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模式设计与建设路径探索
——以大理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为例

2023-05-26 03:39赵天章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正邦大理校企

赵天章

(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高校不断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大学生就业总体难度日渐加大〔1-2〕。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突破1 000 万人,叠加两年多来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2022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市场压力不断增加〔3〕。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高等教育与就业、劳动力市场脱钩的问题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4-6〕。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就业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综合素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然而高等教育不能很好对接社会需求,导致毕业大学生自身能力与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高度不吻合已凸显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弊端和滞后点〔7-8〕。因此,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如何与时俱进,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现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能力与企业人才供需的对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校企合作办学是适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一种办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共造共享的“双赢”模式〔9〕。企业和学校联合设置企业班等,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在确保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嵌入合作企业的应用型课程,企业参与学生的教学环节,有利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10〕。当前,我国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在校企合作实践模式中,普遍存在制度保障不健全、系统衔接性较差、缺少高质量的培训基地及多元的考核机制等现实问题。此外,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课程内容陈旧,课程比例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忽视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从而造成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脱离的现象,不能适应社会对学生的发展需求〔11〕。针对上述问题,大理大学动物科学专业自办学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新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特别是2020 年与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正邦农牧创新人才班”合作协议之后,大理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供需对接育人新模式。2022年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指导下,大理大学动物科学专业联合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教育部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双方积极开展的一系列校企协同、实践育人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农科类专业不断探索校企合作高效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模式的设计

动物科学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设置应注重实用性及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率为目标。大理大学动物科学专业联合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开展的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主要包括“定向人才培养”和“就业实习基地”2 个子项目,其中定向人才培养项目主要通过举办“正邦农牧创新人才班”,为企业定向输送紧缺实用人才;就业实习基地项目主要采取“轮岗实习”的方式,大理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在江西正邦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区分公司设立“大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企业所需后备人才资源。针对“正邦农牧创新人才班”及“就业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建优质实践创新平台和师资队伍,加强产学研合作,以供需对接就业育人为目标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模式的具体设计技术方案如图1 所示。

图1 大理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模式设计方案

二、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模式的建设

“正邦农牧创新人才班”从大理大学动物科学专业遴选优秀学生,每届班级人数规模为30~50人,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正邦农牧创新人才班”培养方案,以适应地方社会需求和培养现代化高效农业拔尖人才为目标。双方共同优化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力求课程设置与畜牧行业职业岗位能力对接,兼顾地方产业实际和学科发展前沿,找准切合点,整合和优化相关课程,缩减总学分,增加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企业负责安排公司优秀的管理层、技术人员不定期对“正邦农牧创新人才班”学生进行企业文化、通用课程、就业指导以及猪场生物安全和生猪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此外,针对“正邦农牧创新人才班”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度,由高校和公司专家共同担任大学生职业导师,设计专门课程,引入公司内部职工培训方法,共同开展专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业务培训和就业研究,定期考核学生学习情况,在确保学习质量的基础上助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就业实习基地”每年接纳“正邦农牧创新人才班”学生进驻企业,针对专业实践、企业生产、业务环节对学生进行多岗轮训,在增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针对本科生不同个性特点和学习状况,根据“重在参与,重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以企业项目为设计课题申请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在毕业实训过程中积极参与到企事业单位联合创新活动中,加速培养成果的转化。此外,依托“就业实习基地”,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接纳2~3 名大理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专任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让教师走下讲台,走出校门,走进生产,全面了解当地的生产现状、生产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社会对于农林人才的需求方向。

三、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模式的成效

(一)构建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为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大理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根据我国畜牧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按照国家动物生产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要求,积极构建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在对“正邦农牧创新人才班”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大理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积极邀请相关企业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制定,采用“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的理念,大胆改革传统培养方案中三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一个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置内容及实践教学比例,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实用化和阶段化修订,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动物科学专门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来调整教学顺序和实训内容,使课堂和市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形成“理论+实践”融入地方产业的呼应式教学模式。

(二)进一步完善面向“新农科”的课程体系建设

针对“正邦农牧创新人才班”课程设置侧重多学科交叉,充分考虑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符合当下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纳入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动物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动物生产学、兽医学,校企双方针对专业教育平台及实践教学环节还共同开发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及“现代牧场科研训练”等面向“新农科”课程,在这些课程中通过尝试校企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过程、共建教学科研条件及共同开展企业创新活动,努力把握行业对畜牧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把人才培养目标与畜牧行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

(三)逐步推进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在探索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模式的过程中,大理大学动物科学专业联合相关企业共同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针对“正邦农牧创新人才班”将实验教学内容进一步更新并逐步增加实验课程比例和创新实验课程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在实践教学中建立“认知与基础—体验与综合—研究与创新”循序渐进分层次、分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针对“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全部采用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并由企业方专家参与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教师边讲解,学生边观察、实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记忆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显著提升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依托“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大理大学动物科学专业联合企业共同建立“毕业顶岗实习基地”,按照畜牧产业的发展及相关企业对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开展实践锻炼和实习,侧重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逐步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培养模式。例如针对“正邦农牧创新人才班”,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便邀请合作公司不同岗位的优秀员工开展就业教育启蒙,邀请行业著名企业家为新生开展入学教育报告,组织新生深入相关企业开展调研交流,使新生入学之初感受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高新技术,培养学生在入学后对专业的认同感、提升专业自信,养成立志从事农科行业的就业心理储备;在大四毕业实习阶段,通过校企实习基地为毕业生提供多方的顶岗实习机会,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顶岗实习内容体系,综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截至2022 年10 月,大理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 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单位满意度也一直位于全校各专业前列。

四、开展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的启示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教育部适时启动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就是要解决好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促进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增强高校与社会的适应性。反思传统校企合作实践育人模式和大理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校企合作历程来看,积极践行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点启示。

(一)以项目为驱动,推动校企共建实践育人基地

本着“目标共商、资源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应积极对接行业企业,建立“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分阶段对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开展实践锻炼和实习,侧重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大理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一是在新生入学之初,在“专业导论”课程中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及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授课过程,重点讲授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高新技术,培养学生在入学后对专业的认同感、提升专业自信,养成立志从事农科行业的就业心理储备;二是针对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开设“专业实习”课程,利用假期时间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研发实验室等部门参观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三是针对大四学生的“毕业实习”课程,依托校企共建博士工作站等实践平台,由校方选派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团队与企业方选派的行业技术专家共同组成导师团队,以师带徒的形式对毕业生开展为期18周的顶岗实习,通过接触生产一线,全面提高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和拓宽就业渠道。同时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带着课题进行实践训练,例如针对企业生产一线或研发过程遇到的技术问题由企业专家、校方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通常情况为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及学生团队共同组建课题小组,校企双方共同出资设立相应科研项目,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在生产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实践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在本行业就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针对近些年在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现实,教育部于近期发文鼓励高校与企业开展精准供需对接、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10〕。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高校特别是农业类院校要积极对接行业企业,整合资源,探索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参考大理大学动物科学专业近些年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特提出以下两点建议:第一,积极创办企业特色班。高校应立足专业特色联合相关企业积极开设校企合作班,设立企业奖学金并以企业名称冠名,针对该企业特色班一方面要安排校方和企业方2 位班主任分别进行日常管理,不定期举行与专业相关的团建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形成良好专业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以校内讲座和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培养学生,提升学生专业认知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现毕业与就业无缝衔接。第二,促进校企人才双向流动。为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可积极联合相关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赴企业实践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参与研发环节,了解企业内在需求;此外,高校可设置一定比例的“流动岗”用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到学校兼职,就行业发展状况、个人生涯规划、企业文化、企业实训等内容以专题形式开展讲座或进行授课,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大纲编制等工作,完善双向人才数据库。

校企合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业,是贯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12〕。面对新形势和新发展,高校要积极联合相关企业不断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在疫情影响环境下促进大学生高效、优质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正邦大理校企
正邦科技再获央企预计400亿元投资
做梦都要去大理
大理好风吹
投资6千多万元!4条新线即将投产,正邦集团发力水产料,要实现行业良性化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想念大理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正邦“走出去”国际化实现新突破现代农业项目落户埃及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