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龙
现代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标准。教师需要准确分析现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发展,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問题。为了有效促进初中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解题策略,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其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一、引导学生认知,自主完成知识归纳
逻辑推理过程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只有在全面理解概念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完成逻辑推理。学生需要充分考虑概念知识的深刻内涵,对抽象的概念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合理运用初中数学素材,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在进行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进行自主推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证明的基础知识,对“ 边边边(SSS)、边角边(SAS)、角边角(ASA)”等证明方法的概念知识进行准确分析,了解知识的区别和内在联系,熟练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有效深化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构建教学情境,开展逻辑推理训练
在初中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生活化教学情境设计对学生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能为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深入思考问题和理解知识,把握处理数学问题的关键,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与发现者,成为主体构建与发展的主宰者,并在每次参与过程中实现其自主性、生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大部分初中学生有着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自主完成题目的理解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完成专项训练,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感知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在多媒体课件中恰当插入音频、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带动学生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完成推理过程。在进行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可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勾股定理,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所设置的逻辑推理素材直接影响学生的逻辑推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了真正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运用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推理体验。为此,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注重生活要素的提取。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素材,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生活化情境构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主要针对问题的逻辑推理过程进行讨论,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小组讨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班级的学习氛围更加积极健康。例如,在进行“相似三角形”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物件,让学生对这些物件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这些物件有着相似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相似,由此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三、利用思维导图,深化学生的逻辑推理
为了促进学生的逻辑推理可视化发展,教师需要对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通过知识点来发散学生的思维。思维导图的构建能够全面反映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情况。利用思维导图,教师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学生在逻辑推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另外,由于思维导图的构建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能够反映某一阶段的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将知识点进行整合,能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具体分析,以思维导图形式进行总结,不但能够涵盖具体的特征、概念、应用条件等内容,还能够体现学生逻辑推理过程,复习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逻辑推理过程能够有效反映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情况,其中有着具体的逻辑思维顺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只考虑学生的解题结果,对于学生的逻辑推理过程不够重视,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过程进行考察,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运用情况。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在课堂上给出答案,但是当教师让其说出推理过程的时候,学生常支支吾吾很难准确表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逻辑推理语言运用能力较差,缺乏自主证明的习惯,如果放任不管,不利于学生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回答问题,尤其是对证明步骤的解答,且证明步骤需要使用规范的逻辑思维语言,以此确保学生推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正确运用“因为”“所以”“综上所述”等逻辑推理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推理习惯。
四、发散学生思维,注重运用猜想推理
数学定理的证明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不断思考和理解,在推理过程中不断尝试。为了确保对某一数学定理的有效推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和假设,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些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落后性,往往习惯于听教师的讲解,缺乏质疑精神和猜想能力。对此,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给予学生时间和机会进行质疑。在学生提出质疑和猜想后,教师再对具体的数学定理进行推理。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分析,促使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猜想。小组可以根据猜想确定推理的方向,从而促使逻辑推理更有效。小组互相合作的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需要循序渐进,把握教学节奏,给予学生一段时间进行知识点的理解和思考,充分考虑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充分把握教与学的节奏,促使两者之间有效结合。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中,只是依靠学生的配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准确引导,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学生有空间和时间自主思考和理解,深入挖掘学生的逻辑推理潜能。部分学生在逻辑推理过程中遇到问题往往选择沉默,教师需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用平等的教学观念对待学生,提高学生的推理素养,让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引导所有学生投入逻辑推理的过程,并能够积极表达自身的想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措施。通过组内讨论、合作交流,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理解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他们面对实际问题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内容,在相互沟通交流、分享观点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强化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并且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需要划定合适的教学范围,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形成较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