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妹
近年来,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文本的文体,文体意识在语文教学中逐渐觉醒,这是一件幸事。在语文教材中,文本是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的。但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没有文体的意识,因而缺失对文本文体的关注。如果教师漠视文体而仅仅展开基于语文文本内容的教学,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难以发展,语文学习力就难以提升。实践证明,基于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文体而展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另一向度。提倡文体意识,就是要让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诗歌怎样学,散文怎样学,小说又怎样学,等等。文体视角,是语文教学的应然视角。基于文体的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方法论层面的语文教学,更应提升到本体论、价值论层面。
语文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厘清文本的文体归属。所谓的“文體”,也就是指“文本的内在结构形式以及语言表达所呈现的具体样式”。过去,我们对文体的分类比较笼统,即所谓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随着文体的丰富化,现代文体已经拓展、延伸了,如报告文学、网络文学、儿童文学、杂文等。这里,笔者无意于厘清文体的分类,而仅仅是表达这样的一个观点,即文体是丰富的、发展的、动态生成的。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文体仅仅有一个类上的划分、区分,即写人、写景、状物、抒情、叙事、应用等。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首先应当关注文体,应当基于文体视角展开语文教学。
教师文体意识的强弱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教师的语文教学深度、效度、高度,决定着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向度。漠视文体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教师教学方向的偏离。对于教师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方向永远比方法更重要。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管建刚曾经提出了这样的口号:指向写作的语文教学。指向写作,就是要求教师要有文体意识,要能通过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促进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
比如教学《盘古开天地》(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这一篇神话类文本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老师,盘古开天地的时候,天地都浑然一体,盘古怎么会出现在天地中的?他的斧头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显然是学生不了解文本的文体,而采用了一种科学性的思维来观照的结果。基于此,教师就有必要和学生聊一聊神话,聊一聊神话产生的根源,让学生认识到神话是人类社会初期所形成的故事、传说,认识到神话寄托了人类的美好愿望,认识到神话是一种浪漫的想象,等等。如此,学生就能对自我所提问题有所感悟,同时还能了解到神话的写作的想象性、浪漫性等。
文体意识是语文教学的原点。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视了文体,就会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困惑,更不能让学生掌握文本的写作秘妙。可以这样说,文本的内容是建立于文本的文体之上的。不是内容决定文本怎样写,而是文体决定了文本怎样写,而且必须这样写。文体决定了文本的语言、结构、修辞,等等。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文体样式。文体样式是文本的一种存在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文本的文体内涵、特质等展开教学。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文体样式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力点。如果教师忽视文体样式,就会陷入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学习混杂局面。以叙事性文体为例,课标要求要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描述故事场景、人物、细节,并能说出相关的憎恶、崇敬、同情等的情感缘由。
文体样式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体样式,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体认文体样式,同时认识文体样式来更好地解读文本。文体样式与文本解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比如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桥》,这一篇课文的文体是小说。教学中,笔者从小说文体样式的要素出发,要求学生说一说小说的内容,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同时引导学生去深入解读小说文本,说一说小说是如何来表现这样的人物形象的。这样的一种语文教学,就是立足于小说文体样式的教学。实践证明,立足于文体样式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把握文本的内容,更能让学生了解到文本写作的艺术。如小说通过环境的描写,来突出故事的背景;通过情节的发展和故事的冲突,来让读者感受人物的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如老汉的语言、动作等),来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形象(如老汉的共产党员形象);通过相关的细节描写(如文本中描述老汉的一个细微动作“揪”),来表现人物形象,等等。文体样式是解读文本的密码,是解读文本的钥匙。把握了文体的样式,教师的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会思路明了、清晰。
文体样式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抓手。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当围绕着文体的样式来展开引导。把握了文体样式,就能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自主性、自能性的学习,就能引导学生展开深度的文本思考、探究。把握了文本的文体样式,教师的语文教学就会游刃有余,就会灵动扎实,就会大气精致。
基于文体样式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的表达技巧。文本的表达样式是丰富的,诸如文本的表达方式、文本的修辞和说明方法、文本的表达顺序、文本的表现手法,等等。表达样式是教师语文教学的关键,把握了表达样式,教师即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核心地带,去揣摩文本、理解文本。
在教学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就围绕着文体的特征,引导学生梳理、领悟文本的表达样式。《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经典的游记类散文,文章的语言比较凝练,简洁,脉络层次较为清晰。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按照游记类散文的特点,把握游记散文的明线和暗线,即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明线,从金华到罗店,然后入山到洞口、外洞、孔隙到内洞、出洞等,另一条是溪水流经的路线作为暗线。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根据文本的脉络、线索等,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引导学生习得游记的写作方法,如详略处理的方法、过渡衔接的方法、紧扣特点的方法、抒发感受的方法,等等。通过这样的一种文本解读,让学生感受、体验游记“移步换景”的写作特点。这样的一种教学,不仅仅让学生整体性、结构性地把握了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力,让学生习得了游记的表现方式,促进了学生阅读、写作素养的提升。通过对表达样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习得写作方法,让学生学写游记,从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基于表达样式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具体性的基于文体的阅读教学。基于文体展开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让学生认识到文本“写了什么”,更能促进学生领略、领悟文本写作秘妙,让学生认识到“文本是怎样写的”。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语体,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策略,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写作方法。作为教师,要积极探寻基于文本文体的教学策略、教学路径等,充分发挥文体的教学功能,彰显文体的教学价值,让基于文体的语文教学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