991)所说的那样:“在讨论如何解决个人所面临的语言问题时,首先必须对形成个人语言行为的强大的历史力量和体制力量作深刻的评估。”〔6〕换言之,无论在人际交流微观层面,还是在国家建构的宏观层面,一个国家社会历史对语言政策与规划起着关键作用。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进程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7〕东南亚国家不同时期的语言教育政策蕴涵着不同时期的历史格局和国家意志或封建王朝统治者的意志。

(一)从早期东南亚国家形成时期到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时期三大宗教对文字书写系统的影响

从早期东南亚国家时期(公元11 世纪后)开始,东南亚封建国家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展现了东南亚成熟的封建国家不同于早期国家的基本特点〔8〕。宗教派别复杂多样是其社会多样性的突出表现。不同宗教信仰使东南亚国家在通用语言的选择与使用上产生明显的区别〔9〕。具体如下:①在佛教国家,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使用的语言虽属于不同语系,但在文字上都属于婆罗米文字,受梵文影响较深。②在儒教国家越南,越南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关于它的归属至今仍存在争议。在古代,越南的文字主要以汉字、喃字为主;到了近代,越南语在文字上逐渐开始使用“国语”罗马拼音文字。③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它们在语言选择与使用上比较一致,选用马来语作为通用语。④信奉天主教的菲律宾语言比较复杂,多族群语言相互牵制,难以形成一种有较大影响的本土语言。⑤信奉原始宗教的一些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大多无文字书写系统。详见表1。

表1 古代东南亚宗教区域分布及其主要文字系统

(二)殖民时期东南亚国家语言教育政策对国家建构的影响

自1511 年开始,除泰国外,东南亚其他国家先后沦为西方侵略者的殖民地。到20 世纪80 年代,西方殖民者终结殖民统治前,其殖民统治及语言使用情况详见表2。从根本上来说,欧洲国家殖民扩张的深刻根源不是为了传教,而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需要,掠夺财富和资源是殖民侵略的主要目的。因此,欧洲列强殖民侵略对东南亚国家的发展造成巨大破坏,妨碍了国家建构的形成和发展,阻碍了它们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表2 西方殖民宗主国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及语言使用情况

在东南亚国家的殖民史中,无论西方国家宗教势力在殖民渗透时期的传教布道,还是殖民占领时期的殖民统治,语言都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每个国家中,语言选择显然都是逐渐的、不自觉的、实用主义的发展过程〔10〕。殖民统治者既要设法采取措施,传播他们自己的语言,以实施殖民统治与管理;同时,又不得不面对众多的本土语言与少数族群语言共生的复杂语言生态。殖民统治方式不同导致采取的语言政策也不同。无论殖民统治者采取何种语言政策,其目的都是为了维系殖民统治,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建构。

(三)东南亚国家建国初期语言教育政策对国家建构的影响

二战结束后,东南亚国家先后赢得了独立,开始走向民族国家独立发展的道路。在努力建构民族国家进程中,东南亚国家,无论是单语制,还是双语制或多语制国家,面临的威胁也日益增多,主要威胁与这些国家少数族群的语言权力有关。在后殖民语境中,是选择前殖民者或者宗主国的语言,还是选择“本土”语言,虽然在不同地区表现方式各异,但通常都充满着政治意味〔11〕。东南亚国家不仅有许多语言团体和民族群体,而且也有许多亚语言团体和亚国家团体,它们都想要得到国家认可。实际上,它们所需要的是政府对其民族或群体语言的认同,以建立各自的族群认同。如果政策制定与执行得当,这种族群认同有助于形成国家认同;但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将民族语言问题转化为民族矛盾,破坏国家认同的形成,导致国家稳定出现问题〔12〕,这是东南亚国家在语言教育政策上面临的两难问题。只有当族群认同统一于国家认同时,语言教育政策才能促进国家建构,也才有望取得成功。

国家建构的重要工具之一是语言统一,通过推行统一的语言,可以塑造政治共同体的群体认同与民族情感〔13〕。国家通用语言产生于民族国家之后,也存在于国家发展过程中。也就是说,国家通用语言给新成立的东南亚国家带来不小挑战。建国的压力在语言教育政策中同样有所展现,以强化通用语言为目的的语言同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其他语言,破坏一些弱小语言的发展,甚至出现濒危语言〔14〕。因此,维持人类联系需要的一种自然产品(即语言)被国家建设的压力扭曲,以致有些语言必须做出牺牲。或者说,在国家建设过程中,一种主导语言被确立为国语,成为强势语言,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别的地方语言则逐渐没落,有些比较小的方言成为濒危语言,甚至灭绝。这并非质疑国家语言教育政策制定者的动机,他们这样做一定有最合理的理由:促进国家建构和繁荣富强,使人们在强烈的认同意识下团结一致,使国家强大,抵御敌人。

东南亚国家在建国过程中继续广泛地受到国家传统概念影响。在这方面,语言一直都是争论的关键点。在建国初期,即使各国公民会说各种各样的语言,但建立单语制国家是东南亚地区高于一切的最重要的语言教育政策。在建立单语制国家的尝试中,由于认识到作为公民的少数民族族群具有文化权力,他们的语言权力因而变得复杂起来。东南亚多数国家在对待少数民族语言问题上采取了同化政策。近些年来,由于少数民族群体对提高自身语言文化权力的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国家开始对民族语言的教育政策有所放开,尝试允许在低年级教学中使用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作为教学用语或教学辅助语〔15〕,但这项政策的实施结果尚存争议,政策下一阶段的走向尚不明朗。

(四)全球化时期东南亚国家语言教育政策对国家建构的影响

进入全球化时代以后,语言教育政策发生转向,从关注国家通用语转向关注国际通用语。一方面,全球化改变国际交流中语言处理方式,以英语为国际通用语;同时,全球化和区域化在语言教育政策中产生的一个额外效果是少数民族语言的复兴。“少数族群”问题已经促成许多关于语言人权的书籍出炉。

人们似乎认为国家建构与发展是很自然的事,事实并非如此。国家建构需要整体的政治社会框架,包括政治权威的社会基础、公民不同形式的政治参与和负责任的公共部门〔16〕。当今社会,当我们运用“发展”一词时,它是指一个强大负责任的国家必须能够领导人民通过迅速发展经济使国家繁荣富强。在全球化时代,发展包括赶上正在快速扩张的世界发展步伐,沿着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经济方式向前发展〔17〕。

语言教育政策除了具有促进国家建构与文化发展的功能外,还提高了语言教育与国家建构间的联接意识。这种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新加坡领导人在独立后采用英语为教学语言。同样,在2002 年的一次教育改革运动中,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再次将英语作为数学与科学课程的教学语言引入教学系统。总体来说,这种联接迫使东南亚国家重新思考它们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一些国家开始加大对作为国际交往通用语英语的重视〔18〕。事实上,东南亚国家重视英语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他们参与国际竞争的语言能力。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动国家更好地建构与发展。

三、东南亚国家不同类型语言教育政策在国家建构中的作用

从语言类型的视角对语言教育政策进行分析与解释有利于发现语言教育政策选择与实施的内在规律,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教育政策对国家建构产生的效果和发挥的作用。

(一)语言类型划分的依据

语言类型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研究目的。一般而言,东南亚国家语言类型的划分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①按照语言功能,语言可划分为官方语、外语和少数民族语言;②按照语言地位,可将语言划分为强势语(或优势语)和弱势语;③按照语言源流,可将语言归属到三大语系: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和南岛语系〔19〕。

(二)不同类型语言教育政策模式分析

1.官方语教育政策模式

东南亚国家在官方语选择方面,主要有两种形式:中央同化模式的单语制和多语共生的双语制或多语制。单语制选择一种本土语言作为官方语,该语言往往具有明显的代表性,是最通用或使用者最多的语言。与同化政策意图的单语制所不同的是,双语制的理论依据是文化多元化。

2.外语教育政策模式

研究语言教育政策的过程,最好的办法是查看学校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甚至是班级课程安排。为准确了解东南亚国家语言,包括官方语和外语教育执行情况,根据所搜集到的相关国家的小学课程计划〔20〕,将语言课程设置情况从中单独抽出,主要统计这些国家官方语和外语课程的教学时数,尤其是它们在各自国家相应年级课程总数中所占比例,以此分析外语课程在国家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同时对比分析本土官方语与外语课时数比例差异。

通过对语言课程时数安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以下特点:①双语制国家从一年级起开设外语课程;单语制国家中泰国、缅甸从一年级起开设外语,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尼近年来规定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②英语课程开始出现低龄化倾向,从小学一年级,至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校开设英语课程。

3.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模式

根据东南亚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支持状况,将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中央集权型国家、有限支持型国家和禁止型国家。这种分类基于以下几个因素:①从国家政策层面分析,国家明确提出禁止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只有文莱,因此,将其列为禁止型国家〔21〕。②从少数民族语言在教育中的实际状况分析,中央集权型国家一般有明文规定允许在教学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比如越南。③从对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管理方式分析,有限支持型国家中,比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规定,只有当学生有要求,且同时要求达到最低人数限度(至少15 人)时,一般情况下允许安排在正常课时之外的时间段在学校或校外机构进行。这实际上增加了学生获取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机会和可能性。

4.不同类型语言教育政策模式对国家建构发挥的作用

从不同类型语言在语言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而言,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官方语起着统一国内语言的作用,外语体现对外来语言文化的接纳与吸收,而少数民族语言则体现国家对民族语言权的尊重与保障。从不同类型语言教育政策的实施形式而言,官方语主要采取单语制与双语制模式,单语制强调语言同化,双语制保障两种语言的合理运用。在东南亚国家中,实施单语制官方语的国家偏多,它们希望通过语言统一实现语言与文化的同质化,消除语言隔阂。但事实上,单语制并不能实现语言完全同质化目的。就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而言,部分国家对待少数民族语言的观念基本上是将少数民族语言当作一种权利,政府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比如菲律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更多的国家将少数民族语言视为问题,只有非官方组织或机构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再通过政府组织和机构的努力才能解决问题。这些国家对待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态度与其官方语政策保持一致,强化官方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也不太可能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总之,不同类型的语言间存在和谐的一面,但有时也展现出语言竞争与冲突。因此,只有和谐地解决不同类型语言间的冲突,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才能使语言教育真正促进国家建构。

四、东南亚国家语言教育政策促进国家建构的主要路径

东南亚国家作为后发型新兴国家,在语言教育政策选择上具有较明显的民族主义特征,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政体、一种语言”的民族国家的语言理念。多数国家选择主体民族的语言作为官方语,以选择本土语言表明国家的独立和摆脱殖民统治。自从选择官方语之时起,就开始进入了国家建构的进程。在过去的几十年,尤其在独立后,东南亚国家主要通过以下路径促进语言教育政策与国家建构的和谐发展。

(一)提升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促进国家建构

语言是国家的文化标志,语言促进国家认同的形成。东南亚各国通过推行官方语使之成为各国人民的共通语言,它促进人们对国家身份的认同和不同民族间的联动,克服了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的局限性,使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们享有同等的语言教育权。“国家建构”中的“国家”是指民族国家,即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这种国家是建立在国家民族认同的基础上的〔22〕。一个国家过多的方言会影响交流,也容易形成民族认同的阻隔。如新加坡推行普通话,规定将它作为公务语言和华语学校的教学语言,就是为了打破不同民族方言之间的文化和语言的隔离。民族隔离对于国家认同的形成极为不利,严重影响国家建构。同时,强有力的语言教育政策可以确保国家建构得以实现。如泰国实施的“泰语化”政策,全国使用同一种语言,此举促进了国家建构。

(二)重视英语教育为国家建构注入发展活力

通过分析东南亚国家语言教育政策,可以发现重视英语已经成为东南亚国家语言教育的一个新方向。关键问题是英语教育能否给国家发展带来新活力?首先,不言而喻,英语的重要性已经十分明确,它是国际交往的通用语言,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载体。掌握英语意味着更加快捷地把握世界科技信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是决定国家发展动力的源泉〔23〕。因此,掌握英语至少具有及时跟踪科技发展的语言先决条件。其次,实施英语教育可以整体提升教育水平和人才质量。东南亚国家的本土语言除马来语使用人数较多之外,其他语言基本上局限在国内使用,国际交往中使用不多,再加上这些国家语言本体规划比较落后,语言不够成熟,也谈不上成为现代化语言,靠这些语言的教育难以培养能较好胜任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因此,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培养懂英语的人才,缩短与发达国家在人才上的差距,从而为国家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储备和发展动力。最后,从一些国家成功的实践分析,英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如新加坡通过“必知英语”的双语教育,使教育水平领先东南亚其他国家;菲律宾通过培养懂英语的技术人才或劳工为该国带来更多经济收益。

(三)创新语言经济形式服务国家建设发展

语言不仅标记民族身份,也是国家认同与国家建构的工具,它还可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可以通过语言服务,创建语言服务业,为国家建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语言是交际工具,掌握一种或多种语言者就可以利用语言开辟新的语言服务形式。现在东南亚国家出现了新兴语言产业,如新媒体传播、同声传译业、语言寻呼业等诸多服务形式。东南亚旅游业是一大产业,旅游业带动了语言翻译和语言服务的开拓与发展。另一种语言服务就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招收更多留学生,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中英语资源较丰富的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充分利用英语教育水平较高的优势,广泛地吸收亚洲各国的留学生,做大教育实业,这样创造的价值为国家建构以及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四)保护弱势语言和谐推进国家建构

在全球化时代,弱势语的保存与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但弱势语是一个国家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的语言政策应设法保护这些语言,提高弱势语言群体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双语能力。只有少数民族掌握国家官方语,他们才能有效地参与到国家建构的进程中,而不会成为被边缘化的群体。关注弱势语,增进它们与强势语的相互理解,才能促进民心沟通,使国家建构的进程进入平稳和谐的轨道。

综上所述,语言教育政策研究的目的是要弄清语言教育是否促进国家建构与发展,使政策真正服务国家建设。东南亚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存在一些缺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善。第一,树立语言教育政策服务国家建设的正确意识。语言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目的是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政策最主要目的是服务国家建构与发展,语言教育政策应该以服务国家建构为目的,使语言教育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这些人才不仅具有本国语言能力,更应该具有一定外语能力,这样才能掌握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服务国家建设。第二,制定完善的实施与评估考核制度。通过对东南亚国家语言教育政策比较全面地研究,发现东南亚国家的研究者对政策制定过程比较关注,而对于政策实施和执行过程是否促进国家建构的研究则明显存在不足。为此,应该高度关注如何制定完善的实施和评估制度,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考核,检验政策的效果,真正发挥语言教育政策促进国家建构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东南亚建构政策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助企政策
政策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海峡姐妹(2017年10期)2017-12-19 12:26:28
HARD CELL
建构游戏玩不够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食(2016年8期)2016-08-21 13: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