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分析

2023-05-25 07:20吴敬芝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传统语文文化

吴敬芝

随着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发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重视致力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主要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传统文化概述

文化,是一个比较抽象、广泛的概念,不仅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其中包含多种内涵,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还包含自然科学、语言文字等,是历史传承的关键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集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不仅体现中华民族的风貌特点,也凸显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文化形态,如,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华精粹,还包含我国的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新时代要求我们进一步将民族文化和精英文化进行融合,拉近与生活、工作、学习多方面的联系,在各个领域中进行发扬和传承。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教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一方面要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塑造。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动性,在面对新鲜事物时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但因为身心处于发展阶段,缺少丰富的经验和生活经历,因此,教师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为学生建立浓郁的传统文化课堂氛围,优化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这不仅会对学生语文思维力带来启迪作用,对学生的性格塑造也能起到对应的支持作用,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念的树立。加强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与新课改中的教学理念相符,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学生获取道德感受

新课程深化过程中,道德修养提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要素之一,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升,要结合新课程要求,要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落实,要通过课程内容教学提升学生道德意识。风俗习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个人行为、地方习俗,还是民族活动等,都与家庭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道德修养提升往往是以家族为单位开展活动的,这也是人们在思想上具备浓郁家族观念的一个关键原因。因此,我们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风俗习惯,例如在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内容时,融入优秀“家国”元素,促使学生感受其中的道德力量,实现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强化学生道德认知的同时强化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对策

(一)发掘教材内容,实施情感教学

当下,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中国古典精粹,教师要探寻教材的“精”和传统的“美”之间的契合点,才能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行充分发挥。从这一观点入手,教师要结合不同年段的实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学生做好选择性内容拓展,将知识教学、情感教学进行融合,提升语文课堂氛围。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以现代文中的文字作为出发点,对学生的内心情感起到调动作用,完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也赋予教材更多的人文色彩。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内容要结合學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引发学生与文本内容产生情感共鸣。深入发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借助于古圣先贤的哲学思想、道德境界,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凸显文化精髓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还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经验推进二次学习,强化内容对学生起到的吸引效果。例如,在学习《离别的礼物》这一课,其中讲述“家人离别”这一情形,教师抓住“离别”这一词语为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分别讲述不同风格的离别含义,让学生感受其中离别之苦。再如,李白在《静夜思》中展现了对家人家乡的思念,在《赠汪伦》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愁绪,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送别”的歌曲,渲染离别愁绪,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与亲人、与友人之间的思念。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片段,促使学生将自己化身为作者,感受作者远在他乡的孤独之夜抬头望月思乡念人的浓烈感觉,从而强化学生自身的家乡情怀。

(二)引入信息技术,深化课文感知

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技术,为优秀传统文化插上时代翅膀,进一步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奇心,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从本质上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等传统故事内容时,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动态化教学情境,通过光、声的融合,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故事场景。在学习“盘古开天地”时,完成阅读之后利用动画呈现“一分钟了解盘古开天地”,加深学生对故事的了解,之后选择其中一个故事片段,如“气成风云、声为雷霆……”等,利用画面对其中的文言句式进行呈现,促使学生理解江河、田土等词语的含义,在“声为雷霆”中引入“雷声”这一素材,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提升学习效果,明白古人在对故事进行描绘时语言使用的不同。信息技术的引入将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呈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主动接触、学习、吸收优秀传统文化。

(三)丰富实践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的教学,不能单一地限制在课堂,还要组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融入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提升学生认知的同时完成历史传承。小学教学中有众多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如古诗、书法、国画赏析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关键内容。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词,在课堂中进行朗读,之后鼓励学生对故事进行配乐,融入自己的情感提升情感共鸣。再如,书法作为传统艺术中的一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思想内涵。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对联、牌匾等,丰富学生对书法艺术的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书法比赛,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加深对书法背后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另外,也可以在寒假给学生布置“趣味春节”语文小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对联。学生在这一过程既提升了识字水平,收获更多的词汇,又能进一步发掘对联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也发挥了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科学选择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作者简介: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税郭镇安城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传统语文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